| 阅读前,请先调整好心态 | 
|---|
| - 这不是一篇“躺平”指南:我们聊的是如何聪明地休息,而不是放弃努力。 | 
| - 拒绝“他人即地狱”:你的暑假,你做主。朋友圈的动态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别让它绑架你的情绪。 | 
| - 松弛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练习,这篇文章就是你的第一本练习册。 | 
嘿,留学生宝子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前几天晚上,我刷朋友圈,看到刚从final地狱里爬出来的学妹小A发了条动态,配图是电脑上密密麻麻的实习申请表,文案是:“暑假?不存在的,是新的战场。” 我都能透过屏幕感觉到那股熟悉的焦虑。她告诉我,期末考完的第二天,她只允许自己“摆烂”了半天,下午就开始疯狂海投简历。因为她看到同专业的同学已经拿到了大厂的实习offer,有人报了GRE冲刺班,还有人飞去欧洲参加夏校了。
“感觉自己一停下来,就被全世界抛弃了,” 她在微信上这样说。
这句话是不是戳中了你?一放假,我们身体里那个“卷王”的DNA就好像被激活了。我们害怕虚度光阴,害怕被同龄人抛下,我们把假期排得比上学还满,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迷茫。结果呢?一个假期下来,人累得像扒了层皮,心里的焦虑却一点没少。这个怪圈,是时候打破了。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一种更酷、更可持续的状态——“高分松弛感”。它不是让你彻底躺平,而是教你如何用更聪明的方式,平衡好学习、成长和真正的快乐。这个假期,咱们不比谁更忙,比谁更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告别假性努力:为什么“越卷越累”?
我们先来直面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停下来?因为“内卷”文化已经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连轴转的“努力”,真的有效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这叫“假性努力”,或者说“表演式勤奋”。你只是看起来很忙,但效率和幸福感却在直线下降。
这不是我瞎说,数据能证明一切。美国大学健康协会(ACHA)在2023年春季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健康评估报告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感到“被所有要做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而Lumina Foundation与盖洛普在2023年的一项联合调查发现,有44%的美国在读大学生考虑过退学,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情绪压力”。
留学生群体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语言障碍、文化冲击、远离家人,这些都在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如果再用暑假来“卷上加卷”,无异于火上浇油。你以为你在追赶,实际上是在加速 burnout(职业倦怠)。身体和精神被掏空,下学期开学,你拿什么来应对新的挑战?就像一部手机,你只知道一直用它,却从不给它充电,最后只会提前报废。
我认识一个学长Leo,他就是典型的“卷王”。大一暑假,他上午在一家投行无薪实习,下午去上GMAT课,晚上还自学Python。整个假期,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他以为这样能让他领先别人一大截。结果呢?大二开学第一周,他就在课堂上因为体力不支晕倒了。GMAT成绩也不理想,实习鉴定上,老板给的评价是“精力不集中,缺乏创造性思考”。
Leo的故事不是个例。过度的劳累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早就表明,同时处理多项任务(Multitasking)并不会让你更高效,反而会让你的生产力下降高达40%。你以为你在多线操作,实际上你的大脑在各个任务间疯狂切换,每一次切换都是一次能量的损耗。
所以,停下来吧。承认自己会累,承认自己需要休息,这不是可耻的。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些从不休息的永动机,而是那些懂得如何高效充电、满血复活的人。
解锁高分松弛感:用20%的精力,搞定80%的事情
好了,既然我们知道了“瞎卷”不可取,那“高分松弛感”到底是什么?
核心就八个字:聪明学习,高效休息。
它基于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法则。意思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个定律在学习上同样适用。
一个学期的课程,真正决定你期末成绩的,可能就是那20%的核心概念和重点章节。一个暑假的时间,真正能让你实现质的飞跃的,也绝对不是你塞满日程表的每一项活动,而是那一两件你真正投入并做好的事情。
怎么把这个定律用起来呢?
第一步:识别你的“20%”关键任务。
暑假开始前,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安安静静地问自己几个问题:
- 下学期我最担心的一门课是什么?它的核心难点在哪? 
- 从长远职业发展来看,我最需要提升的一个技能是什么?是编程、写作,还是公开演讲? 
- 这个假期,如果我只能完成一件事,哪件事能给我带来最大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把答案写下来,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可能就是预习一门硬核专业课,或者考一个高含金量的证书,再或者,就是把上学期没完全搞懂的知识点彻底弄明白。
我的朋友Sarah,在UCLA读传媒。大二暑假,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卷媒体公司的实习,而是选择了一个目标:精通Adobe Premiere Pro(一款视频剪辑软件)。她拒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但不是用来学习,而是规定自己每天只进行2小时的“深度工作”。
第二步:进入“深度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是作家卡尔·纽波特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状态能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Sarah的做法是,每天上午10点到12点,她会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关掉所有社交软件的通知,告诉家人朋友这段时间不要联系她。然后,她会跟着网上的教程,心无旁骛地练习剪辑。两个小时,效率极高。而剩下的时间,她用来逛博物馆、在圣莫尼卡海滩晒太阳、和当地人聊天。一个假期下来,她的剪辑技术突飞猛进,还积累了大量的视频素材。开学后,她凭借一个高质量的Vlog作品集,直接拿到了校电视台的职位,这比一份普通的实习简历亮眼多了。
你看,每天2小时的高效投入,远胜于8小时心不在焉的“磨洋工”。这才是“高分松弛感”的精髓:在关键点上用尽全力,在其他地方,允许自己彻底放松。
你的“无用时光”,才是最强的加分项
聊完了“高分”,我们来聊聊“松弛感”。很多同学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学习之外的时间都看作是“浪费”。他们觉得去旅游、去社交、去看电影,都是在耽误正事。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才是让你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秘密武器。
把探索世界变成一门必修课。
作为留学生,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是GPA,不是名校背景,而是我们拥有一个天然的、沉浸式的跨文化环境。这个环境本身就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
与其在图书馆里啃着GRE单词,不如花一个周末,去探索你所在城市的跳蚤市场,和摊主聊聊那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与其在电脑前刷实习信息,不如报名一个本地的烹饪课程,学做一道正宗的当地菜。这些经历,短期看,好像对你的简历没什么帮助。但长期看,它们在塑造你的“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
美国全国大学与雇主协会(NACE)的调查年复一年地显示,雇主最看重的软技能,除了专业知识外,排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想想看,当你在面试中,被问到“你如何应对挑战”时,你是回答“我熬夜刷了三套模拟题”,还是分享“我曾在意大利独自旅行时,因为火车罢工被困在小镇,最后通过和当地人比划交流,成功找到了一辆愿意载我一程的拖拉机”?哪个故事更能打动人,更能体现你的应变能力和乐观精神?
给你的大脑和身体放个真假。
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研究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在睡觉时,大脑会像一个“清理工”一样,清除白天积累的代谢废物,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大脑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刺激大脑中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关键区域——海马体的生长。
这意味着,你花在健身房的一小时,你睡足的8小时,都不是浪费,而是对你学习能力的直接投资。我之前采访过一位拿了MIT全奖的博士生,他分享自己最重要的学习习惯,不是什么神奇的笔记法,而是“每天坚持跑5公里”和“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他说,跑步能清空大脑的杂念,让他思考问题更清晰;而充足的睡眠,则保证了他第二天有足够的精力去吸收新知识。
所以,这个暑假,请把“玩”和“休息”也列入你的日程表,并像对待学习任务一样,认真执行。去爬一座山,去看一场海,去学一个你一直想学的乐器,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就在公园的长椅上发发呆。给你的大脑一些留白,灵感和创造力才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
你的高分松弛感暑假,从现在开始
说了这么多,理论终归要落地。这里给你几个超接地气的建议,让你的“高分松弛感”计划,从今天就开始执行。
第一,先做一份“不做什么”清单(Not-to-do List)。
我们总习惯于做“To-do List”,但更重要的是,先想清楚什么事情是应该被放弃的。比如:
- 不和朋友圈里的人比较进度,屏蔽那些让你焦虑的账号。 
- 不在深夜12点后还因为“学习”而熬夜,牺牲睡眠换来的效率是负数。 
- 不参加那些只是为了“凑热闹”或“让简历好看”的活动,如果它不能让你真正成长或快乐。 
第二,设定你的“最小可行性目标”(Minimum Viable Goal)。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这个假期,只为自己设定1-2个核心目标。这个目标要足够具体,可以衡量。比如,不说“我要学好Python”,而是说“我要用Python写一个能自动爬取天气信息的小程序”。不说“我要提升英语”,而是说“我要完整看完一部没有字幕的英剧,并整理出100个地道的表达”。小而美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给你带来正反馈。
第三,用“时间块”来规划你的一天。
下载一个日历App,把你的一天像切蛋糕一样分成不同的“时间块”。比如,上午9-11点是“深度学习”块,雷打不动;下午3-5点是“城市探索”块,出去走走;晚上8-9点是“兴趣培养”块,弹弹吉他或看看闲书。把休息和娱乐也当成正经事写进日程,你会发现,你对时间的掌控感会大大增强,焦虑感自然就减少了。
这个夏天,别再问自己“我够努力了吗?”,请多问问自己“我今天开心吗?”。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而是在山谷里,也能找到看星星的角度。希望你合上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能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底气。
去享受你的假期吧,宝子们。那个既能拿A,又能真正享受阳光的你,真的很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