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劝退专业名单,慎入!

puppy

诶,正在为英国留学选专业头秃的小伙伴们!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是不是既兴奋又有点迷茫?选专业这事儿可得想清楚,万一踩进“听着高大上,读着泪汪汪”的坑,那可真是花了时间又费钱。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而是真心想帮你避坑。我们整理了一些传说中的“劝退”专业,但重点不是让你放弃,而是带你扒一扒它们背后的真实情况:比如课程是不是过于理论?毕业后拿工签的难度有多大?投入和回报到底成不成正比?在最终下决定前,强烈建议你来看一看,了解清楚这些专业的真实挑战,给自己一个更稳妥的选择!

选专业,你需要知道的真心话
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打击你的留学梦,而是想在你做出决定前,把水下的冰山给你看清楚。选专业,不是选最火、最好听的,而是选那个最能帮你实现未来目标的。冲动是魔鬼,花几十万和一年宝贵时间之前,咱们先把功课做足了!

英国留学劝退专业名单,慎入!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学弟Leo,在国内211毕业,手握好几个英国Top 30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Offer。当时他兴奋地跟我说:“学长,市场营销多好啊,听起来又酷又能赚钱,进可去大厂,退可做咨询,简直是万金油!”

我当时笑了笑,提醒他多了解一下课程设置和就业情况。一年后,Leo毕业了。前几天他找我聊天,语气里全是疲惫。他说,这一年读下来,感觉大部分课程都飘在天上,理论模型一大堆,真实案例分析少得可怜。毕业后投了上百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在第一轮就被刷掉。面试官问他具体的项目经验,他除了小组作业,什么也说不出来。更残酷的是,他发现招聘网站上,一个初级Marketing岗,能收到几百份申请,其中一多半都是和他一样,拿着英国名校商科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

Leo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无数小伙伴怀揣着梦想来到英国,却在选专业这个第一步上,不小心踩了坑。今天,我不是来贩卖焦虑,而是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聊聊那些传说中的“劝退”专业。咱们不搞一刀切,而是深入扒一扒,这些专业到底“坑”在哪,以及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读。

劝退专业一:商科与市场营销 (Business & Marketing) - “万金油”还是“万人坑”?

先别急着反驳,商科绝对是英国留学的第一大热门,G5和王爱曼华的商学院,每年都挤破了头。但正是因为太火,问题也随之而来。

劝退理由:饱和度极高,同质化严重,理论与实践脱节。

首先是人多。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2021/22学年的数据,商业与管理研究(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tudies)是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学科,非欧盟留学生就有超过15万人。你想象一下,每年有十几万背景相似、知识结构差不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竞争有多惨烈?你那份“名校硕士”的简历,在HR眼里可能只是成千上万份之一。

其次是课程内容。很多英国大学的商科硕士,特别是为期一年的授课型硕士(Taught Master),课程设置非常紧凑,往往侧重于理论框架的灌输。你可能会学到波特五力模型、4P营销理论、SWOT分析……但很少有机会去真正操盘一个项目。这就导致很多毕业生像Leo一样,空有一身理论,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Anna,毕业于华威大学WBS的市场营销专业,这绝对是英国顶尖的商学院了。但她毕业求职时,同样四处碰壁。她告诉我,她参加一个联合利华的面试,小组讨论环节,面试官给了一个真实的品牌年轻化案例。同组的一个英国本地学生,虽然学校名气不如她,但大学期间就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了两年,对社交媒体矩阵、KOL推广、数据分析等玩得门儿清。Anna瞬间就感觉自己学的那些理论,在实战经验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数据说话:

英国政府发布的工签数据显示,虽然“专业、科学及技术类”活动是获得技术工人签证(Skilled Worker visa)的主要行业之一,但具体到市场营销岗位,尤其是初级岗位,愿意且能够提供签证担保(Sponsorship)的公司并不多。因为对公司来说,招聘一个本地毕业生,不仅没有签证成本,而且他们对本地市场和文化的理解也更到位。除非你具备不可替代的、针对特定市场(比如中国市场)的专长,否则很难说服雇主为你办理复杂的签证手续。

给你的建议: 如果你真的热爱商科,想在英国就业,那么在选校选专业时,一定要看重课程设置里的实践环节。比如,有没有提供实习机会(Placement Year),有没有和企业合作的真实项目(Live Project),教授是不是有丰富的业界经验。同时,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拼命找实习,积累经验,这比你期末拿个Distinction重要得多。

劝退专业二:传媒 (Media & Communications) - 华丽外衣下的残酷真相

传媒专业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电影、电视、新媒体、公关……充满了创意和激情。很多同学都梦想着毕业后能进BBC、Channel 4,或者在伦敦的顶级公关公司指点江山。

劝退理由:语言文化壁垒高,人脉资源至上,工作签证难于上青天。

传媒行业是一个极度依赖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领域。你的英语不仅要流利,还得地道,能get到本地人的笑点和槽点,理解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写一篇新闻稿、策划一个本地市场的公关活动,这些都需要对英国社会有深刻的洞察。这一点,对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是天然的短板。

这个行业还特别看重人脉(Networking)。很多工作机会都不是通过公开招聘网站发布的,而是通过内推、校友介绍、实习转正等渠道消化掉了。一个刚来英国一年的留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行业人脉。

真实案例:

Kevin是我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认识的学弟,他读的是电影研究。他非常有才华,毕业作品还拿了奖。但他毕业后,想在英国的影视行业找一份工作,却发现难如登天。他投的简历大多没有回音,好不容易拿到一个面试机会,对方问他对英国本土独立电影和电视剧的看法,他当场就懵了。他告诉我,这个行业里,谁认识谁、谁是谁的校友,比你的作品集有时候更重要。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国发展。

数据说话:

根据英国创意产业联合会(Creative Industries Federation)的报告,创意产业虽然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其从业人员构成中,非英国籍员工的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媒体和出版领域。此外,很多媒体行业的初级岗位,比如助理、实习生,薪水很低,甚至有大量无薪实习。这样的薪资水平,很难达到技术工人签证的最低薪资门槛(2024年4月起,已提升至£38,700每年)。这基本上就堵死了大部分毕业生留英的路。

给你的建议: 如果你对传媒爱得深沉,非读不可,那请做好回国发展的心理准备。在国内,你的留学背景、国际视野和外语能力会是巨大的优势。如果在英国期间,想为未来铺路,那就不要只待在象牙塔里。多参加行业活动,多去社交,哪怕从无薪的志愿者做起,也要努力挤进那个圈子,积累人脉和经验。

劝退专业三:心理学 (Psychology) - 学术的深坑,执业的漫漫长路

心理学,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的学科。很多同学选择它,是希望能疗愈自己,帮助他人。

劝退理由:一年制硕士无法获得执业资格,后续投入巨大。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以为在英国读一个心理学硕士,毕业后就能成为心理咨询师。大错特错!在英国,想成为一名执业的心理学家(比如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是一个极其漫长且昂贵的过程。

首先,你的本科或硕士课程必须获得英国心理学会(BPS -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的认证,这是基础。其次,完成学业后,你通常需要申请博士级别的专业培训课程(Doctorate),比如临床心理学博士(DClinPsy)。这些博士课程的申请难度极大,竞争者通常都有数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比如在NHS做助理心理学家)。整个过程从本科算起,至少需要7-8年时间,投入的金钱和精力是巨大的。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在UCL读发展心理学的女孩Sarah,她成绩优异,对儿童心理研究充满热情。毕业后,她信心满满地想留在英国从事相关工作。但她很快发现,没有BPS认证和博士学位,她连面试助理心理学家的机会都很少。而申请博士,她又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最终,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要么回国,要么转行,要么再花几年时间从最基础的志愿者工作做起,为申请博士铺路。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时间、签证和金钱都是巨大的压力。

数据说话:

根据BPS的官方指引,成为一名特许心理学家(Chartered Psychologist),通常需要完成一个受认证的心理学学位,获得“研究生基础注册资格”(GBC),然后完成一个受认证的研究生或博士阶段的专业培训。仅博士阶段就需要至少3年全职学习和实践。而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培训项目,每年提供的名额非常有限,申请成功率极低,国际学生的申请更是难上加难。

给你的建议: 如果你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想作为知识储备,读一个硕士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你立志要在英国成为执业心理学家,请务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在申请之前就详细研究BPS的认证路径,评估自己的时间、金钱和毅力是否能够支撑你走完这条路。

劝退专业四:艺术与设计 (Art & Design) - 烧钱的游戏,天赋与现实的博弈

伦敦艺术大学(UAL)、皇家艺术学院(RCA)……这些名字对艺术生来说,就是殿堂级的存在。但光环之下,是高昂的成本和不确定的未来。

劝退理由:学费生活费高昂,材料成本巨大,就业市场不稳定,极度依赖天赋和机遇。

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通常比其他文科、商科专业要贵。以RCA为例,2024/25学年国际学生的学费普遍在£35,000以上。这还没算上你在伦敦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各种画材、布料、模型材料等“无底洞”般的投入。读一个艺术硕士,两年下来花费近百万人民币是家常便饭。

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艺术行业不是一个“有学位就有工作”的地方,它极度看重你的作品集、个人才华、创意以及那么一点点运气。很多毕业生初期都只能以自由职业者(Freelancer)的身份接一些零散的项目,收入非常不稳定,更别提获得能担保工签的长期工作了。

真实案例:

我的一个朋友Ivy,在UAL的伦敦时装学院读女装设计。她非常有才华,但她告诉我,那一年的学习简直是“燃烧生命和金钱”。为了毕业设计,她熬了无数个通宵,花了好几万人民币买面料和辅料。毕业秀上她的作品备受好评,但之后呢?她收到了一些品牌的实习offer,大部分是无薪的。她说,在伦敦,有才华的设计师太多了,想要出头,除了实力,还需要机遇和人脉。她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因为在国内,她的UAL背景能给她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度。

给你的建议: 如果你家境优渥,对艺术有无法割舍的热爱,并且天赋异禀,那么去顶级的艺术院校深造,绝对能开阔你的眼界。但如果你只是把艺术设计当成一个普通的专业,期望它能给你带来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那么请三思。在投入巨大的金钱和时间之前,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写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劝退所有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好”或“坏”的专业,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你的专业。

在按下申请键之前,别只看学校排名和专业名字好不好听。去领英上找找这个专业毕业的校友,看看他们现在都在做什么工作。去学校官网,把课程设置(Course Modules)一个一个看清楚,想想那些课是不是你真正想学的。多和学长学姐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就读体验。

最重要的是,问问你自己:我来英国留学,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体验生活,是镀金学历,还是想留下来工作?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你选择的道路。留学是你人生中一次宝贵的投资,别让这份投资,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

想清楚,再出发。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981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