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生求职规划核心TIPS |
|---|
| 心态上: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规划远比海投简历重要。 |
| 行动上:每个阶段都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
| 资源上:学校的Career Service、校友网络、LinkedIn是你最好的三大法宝,一定要用起来! |
| 技能上:硬技能(编程、数据分析)决定你能不能入场,软技能(沟通、协作)决定你能走多远。 |
Hey留学宝子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Cici。今天想跟你们聊个特真实的话题。还记得去年毕业季,我朋友圈里两个同学小A和小B的鲜明对比吗?
小B,典型的“随缘派”,大学前两年天天赶due、泡party,觉得找工作是大四才该想的事。到了大三暑假,看别人都去实习了才开始慌,简历空空如也,只好海投几百份申请,结果几乎全石沉大海。最后毕业时,拿着一份不太满意的小公司offer,抱怨留学生身份在海外求职太难了。
而小A呢,从大一入学就关注着我们网站,把找工作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大一保GPA、混社团;大二刷技能、找校内兼职;大三精准出击,拿下了谷歌的暑期实习。大四开学不久,实习return offer和另外两家大厂的offer就都到手了,成了我们这届同学里最早上岸的“offer收割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扎心?别急,小B的今天,完全可以不成为你的明天。找工作这事儿,真不是靠毕业前几个月的蛮力冲刺,而是贯穿大学四年的精心布局。今天,Cici就把小A的“通关秘籍”拆解开来,手把手带你走一遍从大一到大四的正确路径,保证干货满满,让你把每一步都踩在点上!
大一:探索期 - 打好地基,别光顾着玩
刚摆脱国内应试教育的你,来到一个全新自由的环境,兴奋是肯定的。但记住,大一是打地基的黄金时期,这块地基决定了你未来四年能盖多高的楼。
第一要务:守住你的GPA!
我知道,很多同学觉得GPA没那么重要,能力才是一切。这话没错,但对于一张白纸的你来说,GPA就是招聘经理评估你学习能力和态度的最直观凭证。很多顶级公司,比如高盛、麦肯锡,在第一轮简历筛选时,会有一个不成文的“GPA门槛”。根据一些招聘内部人士透露,这个门槛通常在3.5/4.0以上,顶尖岗位甚至要求3.7+。你的GPA如果连网申系统都过不了,再强的能力也没机会展示。
真实案例:我的学弟Kevin,大一贪玩GPA只有2.8。大二幡然醒悟,拼命学习把总GPA拉回了3.4,但申请顶级投行时,还是因为第一年的成绩硬伤被卡了。他后来感慨,要是大一能认真点,职业道路可能会顺畅很多。
策略性地参加社团
参加社团当然是为了交朋友、体验文化,但你完全可以玩得更“功利”一点。如果你想进金融圈,就加入投资社团、金融分析社团;如果你想当码农,就去Coding Club、AI社团。在这些社团里,你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接触到志同道合的学长学姐。他们可能是你未来第一份实习的内推人!
比如,很多学校的投资社团都有自己的“Portfolio Management Team”,模拟真实的基金运作,这段经历写在简历上,含金量远超“XX社团成员”。
把学校的Career Service当成你的私人教练
别小看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那里的老师见过成千上万的学生案例,对各行各业的招聘流程了如指掌。大一就去,可以做什么?你可以去咨询职业方向,让他们帮你改第一版简历(哪怕上面只有你的高中经历),甚至可以参加他们举办的各种workshop,学习如何写cover letter,如何进行社交。
根据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NACE)的调查,充分利用职业服务的学生,在毕业后获得心仪工作的概率要高出近20%。这么好的免费资源,不用白不用啊!
大二:实践期 - 告别纸上谈兵,开始动手
经过大一的探索,大二你应该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个模糊的概念了。现在,是时候把想法付诸行动,为你的简历添上第一笔“实战经验”。
从“微实习”和校内工作开始
大二直接找大厂实习?难度不小。但你可以从一些门槛更低的机会入手。比如现在很火的“Micro-internship”,通常是公司发布的短期项目制任务,在Parker Dewey这样的平台就能找到。花一两周时间帮一家公司做个市场调研报告,或者写一段简单的代码,不仅能赚钱,还能让你简历上多一个项目经验。
校内工作也是绝佳选择。申请做教授的Research Assistant (RA) 或Teaching Assistant (TA),不仅能和教授搞好关系(未来推荐信get!),还能深入了解学术领域。这些经历在招聘官眼中,同样是责任心和专业能力的体现。
硬核技能,刷起来!
这个阶段,光有GPA和社团经历已经不够了。你需要根据你的目标行业,有针对性地学习硬技能。
- CS专业:LeetCode刷起来!别等到大三才开始,每周坚持刷几道题,保持手感。可以先从Easy开始,慢慢过渡到Medium。同时,在GitHub上做一两个个人项目,比如写个小爬虫、搭个个人网站,这是你展示代码能力的最好名片。
- 商科专业:Excel是基本功,函数、数据透视表、VBA要玩得溜。想进金融,就去学彭博终端(Bloomberg Market Concepts),很多商学院都提供免费认证。想做数据分析,就去Coursera或edX上学SQL和Python基础,考个Google Analytics证书,绝对加分。
- 设计专业:熟练掌握Adobe全家桶(PS, AI, InDesign),并开始整理你的作品集(Portfolio)。你的作品集就是你的简历。
Networking入门:从“索取”到“给予”
一提到Networking,很多人就觉得是去求人内推,功利心太强。大错特错!初级的Networking是“Informational Interview”,即信息获取访谈。你在LinkedIn上找到校友,发一个简短礼貌的私信,比如:
“Hi [校友姓名], 我是[你的学校]大二在读的[你的专业]学生。我看到您目前在[公司名]担任[职位],对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不知道您是否方便在未来几周内,抽15分钟和我简单聊一聊您的工作体验和职业发展路径?非常感谢!”
绝大多数校友都愿意帮助学弟学妹。通过这种聊天,你不仅能了解行业一手信息,还能和前辈建立联系。根据LinkedIn的官方数据,超过80%的职位是通过人脉关系找到的。你今天播下的种子,未来都可能开花结果。
大三:冲刺期 - 实习!实习!实习!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三的暑期实习,是决定你毕业后能否进入梦想公司的关键一战。很多大公司的全职Offer,超过一半都是发给了之前的实习生。这一年,你需要全力以赴。
搞懂招聘时间线,别错过班车!
这是最多留学生踩的坑!不同行业的招聘时间线天差地别。
- 投行/咨询:最早!很多公司在大三上学期(甚至大二下学期)就开始招第二年夏天的实习生了。你9月份开学,可能10月份申请就截止了。
- 科技大厂(FAANG):通常在大三上学期的9月到11月集中开放申请。面试会持续整个学期,甚至到第二年春天。
- 快消/四大:时间线相对晚一些,但大三上学期也是黄金申请季。
简历“精准狙击”,告别一份简历投天下
这时候你的简历应该有GPA、社团领导经历、一两个项目或校内工作、以及你的技能列表了。但最关键的一步是:针对每个公司、每个岗位,修改你的简历!
仔细阅读Job Description (JD),把里面的关键词(Keywords)圈出来,然后在你的简历里体现出来。比如JD里要求“data analysis using Python and SQL”,你的简历里就要明确写出你做过的项目里是如何用Python和SQL进行数据分析的。善用“STAR”法则来描述你的经历:
- S (Situation): 当时是什么情况?
- T (Task): 你的任务是什么?
- A (Action): 你采取了哪些行动?(这里要用动词,如Analyzed, Developed, Managed)
- R (Result): 带来了什么可量化的结果?(如提高了20%的效率,增加了5%的用户留存等)
面试准备:技术和行为两手抓
面试通常分两种:技术面和行为面(Behavioral Question)。 技术面,码农就去刷《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把高频题刷熟;金融就练好DCF估值模型;咨询就看《Case in Point》,练习case study。没有捷径,就是练。
行为面也绝不能忽视!“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failed.” “How do you handle conflict with a teammate?”这类问题考察的是你的软技能。提前准备好几个关于你领导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故事,同样用STAR法则来讲,会显得你逻辑清晰、经验丰富。
真实案例:我的同学Leo,CS专业,为了进Amazon,大三上学期刷了300多道LeetCode,模拟面试了十几场。最终在经历4轮技术面和1轮行为面后,成功拿下了SDE实习offer。他说:“面试就是一场考试,你不刷题库,怎么可能考得好?”
大四:收获期 - 从实习生到全职员工的最后一公里
恭喜你走到了最后一步!如果你大三暑假表现出色,那么大四开学你可能就会收到一份金灿灿的Return Offer。
在实习中锁定Return Offer
记住,实习不是去打杂的,这是一场长达10-12周的终极面试。主动找活干,多和你的manager沟通,定期汇报你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多和团队里的同事、其他组的实习生交流,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在实习结束前的presentation上,清晰地展示你的成果。一个积极、主动、有成果的实习生,公司没有理由不留下你。
根据NACE 2022年的报告,超过70%的合格实习生最终会收到全职工作的offer。这是一个你必须抓住的机会!
没拿到Return Offer?别慌,秋招是主战场
没拿到return offer不代表你失败了,或者你可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四上学期的秋季招聘是全职岗位开放最多的时期。这时候,你手握一份实打实的暑期实习经历,简历的含金量已经远超一年前的自己。把实习经历用STAR法则包装好,更新到简历上,然后重复大三的申请、面试流程。你会发现,因为有了实习经验,你面试时会自信得多,能聊的东西也多得多。
学会谈判(Negotiate),别贱卖自己
当你手握不止一个offer时,恭喜你,你拥有了谈判的资本!不要马上接受第一个offer。去Glassdoor、Levels.fyi这些网站上查询同公司同岗位的薪资范围。在回复HR时,可以礼貌地表示: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offer,我对加入[公司名]充满期待。同时,我也收到了其他公司的offer,综合考虑下,我想了解一下薪资待遇方面是否还有调整的空间?根据我的市场调研以及我具备的[某项稀缺技能],我相信我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样既表达了你的兴趣,也展示了你的价值和自信。很多时候,公司都预留了谈判空间,你不问,就等于把钱留给了老板。
找工作就像打游戏,你不可能一上来就去挑战最终BOSS。大一练级,大二刷装备,大三组队下副本,大四才能轻松通关。别再隔着屏幕羡慕别人的offer了,你的专属时间线,就握在你自己手里。
现在,就从打开学校Career Service的网页开始,或者,花十分钟更新一下你的LinkedIn个人简介?行动起来,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这个没有选择躺平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