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看懂澳洲金融热门专业与钱景

puppy

打算来澳洲读金融,但看到一堆专业名就头大?什么公司金融、投资分析、金融科技,到底哪个适合我,哪个毕业后最“能打”?别慌!这篇干货就是你的“选专业避坑指南”。我们帮你把澳洲最火的几个金融方向都扒得明明白白,不仅告诉你每个专业具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把毕业后能去哪儿、起薪大概多少、未来发展怎么样这些你最关心的“钱”景问题,全都给你一次性捋清楚。读完这篇,保证你心里有底,不再迷茫,轻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搞钱”路!

专业方向 一句话概括 适合哪类同学 “钱”景关键词
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研究公司怎么“找钱”和“花钱”,是企业的“大管家”。 做事稳健,逻辑清晰,想进入大公司或四大。 四大、商业银行、企业财务部、财务分析师
投资分析 (Investment Analysis) 分析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帮客户的钱“生钱”。 抗压能力强,对市场敏感,有志成为“华尔街之狼”。 投行、基金公司、券商、资产管理、CFA
金融科技 (FinTech) 用代码和数据改变金融玩法,金融圈的“技术流”。 懂点技术,爱创新,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 金融数据分析、产品经理、区块链、支付公司
量化金融 (Quantitative Finance) 用数学模型和编程在市场里“捡钱”,学霸的专属赛道。 数学、统计、编程能力超强,享受在数据中找规律。 量化分析师、对冲基金、高频交易、高薪

哈喽各位LXS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帮大家在留学路上排雷扫坑的小编。

最近后台收到一个私信,看得我真是又想笑又心疼。一个叫Leo的同学说,他拿到了墨大和新南的Master of Finance录取,正准备和小伙伴们炫耀一下,结果发现朋友A拿的是Master of Commerce (specialisation in Finance),朋友B拿的是Master of Financial Analysis,朋友C更厉害,直接是个Master of FinTech。Leo当场就懵了:“不都是搞金融吗?怎么名字五花八门的?我这个‘纯种’的Master of Finance,毕业后会不会打不过他们啊?”

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来澳洲读金融,本以为是条金光闪闪的康庄大道,结果第一步“选专业”就让人掉进了一个取名玄学的迷宫。公司金融、投资分析、金融科技、量化金融……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到底有啥区别?哪个才是真正的“版本答案”?哪个毕业后能让我最快实现“经济独立”?

别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澳洲金融专业选择困难症”终极解药。咱们不搞虚的,直接把这几个最火的方向给你掰开揉碎了讲,不仅告诉你它们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把大家最关心的“钱”景——毕业去哪、薪水多少、未来发展如何,给你扒得一清二楚。来,泡杯咖啡,咱们开聊!

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 稳扎稳打,企业的“金牌管家”

咱们先从最经典、最主流的公司金融说起。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研究一个公司自身财务问题的学科。简单说,就是站在公司内部,思考两个终极问题:钱从哪儿来?钱到哪儿去?

比如,澳洲矿业巨头BHP想在西澳再开一个新矿,这个项目值不值得投?需要多少钱?是找银行贷款,还是发行股票或者债券来筹钱?公司今年赚了钱,是给股东分红,还是留下来继续投资?这些都是公司金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你学的课程会非常“接地气”,比如公司估值(Corporate Valuation)、资本预算(Capital Budgeting)、兼并与收购(Mergers & Acquisitions)等等。

这个方向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它不像投资那样心跳加速,但它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大小,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所以市场需求非常稳定。

谁适合读这个?

如果你性格比较稳重,逻辑思维能力强,不喜欢太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希望未来能进入一家大公司或者专业的服务机构,过上朝九晚五(偶尔加班)的精英白领生活,那公司金融绝对是你的菜。

“钱”景到底怎么样?

这才是重头戏。公司金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三类:

第一,大型企业的财务部门。比如澳洲四大银行(CBA, NAB, ANZ, Westpac)、两大超市(Woolworths, Coles)或者前面提到的BHP、Telstra等。进去之后一般从Financial Analyst(财务分析师)做起,负责预算、成本控制、财务报表分析等工作。根据澳洲求职网站Seek和Glassdoor的数据,这类岗位的毕业生起薪(Graduate Program)普遍在每年 AUD $68,000 - $85,000 之间,外加养老金(Superannuation)。虽然起薪不是最高的,但胜在稳定,而且内部晋升路线非常清晰,做到Finance Manager或者CFO,那年薪就是另一个level了。

第二,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尤其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wC, Deloitte, EY, KPMG)。别以为四大只做审计,它们的交易咨询(Transaction Services)和公司财务顾问(Corporate Finance Advisory)部门是香饽饽,专门帮客户做并购、估值、重组等业务。能进入这些部门,起点就非常高了。比如,我一个UNSW的朋友,毕业就进了KPMG的并购咨询团队,起薪加奖金接近9万澳币,虽然忙得像个陀螺,但他说接触到的项目和人脉是普通企业给不了的。

第三,商业银行的公司银行部(Corporate Banking)。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客户提供贷款、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这份工作需要不错的沟通能力和客户关系维护能力。薪资也相当可观。

投资分析与资产管理 (Investment Analysis & Asset Management) - 离“钱”最近,高风险高回报的精英战场

如果说公司金融是“管好自己的钱”,那投资分析就是“管好别人的钱,然后帮自己赚钱”。这个方向听起来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什么股票、债券、期货、期权,都是你的研究对象。你的日常就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公司基本面,然后做出“买入”或“卖出”的决策,目标只有一个:实现投资组合收益最大化。

澳洲拥有全球第四大的养老金(Superannuation)市场,总资产超过3.5万亿澳元。像AustralianSuper、Aware Super这些巨无霸级别的基金,每天都在全球市场进行着海量的投资。这就为投资分析和资产管理方向的毕业生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舞台。

这个领域的课程会更偏向理论和模型,比如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等。很多课程内容都和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高度重合,所以很多读这个方向的同学都会同步备考CFA,为自己的简历增加一个重磅砝码。

谁适合读这个?

如果你对金融市场有近乎狂热的兴趣,每天不看财经新闻就难受;如果你抗压能力极强,享受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的快感;如果你逻辑缜密,对数字极其敏感,且不畏惧激烈的竞争,那么恭喜你,这里可能是你梦想开始的地方。

“钱”景到底怎么样?

就一个字:高!但前提是,你能挤进那个精英圈子。

最顶尖的毕业生会进入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比如Macquarie(麦格理,被称为澳洲的高盛)、UBS、Goldman Sachs等。在这里做Analyst,工作强度极大,每周工作80-100小时是家常便饭,但回报也极其丰厚。根据eFinancialCareers等行业网站的最新数据,在悉尼,投行第一年分析师的总薪酬(底薪+奖金)可以轻松达到 AUD $150,000 - $200,000+。我认识一个悉尼大学的学霸,本科期间就刷了三份顶级实习,毕业后直接进了某家美资投行,他说第一年的年终奖就够他在悉尼付个小公寓的首付了。

其次是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金基金。这些被称为“买方”(Buy-side),工作节奏相比投行会稍微“人性化”一些。职位包括Equity Research Analyst(股票研究员)、Portfolio Manager(投资组合经理)等。起薪也非常有竞争力,通常在 AUD $90,000 - $120,000 左右,且奖金和长期激励非常可观。

还有就是券商(Brokerage Firm)的研究部门,或者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机构,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投资建议。这些岗位同样收入不菲,并且更考验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必须提醒大家,这条路非常“卷”。顶尖机构在招聘时,不仅看你的学校和成绩,更看重你的实习经历。没有两三份相关的、高质量的实习,简历关都很难过。

金融科技 (FinTech) - 跨界融合,金融圈最潮的“搞钱”新势力

如果你觉得传统金融有点“老派”,那FinTech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简单说,FinTech = Finance + Technology。它是利用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支付)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创造新模式的领域。

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触FinTech。用手机APP转账付款,用Afterpay这样的“先买后付”平台购物,这些都是FinTech的产物。澳洲是全球FinTech发展的热土,诞生了像Airwallex(空中云汇)、Judo Bank这样估值数十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连CBA、NAB这些传统银行,每年也投入巨资进行数字化转型,疯狂招揽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人才。

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新颖,你会学到一些传统金融不会深入涉及的内容,比如Python/R语言编程、数据库管理、机器学习在金融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等。它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

谁适合读这个?

如果你本科有一定理工科背景(比如计算机、数学、工程),想转行金融;或者你本身是商科学生,但对编程和数据分析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接受新事物,那么FinTech会让你如鱼得水。

“钱”景到底怎么样?

FinTech是目前澳洲就业市场的“当红炸子鸡”,人才缺口巨大,薪资自然水涨船高。

毕业生可以去的方向非常多元。一类是前面提到的FinTech初创公司或独角兽企业。这些公司文化开放,节奏快,成长空间大。职位可以是金融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商业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等。根据EY发布的《2023年澳洲金融科技普查报告》,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毕业生进入这类公司的起薪,普遍可以达到 AUD $75,000 - $95,000,而且通常还会有期权激励。

另一大去向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部门或数字化转型部门。比如,一个朋友在墨大读完相关专业后,进入了ANZ银行的数据科学团队,负责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做信贷风险评估。他的起薪就超过了9万澳币,而且他说,感觉自己做的事情真正在用技术改变银行的运作方式,非常有成就感。

此外,咨询公司的科技咨询岗(Tech Consulting)也非常欢迎FinTech背景的学生。你将有机会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这个方向的优势在于,你掌握的是“金融+科技”的双重技能,这让你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宽的赛道。

量化金融 (Quantitative Finance) - 学霸专属,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矿工”

最后,我们聊一个听起来就门槛很高的方向——量化金融。如果说投资分析师还在看财报、做访谈,带点“艺术”成分,那量化金融就是纯粹的科学。这群人,我们称之为“Quants”,他们用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编程,在海量市场数据中寻找微小的套利机会,然后让程序自动执行交易。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个专业是为学霸中的学霸准备的。课程内容会涉及大量的数学、统计学、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以及高级编程。如果你的数学和编程基础不扎实,读起来会非常痛苦。

谁适合读这个?

本科是数学、物理、计算机、统计学等强理科背景,并且对金融市场有兴趣的同学。你必须热爱数据,享受建模,能从一堆复杂的公式和代码中找到乐趣。

“钱”景到底怎么样?

这是金融行业薪资金字塔的塔尖。因为顶尖的Quants实在太稀缺了,他们创造价值的方式也极其直接。

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对冲基金(Hedge Funds)、自营交易公司(Proprietary Trading Firms)和顶级投行的量化部门。在澳洲,像Optiver、Jane Street、Citadel Securities这些公司,都是Quants的梦想之地。这些公司招聘门槛极高,笔试面试环节会考你非常烧脑的数学题、概率题和算法题。

一旦被录用,薪酬是惊人的。一个刚毕业的博士或优秀硕士,拿到Quant Researcher或Quant Trader的职位,第一年的总薪酬包(Base + Bonus)达到 AUD $200,000 - $300,000 甚至更高,都毫不奇怪。我听说过一个段子,某量化基金的HR去大学开宣讲会,直接说:“我们不在乎你是否懂金融,我们只在乎你够不够聪明。” 这就是量化世界赤裸裸的现实。

当然,这条路注定是少数人的游戏,它需要天赋、热爱和极度的努力。但如果你是那块料,它能给你的回报,也将是超乎想象的。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心里的迷雾有没有散去一些?

其实,选专业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不合适。别光盯着哪个专业听起来最“高大上”或者传闻中“最赚钱”。花点时间,去学校官网上翻一翻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course outline),看看那些具体的课程你是不是真的感兴趣。比如,你看到“高级衍生品定价”就两眼放光,还是看到“用户体验设计在金融产品中的应用”更让你兴奋?

再问问自己,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喜欢和人打交道,还是更享受独自面对数据?是追求稳定和安全感,还是愿意为了高回报去冒险?你的答案,会帮你指向最适合你的那条路。

最后记住,专业名称只是一个标签,真正决定你未来“钱”景的,是在这个标签之下,你学到了什么硬核技能,积累了多少实践经验(实习!实习!实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及你是否对你所做的事情,抱有最起码的热情。

搞钱的路千万条,找到让你走得最带劲的那一条,就对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21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