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温馨提示:算薪资的几个关键点 |
|---|
| 表面薪资 (Gross Salary) ≠ 到手薪资 (Net Salary):这是最大的误区,税和社保会拿走一大块。 |
| 内地的“五险一金”是个宝藏:特别是公积金,公司也帮你存一笔钱,租房买房都能用,等于变相加薪。 |
| 房租是“吞金兽”:尤其在香港,高昂的房租可能会吃掉你大部分的薪水优势。 |
| 别忘了汇率:港币换算成人民币再对比,感觉会更直观。文章里我们按 1 HKD ≈ 0.91 RMB 来算。 |
哈喽各位 lxs.net 的小伙伴们!毕业季的风又吹来了,我知道,屏幕前的你现在肯定很纠结,手里攥着几个 offer,一个在香港中环,一个在深圳南山,心里的小天平已经快晃晕了。
上周刚跟几个学弟学妹吃饭,就遇到了活生生的例子。学妹小A,港大金融硕士毕业,拿到了中环一家投行的 offer,月薪 HKD 32,000!饭桌上大家那个羡慕啊,纷纷举杯敬“未来女精英”。而旁边的学弟小B,计算机系的,默默地说自己接了深圳一家大厂的 offer,月薪 RMB 25,000。在 HKD 32,000 的光环下,这个数字显得“平平无奇”。
小A自己也觉得特有面子,已经开始畅想在中环踩着高跟鞋、下班去兰桂坊小酌一杯的精致生活了。小B则有点失落,觉得自己的 offer 是不是太“菜”了。
我当时就笑了,跟他们说:“先别急着下结论,你以为的可能真的只是你以为的。” 我让他们把两边的税率、社保、公积金、房租全拉出来算一遍,看看最后每个月能自由支配的钱到底是谁多谁少。结果第二天,小A在群里发了一串省略号,加一个“惊呆了”的表情包。
没错,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带大家来当一回“会计”,咱们就把这笔账算得透透的。看看香港的“高薪”和内地一线城市的 offer,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性价比之王”!
第一回合:薪资的“海市蜃楼”,表面数字有多迷人?
咱们就用一个更普遍的案例来分析,这样参考性更强。假设有两个刚毕业的你:
香港小明:找到一份在九龙塘的工作,月薪 HKD 28,000。 深圳小红:找到一份在南山科技园的工作,月薪 RMB 22,000。
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换算。按 1 HKD ≈ 0.91 RMB 的汇率算,香港小明的月薪约等于 RMB 25,480。这么一看,香港的 offer 比深圳的高出了将近 3500 块人民币,一年下来就是4万多的差距!是不是觉得,这还用选?肯定去香港啊!
别急,这只是“海市蜃楼”,好看但不真实。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开始。往下看。
第二回合:第一刀砍下来!税、金、险,谁更“狠”?
工资不是直接打到你卡里的,要先经过税务局和社保局的“洗礼”。香港和内地的扣费体系完全不同,咱们分开看。
香港:低税天堂的“温柔一刀”
香港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它的低税率。体系也相对简单,主要就两项扣除:强制性公积金(MPF) 和 薪俸税。
1. 强制性公积金 (MPF)
这玩意儿类似内地的养老保险,是你和公司共同往一个账户里存钱,给你退休后用的。目前的规则是,雇员和雇主各自贡献你月薪的5%,但个人贡献部分有上限,最多每月 HKD 1,500。
对于月薪 HKD 28,000 的小明来说,他每月的 MPF 贡献是:
HKD 28,000 * 5% = HKD 1,400。
重要提示:这笔钱在退休前基本是取不出来的(除非永久离开香港),所以它虽然属于你,但不是你的“活钱”。
2. 薪俸税 (Salaries Tax)
香港的薪俸税是按年计算的,年底报一次税。为了方便对比,我们把它摊分到每个月。计算方式是:
年总收入 - MPF 供款 - 政府免税额 = 应课税收入
然后用这个“应课税收入”去套用一个累进税率。听着复杂?咱们直接算:
- 年总收入:HKD 28,000 * 12 = HKD 336,000
- 全年 MPF 供款:HKD 1,400 * 12 = HKD 16,800 (这部分可以免税)
- 政府基本免税额 (2023/24年度):HKD 132,000 (单身人士)
所以,小明需要交税的收入是:
HKD 336,000 - HKD 16,800 - HKD 132,000 = HKD 187,200
套用香港的累进税率:
首 50,000 @ 2% = HKD 1,000
次 50,000 @ 6% = HKD 3,000
次 50,000 @ 10% = HKD 5,000
余下的 HKD 37,200 @ 14% = HKD 5,208
全年总税款 = 1000 + 3000 + 5000 + 5208 = HKD 14,208。
【香港小明到手月薪计算】
我们把税款和 MPF 从总收入里扣掉:
年收入 HKD 336,000 - 全年MPF HKD 16,800 - 全年税款 HKD 14,208 = 年到手 HKD 304,992。
月均到手薪资 ≈ HKD 25,416。
你看,HKD 28,000 的工资,经过这么“温柔一刀”,也少了 HKD 2,500 多。
内地:五险一金的“甜蜜负担”
现在轮到深圳小红了。内地的扣费项目叫“五险一金”,听起来就比 MPF 复杂多了。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外加一个住房公积金。
工伤和生育保险个人不用出钱,我们主要算个人缴费的大头:养老、医疗、失业和公积金。
每个城市的缴费比例和基数上下限都不同,我们就以2024年深圳的普遍标准为例(不同公司选择的比例可能略有差异):
- 养老保险:8%
- 医疗保险:2%
- 失业保险:0.3%
- 住房公积金:公司和个人按相同比例缴纳,范围在5%-12%之间。我们取一个中间值,假设小红的公司比较实在,按 10% 缴纳。
1. “五险一金”个人缴费
小红月薪 RMB 22,000,这是她的缴费基数。所以她每个月要扣:
- 三险合计:22,000 * (8% + 2% + 0.3%) = 22,000 * 10.3% = RMB 2,266
- 公积金:22,000 * 10% = RMB 2,200
每月“五险一金”个人总共扣款 = 2266 + 2200 = RMB 4,466。
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肉疼?别急,这笔钱不全是“花出去”的。特别是公积金,公司会交同样一笔钱(也是2200元)到你的账户。也就是说,你交2200,公司也交2200,你的公积金账户每个月会进账4400元!这笔钱在深圳可以用来付房租、还房贷,是实打实的“活钱”,是你收入的一部分!这简直是内地工作的超级隐藏福利!
2. 个人所得税 (个税)
内地的个税计算公式是:
(月薪 - 5000元起征点 - “五险一金”个人缴费) * 对应税率
小红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 22,000 - 5,000 - 4,466 = RMB 12,534。
套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月度):
-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10%
-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20%
她的税款计算稍微复杂一点:
(12,000 - 3,000) * 10% + (12,534 - 12,000) * 20%
= 9000 * 0.1 + 534 * 0.2
= 900 + 106.8 = RMB 1,006.8。
【深圳小红到手月薪计算】
我们从她22,000的工资里,减去五险一金,再减去个税:
RMB 22,000 - 4,466 (五险一金) - 1,006.8 (个税) = RMB 16,527.2。
这是打到小红银行卡里的钱。
小结:差距在缩小!
好了,第一轮“厮杀”结束,我们来对比一下:
香港小明:到手 HKD 25,416 (约 RMB 23,128)
深圳小红:到手 RMB 16,527.2 (但别忘了,她每月还有 RMB 4,400 进入公积金账户)
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看作是小红可以动用的“准收入”(因为在深圳租房可以直接提取),那她的实际可支配月收入是 16,527.2 + 4,400 = RMB 20,927.2。
这么一算,香港 RMB 23,128 vs 深圳 RMB 20,927.2,差距已经从最初的3500块,缩小到了2200块左右。而且这还没算房租呢!
第三回合: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聊聊房租!
对于咱们“港漂”和“深漂”来说,每个月最大的一笔开销,毫无疑问是房租。这才是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和存款余额的关键因素。
香港:寸土寸金的“蜗居”时代
在香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想要自己住一个单间,那基本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和别人合租,住在所谓的“唐楼”或“洋楼”里,能分到一个几平米的房间就算不错了。
我特意去查了下,在交通还算便利的区域,比如深水埗、太子、红磡这些地方,一个5-8平米的单间,月租金普遍在 HKD 7,000 - 9,000 之间。房间小到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小衣柜,“开门上床”是常态。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生活品质真的谈不上高。
我们取个中间值,就算小明足够幸运,找到了一个 HKD 7,500 的房间。
深圳:更体面的居住空间
回到深圳,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深圳的房价也很高,但租房市场对年轻人要友好得多。
在南山科技园附近,比如白石洲、宝安中心区,你可以用 RMB 2,500 - 3,500 的价格,租到一个装修不错、家电齐全的单间,面积通常在10-15平米。小区环境、安保设施也比香港的唐楼好太多。
而且,别忘了小红有公积金!深圳的政策允许用公积金来支付房租。她每个月公积金账户进账4400元,覆盖房租绰绰有余。
我们给小红算她租了一个好一点的单间,月租 RMB 3,500。
最终对决:算完这笔账,我真的惊了!
现在,我们来进行最后一步,用每个月到手的钱,减去房租,看看最后能剩下多少“真金白银”用来吃饭、交通、娱乐和储蓄。
【香港小明】
到手月薪:HKD 25,416
减去房租:- HKD 7,500
每月最终可支配收入 = HKD 17,916
换算成人民币 ≈ RMB 16,303
【深圳小红】
银行卡到手月薪:RMB 16,527.2
减去房租:- RMB 3,500
每月最终可支配收入 = RMB 13,027.2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欸?香港还是比深圳多了3000多块啊!”
但是!你忘了深圳小红的公积金大杀器了!
她的房租 RMB 3,500 是完全可以用公积金账户里的钱来支付的。她公积金账户每月进账 RMB 4,400,付完房租还剩 RMB 900。这笔钱虽然不能直接取现消费,但它在账户里,是100%属于她的资产,未来买房或者离开深圳时都能提取。
所以,深圳小红的真实情况是:她银行卡里的 RMB 16,527.2,几乎可以一分不动地用来生活和储蓄!而香港小明的生活费,是从那 RMB 16,303 里出的。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深圳的 offer 反而更香了?
还没完!我们还没考虑生活成本。在香港,吃一顿普通的快餐,动辄六七十港币;交通费也比内地贵不少。而在深圳,三十块钱能吃到很不错的午餐,地铁公交也更便宜。里外里,香港小明那一点点可支配收入的优势,可能在日常吃喝拉撒中就被抹平了,甚至可能出现反超。
这就是我开头说小A“惊呆了”的原因。她那看似光鲜的 HKD 32,000 offer,在扣除所有必要开销后,能存下的钱,很可能还不如在深圳拿 RMB 25,000 的小B。
所以你看,选择留港还是回内地,真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更像是一道复杂的应用题。表面上的高薪,很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
当然,我不是说去香港就一定不好。香港的优势在于它的国际化平台、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广阔的视野和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对于想在金融、法律、商科领域深造,或者未来有海外发展计划的同学来说,香港的经历是无价的。
而内地的优势,在于它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巨大的市场,快速的职业晋升通道,以及更舒适的生活空间和更近的家庭距离。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告诉你哪个选择是“对”的。而是想提醒你,在做决定之前,千万别被那个最扎眼的薪资数字迷惑了。动手建一个自己的Excel表格,把你关心的所有因素都放进去:税后收入、房租、伙食费、交通费、职业发展、生活品质、离家远近……
把这些都量化、想清楚之后,你心里的那个小天平,自然会倾向于那个最适合你的答案。记住,工作和生活,最终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开心,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羡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