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想留日?从留学签到工作签看这篇就够

puppy

毕业季的你,是不是一边忙着写论文,一边又在为签证的事头大?感觉找工作已经够难了,留学签换工作签的各种手续更是看得眼花缭乱。别慌,这篇就是为你准备的“上岸”攻略!我们把从开始找工作到拿到工作签的整个流程,帮你梳理得明明白白。从关键的时间节点、超详细的材料清单,再到万一毕业前没找到工作该如何申请“特定活动”签证续命,所有你担心的、想知道的,这里都有答案。快来看看吧,让你少走弯路,稳稳地开启在日本的职场生活!

毕业留日签证超浓缩TIPS
时间是关键:日本的“就活”战线超长,大三下学期(修士M1)就得开始准备,别等到毕业才着急。
工作配签证:不是所有工作都能换签!你的工作内容必须和“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等签证类型挂钩,便利店收银、工厂流水线基本不行。
材料分两份:换签材料分“公司准备”和“自己准备”,一定要提前和公司HR沟通,特别是小公司,他们可能也没经验。
毕业没工作?别怕!:可以申请“特定活动”签证续命6个月,甚至能再续6个月,给你整整一年的时间找工作。但需要学校的推荐信,记得搞好关系!
专业和工作:入管局会看你的专业和工作是否相关。如果不直接相关,要想办法在“理由书”里说明白你的技能如何胜任这份工作。

“小A,你的毕业论文第三稿,导师又给打回来了,让你重写方法论部分。”

深夜11点,刚从便利店打工回来的小A,看到研究室同学发来的微信,感觉脑袋“嗡”的一声。电脑屏幕上还亮着昨天没看完的入管局官网,那些密密麻麻的“在留資格変更許可申請”条款,像一个个代码,怎么看都看不懂。旁边的日历上,毕业的日子被红笔圈了出来,越来越近,可工作的内定还没影,留学签证眼看就要到期了。

这种感觉,你是不是也特别熟悉?一边是deadline逼近的毕业论文,一边是前途未卜的就职活动,中间还夹着一个能决定你是否能留在日本的“签证”大魔王。感觉自己像个陀螺,被三股力量抽得团团转,焦虑得掉头发。

别慌,深呼吸。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写给像小A和你一样,正在为留日之路奋战的伙伴们。我们会像朋友聊天一样,把从开始找工作到顺利拿到工作签的每一步,都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收起你的焦虑,我们一起来打通这条“上岸”之路!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日本“就活”的时间线你得懂

在日本找工作,可不是毕业前一两个月的事。这里的“就活”(しゅうかつ),也就是求职活动,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时间线,错过一步,就可能步步被动。

大部分日本企业,尤其是那些知名的大公司,招聘都是针对“新卒”,也就是应届毕业生。他们的招聘流程通常提前一年多就开始了。

案例分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我的学妹小希,读的是商科修士。她在M1(修士一年级)的夏天就开始参加各种企业的暑期实习(インターンシップ)。虽然实习很累,还要兼顾学业,但她通过实习不仅了解了行业,还拿到了几家公司的“提前选考”资格。到了M2的春天,当大部分同学还在海投简历、参加说明会时,她已经手握两家大手企业的内定了。6月份就尘埃落定,然后安心写论文,毕业旅行都计划好了。

具体时间线长啥样?(以4月毕业为例)

  • 毕业前一年(大三/M1的4月-9月):自我分析与实习。 这个阶段你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开始参加各种实习项目。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超过70%的留学生认为参加实习对找工作帮助很大。
  • - 毕业前一年(大三/M1的10月-次年2月):冬季实习与企业说明会。 企业会开始举办大量的线上线下说明会(説明会)。这是你了解公司文化、筛选目标企业的最佳时机。
  • 毕业前一年的3月-5月:网申和面试高峰期。 这是“就活解禁”的传统时期,大量的公司会开放网申通道(エントリーシート,简称ES),紧接着就是一轮又一轮的笔试和面试。这段时间会非常非常忙,可能一天要跑三四个面试。
  • 毕业当年的6月-8月:内定发放高峰。 很多公司会在这个时间点发出非正式录用通知,也就是“内定”(ないてい)。根据日本知名求职网站Mynavi发布的《2024年卒大学生活动实态调查》,截至2023年6月,已有超过80%的学生拿到了至少一个内定。拿到内定,你的工作就算基本敲定了。

如果你完美错过了这条主流时间线怎么办?也别太担心。很多中小企业和IT行业是全年招聘的,外资企业的招聘时间也更灵活。但无论如何,越早准备,你的选择就越多,心态也越从容。

拿到内定就万事大吉了?不,签证才是终极大BOSS

当你收到那封写着“内定通知书”的邮件时,一定会兴奋地跳起来!恭喜你,求职这场硬仗你打赢了一半。但别急着开香槟,因为另一场战斗才刚刚开始——申请将在留资格从“留学”变更为“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等工作签证。

这里有个最大的误区,很多同学以为:“只要我找到工作,公司要我,就能换签证。”

大错特错!

入国管理局(简称“入管”)审批签证的核心原则是:你的工作内容,必须符合某个特定的在留资格。

留学生毕业后最常申请的是“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这个名字有点长,我们拆开看:

  • 技术(Engineer):主要指理科类工作,比如IT工程师、程序员、机械设计师、建筑师等。
  • 人文知识(Specialist in Humanities):主要指文科类工作,比如市场营销、企划、人事、财务、法务、教育等。
  • 国际业务(International Services):主要指需要运用外语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工作,比如翻译、口译、海外贸易、酒店的海外客人对应等。

你的工作内容必须至少符合其中一项。如果是餐厅服务员、便利店店员、工厂流水线操作员这类被认为是“单纯劳动”的工作,无论公司多大,给的工资多高,都基本不可能换签成功。

真实案例:天堂与地狱

小林和小陈是同班同学,毕业后都进了一家连锁餐饮集团。小林被分配到总部做针对中国市场的线上营销和推广策划,他的工作内容符合“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顺利下来了。而小陈被分配到门店做接待和管理工作,尽管职位是“店长候选人”,但在入管看来,前期工作内容和普通服务员区别不大,属于“单纯劳动”,第一次申请就被拒了。后来公司为他调整了岗位职责,并提交了详细的业务说明和未来规划,才在第二次申请时惊险过关。

所以,在接受一份工作Offer之前,一定要和公司HR确认清楚,你的具体职位和工作内容是什么,是否符合换签要求。这比薪水和福利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能不能合法地留下来工作。

超详细!换签材料清单大公开(公司和个人部分)

好了,现在你拿到了合适的内定,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去入管局提交申请了。换签材料分为两大部分:需要你自己准备的,和需要公司帮你准备的。建议你建一个文件夹,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好。

整个申请叫做“在留資格変更許可申請”。

你需要自己准备的材料:

  1. 在留資格変更許可申請書: 这个表格可以在入管局官网下载。里面有一部分需要公司填写盖章,记得提前跟HR沟通好。
  2. 证明照片: 1张,3cm x 4cm,最近3个月内拍摄的白底证件照。
  3. 护照和在留卡: 提交原件,当场查验后会还给你。
  4. 履历书(履歴書): 就是你找工作时用的那份,保持更新。
  5. 毕业证明书(卒業証明書)或毕业预定证明书(卒業見込証明書): 如果你还没正式毕业,就去学校的学生课开“毕业预定证明”。拿到正式毕业证后,可能需要补交。
  6. 成绩证明书(成績証明書): 去学校的机器上打印一份最新的。
  7. (可选)推荐信: 如果你的专业和工作内容看起来关联不大,可以请大学的教授写一封推荐信,说明你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与这份工作匹配,会有加分效果。

需要公司帮你准备的材料:

这部分是大头,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因为日本公司的规模不同,入管局对它们的要求也不同。公司被分为四个类别(カテゴリー):

  • Category 1: 上市公司、相互会社等。
  • Category 2: 前一年的“法定調書合計表”里,源泉征收税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公司。
  • Category 3: 除了Category 2以外,提交了“法定調書合計表”的公司(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此类)。
  • Category 4: 刚成立的新公司、个体经营等。

公司类别越靠后,需要提交的材料就越多,审查也越严格。Category 1和2的公司,只需要提供最基础的材料。但如果你去的是一家刚成立的创业公司(Category 4),那公司就得提供非常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办公室租赁合同、员工名单等,来证明公司的稳定性和业务的真实性。

以最常见的Category 3中小企业为例,公司需要准备:

  1. 雇用合同(雇用契約書)或录用通知书(採用通知書)的复印件: 上面要写明你的职位、工作内容、薪资、工作时间等。
  2. 公司的登記事項証明書: 相当于中国的营业执照。
  3. 公司案内(パンフレット等): 介绍公司业务的小册子或打印的网页。
  4. 前一年的财务报表(決算報告書)复印件: 用来证明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公司是赤字,审查会更严格。
  5. 前一年的给与所得の源泉徴収票等の法定調書合計表: 这个是提交给税务署的员工薪资汇总表,是证明公司规模和雇佣情况的重要文件。
  6. 雇用理由书(採用理由書): 这个非常关键!特别是当你的专业和工作内容不完全匹配时,公司需要在这封信里详细说明“为什么我们公司非要雇佣你这个外国人,而不是日本人”,强调你的独特性,比如语言能力、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专业技能等。

时间要多久?

材料交上去之后,就是等待。官方给出的标准处理时间是2周到1个月,但根据申请人数和地区,实际等待时间可能更长。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入管局,等上2-3个月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一旦拿到内定,就要马上开始准备材料,尽早提交!

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特定活动”签证给你续命!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会更焦虑了:“我就属于那种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的,留学签证马上到期,是不是只能打包回国了?”

别急,日本政府给应届毕业的留学生们开了一个“绿色通道”,就是“特定活动”(Designated Activities)签证。

这个签证专门为了让那些有强烈意愿在日本就职、但暂时没找到工作的大学(含短期大学、大学院、专门学校)毕业生,能够继续留在日本找工作。简单说,就是给你“续命”的缓冲期。

“特定活动”签证的要点:

  • 签证期限: 第一次给6个月。6个月后如果你还在积极找工作,可以申请更新一次,再给6个月。加起来总共最多可以在日本找一年工作。
  • 申请资格:
    1. 必须是正规大学、大学院、短期大学或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专门士)。
    2. 在校期间没有不良记录。
    3. 有足够的资金证明可以支持你在日本找工作期间的生活。通常需要一份银行存款证明(残高証明書),金额没有死规定,但一般建议在50-100万日元以上。
    4. 最重要的:需要拿到毕业院校出具的推荐信(推薦状)。学校会评估你是否一直在认真进行求职活动,才会给你开这份推荐信。
  • 可以打工吗? 可以。在申请“特定活动”签证的同时,可以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获批后每周可以打工28小时,规定和留学时期一样。

真实案例:绝地反击的小G

小G学的是日本文学,专业比较冷门,加上性格内向,就活一直不顺利。毕业时,眼看同学们都拿到了工作签,他急得不行。在学校留学生支援课老师的建议下,他申请了“特定活动”签证。拿到签证后,他没有气馁,一边打工维持生活,一边参加了政府为外国人举办的就职辅导班,修改简历、练习面试。在毕业后的第四个月,他成功拿到了一家小型出版社的内定,职位是面向华语圈的版权沟通。他立刻去入管局把“特定活动”签证换成了“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成功留了下来。

这个签证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申请它也需要你证明自己“值得被拯救”。所以,即使临近毕业还没找到工作,也不要躺平。保留好你参加过的所有说明会、面试的邮件记录,这些都是你“努力找工作”的证据,在申请学校推荐信时会派上用场。

避坑指南:换签路上你可能会遇到的“小怪兽”

换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入管局的“灵魂拷问”。我们提前了解一下,做好准备。

小怪兽一:专业与工作的关联性

入管局的审查官会很在意你的大学专业和你的工作内容是否对口。如果你是学IT的去做程序员,那没问题。但如果你是学艺术的去做市场营销,审查官可能就会打个问号。

应对方法: 在公司的“雇用理由书”里做文章。比如,可以强调你虽然是艺术专业,但在校期间选修了商科课程,或者在社交媒体运营方面有独特的审美和创意,这些能力正是市场营销岗位所需要的。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你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小怪兽二:公司的规模和稳定性

就像前面提到的,刚成立的小公司或者连年亏损的公司,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入管局会担心这家公司是否能稳定地支付你的工资,是否能长期经营下去。

应对方法: 除了常规材料,最好让公司提供一份详细的“事业计划书”,向入管局展示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如果创始人有很强的行业背景,也可以附上创始人的履历。总之,就是要想尽办法证明“我们公司很有前途”。

小怪兽三:薪资水平

你的工资不能太低。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最低工资线,但普遍认为,月薪至少要达到18-20万日元以上,并且不能低于同等职位的日本人新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如果薪资过低,入管局会怀疑这份工作的真实性,或者认为你无法在日本独立生活。

应对方法: 在签合同前,可以了解一下行业的平均薪资。如果公司给出的薪资确实偏低,可以尝试沟通。如果无法改变,那就要确保公司的其他方面(如稳定性、发展前景)足够有说服力。

从留学签到工作签,这条路就像是游戏里的闯关,充满了挑战,但也处处有攻略可循。它不仅考验你的专业能力,更考验你的信息搜集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

千万别觉得这些手续麻烦,就当甩手掌柜,把所有东西都扔给公司HR。你要知道,签证是你自己的事,只有你最上心。多和公司的负责人沟通,确认材料都准备齐全了,搞清楚每一个步骤是为了什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你作为“社会人”成长的第一课。

这条路,你的很多前辈都走过,也踩过各种各样的坑。别怕,多问问他们,多利用学校的资源,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你在某个深夜因为签证问题而辗转反侧时,请相信,只要你认真准备,步步为营,那张印着“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的在留卡,最终一定会稳稳地躺在你的手心。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58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