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学姐私藏!新西兰求职App大公开

puppy

刚来新西兰,找工作是不是有点懵?别担心,学长学姐来给你“抄作业”啦!我们把私藏的求职App都扒出来了,不仅有大家都在用的Seek和LinkedIn,还有一些帮你找兼职、实习和“蓝领”工作的宝藏App,能帮你精准定位,少走弯路。这些App覆盖了从咖啡师到IT大神等各种岗位,无论你是想赚点生活费还是为毕业后的全职工作铺路,都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快来看看哪个是你的求职神助攻,赶紧下载起来吧!

开工前的小小声叨叨

心态要稳:找工作是个“玄学”,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只是时机和岗位不匹配。被拒了?别灰心,拍拍土,下一家更乖!这都是在为最后那个最适合你的Offer攒人品呢。

CV是脸面:一份通用的CV海投等于白给。花点时间,针对每个公司的要求,改改你的简历。把招聘要求里的关键词(Keywords)巧妙地放进你的CV里,能大大增加你被HR“捞”起来的几率。

别怕开口:新西兰是个讲究“Connection”的国度。多跟教授、同学、校友聊天,说不定谁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就在招人呢!机会往往藏在不经意的对话里。


还记得我刚到奥克兰的第一个月吗?兜里的纽币一天天变少,心里的慌张一天天变多。当时我天真地以为,找个兼职还不容易?于是,我打印了20份自认为完美的CV,穿着最精神的衣服,沿着Queen Street一家一家地“扫街”。

“Hi, are you guys hiring?”

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Sorry, not at the moment.” 或者 “You can leave your CV here, we'll call you if we have a vacancy.” 然后,我的CV就和一堆外卖传单躺在了一起,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充满了无力感。我开始怀疑人生:难道我连一份洗盘子的工作都找不到吗?就在我快要放弃,准备吃土度日的时候,一位已经在这里待了两年的学长,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把我拉到一边,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一排App。

“你还在用脚找工作啊?现在都用这个了,弟弟!”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在新西兰找工作,早已不是那个靠“推门问”的年代了。今天,学长学姐就把当年拯救了我们的这些私藏宝贝App全都翻出来,手把手教你怎么用,让你少走弯路,精准找到属于你的那份工作!

第一梯队:国民之选,人手必备的“王炸”组合

这两款App,就跟你手机里的微信和支付宝一样,属于新西兰求职的标配。如果你还没下载,那赶紧的!

Seek.co.nz:新西兰的“智联招聘”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新西兰人去哪里找工作,十有八九会脱口而出:“Go check Seek!” Seek在新西兰的地位,就是绝对的霸主。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Seek是新西兰访问量第一的招聘网站,每个月有数百万的访问量,可以说,全新西兰超过80%的招聘信息都会在这里出现。

它有多强大?

这么说吧,从奥克兰CBD顶级写字楼里的金融分析师,到南岛小镇上需要人手的咖啡师;从年薪几十万纽币的IT架构师,到按小时计费的仓库管理员,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行业和岗位,都能在Seek上找到。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作机会池,里面总有一条鱼是你的。

留学生怎么用?

刚来新西兰,我们最想找的可能就是兼职(Part-time)或者临时工(Casual/Temporary)。在Seek上,你可以非常精准地进行筛选。

真实案例:我的朋友小A,在AUT读酒店管理。她刚来的时候,就想找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兼职。她在Seek上设置了几个关键词提醒:“Hotel”, “Reception”, “Part-time”,地点设定在“Auckland CBD”。不到一周,她手机就收到了推送,市中心一家四星级酒店正在招周末的前台。她立马更新了CV投了过去,因为她有国内酒店实习的经验,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现在,她不仅时薪有25纽币(高于最低工资),还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上,简历也变得闪闪发光。

学姐小贴士:

1. 完善你的Seek Profile:不要只把它当成一个搜索工具。花时间把你的Seek个人资料填写完整,上传一份漂亮的CV。很多HR会主动在Seek的人才库里搜索候选人,一份完整的Profile能让你“被动”地获得机会。

2. 设置工作提醒(Job Alerts):这是个神仙功能!把你感兴趣的职位、行业、地点都设置好,一旦有新的岗位发布,Seek会第一时间邮件通知你,让你不错过任何一个好机会。

3. 研究薪酬范围:Seek上很多招聘广告会给出薪酬范围(Salary Range)。这对于我们了解市场行情,以及在面试谈薪时心里有底,非常有帮助。

LinkedIn:你的线上“职场名片”

如果说Seek是找工作的“超市”,那LinkedIn就是打造你个人品牌的“精品店”和拓展人脉的“高端会所”。尤其对于想找专业对口、白领工作的同学来说,玩转LinkedIn是你的必修课。

它不只是个招聘网站!

在新西兰,有超过250万的注册用户,几乎所有公司的管理者和HR都在上面。它是一个专业的社交平台。你在这里可以:

  • 展示你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经历。
  • 关注你心仪的公司,了解它们的动态和企业文化。
  • 和你所在行业的“大牛”建立联系(Connection)。
  • 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和知识分享。

留学生怎么用?

对于我们来说,LinkedIn最大的价值在于“Networking”(人脉拓展)和“Personal Branding”(个人品牌打造)。

真实案例:学IT的学长Leo,目标是毕业后进入新西兰顶尖的科技公司。大三开始,他就把自己的LinkedIn页面打理得非常专业:头像换成了精神的职业照,个人简介清晰地写明了自己的技术栈和求职方向,还把自己的课程项目、编程作品链接都放了上去。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有策略地在LinkedIn上“活动”。他关注了Xero、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等几家目标公司的技术总监和HR,经常给他们的动态点赞,偶尔还会留下有见地的评论。毕业季,他看到其中一家公司发布了毕业生岗位,就马上通过LinkedIn给之前互动过的HR发了一条私信,简单介绍了自己,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和作品集。因为之前混了个“脸熟”,HR对他有印象,很快就给了他内推和面试的机会,最后他成功拿到了Offer。他说:“我的简历可能不是最牛的,但我的主动出击让HR记住了我。”

学姐小贴士:

1. 用关键词优化你的Profile:HR在招人时,会在LinkedIn上搜索关键词,比如“Java Developer”, “Data Analyst”, “Digital Marketing”。把这些和你专业相关的“硬技能”写进你的标题(Headline)和个人简介(Summary)里。

2. 勇敢地去Connect:看到你学校的校友在你心仪的公司工作?别犹豫,发个好友请求,附上一段简短友好的自我介绍。比如:“Hi [Name], I see you're an alumnus of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and now working at [Company]. As a current student, I'd love to connect and learn more about your experience.” 大部分人都很乐意帮助校友的。

3. 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分享你对专业知识的见解、课程项目的总结,或者转发行业相关的文章并加上自己的评论。这能向外界展示你的热情和专业度。

第二梯队:精准定位,术业有专攻的“宝藏”平台

除了上面两个“巨头”,还有一些更垂直、更接地气的平台,能帮你找到特定类型的工作。

Trade Me Jobs:最“本土”的招聘网站

提到Trade Me,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新西兰版的“淘宝”或“闲鱼”,一个买卖二手车、家具和各种杂货的地方。但千万别小瞧了它的招聘板块——Trade Me Jobs。

它有什么不同?

相比Seek的高大上,Trade Me Jobs更接地气,充满了本土气息。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零售、餐饮、建筑、技工(Trades)等行业的雇主,特别喜欢在上面发招聘。根据Trade Me的年度报告,它的Jobs板块也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拥有庞大的本地用户基础。

留学生怎么用?

如果你想找一份家附近咖啡馆的服务员、超市的理货员,或者体力好想去工地搬砖赚点快钱,Trade Me Jobs绝对是你的宝藏。这里的雇主回复通常更快,流程也相对简单。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学设计的女生Jessica,她特别想体验新西兰的咖啡文化,就想找一份咖啡师的兼职。她在Seek上投了很多连锁咖啡品牌,都石沉大海。后来她转战Trade Me Jobs,发现很多独立经营的小咖啡馆都在这里招人。她找到了一家离学校不远的精品咖啡店,老板是个Kiwi大叔。她直接把简历发到老板邮箱,当天下午就接到了电话让她去试工。虽然她没什么经验,但老板看她热情、肯学,就留下了她,从最基础的打杂开始教。现在,她不仅能做出漂亮的拉花,还跟社区里的老顾客们都混熟了,英语口语突飞猛进。

Student Job Search (SJS):学生的“官方饭碗”

这个必须划重点!SJS是新西兰政府支持的、专门为大专院校学生服务的非营利性招聘机构。也就是说,这里的雇主都是冲着“学生”这个身份来的,对经验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也更包容。

为什么它是学生专属福利?

SJS官网数据显示,他们每年为数万名学生提供工作机会。这里的岗位五花八门,特别适合学生:

  • 一次性工作(One-off jobs):比如帮人搬家、除草、打扫卫生、派发传单,通常按小时结算,当天完工当天拿钱,非常灵活。
  • 暑期工(Summer jobs):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是新西兰的夏天,也是用人高峰期。SJS上会有大量的果园采摘、旅游向导、夏令营助理等季节性工作。
  • 专业相关的实习(Internships):很多公司会通过SJS发布针对在校生的实习岗位,这是我们把理论用于实践、积累本地工作经验的绝佳机会。
  • 毕业生项目(Graduate roles):一些公司的毕业生招聘计划也会选择通过SJS来吸引应届生。

真实案例: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通过SJS找到的。那年暑假,我不想待在奥克兰,就想去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在SJS上看到了一个在霍克斯湾(Hawke's Bay)苹果园的工作,包住宿。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申请了。那两个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摘苹果、包装,虽然辛苦,但每天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一起工作、生活,晚上一起开派对、看星星,那种经历是在课堂上永远也学不到的。最重要的是,一个夏天下来,我不仅赚够了第二年的生活费,还把新西兰从南到北玩了个遍,结交了一辈子的朋友。

第三梯队:自由灵活,玩转“零工经济”的新选择

如果你不喜欢被固定的工作时间束缚,想在学习之余,自由地“接单”赚钱,那么下面的App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Sidekicker:你的“斜杠青年”养成器

Sidekicker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非常流行的一个“零工”平台。它连接了需要临时人手的企业和想打零工的你。工作类型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活动帮手、仓储物流和市场推广等领域。

怎么玩?

你在App上注册,完善个人资料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线上审核后,就可以看到附近有哪些“任务”(Gigs)了。每个任务都会写明工作时间、地点、时薪和具体要求。你觉得合适,就点“申请”,被雇主选中后,按时去工作就行了。工作结束后,通过App打卡,薪水会自动打到你的银行账户,非常方便。

真实案例:学会计的Sarah,平时课业很重,特别是期末前,根本没时间去做一份固定的兼职。她就注册了Sidekicker。平时没课的下午,她会接一些超市帮忙上货的活儿;周末有大型橄榄球比赛,她就去球场里卖热狗和啤酒。时薪通常在$24-$30纽币之间。她说,这种模式最棒的地方就是“完全的自由”,有空就做,没空就不做,完全不影响学习。而且每次遇到的工作和同事都不一样,像开盲盒一样,很有新鲜感。

招聘中介(Recruitment Agencies):进入办公室的“敲门砖”

最后,要介绍的不是一个App,而是一类机构——招聘中介。像Madison, Adecco, Robert Walters, Hudson这些都是新西兰知名的招聘中介公司。它们手里有大量公司的招聘资源,特别是办公室文员(Admin)、客服、数据录入等临时或合同制岗位。

为什么它们对留学生很重要?

很多留学生,特别是商科、文科的同学,想在毕业后留在新西兰找一份办公室工作,但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本地工作经验”。而招聘中介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

真实案例:我的学长Mark,坎大商科毕业,一心想进银行工作,但海投简历屡屡碰壁。后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简历发给了几家招聘中介。其中一家叫Beyond Recruitment的中介联系了他,说现在有一个金融公司需要一个为期3个月的合同工,帮忙处理客户数据。虽然只是个临时岗位,但Mark还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工作的3个月里,他不仅熟悉了办公室的工作流程,还因为工作认真、上手快,给经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合同快结束时,公司内部正好有一个初级分析师的空缺,经理直接推荐了他。就这样,他顺利地从一个“临时工”转正,拿到了梦寐以求的Permanent工作。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份临时工作,它很可能就是你职业生涯的开始。

说了这么多,其实App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帮你看到机会的窗口。窗口已经给你打开了,但能不能抓住机会,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

把你的CV打磨好,让它在成百上千份简历里能脱颖而出;把你的心态放平,找工作就像谈恋爱,被拒绝几次太正常了,说明缘分还没到;把你的脸皮“练厚”,多去参加学校的招聘会,多跟人聊天,机会永远留给主动出击的人。

在新西兰的这段旅程,学习是主线,但打工绝对是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立体、更有趣的支线任务。它不仅能帮你赚到生活费,更能让你真正地融入这个社会,了解这里的文化,锻炼你的英语,结交新的朋友。

所以,别再犹豫了,学弟学妹们!选一个你喜欢的App,下载下来,开始你的新西兰打怪升级之路吧!记住,每投出的一份简历,每一次的面试,都是在为你未来的大Boss战积累经验值。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801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