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雅思托福,这些“深坑”千万别踩! |
|---|
| 天价班的坑:以为花了钱就能买分?大班教学可能根本不适合你,几万块可能只换来一堆通用讲义。 |
| 机经预测的坑:迷信小范围预测,考前通宵背答案?结果考场上题库一换,当场石化。 |
| 资料囤积的坑:电脑里存了100G的资料,感觉自己很努力?其实只是“假装学习”,根本没时间看。 |
| 埋头刷题的坑:一天一套真题,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分数。不分析错题,刷再多也是原地踏步。 |
| 模板写作的坑:开头“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结尾“in conclusion”?考官一眼看穿,分数直奔5.5。 |
| 哑巴口语的坑:阅读听力猛如虎,一开口就“emmm… you know…”。害怕犯错,结果错失了最宝贵的练习机会。 |
嗨,未来的留学er们,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们掏心窝子聊聊雅思托福这点事儿。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备考雅思的第三个月。北京零下十度,我缩在咖啡馆角落里,面前摊着剑桥真题,耳机里放着VOA慢速英语,旁边的手机屏幕上还显示着一个惨不忍睹的“5.5”。那一刻,我真想把所有书都扔进垃圾桶。我花了上万块报班,买了几乎所有大神推荐的资料,每天学到凌晨两点,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结果呢?分数就像焊死了一样,纹丝不动。
我看着窗外行色匆匆的人,突然觉得特别委屈和迷茫。留学这条路,怎么从第一步开始就这么难?难道我真的没救了吗?
后来,我花了很长时间反思、调整,最终拿到了一个满意的分数。回过头看,那段痛苦的备考经历,问题不在于我不够努力,而在于我一头扎进了无数个“坑”里,用错了力,走了太多弯路。今天,我就是来当地图的,把我踩过的每一个坑都给你标出来,让你精准绕行,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刀刃上。
第一个坑:砸钱报天价班,以为买了“分数保险”
“雅思/托福VIP保分班,名师带你冲7分!” “28天魔鬼训练营,不过全额退款!” 这种广告,你是不是也看到过?当时的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一闭,心一横,刷了小三万块报了个所谓的“名师保过班”。
结果呢?一个大教室里塞了五六十号人,老师在上面讲着万年不变的段子和技巧,我在下面奋笔疾书。课间想问个问题,老师身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根本轮不到我。所谓的“名师”,我连微信都没加上。至于作文批改,助教用红笔画几个圈,写一句“注意逻辑”,就没有然后了。一个月下来,我收获了一大摞印刷精美的讲义,和一颗拔凉拔凉的心。
这绝对不是个例。我身边一个朋友小A,为了冲托福100+,花了快四万报了个一对一。老师确实很负责,但教的都是各种“套路”,比如口语题如何用一个故事模板套所有话题。结果小A考试的时候,因为太想把准备好的故事硬塞进去,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口语分数反而比之前还低了。
我们来看点数据。根据国内一家知名教育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语言培训行业报告》,雅思托福培训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客单价从几千元的线上录播课,到高达5万元以上的“一对一保分”套餐应有尽有。钱真的能买来分数吗?ETS(托福官方)和雅思官方每年都会发布全球考生数据报告。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雅思考生的平均总分是6.1分,而托福考生的平均分是87分。这两个分数,离大部分海外名校的要求都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天价班真的那么神,这个平均分应该早就上去了。
避坑指南:报班前,先做两套官方真题,对自己几斤几两有个数。你的问题是词汇量不够?还是阅读速度太慢?或者是写作没逻辑?搞清楚短板在哪,再“对症下药”。如果只是需要系统了解考试,一个几百块的线上课就够了。如果是某个单项特别弱,比如写作,可以找个靠谱的老师进行10次左右的一对一批改和指导,这远比你花几万块去听大课有效得多。记住,老师是辅助,真正的修行还得靠自己。
第二个坑:迷信“机经预测”,把宝全押在运气上
“考前必看!雅思口语/写作小范围预测,命中率90%!” 这种帖子,在各大留学论坛和公众号里简直是流量密码。我当年也曾是“机经”的忠实信徒。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口语考试前,我拿到了一份“绝密预测”,说这周末99%会考“Describe a historical building”这个话题。于是,我考试前一晚啥也没干,抱着这个话题的完美范文,从长城的历史背到故宫的结构,背得滚瓜烂熟,做梦都在说“It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第二天,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考官微笑着问我:“Let's talk about robots.” 我当场就傻了,大脑一片空白,最后结结巴巴地胡扯了一通,分数可想而知。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准备了一整本的数学公式,结果考试卷子上全是语文题。
为什么“机经”不靠谱?雅思和托福都有一个极其庞大的题库。拿雅思口语来说,每个季度会有一个大致的话题库,但里面的题目成百上千,每次考试随机抽取。所谓的“预测”,不过是机构根据近期考生的回忆,整理出的高频话题。它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绝不是“圣旨”。ETS官方更是多次发出警告,提醒考生不要依赖任何非官方的预测材料,过度依赖甚至可能导致答案雷同,被判定为作弊,取消成绩。
更致命的是,迷信机经会让你产生惰性,放弃真正的实力提升。你以为你在走捷径,其实是在给自己未来的学习挖坑。语言能力是实打实的,不是靠背几个段子就能伪装的。你的目标是出国后能听懂教授讲课,能和同学做presentation,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个分数。
避坑指南:把机经当成一个免费的“话题库”和“练习册”,而不是“答案”。对于口语和写作的高频话题,你应该用它来练习自己的思路和表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语料库。比如,看到“环保”这个话题,你要想的是:我能从哪几个角度谈?个人能做什么?政府能做什么?有什么相关的词汇和短语我能用上?这样,无论考场上遇到的是“环保”、“科技”还是“教育”,你都有话可说,有逻辑可循。
第三个坑:“哑巴英语”,阅读听力9分,口语写作5.5分
这是中国留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我们从小到大做的都是选择题和完形填空,英语被当成一门“知识”来学,而不是一门“技能”来用。结果就是,很多人能看懂《经济学人》,能听懂BBC新闻,但让他跟人聊聊天气,就只会“It's sunny today.”
我刚开始练口语的时候,简直是社恐的噩梦。对着App练,感觉自己在自言自语,像个傻子。想找个外教练,一小时几百块,钱包在滴血。最要命的是,我心里总有个声音:“我这个语法对吗?这个词用得地道吗?他会不会觉得我发音很奇怪?” 这种“完美主义”心态,让我根本不敢开口。
我们再来看一组官方数据。根据雅思官方发布的《2022全球雅思考生数据报告》,中国大陆考生的听力和阅读平均分分别是6.3和6.5,而口语和写作的平均分只有5.7和5.6。这个“输入强,输出弱”的剪刀差,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我们的通病。
不开口,口语永远不会好。这就像学游泳,你看再多教学视频,不下水扑腾几下,永远也学不会。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犯错是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你见过哪个学说话的小孩,因为怕说错话就一直不开口的?
避坑指南:忘掉“完美”,拥抱“交流”。
第一,给自己创造一个“厚脸皮”环境。下几个语言交换App,比如HelloTalk或者Tandem,上面有大把想学中文的外国人,你可以用中文教他们,让他们用英文跟你聊。大家都是学习者,谁也别笑话谁。每天规定自己必须发至少5条英文语音,哪怕只是描述你今天吃了什么。
第二,影子跟读(Shadowing)。找一段你喜欢的、语速适中的音频,比如美剧片段、TED演讲。第一遍听,理解大意。第二遍,看着字幕跟着读。第三遍,丢掉字幕,像个影子一样,慢半拍跟着音频模仿他的语音语调。这个方法对提升流利度和语感有奇效。
第三,录下自己的声音。这是个很折磨但极其有效的方法。把自己PTE口语的回答录下来,然后回听。你会发现很多自己平时意识不到的问题,比如嗯嗯啊啊的口头禅、时态乱用、发音不清等等。然后针对性地去改,一次只改一个问题。
第四个坑:写作模板的“毒药”,套到最后只剩空壳
“Nowadays, with the ever-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believe that…” 这个句子眼熟吗?我敢打赌,至少一半的同学在写作时用过类似的“万能句型”。
我曾经也是模板的拥趸。我花了好几天,整理出了一套自认为完美的模板:开头怎么引出话题,中间怎么用“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结尾怎么总结。写作文的时候,就像在做填空题,把关键词塞进去就行了,半小时就能憋出一篇250字的文章,感觉自己效率奇高。
结果,我的写作分数稳定在了5.5,从未改变。我把我的文章给一个在国外教书的朋友看,他看完后说:“你这篇文章,我看不出任何你自己的想法。它有一个华丽的骨架,但里面没有灵魂。”
考官们每天要批改几百份试卷,他们对这些模板句型了如指掌,甚至比你还熟。当他们看到这些陈词滥调时,第一反应就是“又一个背模板的”,你的文章立刻就会被打上“语言能力有限、思维僵化”的标签。雅思写作评分标准里,“词汇多样性(Lexical Resource)”和“语法多样性及准确性(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是很重要的两项。而模板恰恰是这两项的死敌,它限制了你的词汇和句型,让你无法展示自己真正的语言水平。
避坑指南:学习模板的“逻辑”,而不是“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结构确实很重要。你应该学习的是高分范文是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展开论证、如何举例、如何承上启下的。这是文章的“道”。而那些华丽的辞藻和固定的句式,只是“术”。
我的建议是,彻底抛弃那些长篇大论的模板。你可以积累一些好用的逻辑连接词,比如表示因果的“consequently”,表示转折的“nevertheless”,表示递进的“furthermore”。更重要的是,把时间花在审题和构思上。拿到一个题目,先花5分钟列一个大纲(outline):我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准备用哪几个分论点来支持它?每个分论点下面,我可以用什么例子或者数据来证明?
当你思路清晰了,语言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记住,考官想看的是你的思考,而不是你的背诵。
其他一些我踩过的小坑,也一并告诉你
资料囤积症:我的百度网盘里至今还躺着上百G的备考资料,从“大神笔记”到“绝版真题”,应有尽有。结果呢?90%我连打开都没打开过。资料太多,只会增加你的焦虑感。其实,官方指南(OG)、剑桥雅思真题系列(4-18)、托福TPO,把这些最权威的资料吃透,就足够了。
只刷题不总结:我曾经疯狂地一天做一套TPO,看着正确率起起伏伏,心情跟坐过山车一样。后来我才明白,做题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而不是“看分数”。做完一套题,花在分析上的时间,应该是做题时间的两倍。每一道错题,都要搞清楚为什么错,是单词不认识?长难句没读懂?还是逻辑陷阱没看出来?准备一个错题本,比你多刷十套题还有用。
战线拉得太长:有的同学提前一年半就开始“备考”,每天背10个单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到考前还是慌的。语言考试,需要的是一段时间内的高强度、持续性输入和输出。我个人建议,集中3-4个月的时间,每天投入至少4小时,一鼓作气拿下。战线太长,容易疲惫,也容易遗忘。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备考雅思托福,没有那么多玄乎的“捷径”。它就是一场硬仗,考验的是你的自律、你的方法,还有你的心态。
别再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那些花里胡哨的“坑”里了。静下心来,好好背单词,认真分析每个长难句,勇敢地开口说,用心去写每一篇文章。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枯燥,甚至很痛苦,但你打下的每一个基础,都会成为你未来留学路上最坚实的台阶。
记住,雅思托福只是你留学之路的门票,而不是终点。你现在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你未来能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更自信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做准备。所以,别怕,也别慌,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往前走。你的梦校,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呢!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