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国留学圈:你究竟有多少战友?

puppy

走在英国街头,你是不是也时常好奇,到底有多少中国小伙伴和咱们一样在这里奋斗?感觉身边“自己人”超多,但有时又会觉得孤单。这篇文章就用最新的官方大数据,给你来个硬核揭秘!我们会告诉你每年究竟有多少“战友”登陆英国,哪些大学和城市是咱们的“大本营”,甚至细到哪个专业最“扎堆”。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你的社交圈和未来的机会。快来看看吧,你会发现,你的留学军团远比想象中更庞大,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文章阅读小贴士
数据是咱们的定心丸,但不是衡量你留学价值的唯一尺子。这些数字能让你找到组织,看到趋势,但别忘了,你的留学体验终究是独一无二的。把它当成一份有趣的地图,而不是一份必须按图索骥的指南哈!

上周六下午,我在曼城中国城那家熟悉的奶茶店门口排队,前面是两个正在用中文激烈讨论Final论文的学妹,后面是一对说着四川话的情侣在纠结喝什么。那一瞬间,我恍惚了,这到底是在英国,还是在成都的春熙路?

这种感觉,相信你一定不陌生。走在伦敦的考文特花园,耳边飘来熟悉的普通话;在爱丁堡的王子街上,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面孔兴高采烈地拍照。我们总感觉,身边“自己人”超多,多到有时会忘了自己身在异国。但奇妙的是,当夜深人静,一个人啃着冷三明治赶due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又会袭来,让你忍不住想问:在这片土地上,到底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我的“战友”们,都在哪里?

今天,咱们不靠感觉,不上价值,就来点硬核的!我挖遍了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和内政部(Home Office)的最新数据,就是要给你揭秘一下,咱们中国留学生的“英国版图”究竟有多大,你的留学军团,到底有多庞大!

第一站:咱们的总兵力——英国到底有多少中国留学生?

先来个震撼弹,让你定定神。根据HESA发布的2022/23学年最新官方数据,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注册的中国(大陆地区)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 158,940 人!

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比排名第二的印度(126,535人)多出了三万多人。咱们中国留学生,是英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没有之一,而且是遥遥领先的断层第一!

15万多人的军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在图书馆熬夜,不是一个人在超市对着陌生的蔬菜发愁,更不是一个人在过年时想念那口饺子。我朋友小A在利兹大学,他说刚来的时候特别怕孤单,结果开学第一周,参加社团招新,发现“中华学联”的摊位比学校官方的还热闹,瞬间就感觉找到了组织。他开玩笑说:“在利兹,想找个中国同学问路,比找个英国人还容易。”

这庞大的数字,也是我们安全感和便利生活的来源。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战友”,英国各大城市才开起了数不清的中超、中餐厅、KTV和剧本杀店。你能在伦敦吃到正宗的广式早茶,能在谢菲尔德买到螺蛳粉和辣条,能在格拉斯哥找到伙伴一起打麻将。这一切,都是咱们这十几万“战友”共同撑起来的消费市场,是咱们用实实在在的需求“投票”投出来的舒适圈。

第二站:我们的“大本营”——哪些大学是中国学生的最爱?

知道了总人数,你肯定更好奇,这十几万大军都分布在哪些“根据地”呢?别急,TOP 10“中国学生大本营”名单这就奉上。看看你的学校,是不是榜上有名?

(数据基于HESA 2022/23学年统计)

1. 伦敦大学学院 (UCL):当之无愧的“第一网红校”,以超过12,000名中国学生的数量雄踞榜首。走在UCL的主图里,十个人里感觉有八个都在说中文。我学妹就在UCL读教育学,她说她们班几乎就是个“小联合国”,但中国同学占了半壁江山,小组作业根本不愁找不到队友,大家甚至能用中文开会讨论,然后再翻译成英文交作业,效率奇高。

2. 格拉斯哥大学:苏格兰地区的绝对王者,中国学生人数也破万了。格大的商学院尤其受青睐。在那里读书的学长告诉我,格拉斯哥虽然雨多,但中国同学多,节日气氛特别浓。中秋节大家会一起做月饼,过年时学联还会组织盛大的春晚,让人感觉像回家了一样。

3. 曼彻斯特大学:北境之王曼大,一直是热门之选。庞大的校园,多元的文化,加上超高的人气,让曼城的中国学生圈子异常活跃。在这里,你能找到各种兴趣社群,从篮球、羽毛球到电竞、摄影,总有一款适合你。我一个在曼大读计算机的朋友,就通过编程社团认识了一大帮技术大神,不仅一起刷题,还组队参加黑客马拉松,收获满满。

4. 爱丁堡大学

5. 伦敦国王学院 (KCL)

6. 谢菲尔德大学

7. 利兹大学

8. 南安普顿大学

9. 伯明翰大学

10. 利物浦大学

看到了吗?这些学校不仅仅是学术殿堂,更是咱们庞大的社交网络节点。你在这些学校里,意味着你拥有一个巨大的、现成的校友圈。毕业后,无论你走到世界哪个角落,说一句“我是UCL/曼大的”,很可能立马就能找到“亲人”。这可不是虚的,这是未来最宝贵的人脉资源。

第三站:我们的“聚集地”——哪些城市被我们“占领”了?

学校是小圈子,城市才是我们生活的大舞台。毫无疑问,伦敦是全英国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毕竟这里名校林立,机会遍地。根据统计,仅仅是伦敦地区,就聚集了超过5万名中国学生,几乎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伦敦,你可以体验最国际化的都市生活,也可以在唐人街找到最地道的家乡味。我的朋友Cici在KCL读书,她说在伦敦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选择的自由”。周末想看展,有大英博物馆和V&A;想吃火锅,海底捞、小龙坎任你挑;想找实习,金融城和科技城的机会多到看不过来。当然,代价就是那高得离谱的房租和生活费。

除了伦敦这个超级巨无霸,其他几个城市也各有特色:

  • 曼彻斯特:被誉为“北方之都”,这里的中国城规模全英第二,生活便利,物价相对伦敦友好。曼城充满年轻活力,音乐、足球、时尚在这里交融,非常适合爱热闹的同学。

  • 格拉斯哥 & 爱丁堡:苏格兰的双子星。格拉斯哥更现代、更接地气,而爱丁堡则古典、文艺。选择这里,意味着你能体验到与英格兰不一样的文化风情,还能方便地探索壮丽的苏格兰高地。

  • 谢菲尔德:著名的“谢村”,虽然城市不大,但因为中国学生比例高,生活极其便利,甚至被称为“英国对中国学生最友好的城市”。这里物价低廉,学习氛围浓厚,有一种安逸宁静的感觉。

  • 伯明翰:英国第二大城市,交通枢纽,去哪儿都方便。这里的中国学生社群同样庞大,而且生活成本比伦敦低不少,是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你在哪个城市,就决定了你留学生活的底色。大城市机会多,但也更喧嚣、竞争更激烈;小城市生活安逸,圈子紧密,但可能视野会相对受限。了解这些城市的“战友”分布,能帮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第四站:我们的“主战场”——哪些专业最“扎堆”?

聊完了地点,我们再来看看“专业”这个核心问题。咱们十几万大军,主要都在攻克哪些“山头”呢?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集中度相当高。

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永远是“商科和管理类”(Business and Management)。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学……这些专业几乎占据了中国研究生的半壁江山。我敢打赌,你的朋友圈里,十个留英的朋友,至少有五个是读商科的。我表姐当年在华威大学读MSc Business Analytics,她说上大课的时候,底下黑压压一片全是亚洲面孔,教授提问都不用说“Any questions?”,直接说“有没有问题?”都行。

“扎堆”商科的好处显而易见:课程设置与国内就业市场需求贴合度高,同学圈就是未来的人脉圈,大家回国后在同一个行业,互相照应的机会很多。

紧随其后的是这几大热门领域:

  • 工程与技术 (Engineering &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都是硬核实力派的选择。

  • 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包括传媒、教育、国际关系等。特别是传媒专业,几乎成了商科之外的另一大热门。

  • 创意艺术与设计 (Creative Arts & Design):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策展等专业,吸引了大量有艺术梦想的同学,伦敦艺术大学(UAL)等院校里中国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

了解专业分布,一方面能让你知道自己的竞争环境有多激烈。如果你在这些热门专业里,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这也提醒我们,跨专业的社交有多重要。别总跟自己专业的同学混在一起,多去认识学设计、学计算机、学社会学的朋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给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

好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自己身处的留学圈有了一个更清晰的画像?你不是一座孤岛,而是庞大舰队里的一员。你身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中国面孔,都可能是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伙伴。

所以,下次感到孤单时,别一个人扛着。大胆地去参加学联活动,去跟课堂上那个眼熟的中国同学打个招呼,去加入一个兴趣社团。你会发现,你的后援团远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别把身边的“同胞多”看成是融入不了本地的障碍。把它看作你的起点和底气。先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建立你的支持系统,然后再以更自信、更从容的姿态,去探索这个国家的多元文化,去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你的留学故事,既是这十几万分之一,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去书写它吧,你的战友们,就在身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153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