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家情报抢先看! |
|---|
| 伦敦不是唯一解!曼城、爱丁堡、伯明翰各有宝藏,毕业不一定非要挤“伦敦碗”。 |
| G5校友圈不止在金融城,科技、创意产业遍地开花,你的专业在别的城市可能更香。 |
| 想找校友?LinkedIn是神器,但参加城市里的行业活动、校友聚会才是精准链接的王道。 |
| 提前规划 > 临时抱佛脚!了解每个城市的“性格”和产业DNA,能帮你精准锁定最适合你的发展路径。 |
哈喽,各位在英国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一枚。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收到学妹小A的一条微信,劈头盖脸就是一串哭泣的表情包。她当时在曼大读市场营销硕士,第二学期刚开始,就已经陷入了毕业去向的巨大焦虑中。
“学姐,我是不是毕业了就得去伦敦啊?我看所有招聘信息好像都默认地点在伦敦,同学群里也都在讨论怎么在伦敦租房。可我真的有点怕,听说房租贵到离谱,地铁挤到窒息,竞争压力也大到爆炸……不去伦敦,是不是就意味着我留学白读了?”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迷茫和无助。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我们辛辛苦苦漂洋过海,读了个排名响当当的大学,似乎最终的归宿只有伦敦那一个光鲜亮丽的选项。仿佛不去金融城(The City)或者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找个班上,就辜负了爹妈的期望和自己熬夜写的无数篇essay。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当时给小A回了一句:“你有没有看过曼城本地的招聘机会?你们学校的校友,有一大半可都留在了北方呢!” 后来,小A在我的建议下,开始关注曼彻斯特本地的数字媒体行业,惊奇地发现,原来BBC、ITV的总部就在家门口的MediaCityUK,还有一大堆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创意公司。她通过LinkedIn联系上了几位同样毕业于曼大的学长学姐,发现他们在这里不仅工作得风生水起,生活质量也远超伦敦的“社畜”朋友们。最后,她成功拿到了曼城一家顶尖数字营销公司的offer。
小A的故事,让我觉得必须得写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深扒一下这份英国名校的独家“校友地图”,告诉你G5、王爱曼华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除了伦敦,都悄悄在哪些城市建起了自己的“根据地”。这不仅仅是一份城市指南,更是一份帮你提前规划职业路径、精准链接未来人脉圈的秘密宝典!
伦敦:宇宙中心,但真的适合你吗?
咱们先说伦敦,毕竟它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是英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心脏,机会多得像泰晤士河里的水,源源不断。特别是对于金融、法律、咨询、时尚这些行业的同学来说,伦敦几乎是唯一的“圣地”。
G5院校,尤其是LSE、帝国理工和UCL的毕业生,毫无疑问是伦敦人才市场的主力军。根据LSE最新的毕业生去向报告(Graduate Outcomes survey),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在伦敦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金融业是最大的吸纳方,高达33%的毕业生进入了金融和专业服务领域。想想看,你在The City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邻座可能就是LSE的校友在讨论上亿英镑的并购案。
真实案例?太多了。我的朋友Leo,UCL金融数学硕士毕业,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进入了摩根大通(J.P. Morgan)在金丝雀码头的办公室。他每天西装革履,出入顶级写字楼,朋友圈里的照片永远是高空俯瞰的城市夜景。这无疑是很多人梦想的生活,代表着精英、成功和无限可能。
但是,我们也要聊聊这光环背后的“但是”。伦敦的生活成本高到令人咋舌。根据租房网站SpareRoom的数据,2023年伦敦市中心的平均月租金已经超过1000英镑一个单间。Leo告诉我,他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以上都贡献给了房东。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来回至少一个半小时,地铁里永远是人挤人,连看手机的空间都没有。工作压力巨大,加班是家常便饭,想要实现“work-life balance”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伦敦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最有野心、最抗压的灵魂。它能给你最高的平台、最广的视野,但同时也会向你索取最高的代价。在决定奔赴伦敦之前,不妨问问自己: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曼彻斯特:北方“新贵”,科技与创意的乐土
如果说伦敦是成熟稳重的“老钱”(Old Money),那曼彻斯特绝对是活力四射的“新贵”(New Money)。这座曾经的工业革命中心,如今已经华丽转身,成为英国北方无可争议的经济引擎,尤其是在科技、媒体和创意产业领域。
曼彻斯特大学的毕业生是这座城市最忠实的拥护者。根据曼大官方统计,其毕业生留在英格兰西北地区工作的比例常年位居榜首,远超其他任何地区(包括伦敦)。为什么?因为机会就在身边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MediaCityUK。这里是BBC、ITV的总部所在地,还有超过250家数字和创意公司扎堆。对于学传媒、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的同学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我的学妹小A,就是在这里找到了她的归宿。她告诉我,她的团队里几乎一半都是曼大的校友,大家有共同的语言和回忆,工作氛围特别好。而且,这里的项目非常前沿,她参与的项目甚至直接对接BBC的数字内容制作,成就感爆棚。
除了媒体,曼城的科技产业也在飞速发展。它被评为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数字科技中心。亚马逊、微软、谷歌都在这里设立了重要办公室。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和电子商务(E-commerce)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The Hut Group,这家估值数十亿英镑的电商巨头,总部就在曼彻ster Airport附近。对于学商科和计算机的同学来说,这里的机会绝不比伦敦少。
更重要的是,曼城的生活成本要亲民得多。同样的薪水,在曼城你可以住上宽敞明亮的两居室公寓,而在伦敦可能只能挤在“老鼠房”里。曼城有丰富的夜生活、顶级的足球赛事、独特的音乐场景,生活质量非常高。你的校友们在这里,不仅找到了好工作,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爱丁堡:金融“小硅谷”,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提到金融,你可能只想到伦敦。但你可能不知道,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是英国第二大金融中心,管理着巨额的资产,被誉为“北方的雅典”,也悄悄成为了金融和科技精英们的聚集地。
爱丁堡大学和赫瑞瓦特大学的校友们,构成了这座城市人才库的基石。特别是爱丁堡大学,其在人工智能、信息学和数据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世界顶尖,为本地输送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爱丁堡的金融业历史悠久,NatWest Group(RBS的母公司)和苏格兰标准人寿(Standard Life)等金融巨头的总部都设在这里。但它并非老气横秋,近年来,爱丁堡在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异军突起。旅游搜索巨头Skyscanner就是从爱丁堡大学的孵化器里走出来的,如今已是全球知名的公司。很多爱大的计算机系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就选择了Skyscanner,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码农”生涯。
我的朋友David,爱丁堡大学数据科学硕士毕业。他本来也打算去伦敦闯荡,但在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本地企业招聘会后,彻底改变了主意。他发现爱丁堡有太多优秀的科技公司,而且这里的岗位更偏向于研发和创新,非常符合他的兴趣。最终,他加入了一家专注于用AI进行风险评估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他说:“在爱丁堡,我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触摸到科技的最前沿。下班后,我可以去爬亚瑟王座,也可以在酒吧里和同事讨论最新的算法模型,这种感觉太棒了。”
爱丁堡的生活环境也是一大亮点。这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古老的城堡、蜿蜒的石板路,美得像一幅画。每年夏天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更是全世界文艺青年的狂欢。在这里,你的校友们不仅是金融精英、科技大神,还可能是业余的艺术家和探险家。
伯明翰 & 西米德兰兹:老牌工业心脏的“复兴”之路
你对伯明翰的印象还停留在“工业城市”吗?那你的信息该更新了!如今的伯明翰及其所在的西米德兰兹地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复兴,吸引了越来越多顶尖公司的目光,也成为了华威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名校毕业生的新选择。
这场复兴最大的推手,就是金融和专业服务业的“迁徙潮”。由于伦敦高昂的运营成本,许多巨头公司选择将核心部门搬迁到伯明翰。汇丰银行(HSBC)将其英国总部从伦敦迁到了伯明翰市中心,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紧随其后,高盛(Goldman Sachs)也在这里设立了其在英国的第二个主要技术中心,计划招聘数百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这对华威商学院(WBS)和伯明翰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以前,想进投行,似乎只有去伦敦一条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进入高盛这样的顶级公司。我认识一位华威毕业的学姐,她就成功拿到了高盛伯明翰办公室的offer。她告诉我,薪资待遇虽然比伦敦略低,但考虑到伯明翰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她的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反而更高。而且,这里的团队正在快速扩张,晋升机会非常多。
除了金融,西米德兰兹作为英国传统制造业中心,其在汽车和工程领域的优势依然强大。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的总部就在附近的考文垂,为华威大学的工程学院(WMG)提供了无数的实习和就业机会。随着电气化和智能驾驶的浪潮,这里对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HS2高铁项目的建设,更将伯明翰与伦敦的通勤时间缩短至49分钟,让“双城生活”成为可能。这座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你的校友们正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这片复兴的土地上大展拳脚。
剑桥 & 牛津:学术圣地的“创新”基因
提到牛津和剑桥,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学术象牙塔”。没错,这里是知识的殿堂,但绝不仅仅是做学问的地方。依托于两所顶尖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牛津和剑桥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集群。
剑桥被誉为“硅沼”(Silicon Fen),是欧洲最成功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之一。这里诞生了像ARM(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和Autonomy这样的科技巨头。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很多都选择留在本地的科技园(Cambridge Science Park)或初创公司工作。
这里的氛围和伦敦、曼城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更多的是穿着连帽衫、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校园和办公室之间的技术大牛。我的一个剑桥博士朋友,他的实验室里就有好几个师兄在毕业后,直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商业化,拿到了风险投资,成立了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
牛津同样不甘示弱。牛津大学科技创新公司(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是全球最高产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催生了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数十亿英镑。
对于在牛剑深造,特别是理工科博士生来说,留在本地创业或加入高科技公司,是一个非常自然且充满吸引力的选择。在这里,你的导师、同学、校友,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创新网络。大家讨论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如何用技术改变世界。这种纯粹的创新氛围,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英国的就业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元和广阔。伦敦固然璀璨,但它并不是衡量你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所以,别再只盯着伦敦的招聘网站焦虑了。行动起来,去挖掘你身边的宝藏!
第一步,现在就打开LinkedIn,用它的校友工具(Alumni Tool)。输入你的学校,然后按“地理位置”筛选,看看你的学长学姐们到底都分布在哪里,在哪些公司。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的“组织”遍布全英!
第二步,多和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Career Service)聊聊。他们手里的数据比任何网站都精准,他们知道每年有多少毕业生去了哪些城市、哪些公司。他们还会组织各种针对不同地区的招聘会和校友分享会,这可是第一手的情报来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跳出思维的枷锁。别被人云亦云的“常识”束缚。找个周末,买张火车票,去曼彻斯特的Northern Quarter感受一下那里的创意氛围,去伯明翰的运河边喝杯咖啡,看看这座城市的新面貌。亲自去感受一个城市的脉搏,远比看再多攻略都来得真切。
你的学位是一把钥匙,但它能打开的门,绝不止伦敦那一扇。在英国的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一座城市,它的气质与你完美契合,它的机会为你量身定制,你未来的同事和朋友——你的校友们,也正在那里等你。去找到它,然后,在那里发光发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