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申港大?这些专业面试是必经关卡!

puppy

嘿,正在等港大消息的你,是不是有点小紧张?以为交了申请就万事大吉?No no no!对于港大的很多王牌专业,比如商学院、内外全科医学、牙医、建筑等,面试才是真正的“终极大boss”!这可不是走个过场,而是决定你能否拿到offer的关键一步。我们帮你整理了一份超全的“必面”专业清单,还悄悄“剧透”了不同学院的面试形式和常考问题。想知道你的梦校专业是否榜上有名?想提前准备,在面试官面前自信发言?快来get这份通关秘籍,别让面试成为你和港大之间的最后一道坎儿!

小编悄悄话:面试通关三步走
1. 知己知彼: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哪些“神级”专业是100%需要面试的。先看看你的梦校专业在不在榜上,心里有个底。
2. 摸清套路: 不同学院面试风格差很大!商学院爱群面“吵架”,医学院用MMI“闯关”。我们会把各种形式和真题“剧透”给你。
3. 打造人设: 面试不是考试,是看你这个人“对不对味”。成绩单之外,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专业有多大热情?这才是教授想看到的。

嘿,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打探留学圈一手消息的小编。

最近,后台被一条私信刷屏了:“小编小编,我申了港大,交完材料是不是躺平就行了?” 问这句话的同学叫 Kevin,一个手握近乎满分 IB 成绩和一堆亮眼活动经历的“卷王”。他觉得,这样的背景,港大 offer 应该是囊中之物。

我当时就给他回了一句:“你申的啥专业?”

“IBGM(国际商业及环球管理)啊,港大商学院的王牌!” 他回得飞快,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自信。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告诉他:“快别躺了,赶紧准备面试!IBGM 如果没面试,那基本等于提前出局了。” 屏幕那头的 Kevin 沉默了很久,接着发来一连串的问号和惊恐表情包。

Kevin 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太多像他一样优秀的申请者,手握漂亮的成绩单,却因为对面试的重要性一无所知,或者准备不足,最终和梦校擦肩而过。他们以为申请是一场笔试,殊不知,对于港大的顶尖专业,面试才是那场决定胜负的决赛。

港大每年收到超过4万份来自世界各地的入学申请,但最终发出的 offer 数量却非常有限。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内地高考生通过“多元卓越入学计划”报名港大的人数再创新高,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这么多优秀的申请者中,成绩早已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面试,就成了大学优中选优,找到那些不仅会考试,还具备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热情的“天选之子”的最重要方式。

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为你准备的“港大面试通关秘籍”。我们会把那些“必面”的专业一个个揪出来,告诉你它们的面试到底在玩什么花样,让你提前做好准备,别像 Kevin 一样,差点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商学院(HKU Business School):没有硝烟的战场

港大商学院,绝对是面试环节的“重灾区”,几乎所有热门专业都需要面试。这里的面试以“群面”(Group Interview)为主,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的不仅是你的商业知识,更是你的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必面”专业清单:

  • 工商管理学学士(国际商业及环球管理) - BBA(IBGM)
  • 理学士(计量金融) - BSc(QFin)
  • 工商管理学学士(法学)及法学士 (双学位课程) - BBA(Law)&LLB
  • - 资产管理及私人银行 - BFin(AMPB) - 工商管理学学士 - BBA (所有分支,包括会计与金融)

面试形式揭秘:

通常是5-8个申请者一组,由一位或两位教授担任面试官。你们会被带到一个小房间,桌上放着一份商业案例或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的材料。准备时间通常很短,大概10-15分钟,然后就是30-45分钟的自由讨论。

听起来很简单?No no no!这才是最难的地方。教授全程基本不说话,就在一旁默默观察,看谁能提出建设性观点,谁能引导团队方向,谁在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谁又在团队陷入僵局时打破沉默。

真实案例分享:

去年申请 BBA(Law)&LLB 的学姐 Emily 回忆,她那组的题目是“Should Hong Kong implement a wealth tax?”(香港应否开征富人税?)。组里一个男生表现欲极强,从头到尾抢着发言,不停打断别人,试图用各种理论模型把讨论引向他擅长的领域。而 Emily 呢?她先是认真听完了每个人的观点,然后用笔简单地画了一个框架,将大家的意见分成了“支持”和“反对”两大类,并指出了各自的核心论据。她没有否定任何人,而是说:“A同学的观点很有启发,B同学的数据支撑很棒,我们可以不可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从经济影响和社会公平两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结果你猜怎么着?最后 offer 发给了 Emily,而那个夸夸其谈的男生却被拒了。教授后来反馈说,他们要找的不是最能说的“辩论冠军”,而是懂得倾听、整合、并能推动团队前进的未来领导者。

常考问题方向:

  • 商业热点:比如“你如何看待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你认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银行业?”
  • 社会议题:“外卖平台应该为骑手的安全负更多责任吗?”“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有100万美元,你会如何投资?”

李嘉诚医学院(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情商与智商的终极考验

如果说商学院的面试是“神仙打架”,那医学院的面试就是“勇闯夺命岛”。尤其是内外全科医学士(MBBS),它的面试采用的是国际上广受认可的“多站式迷你面试”(Multiple Mini Interview, MMI)。

“必面”专业清单:

  • 内外全科医学士 - MBBS
  • 药剂学学士 - BPharm
  • 生物医学学士 - BBiomedSc
  • 中医学全科学士 - BChinMed

面试形式揭秘:

MMI 就像一个闯关游戏。申请者需要轮流进入多个不同的小房间(“站点”),每个站点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考官。每个站点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6-8分钟。任务形式五花八门,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根据港大医学院官网的数据,每年有超过2000名尖子生申请MBBS课程,但最终只有约295人能获得录取。这意味着,MMI 是刷掉绝大多数申请者的关键一环,它考察的远不止是你的生物和化学知识。

真实站点“剧透”:

  • 情景模拟站:你可能会扮演一名医生,需要向一位演员扮演的“病人”解释一个坏消息,比如诊断结果不理想。考官会观察你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和处理压力的能力。
  • 伦理困境站:你会被问到一个两难的问题,比如“如果一位16岁的病人坚持要堕胎,但她的父母坚决反对,作为医生你该怎么办?”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考官想看的是你的思辨过程和人文关怀。
  • 团队协作站:你可能需要和另一位申请者一起,在规定时间内用积木搭一个指定的模型,但你们之间会有一块挡板,只能通过语言沟通。这考验的是你的沟通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
  • 图像解读站:给你看一张图片(可能是一幅画,或一张新闻照片),让你谈谈你的看法。这考察的是你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去年一位成功上岸的学长分享,他遇到的一个站点是让他看一段关于流浪动物的短片,然后谈感想。他说,他当时并没有大谈特谈什么生命平等的空话,而是结合自己做义工的经历,讲了一个他救助流浪猫的真实故事。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远比背诵的“标准答案”更能打动人。

牙医学院(Faculty of Dentistry):手、眼、心的三重奏

港大牙医,常年位居QS世界大学牙医学科排名前三,录取难度堪比登天。它的面试不仅要“说”,更要“做”,是对手、眼、心协调能力的全面考察。

“必面”专业清单:

  • 牙医学士 - BDS

面试形式揭秘:

牙医的面试通常包含两部分:小组讨论和手工艺测试(Manual Dexterity Test)。

小组讨论和商学院类似,会探讨一些与医疗、健康相关的社会议题。但牙医学院更看重你的同理心和职业道德感。比如,可能会问你“你如何看待牙科诊所的商业化趋势?”

而手工艺测试,则是牙医面试的“独门绝技”。牙医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活,没有一双稳定灵巧的手是万万不行的。测试项目千奇百怪,但目的只有一个:看你有没有成为一名好牙医的潜质。

往年考过的手工艺测试:

  • 肥皂雕刻:给你一块肥皂和一把小刀,让你在规定时间内雕刻出一个指定的形状。
  • 弯曲铁丝:用钳子将一根铁丝弯曲成指定的复杂图案。
  • 穿针引线:在极小的珠子上穿线,考验你的耐心和眼力。
  • 镜像绘画:看着镜子里的图形,在纸上画出完全一样的图案。

听起来像不像小时候上的手工课?别小看这些测试!一位考官曾透露,他们通过这些测试能看出一个学生是否细心、专注、有耐心,以及在压力下保持稳定的能力。去年有个学生在雕肥皂时不小心刻坏了一角,他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地将错就错,巧妙地把瑕疵修改成了一个独特的细节,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反而给他加了不少分。

建筑学院(Faculty of Architecture):用作品和思想对话

对于想学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同学来说,你的作品集(Portfolio)就是你的第一张脸,而面试,就是让这张脸“活”起来的过程。

“必面”专业清单:

  • 建筑学文学士 - BA(Arch)
  • 理学士(测量学) - BSc(Surveying)
  • 文学士(城市研究) - BA(UrbanSt)
  • 文学士(景观学) - BA(LS)

面试形式揭秘:

建筑学院的面试通常是个别面试(Individual Interview),核心就是围绕你的作品集展开。教授会像朋友聊天一样,让你介绍你最得意的作品,问你创作的灵感来源、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

这不仅是在考察你的绘画或建模技巧,更是在探究你的设计思维、审美情趣和对空间、社会、文化的理解。

如何让你的面试脱颖而出?

一位被建筑学录取的学姐说,她的作品集里不仅有精美的效果图,还附上了很多草图、模型照片和设计笔记。面试时,她没有干巴巴地介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讲述了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她设计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时,前期花了一个月时间去那个社区做访谈,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她把访谈记录和草图一起展示给教授看,解释她的每一个设计决策都是基于这些真实的调研。

教授对她的作品大加赞赏,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只会画图的“绘图员”,而是一个真正关心人、关心社会、有思想的未来建筑师。

所以,面试前,请把你的每一个作品都重新梳理一遍,问问自己:

  •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设计?(初心)
  • 我的灵感来自哪里?(视野)
  • 我想通过它解决什么问题?(思考深度)
  • 如果再做一次,我会在哪里改进?(反思能力)

法学院及其他人文社科专业

g>

除了上面这些“四大天王”,港大的法学院、以及一些新兴的跨学科专业,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面试来筛选学生。

可能需要面试的专业:

  • 法学士 - LLB
  • 文学士及教育学士(语文教育)-英国语文教育 (双学位课程) - BA&BEd(LangEd)-Eng
  • - 理学士(言语及听觉科学) - BSc(Sp&HearSc) - 文学士(人文及数码科技) - BA(HDT)

法学院的面试非常看重逻辑思辨和表达能力。面试官可能会给你一小段材料,让你快速阅读并总结观点,或者就一个社会争议性话题,如“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是否应受版权保护?”,让你阐述立场。他们想找的,是未来的律师和法官,清晰的头脑和严谨的逻辑是必备素质。

而像人文及数码科技这类新专业,面试则更侧重于考察你的好奇心、跨界思维和对新事物的热情。面试官可能会问:“你最近在关注什么科技新闻?”“你认为科技可以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头皮有点发麻?别怕!

港大设置面试,真的不是为了刁难你,而是想给你一个机会,一个展示成绩单背后那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你的机会。你的成绩已经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而面试,是你展示热情、思想和独特个性的舞台。

这不像考试,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与其去网上搜罗所谓的“面经”死记硬背,不如花点时间,好好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它哪里吸引我?我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想清楚,然后用你自己的话,真诚地、自信地讲出来。这就够了。

面试前,找你的朋友、老师、家人多聊几次,模拟一下场景。对着镜子练习,看看自己说话时的表情和姿态。深呼吸,告诉自己,这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一场审判。

你那么努力才走到这一步,别让面试成为你和港大之间最后的那道坎儿。它应该成为你通往梦想的桥梁。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82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