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士顿留学,是种怎样的神仙体验?

puppy

它不只是在哈佛、MIT的图书馆里疯狂赶due,也是在查尔斯河边看夕阳发呆的惬意。你可以在自由之路上感受美国的历史脉搏,也能啃着龙虾卷为红袜队尖叫,转头就在美术馆沉浸一下午。当然,这里有美到失语的红叶季,也有让人怀疑人生的暴风雪。这座城市给你的,绝不只是一纸文凭,更是一段苦与乐交织、会闪闪发光的日子。想知道这种“神仙”日常到底什么样?快来文章里找答案吧!

波士顿留学速览小抄
每月租房预算:合租单间约 $1000 - $1600+,取决于地段和房况。9月1号是全城大搬家日,人称“Allston Christmas”,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交通出行:MBTA(昵称“T”)是你的主要伙伴。一张月票(LinkPass)$90,地铁公交都能坐。绿线最古老也最慢,有“移动古董”之称,习惯就好。
必吃美食:龙虾卷(Lobster Roll)和蛤蜊浓汤(Clam Chowder)。关于North End的意式奶油卷(Cannoli)哪家强,Mike's Pastry 和 Modern Pastry 的粉丝能吵上一天。
天气提醒:四季分明到有点“精神分裂”。秋天美如画,冬天雪及腰。一件好的防水防风羽绒服和一双雪地靴,是你能给自己最好的投资。
学生福利:你的学生ID是万能钥匙!波士顿美术馆(MFA)、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等众多文化场所对很多学校的学生免费或有大幅折扣,别浪费了!

我还记得来波士顿的第一个冬天,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手机里的天气预报从“小雪”一路升级到“暴雪警告”,窗外的世界在几小时内就被白色完全吞没。作为一个在南方长大的孩子,我兴奋地冲下楼,一脚踩进去,雪直接没过了膝盖。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哇,好浪漫”,而是“完蛋,明早8点的课怎么去?”

结果第二天,学校停课,地铁停运,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我和室友们裹着最厚的衣服,像几只笨拙的企鹅,去超市抢购速冻饺子和泡面。街上空无一人,只有风声和我们踩雪的嘎吱声。那一刻,这座平日里充满精英气息、快节奏的城市,忽然变得安静又有点可爱。我们打雪仗,堆雪人,回家煮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看着窗外还在飘扬的雪花,感觉paper的deadline都变得遥远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波士顿给你的,远不止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

所以,在波士顿留学,到底是种怎样的“神仙体验”?它就是这样,一半是赶due的“人间炼狱”,一半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有点狼狈却又闪闪发光的“神仙日子”。

当“学霸”是这里的日常配置

聊波士顿,绕不开的就是学习。这真的不是开玩笑,空气里都弥漫着知识(和咖啡)的味道。大波士顿地区聚集了超过50所高校,每年有超过2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这里汇集。你走在路上,随便撞到一个人,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未来大牛。

这里的学术氛围,说好听点是“催人奋进”,说直接点就是“压力山大”。如果你在MIT,可能对“p-set”(problem set)这个词会有PTSD。那不是作业,那是每周一次的智商和发量大考验。我有个在MIT读电子工程的朋友,他的日常就是抱着电脑在Stata Center的地板上和同学讨论到深夜,咖啡因是生命之光。他说,来这儿之前以为自己是学霸,来了之后发现身边全是“神仙打架”。

如果你在哈佛,Widener图书馆就是你的第二个家。这座图书馆的馆藏量超过350万册,你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资料,只需要担心自己读不读得完。深夜时分,图书馆里依然灯火通明,你能看到无数个年轻的脑袋埋在厚厚的书本里。那种安静却充满力量的场景,会让你不自觉地也想坐下来,再多看一章书,再多改一遍论文。

这股风气是会传染的。不管你在波士顿大学(BU)、东北大学(NEU)、波士顿学院(BC)还是塔夫茨大学(Tufts),“泡图书馆”都是基本操作。期末季的Mugar Memorial Library(BU图书馆)或者 Snell Library(NEU图书馆,以24小时开放闻名),找个座位堪比春运抢票。大家嘴上抱怨着“due to die”,但身体却很诚实地敲着键盘。因为你知道,你的身边,有无数和你一样的人在并肩作战。这种感觉很奇妙,既有竞争的紧张感,又有抱团取暖的同志情谊。

当然,这种“虐”是值得的。你接触到的是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教授,参与的是可能改变未来的前沿研究。课堂上的一次提问,可能就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思路。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思维会被不断打磨、拓宽,这比任何一纸文凭都更加宝贵。

整座城市,都是你的露天博物馆

在波士顿,学习绝不只发生在校园里。当你从图书馆走出来,喘口气的时候,会发现整座城市就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和艺术集。

最经典的路线莫过于“自由之路”(Freedom Trail)。这是一条长约2.5英里(约4公里)的红砖路,串联起16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你不需要导航,只要跟着地上的红线走,就能从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一路走到查尔斯顿的邦克山纪念碑。这条路每年吸引超过400万游客,但作为留学生的你,可以慢悠悠地、分好几次去感受。你会在老州议会大厦(Old State House)的阳台下,想象《独立宣言》第一次被宣读时的场景;也会在法尼尔厅(Faneuil Hall)感受“自由的摇篮”里曾经激昂的演说。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那波士顿简直是天堂。首推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MFA)。这里是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之一,藏品超过50万件。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莫奈的《睡莲》,从中国的宋代瓷器到现代波普艺术,足够你逛上好几天。最棒的是,像哈佛、MIT、NEU等很多大学的学生凭ID卡就可以免费入场。我曾经在一个下雨的周三下午,翘了一节无关紧要的选修课,在MFA的印象派展厅里待了整整三小时,看着梵高的画,感觉所有的烦恼都被治愈了。

另一个必去的地方是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这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按照威尼斯宫殿的风格建造的,中间有一个美到窒息的庭院。这里也因为1990年那起至今未破的艺术品盗窃案而闻名于世,被盗的13件艺术品总价值超过5亿美元,至今墙上还挂着空空的画框,等待它们回家。这种残缺的美和背后的故事,让每一次参观都带上了一丝神秘色彩。

除了历史和艺术,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是所有波士顿人的后花园。天气好的时候,河边全是跑步、骑行、野餐的人。租一艘皮划艇或帆船,在河上飘荡,看两岸MIT和哈佛的圆顶建筑缓缓掠过,背景是波士顿市中心的天际线,那种感觉惬意极了。尤其是在日落时分,夕阳把整个河面染成金色,你会觉得,之前赶due熬的夜,都值了。

左手龙虾卷,右手为红袜队尖叫

想要真正融入一座城市,一定要尝尝它的味道,感受它的心跳。

说到波士顿的味道,第一个跳进脑海的绝对是龙虾卷(Lobster Roll)。新鲜的龙虾肉,只用蛋黄酱或热黄油简单调味,塞进烤得微脆的热狗面包里。每一口都是海洋的鲜甜。从高级餐厅Neptune Oyster门口永远排着的长队,到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里的小摊,丰俭由人。一个龙虾卷的价格不便宜,根据时价大概在30到45美元之间,但绝对是犒劳自己完成一个大项目的最佳选择。

另一个代表是新英格兰蛤蜊浓汤(New England Clam Chowder)。和纽约那种清汤寡水的红色版本不同,波士顿的Chowder是奶白色的,浓稠、温暖,里面有大块的蛤蜊和土豆。在寒冷的冬日,来一碗面包碗装的蛤蜊浓汤,能从胃里一直暖到心里。

吃货的天堂在北角(North End),这里是波士顿的“小意大利”。狭窄的街道两旁全是地道的意大利餐厅。晚饭后,你会面临一个世纪难题:去Mike’s Pastry还是Modern Pastry买意式奶油卷(Cannoli)?Mike's永远排着长队,选择多,个头大;Modern的队伍稍短,但被很多本地人奉为经典。最好的办法?两家都买,亲自评判!

波士顿的心跳,则在芬威球场(Fenway Park)。这座建于1912年的球场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现存最古老的球场,是波士顿红袜队(Red Sox)的主场。就算你不是棒球迷,也一定要来感受一次现场的气氛。当全场几万人一起站起来,高唱《Sweet Caroline》时,那种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会让你热血沸腾。你会明白,体育对这座城市来说,早已超越了胜负,成了一种信仰。

除了棒球,TD Garden是篮球凯尔特人队(Celtics)和冰球棕熊队(Bruins)的主场,同样激情四射。每年十月,查尔斯河上还会举办世界顶级的赛艇盛会——Head of the Charles Regatta,成千上万的顶尖选手和几十万观众会把河岸挤得水泄不通,那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美到失语的秋与让人抓狂的冬

波士顿的四季,性格极其鲜明,甚至有点戏剧化。你会在一年里体验到极致的美和极致的“虐”。

秋天是波士顿的“颜值巅峰”,是它最慷慨、最温柔的季节。九月底开始,城市就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Beacon Hill的红砖房爬满了常春藤,叶子从绿变黄再变红。查尔斯河畔的枫树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色彩。去Boston Common或者Public Garden散步,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在这个季节去周边的vermont或者New Hampshire来一场追枫之旅(Fall Foliage Trip),那里的山林更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春天则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后,当你在Commonwealth Avenue上看到第一株玉兰花绽放时,那种喜悦难以言表。接着,全城的樱花、郁金香都相继盛开。每年四月的爱国者日,会举办波士顿马拉松。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城市马拉松,始于1897年。全城的人都会涌上街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加油。那种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对挑战极限的尊重,非常动人。

夏天短暂而美好,是享受户外活动的好时机。在河上划船,在Esplanade听一场露天音乐会,或者坐上通勤铁路(Commuter Rail)去海边,比如乘坐蓝线就能直达的Revere Beach。当然,去鳕鱼角(Cape Cod)度个周末,更是经典的夏日体验。

最后,我们来说说冬天。波士顿的冬天,是对所有留学生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这里的雪不是“撒盐空中差可拟”,而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plus pro max版。一场暴风雪(Nor'easter)下来,积雪半米是常事。波士顿的年均降雪量约为49英寸(约124厘米),但在2014-2015那个冬天,总降雪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0.6英寸(约281厘米),很多人的家门都被雪堵住了。交通瘫痪、停课、挖车,都是冬季日常。但就像我开头说的,坏天气里也藏着独特的乐趣。当整个城市被迫慢下来,你反而有机会和朋友们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神仙体验背后的“凡间”账单

聊了这么多美好的体验,我们得回到现实:在波士顿生活,不便宜。

最大的开销是房租。波士顿是美国租金最贵的城市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合租是主流选择。在Allston、Brighton、Somerville、Cambridge这些学生聚集区,一个单间的月租金普遍在1000到1600美元之间,而且还在逐年上涨。找到一个位置好、价格合理、室友靠谱的房子,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

每年的9月1日是波士顿约定俗成的“搬家日”,因为大多数租约都在8月31日结束。那天,全城的主干道上都塞满了U-Haul卡车,人行道上堆满了被遗弃的旧家具,场面混乱又壮观,被戏称为“Allston Christmas”。如果你正好赶上这个时候搬家,请一定提前预定搬家公司或卡车,并做好万全的心理准备。

交通方面,MBTA(当地人亲切地称为“The T”)是你的好朋友。一张月票(LinkPass)90美元,可以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大部分公交。虽然T系统年事已高,尤其是绿线,时常晚点或出故障,但它依然是穿梭于城市最经济便捷的方式。买一辆车?停车费和保险费会让你怀疑人生,除非你住得非常偏远,否则不太推荐。

吃饭的开销则相对灵活。自己做饭是最省钱的方式。Trader Joe's、Star Market是常见的选择,唐人街的超市则能满足你的中国胃。偶尔下馆子,人均消费(含税和小费)一顿简单的午餐约20-25美元,晚餐则在35-50美元或更高。

是的,生活成本很高,但这也会逼着你学会精打细算,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你会知道哪家超市的牛奶最便宜,会熟练使用各种学生折扣,会发现很多免费又有趣的城市活动。这种“紧巴巴”的日子,也是留学生活的一部分,它让你更快地成长和独立。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波士顿留学是种怎样的神仙体验?

它不是朋友圈里那种完美无瑕、永远光鲜的生活。它是在深夜的图书馆里,一边喝着冰咖啡提神,一边和队友激烈争论代码;它是在查尔斯河边,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地平线,暂时忘掉所有烦恼;它是在芬威球场,跟着几万陌生人一起为了一颗球嘶吼;它也是在暴风雪后,和室友合力把车从一米厚的雪里挖出来,累到直不起腰却又哈哈大笑。

这座城市会用最严格的学术标准打磨你,也会用最动人的四季风景拥抱你。它会让你见识到世界顶尖的头脑,也会让你体会到生活最真实的艰辛。你在这里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张哈佛或MIT的文凭,而是一种见过世界、扛过压力、享受过孤独也拥抱过热情的复杂体验。

别怕那些赶不完的due和让人崩溃的暴风雪。当未来的某一天,你回想起在波士顿的日子,你会发现,那些苦与乐交织的瞬间,才是你留学故事里最闪亮的一页。所以,带上你的好奇心和勇气,来写下属于你自己的波士顿故事吧。相信我,它绝对会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8279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