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选址指南:繁华都市vs山间清幽

puppy

还在为港校选校头疼吗?是选出门就是地铁商场,实习蹦迪两不误的港大、理大,还是选依山傍海、能专心搞学术的中文大学、科技大学?这可不只是地理位置的区别哦!它直接关系到你的生活成本、社交圈子,甚至未来的实习机会。别担心,这篇指南会带你深入分析两类校园的利弊,帮你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留学生活方式。快来看看你到底属于“都市派”还是“山系青年”吧!

小编温馨提示
选校就像开盲盒,但地理位置这个线索,可是能帮你排除掉大部分“惊吓”的!这篇文章里的所有信息,都是学长学姐们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教训换来的。别忘了,除了看排名,实地感受或者多问问在读的朋友,才能找到最让你舒服的“留学姿势”哦!

“喂,你睡了没?”

凌晨一点,刚从兰桂坊回到港大宿舍的 Zoe,手机屏幕上弹出了阿哲的消息。阿哲是她在中大读书的发小。

“刚躺下。怎么了,又在赶 due 吗?” Zoe 回复道。

“是啊,明天要交的 paper 还有一个 part 没写完。窗外除了虫子叫,啥声音都没有,安静得我有点慌。” 阿哲发来一个苦笑的表情,“你那边呢?是不是又去 high 了?”

Zoe 笑了,她拉开窗帘,还能看到薄扶林道上零星闪过的车灯和远处中环依旧亮着的天际线。她说:“刚跟朋友在 LKF 喝了一杯,顺便聊了下下周要去中环那家投行面试的细节。感觉出门就是世界中心,信息量爆炸,回来脑子都静不下来。”

阿哲回了一句:“真羡慕你们。我从学校去一趟中环,感觉跟出差一样,来回得两个多小时。不过说真的,我们学校图书馆的风景是真的绝,坐在窗边看书,外面就是吐露港,感觉心都能静下来。”

挂掉语音,Zoe 躺在床上,突然觉得选校这件事,真的太奇妙了。她和阿哲,一个在全港最繁华的港岛西,一个在新界最清幽的山谷里,明明在同一座城市留学,过的却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没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当offer到手,面对香港这几所顶尖学府,你有没有想过,选择一所学校,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投入都市的怀抱,还是拥抱山海的宁静?这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它决定了你的朋友圈、你的消费账单,甚至你未来的职业路径。别急,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这“都市派”和“山系青年”的留学生活,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都市派:我的大学,建在世界的心跳上

提到“都市派”大学,港大(HKU)、理大(PolyU)和城大(CityU)绝对是三大巨头。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方便,极致的方便。校门外就是人潮、地铁和无尽的机会。

交通:10分钟,从课堂到中环

想象一下,在港大上完下午三点的课,四点你已经坐在中环的咖啡馆里,和一位金融行业的前辈 networking。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港大学生的日常。港大拥有自己专属的地铁站——港大站(HKU Station),坐港岛线两站到中环,三站到金钟,全程不超过15分钟。这种地理优势,对于那些想在金融、法律、商界大展拳脚的同学来说,是无价的。

再看看理大,坐拥红磡(Hung Hom)和尖东(East Tsim Sha Tsui)两大交通枢纽,东铁线和屯马线交汇。去深圳,东铁线直达罗湖和落马洲口岸;去尖沙咀逛街,走路十分钟就到。它的地理位置,完美连接了香港与内地,也串联起了九龙最繁华的商业区。

而城大和浸会大学(HKBU)所在的九龙塘(Kowloon Tong),更是东铁线和观塘线的换乘大站,旁边的又一城(Festival Walk)商场,吃喝玩乐一站式搞定。可以说,住在这些学校,你的生活半径是以整个香港的核心区来计算的。

实习与就业:机会就在你隔壁

地理位置带来的最大红利,就是实习机会。香港的经济命脉——中环、金钟、湾仔,以及近年来崛起的商业区如鲗鱼涌、观塘,都集中在港岛和九龙。住在“都市派”学校,意味着你离这些地方更近。

这不仅仅是省下了通勤时间。更重要的是,你能更轻易地融入这个圈子。比如,港大的学生经常能收到各种在中环举办的讲座、论坛和社交活动的邀请。临时有一个 networking event,你甚至可以下课后直接过去,连衣服都不用换。一个在港大读金融的朋友跟我说,他的很多实习信息,都是在参加这些活动时,跟人聊天聊出来的。根据香港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22年数据),超过60%的商学院毕业生选择在金融、会计和银行业工作,而这些公司的总部绝大多数都设立在中环和金钟。

理大的设计、酒店管理等王牌专业,也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尖沙咀和油麻地遍布着顶级酒店、设计公司和艺术场馆(比如 K11 Musea 和 M+ 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唾手可得的实践机会。

生活与社交:24小时永不落幕

选择都市派大学,等于选择了一种快节奏、高浓度的生活。你的周末可以是在铜锣湾的 SOGO 血拼,晚上在 Soho 区找一家有情调的 bistro 小酌一杯,凌晨再去兰桂坊感受不夜城的魅力。各种展览、音乐会、脱口秀演出,几乎每周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上演。

你的社交圈子也会变得异常广阔。因为交通方便,你很容易就能约到其他学校的朋友,或者已经工作的社会人士。这种跨学校、跨行业的交流,能极大地拓宽你的视野和人脉。

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高昂的成本:每一寸空间都明码标价

“都市派”最大的痛点,就是“贵”。尤其是在住房上。由于学校宿舍紧张,很多同学需要到校外租房。以港大附近的坚尼地城(Kennedy Town)和西营盘(Sai Ying Pun)为例,一个不到8平米的单间,“劏房”的价格普遍在每月7000-9000港币之间。如果你想租一个条件好点的一室一厅,预算至少要飙到1.5万港币以上(数据参考自2023-2024年租房网站Spacious.hk和28hse.com)。

理大附近的红磡和黄埔,虽然选择多一些,但一个像样的单间也要6000-8000港币。高昂的房租,会直接占据你生活费的大头。除此之外,在市中心吃饭、购物、娱乐的开销,也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一顿普通的午餐,在学校食堂可能30-40港币,但在中环的餐厅,轻易就能上百。

喧嚣的环境:专注需要更强的定力

繁华的另一面是喧嚣。住在市中心,意味着你可能要忍受24小时的车流声和人群的嘈杂。校园本身也因为空间有限,显得更为紧凑。港大的校园是垂直向上发展的,很多建筑依山而建,你需要不停地坐电梯穿梭。理大的校园则被各种马路和天桥分割。你很难找到一大片完整的草坪,让你躺下来安静地看书。走出教学楼,可能迎面就是游客和市民。这种与城市无缝衔接的感觉,会让一些需要绝对安静环境来学习的同学感到不适。

诱惑也无处不在。当你的朋友们都在讨论晚上去哪里 high,而你还有一篇论文要写时,那种内心的挣扎,会比住在山里的同学要强烈得多。

山系青年:我的大学,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岛屿

如果说都市派大学是嵌入城市的“插件”,那么“山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香港科技大学(HKUST),就是自成一派的“独立王国”。它们坐拥山海,远离尘嚣,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留学体验。

环境与氛围:不是在校园,是在度假区

第一次去中大的同学,都会被它的规模和景色震撼到。整个校园建在一座山上,占地137.3公顷,是全港面积最大的校园。你需要搭乘校巴,才能在各个教学楼和书院之间穿行。从山顶的“天人合一”亭望出去,吐露港和八仙岭的山脉尽收眼底,美得像一幅画。这种环境,自带一种让人心平气和的魔力。

科大则以其无敌海景闻名。校园建在清水湾半岛的半山上,层层叠叠的建筑面朝大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边的图书馆和广场,学生们称之为“偷情小道”。在这里读书,一抬头就能看到碧海蓝天和点点帆船。周末约上三五好友,走几步就能到清水湾海滩游泳、烧烤。这种生活,简直是奢侈。

在这种环境下,学术氛围自然也更浓厚。没有了外界的纷扰,你可以更专注于学习和研究。一位在科大读博士的学长告诉我:“在科大,你最大的娱乐可能就是去图书馆。大家都很卷,但这种卷是一种良性的学术竞争,因为你身边都是沉下心来做事的人。”

校园生活:紧密的社区与归属感

“山系”大学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反而催生了极其紧密的社区文化。你的生活、学习、社交,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内完成。食堂、超市、健身房、游泳池、诊所……校园内设施一应俱全,完全可以满足你的日常需求。

尤其是中大的书院制度,更是其灵魂所在。中大是香港唯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现有九个书院。每个学生都会被分到一个书院,这里就像你在大学里的“家”。你和你的“院友”一起住宿、吃饭、参加活动,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这种归属感,是在“都市派”大学很难体验到的。

科大的社团文化也非常发达。因为大家“出城”不便,所以校园内的活动异常丰富。从各种学术竞赛到体育比赛,再到不同文化主题的 international night,你的课余生活同样可以多姿多彩。

更低的生活成本:省下来的钱可以去旅游

相比于市中心高昂的物价,“山系”大学的生活成本要亲民得多。首先是住宿,这两所学校的宿舍供应相对充足,大部分本科生甚至部分授课型硕士都能申请到宿舍。2023年的宿舍费用大约在每学期7000-9000港币,平均下来每月不到2000港币,和校外租房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即使需要校外租房,周边的选择也更便宜。中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在大埔(Tai Po)或沙田(Sha Tin)租房,一个单间的价格大约在5000-7000港币。科大学生则会选择在坑口(Hang Hau)或宝琳(Po Lam)居住,价格也类似。吃饭方面,学校食堂提供了大量平价选择,二三十港币就能吃得很好。这让你能省下一大笔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比如旅行或者发展个人爱好。

当然,宁静和低成本的背后,也有它的“B面”。

交通:出城一次,身心俱疲

“山系青年”最大的槽点,就是交通。中大学生需要先坐校巴到大学站(University Station),再搭乘东铁线出城。从大学站到金钟,地铁车程就要将近40分钟。科大则更“惨”,它没有直达的地铁,学生需要先坐巴士或小巴到坑口、宝琳或钻石山等地铁站,再换乘地铁。从科大校园门口出发,到中环,顺利的话一个半小时,遇上堵车或者等车时间长,两个小时也不稀奇。

这种长途跋涉,让进城参加实习、活动或社交变成了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精心规划的事情。很多同学会因为通勤时间太长,而放弃一些在市中心的实习机会。晚上在城里玩得晚一点,还要担心有没有回学校的末班车。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渐渐“宅”在了校园里。

信息的壁垒:感觉自己活在“村”里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但物理上的距离,有时还是会造成信息上的隔阂。当港大的同学在谈论中环最新的展览时,你可能还毫不知情。很多行业的最新动态、最前沿的资讯,往往都发生在核心商业区。长期“与世隔绝”,可能会让你在求职时,对市场的敏感度稍逊一筹。你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主动去搜集信息,主动“出城”去拓展人脉,才能弥补地理位置上的不足。

所以,到底怎么选?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一个“你适合什么”的问题。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的专业和职业规划是什么?

如果你读的是金融、法律、会计这类需要大量实习和社交来铺路的专业,那么“都市派”大学的地理优势可能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便利。你的人脉和实践经验,可能从大一开始就能积累起来。

如果你是读理工科、基础科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做研究、泡实验室,或者读的是人文社科,需要大量阅读和沉淀,那么“山系”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宁静环境,可能会让你如鱼得水。

你的性格是怎样的?

你是一个需要城市能量、喜欢热闹、一天不社交就难受的“E人”吗?那么,请拥抱都市。这里的灯红酒绿、人来人往,会让你感觉自己充满了电。

或者,你是一个更享受独处、喜欢大自然、愿意在小圈子里深交的“I人”?那么,“山系”大学可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幸福感。周末去爬山、去海边,和三五好友在宿舍煮火锅,这种安逸的生活,会让你感到无比舒适。

你的经济预算如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你的预算有限,不愿意在房租上花费太多,那么“山系”大学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会让你过得更从容,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在自我提升和体验生活上。

如果你的预算充足,或者你认为为了机会和便利,多花点钱是值得的投资,那么“都市派”大学也完全在你的选择范围内。

其实,选择在哪里读大学,就像是选择一双要陪你走很长一段路的鞋。

有人喜欢最新款的限量版跑鞋,穿上它就仿佛站在潮流的顶端,能带你跑得更快,去到最热闹的地方,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这就是“都市派”的生活,光鲜、亮丽、充满机遇,但也可能有点挤脚,需要你不断地奔跑去适应它的节奏。

也有人钟爱一双舒适耐磨的登山靴,它可能看起来不那么酷炫,但它能给你最稳固的支撑,陪你翻山越岭,去看那些不一样的风景。这就是“山系青年”的体验,宁静、致远、沉稳,它让你有时间看清脚下的路,也看清远方的山。

没有哪双鞋是绝对完美的。关键在于,你要去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所以,朋友,你是准备穿上跑鞋,冲进这片钢铁森林,还是换上登山靴,去探索那片山海的奥秘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22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