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加拿大一年,这笔账我给你算明白了

puppy

嘿,准备来加拿大或者刚落地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正对着各种账单发愁,好奇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钱?别慌,这篇“老学姐”的血泪总结,就把这笔账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从学费、保险这些大头开销,到多伦多、温哥华的房租到底差多少;从自己做饭一个月能省下几张机票钱,再到交通、通讯、甚至偶尔“放纵”一下的娱乐开销,每一个数字都帮你码得明明白白。这篇超全的实战版记账本,不仅有数字,更有学姐踩过的坑和省钱小妙招,让你不再盲目焦虑,做到心里有底,爸妈放心!

老学姐的省钱真心话(开读前必看)
总预算概念:加拿大留学,一年的总花费(学费+生活费)基本在 30万到50万人民币 这个区间。多伦多、温哥华这类大城市奔着上限去,其他城市则相对友好。心里有个谱,跟爸妈沟通也清晰。
最大变量是房租:你的生活成本是高是低,70%取决于你住在哪,以及怎么住。这是省钱的关键,也是花钱的大头。
学会自己做饭 = 省出一个学期的书本费:这不是开玩笑,加拿大外食很贵,自己动手不仅省钱,还能慰藉你的中国胃。
别被数字吓到:这篇文章会列出很多数字,但别焦虑。看清构成,才能精准打击,把钱花在刀刃上。理财,是留学的第一堂必修课。

嘿,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一个已经在加拿大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老学姐”。

还记得我刚到多伦多的第一个月,新鲜感还没过,一张信用卡账单就拍在了我的邮箱里。我瞪着那串四位数的加币,脑子里嗡的一声。我明明觉得自己没买什么奢侈品,每天也就是上课、吃饭、偶尔和同学去咖啡馆坐坐,钱怎么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我对着账单逐条复盘,才发现一杯$5的拿铁、一顿$20的快餐、一次$30的Uber……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累积起来的杀伤力如此惊人。那一晚,我第一次认真地打开了Excel,开始记账。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明白,留学教给我们的,除了学术知识,更重要的一课,就是如何为自己的人生掌舵,而这第一步,就是看懂自己的账本。

所以今天,我不想跟你聊什么诗和远方,就想跟你掏心窝子地算一笔账。这笔账,是我用无数次吃土的经验、踩过的坑、还有精心研究各种省钱攻略换来的。不管你是即将出发,还是刚刚落地,希望这份“实战版记账本”能让你心里有底,不再为钱焦虑。

一、躲不过的“大山”:学费与保险

这两样是开销里的绝对大头,基本没啥讨价还价的余地,每年交钱的时候心都在滴血,但也是我们能在这里安心学习的基石。

先说学费(Tuition Fee)。

这玩意儿真的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加拿大的学费在全球来看不算最贵,但对我们国际生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数据,2023-2024学年,加拿大国际本科生的平均学费大约是每年38,081加元。研究生的平均学费稍微低一点,大约在22,061加元。但“平均”这个词很有欺骗性。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我的母校多伦多大学,商科和工程这种热门专业的本科学费,一年飙到6万多加元是家常便饭,换算成人民币就是33万多。而如果你去中部省份,比如曼尼托巴大学或者萨省大学,同样是读本科,学费可能就在2万到3万加元之间,瞬间压力小了一半。

再比如我一个读研究生的朋友,在滑铁卢大学读计算机硕士,研究型(thesis-based)的学费一年大概2万5加元。而另一个在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Ivey)读MBA的朋友,整个项目下来学费超过12万加元。所以,你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去学校官网的“Tuition and Fees”页面,找到给“International Students”看的那一栏,把数字看清楚了。这笔钱,是你整个预算的地基。

接着是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

千万别小看这笔钱,也千万别为了省钱不买保险,在加拿大看病,没保险能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加拿大的医疗保险政策是按省份划分的。

有些省份对留学生比较友好。比如在BC省,留学生可以加入省政府的医疗服务计划(MSP),每月交75加元,就能享受和本地居民差不多的公费医疗。阿尔伯塔省、萨省也是类似的政策,落地后满足居住条件就能申请。

但在安大略省,情况就不一样了。所有大学都会强制国际生购买一个叫UHIP(University Health Insurance Plan)的保险。这个是没得选的,必须买。以2023-2024学年为例,一个人的UHIP保费是每年756加元。这还只是基础医疗,不包括看牙、配眼镜、理疗这些。所以学校通常还会在学费里打包一个补充保险(Supplementary Plan),覆盖这些额外项目,一年大概又是三四百加元。两笔加起来,每年保险费就轻松超过1000加元了。

二、安身立命之本:房租这笔糊涂账

搞定了学费,接下来就是生活中最大的开销——房租。这笔账算起来最复杂,因为它跟你选择的城市、地段、住房类型、合租人数……全都挂钩。

城市决定了你的租房起点。

咱们把加拿大主要留学城市分成三个梯队,你就明白差距了。

第一梯队(地狱模式):温哥华和多伦多。这两个城市,房租贵得离谱。根据Rentals.ca在2024年初的数据,温哥华一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已经冲破3000加元,多伦多也紧随其后,在2500加元左右。我们留学生一般不会自己整租一套,大多是合租。即便如此,在市中心或者学校附近,一个单间(和别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价格,温哥华普遍在1200-1800加元,多伦多在1000-1500加元。我有个朋友在UBC,住学校宿舍单人间,带独立卫浴,一个月也要1600加元。

第二梯队(困难模式):蒙特利尔、卡尔加里、渥太华。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就友好多了。在蒙特利尔,因为有麦吉尔和康考迪亚大学,学生多,租房市场也很成熟。一个不错的合租单间,价格大概在700-1000加元。我一个在卡尔加里大学的学弟,他和两个人合租一个三居室的Townhouse,自己的那间房一个月才650加元,简直是多伦多小伙伴不敢想的幸福。

第三梯队(舒适模式):哈利法克斯、温尼伯、萨斯卡通等。这些非热门大城市的房租就更亲民了。一个月花500-800加元,就能租到很不错的房间。生活节奏慢,压力也小很多。

住房类型也大有讲究。

一种是学校宿舍(Residence)。优点是方便、安全、省心,尤其适合刚来的新生。缺点是通常比在外面租房贵,而且可能有强制的食堂套餐(Meal Plan),一个月也要五六百加元,吃不完不退钱。多大一个标准的宿舍+Meal Plan,一学年(8个月)的费用大概在1.5万到1.8万加元,平均下来一个月快2000加元了。

另一种是校外租房(Off-Campus Housing)。这是大多数留学生的选择。你可以租公寓(Apartment/Condo),也可以租独立屋(House)或联排别墅(Townhouse)里的一间。自由度高,也相对便宜。但麻烦事也多,你要自己找房源、签合同、置办家具、处理水电网账单,还要提防无良房东。我刚来时就在Facebook Marketplace上找房,差点被一个“假房东”骗了定金,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三、填饱肚子的学问:吃,到底要花多少钱?

解决了住的问题,就得聊聊吃了。毫不夸张地说,你的吃饭方式,直接决定了你每个月能攒下多少“娱乐基金”。

自己做饭,省钱的王道。

加拿大的超市体系很完善。想省钱,就去No Frills, Food Basics,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这类平价超市。每周三或周四,他们会发布新的折扣传单(Flyer),用Flipp这样的App可以提前看好,按需购买。想吃得好一点,可以去Loblaws, Sobeys, Metro,环境好,商品种类多,但价格也贵一些。还有华人超市大统华(T&T),各种国内的调料零食应有尽有,是慰藉乡愁的好地方。

那么,一个人做饭一个月到底要花多少钱?根据我的记账和身边朋友的经验,如果你顿顿自己做,买菜、买肉、买水果,精打细算一点,一个月400-500加元是完全够的。如果你对食材要求高点,喜欢买有机食品或者牛排海鲜,那可能就要600-700加元了。我曾经试过一个月挑战,只买打折商品,最后伙食费控制在了350加元,但说实话,吃得有点憋屈。

下馆子和外卖,钱包的刺客。

加拿大的餐厅,价格里包含了不低的人工和店租成本,所以外食很贵。在多伦多,一顿最简单的快餐,比如一个汉堡套餐或者一碗越南粉,加上税和小费,基本都要20加元起步。点个外卖,算上平台费、配送费、税和小费,一顿饭轻松花掉30-40加元。我刚来时图方便,一周点了三次外卖,月底一看账单,光外卖就花了两百多加元,够我买半个月的菜了。

所以,一个比较现实的饮食预算是:80%自己做饭 + 20%外食。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伙食费大概在600-800加元。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绝对是可以通过自律来有效控制的。

四、日常碎银子:那些你逃不掉的杂项开支

除了吃住这两大头,生活里还有很多零零散散、但每个月都必须支付的“碎银子”。

交通费(Transportation)。

如果你住得离学校近,可以走路或骑车,那这笔钱就省了。但大部分同学还是需要依赖公共交通。大城市的公交系统都有月票(Monthly Pass)。以多伦多TTC为例,给大专/大学生的月票是134.15加元。温哥华的Compass Card按区域收费,学生月票也在50-100加元不等。很多大学有U-Pass项目,强制所有学生购买,但价格会便宜很多,直接包含在学杂费里。

通讯费(Communication)。

加拿大的手机套餐是出了名的贵。三大运营商Rogers, Bell, Telus价格最高,但信号覆盖最好。我们留学生更多会选择他们的子品牌,比如Fido, Koodo, Virgin,套餐更灵活,价格也便宜。一个包含10-20G流量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己带手机入网)套餐,月费大概在50-70加元。家里的网费,一般是几个人分摊。一条100M左右的宽带,每月80-100加元,分摊下来每人20-30加元

生活杂费(Miscellaneous)。

这包括了洗发水、牙膏、卫生纸、洗衣液等日用品,还有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这部分开销比较零碎,但每个月预留出100加元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提醒一下,加拿大的大学课本巨贵,一本动辄一两百加元。所以,买二手书、租书或者找电子版,是每个留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五、灵魂不能“吃土”:娱乐和购物预算

留学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也需要诗和远方。社交、娱乐和购物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但这笔开销弹性最大,丰俭由人。

看一场电影大概15-20加元,和朋友去KTV吼两嗓子人均50加元,去酒吧喝一杯鸡尾酒15加元。如果你喜欢户外,加拿大的国家公园和徒步路线基本都是免费的,这是最棒的娱乐方式。

购物方面,除了日常衣物,有一笔投资是免不了的:过冬装备。一件能抗住零下二三十度风雪的羽绒服(比如Canada Goose, Moose Knuckles这类),动辄上千加元。当然也可以选择The North Face, Columbia这类性价比更高的品牌,但一套像样的冬衣、雪靴、帽子手套配齐,500-800加元也是要的。这笔钱最好在国内准备好,或者落地后趁着黑五、Boxing Day打折季入手。

对于这部分“软性开销”,我建议每个月给自己设定一个200-400加元的预算。可以有结余,但尽量不超支。这样既能保证生活品质,又不至于让账单失控。

好了,让我们把所有项目加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年度总预算:

坐标多伦多(高成本代表):
学费(文科本科):约40,000加元
房租(合租单间):1200/月 * 12 = 14,400加元
伙食费:700/月 * 12 = 8,400加元
交通通讯杂项:(135+60+100)/月 * 12 = 3,540加元
娱乐购物:300/月 * 12 = 3,600加元
年度总计:约 69,940 加元 (约合人民币 37.5 万元)

坐标中部省份城市(中低成本代表):
学费(文科本科):约25,000加元
房租(合租单间):700/月 * 12 = 8,400加元
伙食费:500/月 * 12 = 6,000加元
交通通讯杂项:(80+50+80)/月 * 12 = 2,520加元
娱乐购物:200/月 * 12 = 2,400加元
年度总计:约 44,320 加元 (约合人民币 23.7 万元)

你看,城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年下来能差出十几万人民币。

算清楚这笔账,不是为了让你变成一个一毛钱都舍不得花的苦行僧。恰恰相反,是想让你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控的。这样,你才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游刃有余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别怕,刚开始谁都会手忙脚乱,都会有冲动消费后的懊悔。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消费观。留学这几年,你不仅是在为一张文凭投资,更是在为一个更独立、更成熟的自己投资。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就是这场投资里,最实际、也最重要的一步。

钱是留学路上的工具,不是终点。愿你花得明白,活得精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82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