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一个普通会计毕业生的求职痛点 |
|---|
| “没有本地经验”的死循环:公司要经验,可没公司给机会,哪来的经验?这是99%留学生都会遇到的第一堵墙。 |
| 简历石沉大海:海投几百份,回应寥寥无几。感觉自己的简历就像个隐形人,根本没人看。 |
| 面试恐惧症:好不容易拿到面试,一紧张就语无伦次,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完美错过机会。 |
| 身份的焦虑:拿着485毕业生工签,时间一天天流逝,PR分数线高不可攀,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 |
嘿,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不聊吃喝玩乐,想跟你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还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一个下午,阳光特别好,典型的珀斯天气。我刚从UWA(西澳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下来,手里攥着那本深蓝色的毕业证书,穿着租来的学士服,站在Winthrop Hall前的大草坪上。父母在视频那头激动地说着“恭喜”,朋友们在身边欢呼合影,但我心里却空落落的。
我走到学校旁边的Stirling Highway,看着来来往往的车,突然一阵巨大的迷茫感袭来。会计硕士毕业了,然后呢?我能在这里找到工作吗?我能留下来吗?当时,我的一个同学,本地长大的ABC,毕业前就拿到了“四大”之一的Graduate Program offer。另一个学霸朋友,PTE四个90,NAATI、PY职业年全读完了,PR邀请指日可待。而我呢?成绩中等,英语不算顶尖,简历上除了学校的项目和一份在餐馆打工的经历,空空如也。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珀斯街头的一粒沙,风一吹就散了。这种感觉,相信很多UWA会计毕业的同学,甚至所有在澳洲求职的留学生,都懂。
这篇文章,不是什么成功学范本,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它只是一个普通UWA会计毕业生,从海投被拒几百次,到最终在珀斯一家中型企业找到第一份正式会计工作的血泪史。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正在这条路上挣扎,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微光。
第一道坎:如何打破“没本地经验”这个鬼打墙?
“We are looking for someone with local experience.” 这句话绝对是留学生求职路上最大的噩梦。我刚开始找工作时,天真地以为只要成绩单好看就行。结果,投出去的简历,收到的拒信里,十有八九都卡在这一条。招聘网站上,即便是最entry-level的Assistant Accountant岗位,也常常要求“1-2 years of relevant experience”。这简直就是个悖论,不给我机会,我哪来的经验?
在被拒到怀疑人生后,我意识到,坐着干等是等不来经验的。经验,是要自己“骗”来的——当然,不是指造假,而是要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哪怕是看起来最不起眼的机会。
我的第一个突破口,来自学校附近一家社区的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sation)。我在Seek Volunteering和Volunteering WA这些网站上,疯狂地找任何和“bookkeeping”、“finance assistant”相关的志愿者岗位。最后,一家帮助老年人的小charity给了我机会,每周去两天,每次4个小时,没有工资,只报销公交费。
我的工作内容很简单:整理捐款收据,用Excel记录日常开销,帮忙做最基础的Bank Reconciliation(银行对账)。就是这份看起来“不值钱”的工作,成了我简历上第一条“本地经验”。它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澳洲本土的财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自信。我终于可以在简历上写下:
“Assisted with weekly bank reconciliations for four business bank accounts.”
“Managed petty cash and processed expense reimbursements for volunteers.”
你看,这不就有了吗?根据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澳洲有超过60万个非营利组织,其中很多都需要财务方面的志愿者。这是一个巨大的、被很多人忽略的资源库。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机会,它就是你打破僵局的那块敲门砖。
除了志愿者工作,还有几个路子可以走:
1. 拥抱“基础款”岗位:AP/AR/Payroll Officer。
很多同学眼光很高,一毕业就想做Financial Accountant。但现实是,大多数公司的会计部门都是从AP(Accounts Payable,应付账款)和AR(Accounts Receivable,应收账款)这些基础岗位开始的。这些岗位对经验的要求相对较低,是进入行业的绝佳跳板。根据Seek最新的薪酬数据,在珀斯,一个入门级的AP/AR Officer年薪大约在$55,000到$65,000澳币之间。虽然不高,但它能让你在1-2年内,快速熟悉一家公司的完整财务运作流程,并且熟练使用Xero或MYOB等主流会计软件。我当时就投了很多AP的岗位,虽然面试没过,但这个过程让我对市场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 把你的任何兼职工作“会计化”。
我曾在一家咖啡馆打过工。一开始,我简历上只写了“Barista - making coffee and serving customers”。后来,我把这段经历改写成了:
“Handled daily cash reconciliations and end-of-day reporting, ensuring accuracy of sales figures.” (处理每日现金对账和日终报告,确保销售数据准确)
“Managed inventory levels and assisted with weekly stocktake, liaising with suppliers for orders.” (管理库存水平并协助每周盘点,与供应商联系下订单)
看到了吗?同样一份工作,换个描述方式,就立刻体现了你的财务敏感度、责任心和沟通能力。面试官不傻,他们知道你在咖啡馆不是做审计,但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有心人,具备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
第二关:简历大改造,让机器和人都能看上你
解决了“没经验”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它漂亮地呈现在简历上。我最初的简历,是UWA CareerHub给的模板,中规中矩,但毫无亮点。海投了100多份,只收到两个面试电话,效率极低。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大中型公司都在用一种叫做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的软件来筛选简历。这个系统就像个机器人,它会扫描你的简历,寻找与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简称JD)匹配的关键词。如果你的关键词匹配度不够,你的简历可能在人事(HR)看到之前,就被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于是,我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简历改造运动。
第一步:关键词轰炸。
我打开了10个我想申请的Graduate Accountant或Assistant Accountant的JD,把它们的要求一个个复制粘贴到一个Word文档里。然后我发现,一些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 软件:Xero, MYOB, QuickBooks, SAP, Oracle, Advanced Excel (Pivot Tables, VLOOKUP)
- 技能:Bank reconciliation, general ledger, accounts payable (AP), accounts receivable (AR), month-end closing, financial reporting, BAS (Business Activity Statement) preparation.
- 软实力:Attention to detail, communication skills, teamwork, problem-solving, time management.
我恍然大悟。我的旧简历里,这些词要么没有,要么就是一笔带过。于是,我把这些关键词,像撒芝麻一样,自然地融入到我的简历描述里。特别是软件技能,澳洲的中小企业超过90%都在使用Xero或MYOB。我立马去YouTube和Xero/MYOB的官网找了免费的教程视频,学了基本操作,然后理直气壮地把它们写进了我的“Skills”一栏。
第二步:用STAR法则讲故事,而不是列清单。
以前我的简历写的是:
- Processed invoices.
- Did bank reconciliation.
这就像在说“我吃了饭”,平淡无奇。后来,我学会了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包装我的经历。这个法则是面试的黄金法则,但用在简历上也同样有效。
还是那份志愿者工作,我把它改写成了:
- Situation & Task: The non-profit organisation required accurate and timely processing of financial data to manage its limited budget. (在一个预算有限的非营利组织,需要准确及时处理财务数据。)
- Action: I reconciled monthly bank statements against internal records using Excel, identifying and correcting discrepancies worth over $500. I also assisted in processing over 30 invoices per week. (我用Excel核对月度银行账单和内部记录,发现并修正了超过500刀的差异。同时,协助每周处理超过30张发票。)
- Result: This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ontributed to a 5% reduction in administrative errors, allowing the manager to focus on strategic planning. (这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并帮助减少了5%的行政错误,让经理能更专注于战略规划。)
这么一改,瞬间就不一样了。我不再是一个只会“做事”的机器人,而是一个能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人。数字是最好的证明,哪怕这个数字不大,比如“$500”或者“5%”,它都比空洞的描述有力一万倍。
第三步:为每一份申请“定制”简历。
我知道这很烦,但真的很重要。不要用一份简历打天下。每次申请前,花15分钟,仔细阅读JD,把你的简历和JD做个对比,把JD里强调的技能和要求,在你简历里对应地突出显示。比如,如果这个岗位特别强调“Xero experience”,那你就把Xero放在你技能列表的第一个。如果他们强调“teamwork”,那就在你的经历描述里多加一些与团队合作的例子。这种“定制”能让你的简历在ATS和HR眼里,匹配度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第三关:面试,一场精心准备的“聊天”
经过前面两关的修炼,我的面试机会明显多了起来。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我该怎么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我参加的第一次正式面试,是一家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面试官问我“Tell me about yourself”,我紧张得把简历背了一遍,然后就冷场了。技术问题问我“What are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accrual and cash accounting?” 我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答得一塌糊涂。
那次失败后,我意识到,面试不是考试,它更像是一场有准备的“Vibe Check”(气场测试)。对方不仅在考察你的专业能力,更在看你是不是一个他们愿意每天一起共事8小时的人。
首先,行为面试题(Behavioural Questions)是你的主场。
“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made a mistake.”
“Describe a situation where you had to work with a difficult person.”
这类问题几乎是必考题。它们的目的不是揭你的短,而是看你的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和情商。准备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还是STAR法则。
提前准备好3-5个关于团队合作、解决冲突、面对挑战、细心负责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用STAR的框架套好。比如,当被问到“如何处理压力”时,你可以讲你在UWA期末考试周,同时要准备3门考试和赶一份2000字论文的故事。你是如何制定时间表(Action),如何分解任务(Action),最终成功完成所有任务并取得不错成绩(Result)的。这个故事,比你说一句“I am good at time management”要生动得多。
其次,技术问题别怕,抓住基础。
对于毕业生,面试官不会指望你懂多复杂的税务或审计知识。他们更关心你的基础是否扎实。下面这些问题,一定要滚瓜烂熟:
- 借贷记账法(Debits and Credits)的基本原理。
- 财务三张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必考中的必考!)
- 什么是银行对账(Bank Reconciliation),为什么要做?
- Excel是重中之重。根据Robert Half的《2023年薪酬指南》,Excel技能是澳洲财务岗位最被看重的技术能力之一。你至少要会用VLOOKUP/XLOOKUP和Pivot Tables(数据透视表)。很多公司在面试后会有Excel测试,一定要提前在YouTube上找视频练习。
最后,问出好问题,让你从“求职者”变成“合作者”。
面试结束前,面试官总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 千万不要说“No, thanks.” 这是你反客为主,展示你思考深度和对公司热情的最佳时机。
准备2-3个有水平的问题,例如:
- “What would a successful first 90 days look like for the person in this role?” (这个岗位上的人,在前90天里做到什么样才算成功?) 这个问题表明你很积极,已经在思考如何为公司做贡献了。
-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team I would be working with?” (能多介绍一下我将要共事的团队吗?) 这显示了你对团队合作和公司文化的重视。
- “Wha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e team is currently facing, and how could I contribute to solving them?” (团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能如何帮助解决?) 这个问题非常加分,直接把你定位成一个problem-solver。
面试的本质是双向选择。你不仅要证明你适合这个公司,也要通过提问来判断这个公司是否适合你。一个自信、从容、有备而来的你,远比一个紧张、被动的“答题机器”更有吸引力。
写在最后,想对还在求职路上挣扎的你说几句:
从UWA毕业到拿到第一份全职offer,我花了整整6个月。这6个月里,我被拒了不下200次,银行账户的数字越来越小,签证的时间越来越短,有好几次我都躲在房间里哭,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该放弃回国了。
但每次崩溃之后,我又会打开电脑,继续改简历,继续在Seek和LinkedIn上投递。我不知道哪一次会成功,但我知道,只要不停下来,就总有希望。澳洲的求职市场对留学生来说,确实不那么友好,它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请你相信,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你修改的每一版简历,你参加的每一次面试,都不会白费。
别总跟那些一毕业就进大公司的“大神”比,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找到一份工作,在澳洲站稳脚跟,本身就是一场了不起的逆袭。当你某天早上,刷卡走进CBD的写字楼,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用公司发的电脑做着一份真正的财务报表时,你会感谢今天这个没有放弃的自己。
这条路很难,但你不是一个人在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