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C尚德商学院就读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这里不只有明信片里的无敌海景,更有让你“头秃”的case study和数不清的group meeting。你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同学,在无数个赶due的夜晚“相爱相杀”,一边疯狂吐槽一边飞速成长。当然,除了学到头秃,Sauder最吸引人的还是它顶级的职业资源和超赞的Co-op项目,能实实在在地帮你提前锁定未来方向。想知道更多不掺水的真实体验和学长学姐的真心话?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新生生存指南”。

给未来Sauderite的新生速览
学术压力:⭐️⭐️⭐️⭐️⭐️
做好为group meeting熬夜,为case study头秃的准备。这里的“curve”是真的,身边的同学都是“真学霸”。
职业资源:⭐️⭐️⭐️⭐️⭐️
Co-op项目是金字招牌,含金量极高。商学院的Career Centre(BCC)资源丰富到你用不过来,从改简历到模拟面试,应有尽有。
社交生活:⭐️⭐️⭐️⭐️
取决于你的参与度。从大大小小的社团(CUS是必知),到各种networking events,只要你主动,就能认识无数“大佬”。
地理位置:⭐️⭐️⭐️⭐️⭐️
无敌海景校园不是吹的,Wreck Beach的日落是UBCer的独家记忆。但说实话,忙起来你可能一个月都去不了一次海滩。

在UBC尚德商学院就读是种什么体验

凌晨一点的Henry Angus(尚德商学院主楼),整栋楼依然灯火通明。你和三个组员围坐在一间book好的study room里,面前散落着几杯喝了一半的Tim Hortons,白板上画满了你们刚刚激烈争论后留下的SWOT分析图。

“我觉得这个market entry strategy太激进了,风险没法控制。” 印度小哥Aarav皱着眉,指着白板上的一个箭头。

“但如果我们不大胆一点,怎么在三个月内抢占10%的市场份额?Case里明确说了这是CEO的目标。” 来自多伦多的Sarah反驳道,她已经连续说了十分钟,语速快得像在说唱。

而你,正埋头在笔记本上飞速地计算着这个方案的预期ROI(投资回报率),试图用数据支撑或推翻某个观点。窗外是温哥华静谧的夜,远处的狮门大桥星星点点,但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空气却因为思维的碰撞而显得有些灼热。

这,就是你在UBC Sauder(尚德商学院)的日常。在申请时,你可能无数次在官网和宣传册上看到那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校园照片,以为未来的留学生活就是阳光、沙滩和派对。但真正来了之后才发现,那张明信片风景照的B面,写满了due dates, group meetings, 和case studies。

这篇文章不想跟你官方地介绍Sauder有多牛,排名有多高。我只想作为一个踩过无数坑、熬过无数夜的学长,跟你聊聊在这里读书最最真实的体验。这不只是一份介绍,更是一份帮你提前打包好的“新生生存指南”。

“头秃”预警:不只是Case Study那么简单

“在Sauder,你不是在做case,就是在去做case的路上。” 这句话绝对不是开玩笑。这里的教学核心就是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基础核心课程(Integrated Core)。你会被随机分到一个几十人的小班(Cohort),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和同一群人一起上几乎所有的必修课,比如COMM 293(市场营销)、COMM 294(会计)、COMM 295(运营管理)等等。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每周需要阅读海量的案例材料。一个case动辄二三十页,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外加各种财务报表和数据图。你不仅要读懂,还要在课上随时准备被教授点名(cold call)发表你的见解。很多教授都喜欢一上来就问:“So, what’s the problem here?” 你要是答不上来,那场面可就尴尬了。

就拿我们当时学过的一个关于Aritzia(温哥华本地起家的服装品牌)的营销案例来说。教授不会告诉你Aritzia应该怎么做,而是把公司当时面临的所有困境、财务数据、市场报告全扔给你。你需要自己和小组一起分析,是应该扩张线上渠道,还是该开更多实体店?目标客户群体要不要调整?定价策略有没有问题?最后,你们需要给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像真的咨询顾问一样,向全班和教授做一次presentation。

这里的学术压力是实打实的。UBC BCom(商科本科)的录取平均分常年维持在96%左右(针对加拿大高中体系),能进来的基本都是各个高中的佼佼者。但进来之后,你会发现“学霸”只是这里的标配。课程评分普遍采用“curve”制,也就是说,你的分数不取决于你答对了多少,而取决于你在整个班级里的相对排名。比如,一个班最终只有15%-20%的人能拿到A range的成绩。这种无形的竞争压力,会逼着你不断地push自己。

你会经历为了一个会计题的debit和credit和组员争论到半夜,也会在期末季泡在IKB图书馆(全称Iriving K. Barber Learning Centre)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辛苦吗?当然辛苦。但当你真的解决了一个复杂的商业问题,或者在presentation后获得满堂彩时,那种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神仙”队友与“相爱相杀”的Group Meeting

在Sauder,你永远不可能单打独斗。几乎每门课都有占比极高的团队项目(group project),少则20%,多则50%以上。所以,你的队友是谁,直接决定了你这个学期的睡眠质量和心情。

这里的学生背景极其多元化。根据UBC最新的年度招生报告,Sauder的国际生比例接近30%,来自全球超过60个国家。你的组里,可能有一个来自温哥华本地、表达能力超强的白人小哥;一个逻辑缜密、精通Excel建模的ABC(American-Born Chinese);还有一个在高中就自己做过电商、实践经验丰富的印度同学。

和这些“神仙”同学合作,你会发现自己的认知边界被一次次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让你受益匪浅。比如,在做一个关于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案例时,来自国内的同学可以分享第一手的消费者洞察,而北美同学则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提供不同的看法。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Sauder学习经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当然,有“神仙”队友,也免不了遇到传说中的“free-rider”(划水队友)。Group meeting约了五次,他迟到三次,还有两次直接“ghost”(玩消失)。分配给他的任务,交上来的部分要么质量堪忧,要么干脆没做。这时候,你就得学会项目管理和沟通的艺术:是直接开诚布公地谈,还是默默帮他“擦屁股”?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也是未来职场中一定会遇到的情景。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金融建模项目,due date前一天晚上,负责数据分析的组员突然说他电脑坏了,模型跑不出来。我们整个小组瞬间崩溃。但冷静下来后,大家立刻重新分工,有人负责重新找数据,有人凭着记忆重建模型框架,有人开始重写报告。我们通宵奋战,最终在提交前五分钟搞定了所有事情。虽然过程很痛苦,但那之后,我们小组的凝聚力变得空前强大,成了能一起吐槽、一起奋斗的“革命战友”。这种“相爱相杀”的经历,构成了Saude人独有的集体记忆。

Co-op:不只是实习,更是未来的“试金石”

如果说高强度的学术和多元的同学是Sauder的A面和B面,那Co-op(带薪实习)项目,绝对是它最闪亮的那张“王牌”。这几乎是所有Sauder学生挤破头都想进的项目。

Sauder的Co-op项目不是简单地帮你找份实习,它是一个贯穿大学生涯的综合性职业发展计划。你需要在大二的时候提交申请,通过筛选后,才能获得进入Co-op项目的资格。之后,商学院的职业中心(Business Career Centre, 简称BCC)会为你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包括如何写出能通过ATS系统筛选的简历(Resume),如何优化你的LinkedIn Profile,如何应对行为面试(Behavioral Interview)和案例面试(Case Interview)等等。

它有一个专门的内部招聘网站,上面发布的职位都是各大公司专门留给UBC Sauder Co-op学生的。这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主要就是你的同学们。你能看到的机会质量非常高。根据Sauder BCC发布的最新Co-op年度报告,参与项目的学生平均每人能获得4-5个面试机会,成功就业率超过95%。

大家最关心的薪水方面,数据也非常可观。2023年的数据显示,BCom Co-op学生的平均月薪达到了4,250加元。很多同学通过2-3个Co-op学期(每个学期4个月),不仅能完全覆盖自己的生活费,甚至还能攒下一笔不小的存款。

更重要的是,你能去什么样的公司。打开Sauder的Co-op雇主名单,你会看到一众如雷贯耳的名字:

  • 会计/金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wC, Deloitte, EY, KPMG),加拿大“五大行”(RBC, TD, BMO, CIBC, Scotiabank),顶级投行(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在温哥华或卡尔加里的分部),以及各种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
  • 科技行业:Amazon, Microsoft, SAP, Salesforce等在温哥华都有巨大的办公室,并且每年都会招募大量的商业分析、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的Co-op学生。
  • 消费品/零售:Lululemon, Aritzia, Best Buy, TELUS等加拿大本土巨头也是Co-op的热门去处。

我的朋友Leo,在大三的时候通过Co-op进入了RBC(加拿大皇家银行)的资本市场部。在4个月的实习里,他不仅学到了真实的金融市场操作知识,还因为表现出色,在实习结束时直接拿到了毕业后的全职Offer。这意味着,他比其他同学提前一年就锁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大四可以毫无压力地享受最后的校园时光。

Co-op就像一个“试金石”。它让你有机会在毕业前,就去体验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工作。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投行工作,其实并不适合你;或者你之前从未考虑过的科技行业,反而让你充满了热情。这种试错的机会,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宝贵。

资源!资源!还是资源!

除了Co-op,Sauder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提供给学生的庞大资源网络。有时候你会觉得,交的学费一大部分都是花在了这些“软件”上。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BCC(职业中心)。它就像你的私人职业管家。除了Co-op相关的服务,他们常年举办各种活动。比如“Company Information Session”,几乎每周都有大公司来学校开宣讲会,你可以直接和公司的招聘官、在职校友面对面交流。还有各种行业的“Networking Night”,让你有机会在轻松的氛围下认识行业大牛,拓展你的人脉(network)。

其次是强大的校友网络。Sauder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5,000名校友。学校有一个叫做“Sauder Portal”的内部平台,你可以根据行业、公司、地理位置等信息,搜索到相关的校友,并向他们发出“Coffee Chat”的邀请。大部分校友都非常乐意帮助在校生,分享他们的经验,甚至提供内推机会。这种人脉资源,是你未来职业发展的无形资产。

再者是学生社团。Sauder的CUS(Commerce Undergraduate Society)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商科学生组织,旗下有几十个不同方向的俱乐部(Club)。无论你对投资(Sauder Portfolio Management Fund)、咨询(Sauder Summit Global Case Competition)、市场营销(UBC Marketing Association)还是商业科技(UBC BizTech)感兴趣,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参加这些社团,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是锻炼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绝佳平台。

这些资源都摆在那里,但它们不会主动来找你。你需要做的,就是主动(be proactive)。主动去预约BCC的顾问,主动去参加每一场你感兴趣的活动,主动去联系校友,主动去竞选社团的职位。在Sauder,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最主动的人。

写给未来Sauderite的真心话

说了这么多,那么在Sauder读书到底值不值?

我的答案是:它给你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但前提是你得准备好“脱层皮”。

所以,如果你马上要来到这里,或者正在考虑申请,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几句大白话建议:

别只盯着GPA。成绩当然重要,但它不是全部。你花时间参加一个case competition,或者在networking event上认识一个关键人物,这些经历带来的价值,可能远超你某一门课从A-提到A+。学会平衡,别做“书呆子”。

脸皮要“厚”。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去跟公司招聘官聊天?不敢向学长学姐请教问题?在这里,害羞是最没用的情绪。记住,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资源。大胆地去问,去说,去展示自己。你得到的反馈,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成长。

找到你的“组织”。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奋斗真的很难。无论是你的Cohort同学,还是你在社团里认识的朋友,找到一个能让你吐槽、给你支持的小团体至关重要。他们会在你自我怀疑的时候拉你一把,也会在你取得成绩时真心为你喝彩。

最后,别忘了去Wreck Beach看一次日落。当你在图书馆被各种due追得喘不过气时,走出去,花一个小时,看看海,看看夕阳。提醒自己,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很重要,但生活本身,更重要。

Sauder会把你扔进一个高速运转的压力锅里,用最严苛的标准来打磨你。这个过程会伴随着无数的挣扎、焦虑和自我怀疑。但当你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仅拥有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和一份体面的工作,更拥有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高压下保持冷静的韧性,以及一个遍布全球的强大网络。

它会让你脱层皮,但也会给你一副全新的铠甲。祝你好运,未来的Sauderite。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26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