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城市前,先问自己这几个灵魂拷问 |
|---|
| 1. 我的预算有多少? 我能接受的每月房租和生活费上限是多少?愿意为了省钱住得偏僻一点,还是必须住在便利的市中心? |
| 2. 我的专业和职业规划是什么? 我学的专业在哪个城市有产业集群?我想去的公司总部或分部在哪里?这个城市能提供我想要的实习和networking机会吗? |
| 3. 我喜欢什么样的生活节奏? 我享受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的大都市,还是喜欢安全宁静、人际关系简单的大学城?我需要便捷的公共交通吗,还是不介意开车? |
| 4. 我能适应什么样的气候? 我是“无夏不欢”星人,还是特别喜欢看雪?我能忍受漫长又寒冷的冬天,还是受不了潮湿闷热的夏天? |
| 5. 我的“中国胃”有多挑剔? 我是否需要一个有大型中国超市和正宗中餐馆的城市来缓解乡愁?还是说,我可以接受一周七天都吃汉堡沙拉? |
选对城市,你的美国留学才算完整!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留学干货分享的小编。
最近,后台收到好多私信,问的都是选校的事儿。我发现一个现象,大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大学排名、专业排名上,却很少有人问:“小编,纽约和洛杉矶的生活有啥不一样?”或者“去德州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让我想起去年认识的两个学弟,小张和小李。两个人背景差不多,都拿到了金融硕士的offer。小张去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小李则选择了一所位于美国中西部村里、但综排也很不错的大学。开学半年后,我跟他们分别聊了聊。
小张的生活,每天都像开了二倍速。住在新泽西,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去曼哈顿上课。房租贵得咋舌,一个月2000刀只能租到一个小单间。但他兴奋地说,华尔街就在眼前,每周都有各种行业分享会,他已经通过“coffee chat”认识了好几个在摩根大通工作的学长,实习机会感觉遍地都是。
小李呢,生活就悠闲很多。一个月600刀就租到了一套很棒的公寓,出门就是大草坪,校园宁静又安全,可以一门心思地学习。但他的烦恼是,学校的招聘会来的大多是本地企业,想找金融核心岗位的工作,必须得自己买机票飞去纽约、芝加哥面试,人脉资源几乎为零,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你看,同样是留学,仅仅因为城市不同,两个人的体验和未来的路径就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所以今天,咱们不聊排名,就来好好扒一扒选城市这件事。这篇“城市避坑指南”请一定收好,它可能比你多看十个大学排名还有用!
一、Money Talks! 你的钱包决定你的快乐指数
咱们都是实在人,留学第一件要考虑的事,就是钱。美国不同城市的消费水平,差距真的比你想象中大太多了。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地方省下来的钱,足够你每年多买一张回国的往返机票。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烧钱”的代表城市。根据全球数据网站 Numbeo 2024年的最新数据,纽约市的生活成本指数高居全美榜首。在曼哈顿,一个一居室的公寓月租金中位数轻松超过4000美元。就算是在留学生聚集的周边区域,比如新泽西或者皇后区,合租一个单间也要1500美元起步。紧随其后的是加州的“难兄难弟”——旧金山和洛杉矶,以及东海岸的学术重镇波士顿。在这些地方,吃饭、交通、娱乐,样样都是高消费。随便在外面吃一顿简餐,算上税和小费,20-25美元是家常便饭。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在UCLA读书的朋友,她和室友在Westwood合租一个两室一厅,每个人月租1800美元。她说,每个月光是固定支出就让她压力山大,想买件新衣服都得纠结半天,更别提去体验洛杉矶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了。她的快乐,很大程度上被高昂的账单给限制了。
但把视线转向中西部和南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比如德州的奥斯汀(UT Austin所在地),虽然是新兴的科技和文化中心,生活成本也在上涨,但同样是市中心的一居室,租金大约在1800-2200美元,比纽约便宜了将近一半。再比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所在的厄巴纳-香槟地区,一个一居室的月租金可能只需要800-1000美元。我认识的在UIUC读博的学长,一个月所有生活费加起来也就1200美元左右,过得相当滋润。
这些“省钱”的城市不代表生活质量就差。它们通常被称为“大学城”(College Town),生活节奏慢,安全系数高,居民友善。虽然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米其林餐厅,但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而且因为人力成本低,你会发现理发、修车这类服务的价格也亲民得多。对于预算有限,或者希望把更多精力放在学术上,体验纯粹校园生活的同学来说,这些城市简直是宝藏。
所以,在选校的时候,不妨先打开地图,查一下学校所在城市的生活成本指数。别让你的留学生活,从一开始就陷入被账单追着跑的窘境。
二、就业机会的天花板,城市早就给你定好了
如果你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在美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城市的选择就更是重中之重了。美国的产业分布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你在哪个城市读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能接触到什么样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如果你是CS、EE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
你的目光毫无疑问应该锁定在加州硅谷(旧金山湾区)和华盛顿州西雅图。这里是全球科技的心脏,聚集了Google, Apple, Meta, Amazon, Microsoft等所有你叫得上名字的科技巨头,还有成千上万的初创公司。在斯坦福或者伯克利读书,你可能出门喝杯咖啡都能碰到一个正在改变世界的工程师或投资人。学校的各种活动、讲座、招聘会,来的都是这些顶级公司的HR和技术大牛。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一个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读CS的朋友告诉我,虽然CMU的CS专业全美顶尖,但每到求职季,他和同学们都得自费飞到加州去参加一轮又一轮的现场面试,精力和金钱成本都非常高。而他在斯坦福的同学,可能下课后骑个自行车就去Google总部面试了。
近年来,德州的奥斯汀也迅速崛起为新的“硅谷山丘”(Silicon Hills),特斯拉、苹果、甲骨文等公司都在此设立了巨大的园区,提供了海量的工作岗位,而且德州没有州税,生活成本也更低,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
如果你是学商科、金融的未来精英:
纽约,永远是你绕不开的名字。华尔街的地位无可撼动,所有顶级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咨询公司都把总部设在曼哈顿。在纽约大学(NYU)或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书,意味着你和这个全球金融中心是零距离的。学校的教授很多都是业界大佬,你的校友网络遍布各大金融机构。想找人做个coffee chat(非正式的职业交流)?简直不要太方便。这种人脉的积累,对于商科学生来说,其价值甚至超过了课本上的知识。
除了纽约,芝加哥也是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尤其在期货和期权交易领域独树一帜。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商学院毕业生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这里是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总部所在地,被称为“南方华尔街”,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同样丰富。
如果你向往传媒、艺术、娱乐行业:
那还用说?洛杉矶就是你的梦想之地。好莱坞的光环笼罩着整个城市,南加州大学(USC)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电影、传媒专业毕业生,几乎无缝对接到这个庞大的娱乐产业帝国。在这里,你接触到的是最前沿的行业动态,你的实习机会可能就在派拉蒙或者迪士尼。对于想进入这个圈子的学生来说,身处洛杉矶本身就是一张宝贵的入场券。
如果你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政治理想:
华盛顿特区(D.C.)是你的不二之选。这里是美国的政治心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以及数不清的非政府组织(NGO)、智库和游说团体都聚集于此。在乔治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读书,你将有机会在这些顶级机构实习,亲身参与和见证全球政策的制定过程。这种独特的实践机会,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把城市和你的职业规划牢牢绑定在一起。问问自己:我想进入哪个行业?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哪里?选择一个产业聚集的城市,你的留学之路就等于开启了“hard模式”下的“简单攻略”,找实习、找工作都会事半功倍。
三、生活方式大PK:都市丽人还是田园牧歌?
学习和工作之外,留学生活毕竟是你未来几年要真实度过的日常。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你的留学幸福感。
大都市:精彩、多元,但也孤独、昂贵
像纽约、芝加哥、波士顿、洛杉矶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生活永远不会无聊。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美食,有看不完的演出和比赛。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即使没有车,一张地铁卡也能带你探索城市的每个角落。你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视野会被无限拓宽。
一个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学姐说,她最喜欢的就是周末坐上“L”线地铁,去市中心的千禧公园看看“大豆子”,或者去逛逛艺术博物馆。她说:“在芝加哥,我感觉自己和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
但大都市的另一面是快节奏、高压力和疏离感。你可能会觉得生活成本高,治安问题也相对突出。在茫茫人海中,很容易感到孤独。每天穿梭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想找个地方安静地看看自然风光都成了奢侈。
大学城:宁静、安全,但也单调、不便
与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散落在美国各地的大学城,比如康奈尔大学所在的伊萨卡(Ithaca)、宾州州立大学所在的州学院(State College)、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安娜堡(Ann Arbor)。
在这些地方,大学就是城市的中心,整个城市的生活都围绕着学校运转。你会发现这里非常安全,甚至可以夜不闭户。人际关系简单,你的社交圈子基本上就是同学和老师,很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生活成本低,压力小,可以让你更专注于学习和研究。而且,大学城通常自然环境优美,出门就是森林、湖泊,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我一个在康奈尔的朋友,他的朋友圈日常就是去峡谷里徒步,去卡尤加湖上划船。他说,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让他感到内心无比平静。然而,他也吐槽,镇上只有那么几家餐厅,吃来吃去都腻了。想看个演唱会或者买点国内的东西,就得开车好几个小时去纽约。生活有时会感觉有些“好山好水好无聊”。
所以,你是哪种人?是需要城市脉搏刺激灵感的“都市动物”,还是渴望在宁静环境中沉淀自我的“田园诗人”?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就能排除掉一大半不适合你的选项。
四、别忘了,气候和文化也很重要
最后,聊两个看似不那么重要,但却实实在在影响你每一天心情的因素:气候和文化环境。
美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巨大。加州和佛罗里达拥有令人羡慕的阳光沙滩,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但如果你去了东北部或者五大湖区,比如波士顿、芝加哥,就要做好迎接漫长而严酷的冬天的准备。每年长达数月的积雪和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对于很多来自南方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一个来自广东的朋友在波士顿读书,他说第一个冬天简直怀疑人生,每天出门都像在进行一场极地探险。
而对于我们的“中国胃”来说,一个城市的文化环境,特别是中餐和中国超市的便利程度,也至关重要。在洛杉矶的圣盖博谷(San Gabriel Valley)、纽约的法拉盛(Flushing),或者湾区的很多城市,你能找到比国内还正宗的各式中餐,从火锅、烤串到早茶、兰州拉面,应有尽有。大型的华人超市里,螺蛳粉、老干妈、各种零食一应俱全,能极大地缓解你的乡愁。
但在一些中西部的小城市,可能整个镇上只有一两家被改良过的“美式中餐”,想买瓶生抽都得开车去几十公里外的亚洲超市。这种“饮食荒漠”对于吃货来说,绝对是一种煎熬。
所以,在做决定之前,问问自己:我能忍受半年不见太阳的冬天吗?我是一个离了火锅就活不下去的人吗?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却是构成你留学生活幸福感的关键拼图。
聊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告诉你哪个城市最好,哪个城市最差。因为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一个想在华尔街大展拳脚的金融学子,纽约的昂贵和拥挤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一个想潜心做科研的博士生,大学城的宁静和简单正是他所需要的环境。
我想说的是,在你的选校清单上,除了学校的名字,请务必把“城市”这个要素放到和排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花点时间去Google地图上看看街景,去YouTube上搜搜这个城市的Vlog,去知乎、小红书上找找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别只盯着冷冰冰的排名数字。去想象一下,你希望未来几年的自己,是在中央公园的草坪上晒太阳,是在硅谷的咖啡馆里和人讨论代码,还是在大学城的图书馆里安静地看书?
当你闭上眼睛,能清晰地勾勒出那幅画面时,那个最适合你的地方,自然就浮现了。
选对了城市,你的留学生活,才不只是一段学习经历,而是一段真正完整、闪闪发光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