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名校扩招,上岸机会大大增加!

puppy

还在为新加坡留学内卷严重而头疼?悄悄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备受追捧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等顶尖名校,今年真的开始扩招啦!这简直是给咱们留学生的重磅福利,意味着你的申请成功率可能会大大提升,上岸的黄金机会就在眼前!想知道具体是哪些神仙专业在“放水”?申请策略要怎么调整才能抓住这波红利?这篇文章给你扒得明明白白,从扩招背景到选校技巧,全是干货。别再犹豫了,快点进来看看,错过这次机会可就太可惜啦!

小编真心话:抓住扩招红利的关键提醒
1. 扩招 ≠ 无脑录取:学校只是把门开得大了一点,但门槛还在那儿。你的硬实力(GPA、语言成绩)和软实力(实习、项目经历)依然是敲门砖,千万不能松懈!
2. 信息差就是优势:别人还在挤破头申请传统热门专业时,你已经瞄准了新开设的、扩招的交叉学科专业,这就是你的胜算所在。这篇文章就是帮你建立信息优势的!
3. 申请材料要“对症下药”:针对扩招的专业,你的文书和简历也要跟着调整。多体现自己的跨学科能力和对新兴领域的思考,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我的学妹小A,一个标准的“卷王”,GPA 3.9/4.0,手握两份大厂实习,雅思稳稳冲上7.5。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金融硕士项目上。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她的“焦虑轰炸”:“学长,你说我这个背景有希望吗?”“网站又崩了,我是不是没戏了?”“我看论坛上好多大神,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炮灰。”

她的焦虑我太懂了。新加坡留学,尤其是想冲NUS、NTU这两所亚洲顶尖学府,简直就是神仙打架。每年申请季,看着录取数据,都感觉多看一眼就会心肌梗塞。但是,今年情况真的不一样了!我最近跟几位在新加坡高校工作的朋友聊天,加上扒了无数官网和新闻,发现了一个惊天好消息:NUS、NTU这些名校,真的在扩招!

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什么招生宣传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变化。这对于像小A一样努力又焦虑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这意味着,你心心念念的Dream School,上岸的概率可能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这波红利,你要是没抓住,那可真是亏大了!

为什么是现在?扒一扒新加坡名校扩招背后的“小算盘”

你可能会好奇,一向以“精英教育”著称、录取名额卡得死死的新加坡,怎么突然就想开了,愿意扩大招生规模了呢?这背后其实是新加坡政府和高校的一盘大棋。

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加坡对于高精尖人才的极度渴望。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人才就是它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金融科技(FinTech)、生物医药、可持续发展这些领域,人才缺口巨大。新加坡想要保住其亚洲科技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培养足够多的“后备军”。大学,自然就成了最重要的“人才孵化器”。

新加坡教育部(MOE)早就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让每届学生中进入大学的比例(Cohort Participation Rate)持续提升。根据最新的数据,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4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持续向大学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建设新校区、引进顶级师资、开设新课程。比如,新加坡政府在“研究、创新与创业2025计划”(RIE2025)中投入了高达250亿新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高等教育领域,支持大学在关键领域扩大研究和教学规模。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前几年,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专业火得一塌糊涂,NUS的CS专业录取难度堪比登天。为什么?因为市场需求太旺盛了!像谷歌、Meta、字节跳动这些科技巨头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嗷嗷待哺地等着CS毕业生。新加坡政府和高校看到了这一点,立刻做出了反应。近两年来,NUS和NTU的计算机相关学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根据新加坡媒体《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的报道,仅在2023年,NUS就计划在计算机、工程和护理等高需求领域增加约400个本科名额。这就是市场需求驱动教育供给的最直接体现。

所以说,这次扩招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新加坡为了未来发展所做的战略布局。他们需要我们这些有活力、有知识、有潜力的留学生,来为这个国家注入新的动力。而我们,则可以借助这股东风,实现自己的名校梦。

哪些神仙专业在“放水”?扩招大户全揭秘

知道了扩招的背景,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具体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在扩招?别急,我这就给你一份“内部情报”。

头号玩家: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NUS作为新加坡的“老大哥”,扩招的动作也是最大、最明显的。它的策略不是简单地在某个专业增加几个名额,而是通过学院的重组和新课程的设立,来系统性地增加容量。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它的两大“巨无霸”学院:人文与理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CHS)设计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CDE)。这两个学院都是由之前的多个独立学院合并而成。比如CHS,整合了原来的文学院和理学院。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前一到两年会学习范围更广的通识课程,之后再确定具体的主修专业。这种“大类招生”的模式,天然就比传统的小专业招生能容纳更多的学生。数据显示,CHS成立后,其本科生年度招生规模已经达到了约2200人,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

除了大类招生,NUS还在疯狂开设新的交叉学科硕士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是扩招的“主力军”。比如,NUS计算机学院新开设的数字金融科技硕士(MSc in Digital Financial Technology)项目,就是为了迎合新加坡作为金融科技中心的需求,第一年招生就非常可观。再比如,针对AI热潮,他们也推出了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细分专业。这些新项目就像是新开的餐厅,为了吸引第一批顾客,门槛相对会友好一些,审核标准也可能更灵活。

后起之秀:南洋理工大学 (NTU)

NTU作为以理工科见长的世界名校,在扩招方面也毫不示弱,尤其是在它的王牌领域。

NTU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扩招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了应对每年都挤破头的申请者,NTU不仅增加了传统的计算机科学和商业双学位课程的名额,还新开设了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学与数据科学等紧跟时代潮流的跨学科课程。根据NTU官方发布的消息,其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的招生人数在过去几年中几乎翻了一番。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NTU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NTU新成立的几个学院。比如,NTU整合了多个工程学院的资源,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同时,它的研究生院(Graduate College)也在积极推出新的研究型和授课型硕士项目,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新材料、生物医学等前沿领域。举个例子,NTU的亚洲环境学院(Asian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和地球观测研究所(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联合推出的项目,就是瞄准了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专家的需求,这些新兴领域往往是留学生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其他潜力股:新加坡管理大学 (SMU) 及其他

除了NUS和NTU,SMU等学校也在悄悄发力。SMU的信息系统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猛,其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治理等方向的硕士项目非常有特色,招生规模也在稳步增长。因为SMU的商科光环太强,很多人忽略了它在计算机领域的实力,这反而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申请机会。SMU的班级规模小,注重实践,很多项目都和业界有紧密合作,对于想在新加坡就业的同学来说,吸引力十足。

机会来了,我该怎么接住?申请策略大调整

知道了哪里在“放水”,下一步就是调整我们的“捕鱼”姿势了。面对这波扩招红利,你的申请策略必须跟以前有所不同。

告别“一根筋”,学会“曲线救国”

以前申请,大家可能都盯着最传统、最热门的专业,比如金融、市场营销、纯CS。但现在,你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新开设的、跨学科的专业上。这些专业往往是学校为了适应新需求而设立的,招生名额多,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对申请者的背景要求也更包容。

举个真实的案例。我一个学弟,本科是学环境科学的,一直想转数据分析。如果他直接去申请NUS的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那基本就是“炮灰”,因为那个项目的申请者全是数学、计算机背景的“大神”。后来我建议他看看NUS系统科学院(NUS-ISS)下的智能系统硕士(Master of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Systems)。这个项目同样教授很多数据科学和AI的知识,但因为它更偏向于技术应用,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没有卡得那么死。最终,他凭借扎实的项目经历和对环境数据分析的独到见解,成功拿到了录取。这就是典型的“曲线救国”。

在文书中,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既然学校都在搞跨学科,那你的申请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就不能只讲你单一领域的优势了。你要向招生官展示,你是一个具备跨界学习能力和多元视角的“复合型人才”。

怎么做呢?把你过往的经历串联起来,赋予它一个跨学科的“故事线”。比如,你学的是经济学,但你参加过一个数据建模比赛,那你就可以在文书中强调,你如何运用数据思维来解决经济学问题。你学的是传媒,但你辅修了心理学,你就可以写你对用户行为和传播效果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你要让招生官看到,你不是一个只懂自己专业一亩三分地的“书呆子”,而是一个能连接不同知识点、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股。

软实力,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扩招可能会让学校在GPA和语言成绩这些硬性指标上稍微松动一点点,但这不意味着降低标准。学校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软实力上。你的实习经历、科研项目、比赛证书、在线课程学习记录(比如Coursera上的专项课程证书),这些都是证明你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好证据。

尤其对于那些新开设的专业,学校自己也在摸索,他们会特别青睐那些有“自驱力”的学生。如果你能证明,你在这个新兴领域已经做过很多探索,有自己的作品或者深刻的见解,哪怕你的本科学校不是顶尖的,招生官也愿意给你一个机会。所以,别再只盯着GPA了,赶紧去刷一段有含金量的实习,或者跟着网上的教程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项目吧!

这波扩招红利,就像是新加坡送给努力的你的一份礼物。它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名校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但礼物不会一直放在那儿等你。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机会时,新的“内卷”又会开始。你要做的,就是趁着现在信息还不对称,赶紧行动起来。

现在,关掉这篇文章,立刻打开NUS、NTU的官网,去看看那些你以前不敢想的新开设的硕士项目,去研究一下它们的课程设置和录取要求。然后,打开你的简历和文书,开始思考怎么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更动听,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他们想要的人。

别再犹豫,别再观望。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准备好并且跑得最快的人。明年,希望能在狮城的校园里,看到你的身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6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