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1. 留意央国企招聘信息 | 关注官网、公众号、校招平台,别错过时间窗口 |
2. 准备好中英文简历+作品 | 中英文双语材料是基本操作,作品集要突出海外经历 |
3. 报名参加实习/管培生项目 | 实习转正机会大,管培生路径清晰,别错过 |
4. 积极参加宣讲会和校友活动 | 面对面交流更容易留下印象,校友资源很关键 |
5. 提前了解企业文化与岗位需求 | 别盲目投递,找准匹配点,提升成功率 |
“澳洲回来的?来我们这,待遇不一样!”
上周我和在悉尼大学读完商科的学妹视频,她说本来打算回国进私企,结果一个学长推荐她去中石化实习,结果待遇好得超乎想象。她当时一脸懵:“我以为只有私企才重视海归,没想到央国企这么大方。”
其实很多澳洲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第一反应是外企或互联网大厂,但其实央国企才是“低调的宝藏”。他们不仅稳定,还有一堆留学生专属的福利政策,比如落户加分、实习补贴、住房支持,甚至还有“海归绿色通道”。
央国企也爱“海归”,落户加分不是梦
你知道吗?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落户名额很紧张,但如果你进的是央国企,那就有机会加分。比如中国银行、国家电网这些单位,都属于“重点用人单位”,留学生进这些单位工作,落户成功率高很多。
我认识一个从澳洲国立大学毕业的同学,回国后进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结果不到半年就拿到了北京户口。他说:“我之前还担心自己在国外待太久,结果HR直接告诉我,我们这种‘海归+央国企’组合是最吃香的。”
实习补贴高,还能转正,稳得一批
很多人以为央国企实习就是“打杂”,但其实不少单位给的实习补贴比私企还高。像中国建筑、中石油这些单位,实习期间不仅包吃住,还有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有些甚至提供员工宿舍。
我一个朋友在墨尔本大学读完工程,回国后申请了中建三局的暑期实习项目,一个月拿了将近6000块,还有专门的导师带他。他说:“我原本只想积累点经验,结果实习结束直接让我签了三方,待遇比很多私企还香。”
“海归绿色通道”真不是说说而已
现在很多央国企都有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招聘通道,比如“海外英才计划”、“全球招聘计划”等等。这些岗位不仅门槛相对低一些,而且流程也更快。
比如中国移动就有“国际人才招聘计划”,只要你有海外名校背景,GPA(平均成绩)达标,就能直接进入终面。我一个在悉尼科技大学读完计算机的朋友就通过这个渠道进了中国移动的研发部门,他说:“流程特别快,面试只面了两轮,效率比我投的私企高多了。”
内部培训多,升职路径清晰
很多人担心央国企“论资排辈”,但其实现在这些单位都在改革,特别是对留学生,很多都有专门的“管培生计划”(管理培训生计划),培养方向明确,路径清晰。
像中粮集团、中化集团这些单位,每年都会从海外招一批管培生,安排轮岗、导师制、海外交流,甚至还有MBA资助。我一个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完金融的朋友就在中化做管培生,她说:“现在每年都有海外学习机会,公司还报销学费。”
住房、补贴、福利待遇,样样不差
央国企的隐形福利其实比你想象的多得多。比如住房补贴、公积金、五险一金、员工食堂、班车、健身房、员工旅游……有些单位还有“人才公寓”,专门给刚入职的应届生住。
我一个在昆士兰大学读完会计的朋友进了中国电科,他说:“公司有专门的人才公寓,租金只要市场价的一半,还有班车接送,吃饭基本不花钱。”这些细节加起来,生活成本一下子降低不少。
校友资源强大,人脉圈稳稳的
你以为央国企都是“老干部”,其实里面有很多海归。比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这些金融口的单位,海归比例不低。而且这些单位都有校友会,定期组织交流活动,有时候甚至会内部推荐岗位。
我认识一个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读完市场营销的同学,她就是通过校友会认识了中粮的HR,后来顺利入职。她说:“没想到在国企也能遇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海归,大家交流起来完全没有代沟。”
别只盯着私企,央国企才是“隐形金矿”
说实话,很多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第一反应就是私企、互联网、外企,但其实央国企才是真正“稳中带赚”的选择。他们不仅待遇不差,还有落户、住房、培训、人脉这些隐形福利。
如果你是澳洲留学生,回国前一定要多看看央国企的招聘平台,比如国资委官网、央企招聘平台、各大单位的公众号。提前准备简历,关注宣讲会,说不定你下一个offer,就是“铁饭碗+海归待遇”的组合。
别再以为央国企“老气横秋”,现在他们也在抢人才,特别是你这种“海归+名校”的背景,说不定你还没毕业,就已经被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