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瑞士:我的留学成长日记

puppy

留学需明确目标,重视语言成绩、学术背景与实习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提前准备材料,适应异国文化,保持成长心态,避免盲目跟风,真正为自我提升而努力。

步骤 注意点
1. 明确留学目标 结合专业兴趣与职业规划,别只看排名
2. 准备语言成绩 雅思/托福尽早考,别拖到最后
3. 提升学术背景 GPA、科研、实习都要兼顾
4. 准备申请材料 个人陈述、推荐信要突出亮点
5. 申请签证与准备出发 提前准备材料,了解当地文化

“凌晨三点的苏黎世街头,我在便利店吃着泡面改PS”

嘿,你试过凌晨三点在瑞士街头一边吃泡面一边改个人陈述没?我试过。那时候我刚到苏黎世三个月,语言还没完全适应,课程压力大得要命,还要准备下一轮申请材料。你知道最崩溃的是啥吗?不是熬夜,而是突然意识到:我其实根本没想清楚自己为啥来这儿。

后来我问了几个朋友,发现不少人跟我一样,来瑞士之前只想着“留学”这件事本身,却忽略了“成长”这个过程。瑞士不是那种随便混混就能毕业的地方,它的学术要求、生活节奏、甚至思维方式,都跟国内不太一样。你要是没做好准备,很容易就陷入“来都来了,但不知道为了啥”的状态。

选校别只看排名,得看“合不合适”

我有个朋友,高考分数很高,家里觉得他必须申到“排名前50”的学校。结果他进了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一开始特别开心,但半年后就差点抑郁了。为什么?因为UBC在加拿大温哥华,气候湿润,冬天又阴又冷,他特别不适应。而且UBC的课程风格偏研究型,他更适合那种偏实践的。

后来他转学去了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结果整个人都活了。ETH的课程设置很灵活,项目制学习多,他喜欢动手做东西,终于找到了节奏。所以你看,学校排名不是唯一标准,关键是你能不能适应那里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

语言成绩别拖,越早越好

我当初就是拖到最后才考雅思,结果第一次只考了6.0,差0.5分没达到ETH的语言要求。那会儿我还在准备期末考试,压力山大。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很多瑞士学校都接受托福(TOEFL)和雅思成绩,但有些专业还有额外的语言要求,比如德语或法语基础。

比如瑞士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虽然授课语言是英语,但很多课程会默认你有基本的法语能力,因为日常生活中会用到。我认识一个学建筑的学妹,她因为没学法语,连去超市买菜都要靠翻译软件,特别尴尬。

GPA别轻视,它可能决定你能不能进理想专业

很多人以为国外大学不看重成绩,其实不是的。我有个学长在NYU(纽约大学)读大一的时候,觉得GPA无所谓,结果大二想转去计算机专业,人家一看他前两年GPA才3.0,直接拒了。后来他转学去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才慢慢把GPA拉上去。

在瑞士也一样,像ETH Zurich这种顶尖理工科院校,很多热门专业都有最低GPA要求。比如机械工程,你要是GPA低于3.2,可能连申请资格都没有。所以别觉得国外“不卷”,该努力还得努力。

实习和科研经历,才是你简历上的“加分项”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简历的文章,结果被一个HR私信批评了。他说:“很多中国学生简历上写的‘实习’,其实只是去公司打了个酱油。”后来我才明白,真正有用的实习是那种你参与了项目、有成果、有推荐信的。

比如我在ETH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机器人研究项目,虽然只是打杂,但导师愿意给我写推荐信,还让我参与了一篇论文的撰写。后来我申请交换项目的时候,这封推荐信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别只想着“去大公司实习”,关键是你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

别怕“换方向”,成长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我刚来瑞士的时候,读的是环境工程,结果上了一学期课,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每天学的都是水处理、土壤污染,一点意思都没有。后来我转到了数据科学专业,才发现这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很多人怕换专业,觉得会耽误时间,其实不是的。我认识一个从金融转到人工智能的学长,他现在在苏黎世一家初创公司做算法工程师,工资比我高多了。关键是你得敢于尝试,别怕“走弯路”,有时候弯路才是最近的路。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别把留学当成“逃避现实”的选择

如果你是因为高考失利、工作不顺才决定出国的,那我劝你先想清楚。留学不是换个地方继续迷茫,而是要带着目标去成长。瑞士的学费贵、生活节奏快、语言门槛高,你要是没做好心理准备,很容易就“来了又后悔”。

但如果你是真的想学点东西、看看世界、挑战自己,那你来瑞士绝对不亏。这里的学术氛围、多元文化、还有那种“逼你成长”的节奏,会让你在短短几年里脱胎换骨。

所以啊,别光想着“怎么申请成功”,更要想清楚“申请之后要做什么”。别怕犯错,别怕走弯路,留学这条路,走得慢没关系,关键是你得一直往前走。


puppy

留学雅思

78320 Blogg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