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明确科研方向 | 结合兴趣与未来职业规划 |
积极联系导师 | 邮件要简洁、有重点、有礼貌 |
申请实习项目 | 早准备、早提交,突出相关经历 |
积累成果与展示 | 论文、报告、作品集都要整理好 |
英国留学硬核攻略:科研+实习,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前两天我刷朋友圈看到一个在UCL读数据科学的学妹发状态:“今天导师说我的项目经历是他见过最扎实的,直接给我推荐了Google的实习。”配图是她和导师在办公室的合影,笑得特别灿烂。我当时就点了个赞,心里也挺感慨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同学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好offer,而我们还在纠结PS怎么写、推荐信找谁?其实答案就藏在“科研+实习”这四个字里。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但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有科研和实习经历的同学,写起PS来根本不用愁?他们不是在“编”,是真有东西可写。比如我在曼大读CS的同学,大二就开始跟着教授做AI项目,后来还去了IBM实习,他写PS的时候直接把项目细节和实习成果往里一放,整篇文章都是干货,招生官一看就知道这人靠谱。
科研不是只有PhD才需要考虑的事。在英国,很多本科和硕士项目都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比如剑桥大学工程系就设有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me(简称UROP),本科生可以申请加入教授的课题组,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哪怕只是做一些基础的数据分析或者文献整理,这种经历都会让你在申请时脱颖而出。而且,英国很多硕士项目(尤其是Research-based)非常看重你的研究潜力,有科研经历等于提前给招生官递了张通行证。
说到实习,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还没毕业,哪来的实习经验?”其实机会比你想象得多。英国的大学职业中心(Career Service)通常会提供大量实习资源。比如LSE的职业中心就有专门的数据库,里面不仅有英国本地的实习岗位,还有全球范围的远程实习机会。我一个在KCL读经济的同学,就是通过学校推荐拿到了一个伦敦金融公司的远程实习。她说当时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特别关注她在实习中做了什么具体工作,比如建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这些经历直接让她在求职时占了大便宜。
联系导师做科研,很多人都觉得难,其实关键在于“会说话”。比如我在帝国理工读生物工程的学长,他当时给导师写邮件的时候,先查了导师最近的研究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课程项目写了一封邮件。开头是“您好,我是XX专业的大三学生,对您的XX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我在XX课上做过类似的小项目,附件里是我的课程报告,希望有机会参与您的课题组。”就这么简单,但重点突出、态度诚恳,导师很快就回了邮件,还约他面谈。记住,别写那种“我仰慕您很久了”“我非常想学习”这种空话,导师最关心的是你能为课题组带来什么。
实习申请也是一样,别等到大四才开始准备。英国很多大公司(比如HSBC、PwC、Deloitte)的实习项目都是提前一年开放申请的。比如HSBC的暑期实习项目通常在每年9月开放,10月截止,流程包括网申、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如果你等到快毕业才开始准备,那基本就是陪跑。我一个在华威读金融的同学,大二就开始准备HSBC的实习,从网申到最终拿到offer整整准备了半年。她说最关键是提前准备CV和面试答案,尤其是“Tell me about a time you worked in a team”这类行为面试题,一定要有具体的例子。
很多人觉得科研和实习只是“加分项”,其实它们是“核心项”。比如你申请美国的PhD项目,GPA和GRE固然重要,但招生委员会最看重的还是你的科研经历。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就发表过论文,或者参与过比较深入的研究项目,那你的申请材料会非常有说服力。我一个在NYU读计算机的同学,本科期间在IEEE上发过一篇会议论文,他说当时面试的时候,教授直接问他论文里的某个算法是怎么实现的,他能讲清楚,对方就很认可他的研究能力。
别以为科研就一定得发论文。很多同学觉得“我没发过论文,科研经历不值一提”,其实不是的。哪怕你只是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做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甚至只是帮忙写代码、做实验,这些都可以写进简历和PS里。比如我在伯明翰读电子工程的同学,他大三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关于5G通信的小组项目,虽然只是负责搭建测试环境,但他在申请时详细描述了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的。结果他申请的几个硕士项目都给了offer,其中一个教授还专门邮件问他能不能把项目细节讲得更详细一点。
实习也一样,不一定非得是大公司才算数。哪怕你去了一家创业公司,或者做了志愿者项目,只要你是认真参与、有收获的,都可以写进简历。比如我在爱丁堡读社会学的同学,她大二暑假参加了一个NGO的调研项目,去农村做了半个月的社会调查。这个经历后来在她申请牛津的硕士项目时帮了大忙,因为她的PS里详细描述了这段经历如何激发了她对社会政策的兴趣,还展示了她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给你一个建议:别等到毕业才开始准备科研和实习。从你进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经历。比如每学期结束的时候,问问自己:“这学期我有没有参与过任何项目?有没有和教授聊过研究方向?有没有投过实习申请?”哪怕你只是在课程项目里多做了一点点,或者主动联系了导师,这些都会成为你未来申请时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