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面试形式 | 港大、港中文多为一对一英文面试,港科技可能有小组讨论 |
准备常见问题 | 自我介绍、专业兴趣、为什么选这个学校 |
模拟练习 | 找朋友对练,录音回放,发现问题 |
面试当天状态 | 提前测试设备、准备纸条、穿着得体 |
“港校面试全攻略:留学生必看的高分应对技巧”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一个朋友小林,凌晨三点还在对着镜子练习英文自我介绍。他申请的是港大金融硕士,已经过了材料初审,马上就要面试了。他一边喝咖啡一边念叨:“要是面试搞砸了,这一年准备就白搭了。”
其实我懂他,港校面试虽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但往往是最后一道关卡。尤其是港大、港中文、港科技这些Top级别的学校,每年申请人数爆满,面试就成了筛选的关键。别看有的项目不强制面试,但一旦被邀请,表现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你能不能拿到offer。
先搞清楚,面试到底是哪种形式
港校面试不像美加,不是所有项目都会安排。但如果你被邀请了,恭喜你,说明你的背景已经入了招生官的法眼。那接下来,得先弄清楚面试形式。
比如港大(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商学院,通常是一对一的英文面试,时长在15-30分钟之间。港中文(CUHK)有些专业会采用线上视频面试,甚至用Kira平台,提前录好回答。而港科技(HKUST)有时候会有小组讨论的形式,考验你的团队合作和临场反应。
所以别傻傻准备了一堆个人介绍,结果面试是小组讨论,那就尴尬了。建议大家去学校官网、论坛(比如GradCafe、一亩三分地)查清楚,或者问问学长学姐,提前做好准备。
准备好常见问题,别临时卡壳
你以为面试官会问你“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别天真了。港校面试问题都很直接,重点考察你的动机、专业匹配度、英语表达能力。
比如港中文的市场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Marketing),就特别喜欢问:“你为什么选择我们这个项目?”、“你认为市场营销未来会怎么发展?”这些问题不是让你背答案,而是看你有没有做过功课,有没有思考。
再比如港大的法学硕士(LLM),会问你:“你本科是学商科的,为什么转法律?”、“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些问题背后,其实是想了解你的逻辑是否清晰,目标是否明确。
建议大家把常见问题列出来,写好草稿,然后反复练习,直到能自然表达。别背稿子,不然听起来就像AI读稿。
模拟练习,越真实越好
我有个学妹,面试前找了三个朋友轮流陪她练。一个人当面试官,一个录音,一个录像。练完后一起回放,挑出她的小动作、语气词、眼神飘忽等问题。
她说:“练了五遍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说话时老是说‘嗯...’,而且总低头看稿子。”
这招真的很管用。你可以找朋友、老师,甚至自己录视频。重点是模拟真实场景——穿着正式点,坐在摄像头前,用英文回答问题。
有条件的话,可以用Zoom或者Google Meet模拟线上面试。提前测试设备、麦克风、网络,别等到面试当天才发现摄像头坏了。
面试当天,状态比答案更重要
有次我陪一个学弟面试港科技的计算机硕士。他提前半小时就坐在电脑前,准备好水、纸巾、备用耳机,甚至还写了几个关键词的小纸条贴在屏幕上。
结果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介绍一下你自己。”他紧张得说错了名字,差点当场去世。不过后面他很快调整过来,状态越来越好,最后拿到了offer。
所以面试当天,除了准备答案,更重要的是调整状态。早点睡,别熬夜背稿子;提前测试设备,别临时出问题;穿得正式点,别T恤拖鞋上阵。
还有个小技巧:面试前喝点温水,别吃太饱,保持清醒。如果线上面试,记得把摄像头调到眼睛高度,看着镜头说话,别一直低头看稿。
别怕犯错,自信表达才是王道
很多人担心自己英语不好,怕说错词、语法不对。其实港校面试并不是考你英语多地道,而是看你能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认识一个同学,英语口语一般,但逻辑清晰、表达自信,最后拿到了港大经济硕士的offer。而另一个同学,英语流利但回答空洞,反而没过。
所以别怕犯错,重点是表达清楚。如果你说错了,可以自然纠正,比如“I mean...”、“Actually, I should say...”,这反而显得你思维敏捷。
面试不是考试,也不是背诵,而是交流。你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讲你的故事”。
最后提醒一句:别等到面试前才准备
很多同学都是收到面试通知才开始准备,结果临时抱佛脚,搞得自己压力山大。其实面试准备,越早越好。
建议从申请材料提交之后,就开始练习英文口语,准备常见问题。哪怕每天练10分钟,也比临时突击强。
面试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你和学校建立第一印象的窗口。别把它当成“考试”,而要当成“聊天”。你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讲你为什么适合这个项目。
记住,港校面试不是看你有多完美,而是看你有多真实、多有潜力。只要你准备充分、表达清晰、态度真诚,offer自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