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各校金融专业侧重点 | 不同学校课程设置差异大,比如港大偏理论,港科大重科技金融 |
关注录取门槛(GPA、语言成绩等) | 部分项目竞争激烈,建议提前准备,尤其注意雅思/托福有效期 |
了解实习资源与就业支持 | 金融行业看重实习经历,部分学校提供暑期实习推荐 |
考虑学费与生活成本 | 港校学费普遍较高,建议提前规划资金来源 |
准备面试与文书 | 金融项目面试常见行为题,文书需突出相关经历 |
“我差点因为没选对专业,错过香港的金融机会”
嘿,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听说“金融”这个词是在哪儿吗?我是在大二那年,被一个学长拉去听了一个讲座,讲的是“如何用金融知识赚第一桶金”。当时我听得热血沸腾,后来才知道,原来金融不只是炒股、理财,它还涉及到风险管理、量化分析、金融科技这些听起来就超酷的领域。
我当时就想着,如果能去香港读金融专业,那不就离金融中心更近一步了吗?但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香港有哪些学校值得申请,更别说每个学校到底学啥了。后来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研究,才搞清楚哪些项目适合我,哪些项目根本不适合我。现在想想,要是早点看到这篇文章,我可能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别只看排名,课程设置才是王道
很多人一上来就看QS排名,觉得排名高的学校就一定好。但其实啊,金融这个专业,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差别真的很大。比如港大(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金融硕士,就很偏理论,适合想继续读博或者做学术研究的同学;而港中文(CUHK)的课程就更偏实务,有很多case study和行业讲座。
我有个朋友,本科是金融的,申请的时候只看排名,结果进了港大之后发现课程太理论,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他后来转去实习,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学过多少实操内容,简历上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
录取门槛别只看GPA,语言成绩也很关键
说到申请,GPA当然是个硬指标。但别忘了,语言成绩也一样重要。像港科大(HKUST)的金融硕士,就明确要求雅思7.0(小分不低于6.5),或者托福100+。而且你知道吗?有些项目是rolling admission,也就是先到先得,如果你拖到最后一刻才提交,可能早就招满了。
我之前认识一个同学,GPA3.8,托福105,结果因为拖延,等到12月才提交申请,结果港科大早就招满了。他最后只能去了一个排名低一点的学校。所以啊,别以为分数够就万事大吉,动作也得快。
实习资源比你想的还重要
金融行业最看重什么?不是你的GPA,也不是你来自哪所学校,而是你有没有实习经历。像港中大和港科大,每年都会组织很多career fair,邀请投行、基金公司来招人。而且有些项目还有“暑期实习推荐”机制,只要你成绩达标,就能拿到实习机会。
我有个学姐,就是在港中大读书的时候,通过学校推荐,去了汇丰银行实习,后来直接留用了。她说她当时申请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实习资源会这么好。所以啊,别光看课程,也得多问问学校有没有实习资源。
学费贵是事实,但奖学金也不少
说实话,香港的学费真的不便宜。港大、港科大的金融硕士,一年学费差不多20万港币起步,加上生活费,一年下来大概要30多万人民币。但这不是说你就得自己全掏腰包。
其实很多学校都提供奖学金,像港中大就有Merit-based奖学金,只要你成绩好,就能拿到一部分减免。还有些项目会提供助学金或者贷款支持。我之前有个学弟,就是靠奖学金和兼职,把学费压力减轻了不少。
面试和文书要准备,别临时抱佛脚
很多同学以为申请金融硕士就是交材料、等offer。但其实啊,有些项目是要面试的,而且面试还挺难的。像港科大的金融硕士,面试就喜欢问行为题,比如“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这种问题看着简单,其实挺考验你的表达和逻辑的。
还有文书,千万别写成流水账。金融项目喜欢看到你有分析能力、有团队合作经验,甚至有领导力。我有个朋友,文书里写了一个他在投行实习时主导的一个小项目,结果被港大录取了。所以啊,别怕写细节,关键是你要让招生官看到你是真的适合这个专业。
选专业别只看现在,要看未来三年你想要什么
你现在可能觉得金融很火,就业前景好,但等你毕业的时候,市场可能已经变了。所以啊,选专业的时候,别只看现在的热度,还要想想你毕业后想做什么。
如果你以后想进投行,那就得选那些有强大校友资源和实习机会的项目;如果你以后想做金融科技,那就要找那些课程里有编程、有数据分析的学校;如果你以后想回国发展,那就要看看学校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
别急着决定,多问问学长学姐,多看看课程大纲,别只看排名和宣传页。你花一年时间读的专业,值得你花三个月去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