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英国留学生真实家底

puppy

Hey,是不是总有人觉得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个个都是“富二代”,生活光鲜亮丽,从不为钱发愁?说实话,这种刻板印象真的挺烦人的,也离真实情况差得远啦!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来跟你好好聊聊,揭开英国留学生真实家底的“面纱”。你会发现,大家的家庭背景其实五花八门,有确实家境优渥的,但更多的是父母省吃俭用、甚至背负压力才送孩子出来的,还有些同学自己也在努力打工补贴。我们不光会深入分析留学英国的实际花费到底有多高,还会分享大家为了梦想付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牺牲,以及面对经济压力时各自的应对策略。如果你也好奇同学们的钱都花在哪了,或者正为自己的留学预算而头疼,那这篇接地气的文章你一定不能错过。它会让你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多元的英国留学圈,说不定还能找到共鸣,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呢!

揭秘英国留学生真实家底

嘿,还记得上次我回国休假,跟好久不见的老同学聚餐吗?席间大家聊起我在英国留学的生活,一个朋友突然冒出一句:“哇,你们这些英国留学的,肯定都是家里有矿的吧?每天是不是都喝下午茶,周末就去欧洲玩?”当时我嘴里的烤串差点没掉出来!我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但心里真的有点五味杂陈。这种刻板印象,相信大部分在英国奋斗的留学生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感觉我们个个都穿着名牌,生活光鲜亮丽,从不为钱发愁。

说实话,这种想当然的看法真的跟实际情况差了十万八千里。在英国的留学生圈子里,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家底”,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千篇一律。有人确实家境优渥,从小衣食无忧,留学对他们来说只是人生规划中自然而然的一步。但更多的是,像我和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一样,父母省吃俭用,甚至背负着不小的压力才把孩子送出来。还有一些同学,他们自己就格外努力,边读书边打工,用汗水和时间补贴着日常开销,甚至承担部分学费。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掀开英国留学生真实家底的“面纱”,让你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多元的留学生活。

我们先来聊聊学费这笔“巨款”。据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的统计数据,2023/24学年,英国本科国际生的学费普遍在每年15,000英镑到28,000英镑之间,像医学或工程等专业甚至可能高达38,000英镑。研究生学费同样不容小觑,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2022/23年的报告,国际硕士课程的平均学费通常在18,000英镑到35,000英镑不等,顶尖商学院的MBA项目更是一掷千金,轻松突破50,000英镑大关。这笔费用,可不是小数目,足以让很多家庭感到压力。

学费只是留学开销的“大头”之一,日常生活的花销才是真正考验大家理财能力的战场。住宿费就是压在留学生肩上的一座大山。据英国学生住宿平台Student.com数据显示,在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校内宿舍的周租金可能高达200-350英镑,校外租房的价格也相差无几,甚至更高。即便是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爱丁堡等其他热门城市,每周的住宿费也普遍在120-200英镑左右。一年下来,光是住的地方就要花掉大几千甚至上万英镑。

除了住宿,吃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你可别以为在英国留学就能天天去米其林餐厅。大部分同学的饮食都是自己做饭为主,偶尔下馆子改善伙食。根据英国国家学生联盟(NUS)的调查,一名大学生每月在食物上的平均花费大约在150-250英镑。这笔钱,要精打细算才能吃得饱、吃得好,各大超市的打折商品、临期特价都是我们留学生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乐购(Tesco)、阿斯达(Asda)的会员卡恨不得天天刷。

交通和娱乐休闲也是每月预算里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伦敦,一张区域内的月票(Oyster Card)可能需要100多英镑,其他城市虽然相对便宜一些,但出行费用累积起来也不容忽视。至于娱乐,虽然大家也想放松,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更经济实惠的方式,比如去公园野餐、参加大学社团的免费活动、或是和朋友在家聚餐。据某项针对留学生的消费习惯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每月在娱乐和社交上的开销会被控制在50-100英镑之间,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大手大脚。

把这些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你会发现留学英国一年的总开销,即便是在非伦敦地区,也轻易就能突破30,000英镑,折合人民币就是二三十万,在伦敦则更高。英国内政部(Home Office)官方公布的Tier 4学生签证的资金证明要求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除了学费,学生还需要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存款来支付生活费,通常是伦敦地区每月1334英镑,非伦敦地区每月1023英镑,至少需要准备9个月的生活费。这笔钱,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甸甸的投资。

确实,我们不能否认有那么一小部分同学,他们的家庭背景确实非常雄厚。我认识一个同学,他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用操心,父母会定期给他打一笔充足的钱,他的日常消费也确实相对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假期会环游欧洲。他们享受着留学带来的便利和高品质生活,这本身也是他们的选择和能力。但请注意,他们是圈子里的少数,他们的生活并不能代表所有留学生的真实面貌。

更多的是像小陈这样的同学。他来自一个二线城市,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供他来英国读硕士,家里不仅拿出了全部积蓄,他爸爸甚至还抵押了房子贷了款。小陈知道家里的不容易,所以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格外节省,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很少参与付费的社交活动,连理发都是自己动手。他妈妈给他寄来的家乡小吃,是他最珍贵的“补给”。他每顿饭都自己做,精确计算成本,甚至会去超市抢购打折的面包和蔬菜,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分钱都带着爸妈的汗水。”

当然,还有很多同学选择“自力更生”,通过打工来补贴留学费用。根据英国政府对Tier 4学生签证的规定,在学期内,国际学生每周可以合法工作不超过20小时,假期则没有时长限制。目前英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对于23岁及以上的工人,是每小时11.44英镑(数据来源于英国政府官网,2024年4月起)。所以,很多同学会选择在咖啡店、餐馆、超市或学校图书馆等地方找兼职。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周都会在一家中餐馆兼职洗碗和做帮工,每周大概能挣150-200英镑,这些钱他全部用来支付房租和一部分伙食费,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然而,兼职打工的现实也常常是辛苦的。热门的兼职岗位竞争激烈,想要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报酬又高的工作并不容易。大多数留学生从事的都是体力活或者服务性工作,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常常与学业产生冲突。我的一个室友,为了多挣点钱,甚至会赶凌晨的班车去市中心的一家酒店做客房清洁,回来后还要赶着去上早课,疲惫不堪却从未抱怨,因为她知道这笔钱对她和她的家庭有多重要。这种为了省钱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人看不到的“隐形开销”。

面对经济压力,除了打工,不少同学也会积极申请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官网显示,他们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多种基于学术成绩和经济需求的奖学金,例如“LSE Graduate Support Scheme”等。英国的很多大学都会设立自己的国际学生奖学金,虽然名额有限、竞争激烈,但一旦申请成功,那笔奖学金无疑是雪中送炭。此外,一些外部机构或国家留学基金也会提供留学资助,需要同学们耐心筛选和申请。申请奖学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艰苦的“战斗”,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材料。

精打细算、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也是每位留学生必修的一课。许多同学会下载各种记账App,详细记录每一笔开销,学会区分“想要”和“需要”。例如,你会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自带饭”党,自带水杯,利用各种学生折扣卡(如Unidays、TOTUM等)来购物或娱乐。他们还会关注超市的“黄标打折”,在关门前去抢购那些便宜的食材。这种细致入微的理财习惯,是他们在英国留学生活中被“逼”出来的,也让他们对金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经济压力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减,它还会悄无声息地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长时间的节俭、打工的疲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焦虑和压力。据英国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报告(2023年版)指出,经济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大学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提供了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和财务顾问帮助。比如,我所在的大学就有一个专门的“Student Money and Welfare”团队,可以为学生提供预算建议和紧急资金支持,帮助那些在经济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度过难关。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英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光鲜亮丽的照片时,请别忘了,那可能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在那些看起来“轻松”的瞬间背后,可能藏着他们为了节省机票钱而选择的廉价航空、为了攒钱而放弃的几次聚会,以及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而默默承受的压力。他们也在经历着“期末周的熬夜”、“找兼职的碰壁”、“预算超支的焦虑”和“独自面对困难的无助”。每一个在异乡求学的灵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着,这份努力和坚持,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理解和尊重。

如果你现在也正为自己的留学预算而头疼,或者觉得周围人对你的家境有误解,请你一定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大家的起点和背景真的五花八门,但我们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别被别人的生活和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专注在自己的学业和成长上,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遇到困难时,大胆向学校的福利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或者跟信任的朋友、家人倾诉。你现在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在为你的未来铺路。加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