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挤爆!留学生揭秘内幕

puppy

嗨,小伙伴们!最近是不是感觉身边去英国读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英国大学的热度简直不要太高了!但这种火爆背后,真实的留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大家可能都好奇、但又不太敢问的问题:英国高校是不是真的“挤爆”了,内卷到不行? 我们独家采访了一群正在英国“摸爬滚打”的留学生,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从选课到上课,从抢宿舍到找兼职,甚至连想在图书馆找个安静的学习角落都可能变成一场“战斗”!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学费年年涨,我们投入这么多,能得到的学习资源和生活体验还如预期吗?面对日益增长的留学生,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质量和服务还能跟得上吗?别只看宣传里光鲜亮丽的一面,这篇独家揭秘,会带你深入了解最真实的留英现状,帮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或者如果你也在英国,看看有没有戳中你的痛点。赶紧点进来,听听这些“过来人”的掏心窝子话,看看他们的留学经历是不是也让你感同身受!

嗨,小伙伴们!还记得第一次踏上英国土地时的憧憬吗?脑子里是不是全是《哈利·波特》里那古老的城堡、宽敞的图书馆,还有教授们在课堂上激烈的思想碰撞?当时觉得,嗯,这才是留学该有的样子!可真正在这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尤其是这几年,身边好多朋友都悄悄跟我吐槽:“英国高校,咋感觉越来越挤了呢?”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最近我们悄悄采访了一群正在英国念书的朋友,大家的感受出奇地一致:内卷,真不是说说而已,简直是从宿舍到图书馆,从选课到兼职,无处不在的“战斗”!

阿玲,一个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读硕士的妹子,最近为了抢到一门热门选修课,那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守在电脑前刷新系统。她说:“我学的是金融,有些核心的、就业导向强的模块,简直就是秒杀!去年秋季学期,有一个高级量化分析的模块,据说有三百多人抢四十个名额,我手速慢了一点,直接就没影了。”阿玲告诉我,她班里不少同学都有类似经历,因为选不上心仪的课,只能退而求其次,甚至有的同学因此觉得自己的学习体验大打折扣。据UCL官网公布的最新学生数据显示,国际学生数量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超过40%,而课程设置和师资扩充的速度明显跟不上这波汹涌的入学潮,僧多粥少的局面让选课成了许多留学生心中的一道坎。

选课的压力仅仅是个开始,当你真正走进教室,尤其是一些大课的Lecture Hall时,那“挤爆”的感觉更是扑面而来。小王在曼彻斯特大学读商科,他开学第一周去听一门基础经济学的课,结果发现讲座厅里根本没有空座位了,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他回忆说:“当时我真是惊呆了,只能站在后面,连屏幕都看得不太清楚,笔记也记得很费劲。有几次去晚了,只能坐在台阶上,或者干脆就放弃了,想着回去看录播。”这种现象在英国不少热门大学的本科或大一基础课中并不少见。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数据,2022/23学年英国国际学生总数再创新高,达到近68万,这庞大的学生群体涌入有限的教学空间,自然就带来了各种拥挤。

住宿问题,这更是许多留学生心头永远的痛。阿哲,在爱丁堡大学读计算机硕士,去年九月他刚到爱丁堡时,差点就露宿街头了。他提前申请了学校宿舍,结果却被告知名额已满,只能让他排队。他说:“我当时就懵了,临时找房子,那段时间爱丁堡的房源简直是天价,而且很多房东都不愿意租给短租的留学生。”阿哲足足在酒店住了两周,每天都在刷租房网站,最终才租到一个离学校通勤要一个小时的合租房。据爱丁堡大学官网发布的住宿指南显示,他们优先为本科新生提供校内住宿,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则需要参与抽签或者自行寻找校外房源,这种政策加上国际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让抢宿舍变得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数据显示,仅2022-2023学年,爱丁堡大学的国际学生就增长了超过15%,而新增的校内宿舍却非常有限。

不光是抢校内宿舍难,校外租房市场也同样是“硝烟弥漫”。小张在伯明翰大学读研究生,他告诉我,现在租房不仅价格飙升,好的房源也越来越稀缺。他去年找房的时候,看中的一个两居室公寓,中介告诉他有十几个学生同时在看,最终需要“竞价”才能租到。他说:“当时我就觉得很离谱,租个房子还要竞价,真是闻所未闻。最后不得不提高预算,才勉强找到一个还算满意的。”英国知名房地产网站Rightmove的报告指出,过去一年,英国主要大学城区的租金普遍上涨了两位数,尤其是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爱丁堡等留学生热门城市,房源供不应求的现象尤为突出。高昂的租金不仅增加了留学生的经济压力,也让大家在生活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当学习和住宿都面临压力,很多同学自然就想找份兼职来补贴家用,减轻一点经济负担。可现实呢?小丽,在利兹大学读艺术,她从开学就一直在找兼职,投了十几份简历,结果杳无音讯。她苦笑着说:“我当时想着,找个餐厅服务员、咖啡店店员应该不难吧,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每次面试都人山人海,而且很多工作都要求有英国本地经验。”小丽说,她有个同学好不容易在一家中餐馆找到兼职,结果时薪比法定最低工资还要低一点,但为了生活,也只能忍了。就业市场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竞争激烈。根据英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服务行业的兼职岗位虽然有增长,但由于涌入的国际学生数量庞大,求职者数量远超岗位供给,尤其是在大学城,这种竞争更加白热化。许多留学生发现,找一份合法、体面、时薪合理的工作,真的需要运气和强大的背景。

好不容易搞定选课、安顿好住宿,如果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学习,图书馆,曾经是留学生心中的“圣地”,现在也成了“战场”。琳达在华威大学读书,她告诉我,每到考试季,图书馆的座位根本就是“一位难求”。她说:“我经常早上八点就起床去图书馆占座,晚一点去,别说卡座了,连自习室的角落都找不到。有一次我甚至看到有人为了一个空位吵起来。”琳达觉得,学校的图书馆虽然规模不小,但面对激增的学生人数,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原有的学习空间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华威大学在其官方社交媒体上曾发布过“错峰使用图书馆”的建议,这本身就说明了图书馆资源的紧张程度。这也反映出,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似乎并未完全跟上学生规模的扩张步伐。

这种“挤爆”的感觉,其实也蔓延到了学校的其他服务领域。比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不少留学生初来乍到,面临语言、文化、学业等多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阿华在诺丁汉大学,他曾经因为学业压力过大寻求学校的心理咨询帮助。他说:“我当时预约了心理咨询,结果被告知要等至少一个月!我当时感觉非常焦虑,觉得等这么久,问题可能都更严重了。”阿华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英国大学的学生支持中心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诺丁汉大学的学生支持服务页面上,通常会提醒学生预约等待时间可能较长,鼓励学生利用自助资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尽管学校意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有限的咨询师和庞大的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巨大鸿沟。

学费年年涨,我们投入这么多真金白银,最终能得到的学习资源和生活体验,真的还如预期吗?这是许多留学生心中最普遍的疑问。从学费来看,英国大学的国际学生学费一直都在稳步上涨。根据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的数据,近年来,英国大学的国际学生学费平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某些热门专业和顶尖院校的涨幅更是明显。比如,一些商科硕士专业的学费已经突破三万甚至四万英镑大关。当学费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而实际体验却频繁遭遇“挤兑”,这种落差感自然让同学们感到不满。

我们当初选择英国留学,看中的不就是其高质量的教育、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独有的英伦体验吗?现在看来,随着国际学生数量的几何式增长,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质量和服务,是否还能保持住以往的水准,真的要打个问号。一些同学反映,大班授课越来越多,小班讨论的机会变少,导师一对一指导的时间也相应缩水。小陈在布里斯托大学,他说:“我们以前觉得英国大学都是小班教学,教授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现在呢?一个seminar可能有二三十个人,教授根本没时间跟每个人深入交流,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形式。”这种情况,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留学生最看重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英国留学。英国的教育体系依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但我们作为留学生,作为支付高昂学费的消费者,也有权利和必要了解最真实的现状,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这种“挤爆”的现象,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英国政府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和创收的一种策略。但站在我们学生的角度,如何在这场“大迁徙”中保护好自己的权益,获得应有的价值,才是最关键的。

说这么多,肯定有小伙伴会问,那我们还能怎么办呢?既然选择来了,或者正准备来,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别灰心,咱们作为过来人,给你几个掏心窝子的建议。首先,心态要调整好,把内卷当成一种常态,别太佛系。其次,提前规划是王道,从申请宿舍到选课,再到找兼职,一切能提前准备的,都请你务必提前下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火烧眉毛。再者,学会主动出击,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寻求帮助,不要羞涩,多问、多争取。多利用学校的Career Service,多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人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留学不易,压力大是肯定的,所以学会放松,找到自己的解压方式,别让自己一个人扛着。留学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知道路况崎岖,才能更好地准备应对,加油吧,我的朋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