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留子必看:防诈骗生存手册!

puppy

我们都懂你!但除了选课、租房这些,还有个超重要的事儿你必须提前知道,那就是——怎么防骗!现在骗子的手段可真是越来越高明了,什么冒充使馆、银行的电话,假装是学校紧急通知的邮件,甚至还有“杀猪盘”这种情感诈骗,或者让你充当“帮凶”的洗钱陷阱。一不小心,可能你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就打水漂了,更别说对精神上的打击了。所以,这份《防诈骗生存手册》就是你的留学第一课!里面干货满满,教你一眼识破常见骗局,知道遇到事儿该怎么做,让你安心留学,平平安安闯世界。快来看看,把这些防骗技能点满,让骗子无机可乘!

还记得吗?当你收到那封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时,是不是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然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研究选课、找房子、打包行李,脑袋里全是美好新生活。但是,兄弟姐妹们,在你踏上异国土地,开启这趟激动人心的旅程之前,www.lxs.net的小编我得拉着你,悄悄跟你说一个比选课更重要、比找房子更紧急的事儿:防诈骗!别觉得这事儿离你很远,骗子们早就把魔爪伸向了我们这些“准留子”和“新留子”了,而且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防不胜防。

去年我有个朋友,小李,刚到多伦多没多久,晚上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说他涉嫌一桩“国际洗钱案”,需要他立刻把名下所有资金转到一个“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小李当时懵了,人在异国他乡,听到“大使馆”这三个字就有点慌神,加上对方语气特别严肃,还威胁说不配合就要被遣返。他吓得手足无措,差点就把自己所有的生活费都转过去了。幸好他室友及时回来,一把夺过电话,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个冒充使馆的诈骗电话。这样的事儿可不是个例,据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FC)2023年发布的数据,仅在当年上半年,就有大量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电信诈骗报告,涉案金额巨大,其中冒充政府机构的诈骗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冒充政府机构或使馆:最让人心惊胆战的套路

这种骗术绝对是诈骗界的老牌“选手”了,但凡是海外留学生,几乎都听说过。骗子通常会通过电话联系你,有时号码还会显示成我们中国境内的号码,或者伪装成当地使领馆的真实号码。他们会声称你涉嫌各种犯罪,比如洗钱、非法入境、快递藏毒,甚至是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他们会用非常权威且吓人的语气,让你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你一旦相信了,他们就会诱导你将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查”,又或者让你购买礼品卡并提供卡号。

还记得前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一个中国留学生就因为接到这样一通电话,被骗走了将近20万人民币。骗子自称是“国际刑警”,说她的包裹里发现了违禁品,要求她立刻支付“罚款”才能免除牢狱之灾。她当时吓得不敢告诉任何人,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哭了半天,最后还是把钱给骗子转过去了。直到报警,才知道自己遭遇了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英国国家打击犯罪局(NCA)一直在其官网上发布此类诈骗预警,提醒国际学生对任何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电话保持高度警惕。

骗子们还会玩一些“升级版”的花样。他们会先冒充大使馆,再把电话转接给“国内公安局”或“检察院”,整个过程听起来专业得可怕。他们甚至会利用你的恐惧,让你下载一个App,再让你开视频,伪造一个“审讯”的场景,让你根本无暇思考。他们特别会抓住你初到异国他乡、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每年都会收到多起此类报案,尤其是在开学季,针对国际学生的诈骗电话数量会显著增加。

应对这种电话,关键就是记住:大使馆、警察局、银行、任何政府机构,都不会在电话里直接要求你转账到陌生账户,更不会让你购买礼品卡或者透露银行密码。他们更不可能要求你在电话里处理所谓的“国际刑事案件”。只要听到这些关键词,立马挂电话!不要犹豫,不要回拨,不要和他们纠缠。实在不确定,可以自己找到官方网站的电话,自己拨打过去核实情况。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发布的《海外安全提醒》,此类诈骗电话是针对在美中国公民的主要诈骗形式之一,请大家务必警惕。

紧急通知?学校钓鱼邮件与短信:悄无声息的陷阱

你是不是每天都盯着学校的邮箱,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通知?骗子们可太懂你的这份小心了。他们会伪装成学校官方,发送看起来毫无破绽的钓鱼邮件或短信。这些邮件可能打着“紧急通知”、“学费补缴提醒”、“奖学金申请更新”或者“校园网络维护”的旗号,诱导你点击一个链接,输入你的学生ID和密码。等你输入了,你的账号就被盗了。

去年春季学期,密歇根大学就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提醒学生警惕一系列以“学费变更”为主题的钓鱼邮件。这些邮件做得非常逼真,连学校的Logo和邮件模板都模仿得一模一样。有几个同学不小心点了链接,输入了信息,结果他们的学生账户被入侵,甚至有人因此被更改了银行账户信息,差点导致助学金被盗。学校IT部门数据显示,这类钓鱼邮件在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的时候最为猖獗。

骗子们还会利用“就业机会”来钓鱼。他们可能会发一封邮件,声称有“高薪兼职”或者“实习机会”,点进去是假的招聘网站,让你填写个人信息,甚至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更高级的骗局,是利用学校的邮件系统漏洞,盗取某个学生的邮箱,然后用这个被盗的邮箱给其他学生发邮件,让大家误以为是同学发的,从而放松警惕。这种“内部”邮件的欺骗性极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22年就曾报告过此类事件,导致部分学生个人信息泄露。

识别这类邮件,有几个小技巧。首先,仔细核对发件人的邮箱地址,官方邮箱一般都是学校域名结尾的(例如@university.edu),如果看到奇怪的拼写错误或者类似gmail.com、outlook.com这样的公共邮箱,那肯定有问题。其次,鼠标悬停在邮件中的链接上,不要点击,看看它实际指向的网址是什么。如果和描述的不符,或者看起来很奇怪,那就要小心了。最后,真正的学校通知通常会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同步发布。如果邮件内容很紧急,让你立刻行动,但你又找不到官方网站上的相关通知,那就基本可以断定是骗局了。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官网安全提醒,学校IT部门绝不会通过邮件询问你的密码,更不会要求你点击不明链接来“验证身份”。

“杀猪盘”:情感骗局,杀人诛心

说到“杀猪盘”,这个词一听就让人心里发毛。它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情感诈骗,骗子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跟你建立亲密关系,可能是通过交友软件、社交媒体,或者线上游戏。他们会伪装成“成功人士”、“海归精英”或者“温柔暖男/女”,一点点攻陷你的心房,让你坠入爱河。等你彻底信任他们,离不开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杀猪”了。

他们会引诱你投资一个所谓的“高回报”项目,比如虚假的加密货币平台、博彩网站或者外汇交易。一开始,他们可能会让你尝到一点甜头,小额投资会让你赚到钱,而且能顺利提现,让你对他们深信不疑。接着,他们会怂恿你投入更多的钱,甚至让你贷款、借钱去投资。当你投入巨额资金后,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比如“系统维护”、“账户冻结”、“税务问题”等等,让你无法提现。最终,他们会带着你的所有血汗钱人间蒸发,留下你一个人面对情感和金钱的双重打击。这种骗局,受害者往往不仅损失金钱,精神上也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北美地区的华人社区,特别是留学生群体,是“杀猪盘”的重灾区。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2023年的报告显示,加密货币投资诈骗中,很大一部分与“杀猪盘”模式相关,造成的损失金额远超其他类型诈骗,平均每位受害者损失数万美元。有些留学生为了爱情和所谓的财富,把父母给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借来的钱都投了进去,最后血本无归,还不敢告诉家里。

识别“杀猪盘”,需要你擦亮双眼。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对你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心和爱意,却总是拒绝与你视频通话或线下见面,或者他们的照片看起来完美得不真实,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他们特别喜欢聊“投资”、“赚钱”,并且对你个人经济状况非常感兴趣。尤其当他们开始让你在某个陌生的平台投资时,请立刻止损,并且向身边信任的人寻求帮助,或者直接报警。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高额回报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而且这种“稳赚不赔”的项目,大概率就是骗局。据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发布的领事提醒,近年来有多名在澳留学生遭遇“杀猪盘”,损失惨重。

兼职陷阱与洗钱帮凶:别让“轻松赚钱”变成“身陷囹圄”

人在海外,生活费、学费的压力确实不小,很多人都想找个兼职补贴家用。骗子们正是利用了这份需求,设计出各种“高薪轻松”的兼职陷阱,最终让你沦为他们的洗钱帮凶,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最常见的就是“刷单返佣”诈骗。他们会在社交媒体、兼职网站上发布广告,声称只要给网店刷单就能获得高额佣金。一开始,你可能真的能收到几笔小额佣金,尝到甜头。等你投入的金额越来越大,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返现,或者干脆消失。这不仅是诈骗你的钱,你进行刷单的行为本身,也可能违反了当地法律。

更可怕的是“跑腿代购”或“虚假货币兑换”的洗钱陷阱。骗子会让你帮他们接收或寄送一些包裹,里面可能是通过诈骗获得的物品。或者让你进行一些“虚拟货币兑换”,他们把钱转给你,让你再转给另一个人,并声称赚取差价或者手续费。你以为自己在赚快钱,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一旦被当地警方发现,你不仅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被控洗钱罪,留下案底,甚至被遣返。

去年夏天,温哥华警方就逮捕了几名涉嫌洗钱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高薪兼职”广告,帮犯罪团伙进行虚拟货币交易和现金转账。这些学生以为自己只是在赚点外快,却不知道自己成了洗钱链条上的一环。根据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官方发布的信息,这类诈骗已经导致多名国际学生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还有一种是“虚拟银行卡”或者“代办信用卡”的诈骗。骗子声称能帮你办理额度高、审批快的信用卡,但要求你提供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甚至是银行密码。他们可能用你的信息去进行诈骗或者盗刷。据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提醒,任何声称可以“快速办理”或者“无需信用记录”的高额度信用卡服务,都极有可能是诈骗。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信用卡都需要严格的资质审核。

找兼职,一定要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信誉良好的兼职平台,或者朋友推荐的靠谱机构。任何要求你提前垫付资金、提供银行卡密码、进行异常转账交易,或者让你收发不明包裹的“工作”,一律拒绝。记住,贪小便宜吃大亏,别为了蝇头小利,让自己身陷囹圄。海外的法律和信用体系非常严格,一旦留下不良记录,对你未来的学习、工作甚至移民都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据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官网发布的公告,近年来发生多起中国留学生因涉嫌洗钱被捕的案件,提醒大家务必提高警惕,远离非法兼职。

租房陷阱:你的新家可能只是个泡影

对于准留子来说,安顿好住处是头等大事。骗子们也瞅准了这个时机,设计出各种租房陷阱,让你钱房两空,人还没到就被坑了。

最常见的是“假房源”诈骗。骗子会在各类租房网站、社交媒体上发布条件极好、价格却远低于市场价的房源信息,配上装修精美、光线充足的照片。当你联系他们表示兴趣时,他们会说自己身在国外,无法带你实地看房,然后各种催促你支付“定金”、“押金”或者“第一个月房租”才能为你保留房子。等你把钱打过去后,骗子就人间蒸发了,你抵达当地才发现,这个房子根本不存在,或者房东另有其人,你根本进不去。

在澳大利亚悉尼,曾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网上看到一套条件绝佳的公寓,价格也诱人。他通过微信联系了对方,对方声称自己是房东,在外地工作,不方便带看房。在对方的催促下,他支付了两个月的房租作为押金。结果,当他拿着合同和钥匙去约定地址时,发现房子里住着另一家人,房东根本不认识他。他试图联系那个“假房东”,对方早已把他拉黑。据新南威尔士州公平交易委员会(NSW Fair Trading)的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租房诈骗发生在国际学生身上,尤其是通过非官方渠道寻找房源。

还有一种是“转租骗局”。骗子冒充租客,声称要转租自己的房子,但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是房子的合法租客,或者根本没有转租权限。他们收了你的钱后,等你入住了,真正的房东或者室友会发现你的存在是非法的,最后你不仅钱拿不回来,还可能被赶出去。更有甚者,会以“免费wifi”、“水电全包”等优惠条件吸引你,但等你入住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或者额外收取各种不明费用。爱丁堡大学学生会就曾发布过针对租房诈骗的提醒,强调通过学校住宿服务或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租房的重要性。

防范租房诈骗,务必记住:在海外,没有看到真实的房子,就绝不能支付任何费用!即使你无法实地看房,也要委托当地的朋友或同学帮你去看。如果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你或者你的朋友看房,或者拒绝视频看房,那基本就是骗局。通过正规的租房平台、学校的住宿服务部门、或者有资质的房屋中介寻找房源,并且在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合同一定要是书面形式,而不是口头协议。支付费用时,最好通过银行转账并保留好转账记录,避免现金交易。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警方曾提醒,留学生应警惕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些虚假租房信息,尤其是那些要求提前支付大笔定金的。

包裹诈骗与代收货物:你的快递可能带来大麻烦

在海外生活,收发快递是常事。骗子们也盯上了这一点,通过“包裹诈骗”让你掉进坑里,甚至成为他们的犯罪工具。

最常见的是“快递异常”诈骗。你可能会接到一个电话或短信,声称你的包裹“海关滞留”、“内含违禁品”、“需要补缴关税”或者“地址不详”。他们会引导你点击一个链接,或者让你联系一个“客服”电话。一旦你点击了链接,你的个人信息或者银行卡信息就可能被盗。如果你联系了他们提供的“客服”,他们会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甚至让你转账到一个“安全账户”来“处理问题”。

去年在德国柏林,一位中国留学生接到一个自称是“DHL快递”的电话,说她有一个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里面有非法药品,已经被海关查扣。对方语气非常严厉,还把电话转接给了一个所谓的“公安局”人员。那个“公安局”人员要求她立刻将所有银行存款转入一个“清查账户”,否则就要面临牢狱之灾。她当时吓坏了,幸亏及时联系了中国驻德使馆的求助电话,才没有上当受骗。德国联邦刑警局(BKA)每年都会发布类似的诈骗预警,提醒公众警惕。

另一种是“代收包裹”或“代寄包裹”的陷阱。骗子会在社交媒体或者留学生群里发布消息,说自己不方便接收包裹,想找人帮忙代收一下,并承诺支付一笔酬劳。你觉得这是顺手帮个忙还能赚点小钱,却不知道这些包裹里可能装着通过诈骗得来的物品,或者是非法物品。你一旦代收了,就可能卷入非法物品的流通,甚至被警方盯上。还记得在洛杉矶,几名留学生因为帮“朋友”代收电子产品,最后被警方逮捕,因为那些产品都是通过盗刷信用卡购买的。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明确指出,参与任何不明包裹的接收和转运都存在巨大风险。

所以,收到任何关于快递异常的电话或信息,先别慌。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去核实!比如,如果你用的是DHL、UPS、FedEx,就去这些快递公司的官网,输入你的快递单号查询。绝对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回拨不明电话,更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你的银行卡信息或进行转账。对于陌生人要求你代收、代寄包裹的情况,一律拒绝。别为了蝇头小利,给自己惹上大麻烦。据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官网提醒,不法分子常利用留学生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诱导其从事电信诈骗犯罪,其中就包括代收代寄包裹。

虚拟货币与投资陷阱:一夜暴富的梦是骗子的饵

随着虚拟货币的兴起,各种打着“高科技”、“高回报”旗号的投资骗局也层出不穷。骗子们利用你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渴望快速财富自由的心理,设下了一个个看似华丽的陷阱。

他们会通过社交媒体、交友软件,甚至是你认识的人介绍,向你推荐一个所谓的“区块链项目”、“虚拟货币平台”或者“AI量化交易”系统。他们会展示“成功案例”、“导师指导”、“内部消息”,让你觉得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暴富机会。一开始,他们可能会让你投入小笔资金,并且真的让你看到“收益”,甚至成功提现几次,让你对平台和项目深信不疑。

接下来,他们会鼓励你投入更多的资金,甚至让你去贷款、抵押房产。当你投入了巨额资金后,你会发现账户里的数字一直在涨,但就是无法提现。客服会以“系统升级”、“交易量过大”、“缴纳高额税费”等各种理由拖延。最终,平台会突然关闭,或者你的账户被冻结,骗子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投入的所有资金都打了水漂。

去年在墨尔本,一位在读研究生通过社交媒体认识了一个“投资顾问”,被对方介绍了一个“数字货币套利平台”。起初,他投入了几百澳元,确实得到了返利。在对方的不断诱导下,他前后投入了近十万澳元,甚至还向家人借了钱。当他想提现时,平台却告知需要缴纳20%的“税费”。他缴了税费,依然无法提现,最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澳大利亚消费者保护机构(ACCC)发布的报告显示,虚拟货币投资诈骗是近年来损失金额增长最快的诈骗类型之一,对年轻群体影响尤为显著。

识别这类骗局,核心就是“高额回报”四个字。任何声称能让你“一夜暴富”、“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基本都是骗局。正规的投资都会伴随着风险,而且回报不会是夸张的数字。此外,对于陌生人推荐的投资平台,一定要进行背景调查,看看是否有正规的金融监管资质。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内部消息”或“导师指导”。任何需要你通过私人账户转账,或者要求你支付高额“税费”才能提现的平台,都百分之百是诈骗。加拿大证券管理机构(CSA)一再强调,投资者应警惕通过社交媒体或陌生人介绍的各类投资项目,尤其是那些承诺不合理高回报的。

情感冒充与紧急求助:来自“朋友”或“家人”的骗局

当你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最牵挂的除了学业,就是远方的亲人和身边的朋友了。骗子们也会利用你这份情感上的依赖和关心,设下“情感冒充”的陷阱。

你可能会收到一条短信,或者通过社交媒体收到消息,对方自称是你的朋友或家人,说自己的手机坏了、换号了,或者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你立即转账救急。比如,“我遇到车祸了,急用钱”、“我手机掉了,急着买机票回国”、“我被海关扣了,需要交罚款”。他们会编造一个非常紧急且合理的理由,让你来不及核实就赶紧打钱过去。

去年在新加坡,一名中国留学生突然接到一个信息,对方的头像和昵称都是她一个很亲密的朋友,说自己手机坏了,急着用钱周转。她没有多想,就把几千块钱转过去了。后来她给朋友打电话,才发现朋友的手机好好的,根本没有换号,也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新加坡警方在2023年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短信诈骗的提醒,指出此类冒充亲友的诈骗案件数量有所上升。

这种骗局的关键在于“紧急”和“冒充”。骗子会让你觉得情况非常紧急,没有时间去核实。他们会冒充你的家人或亲密朋友,利用你对他们的信任。甚至,他们可能会通过木马病毒或者盗取账号的方式,直接用你朋友或家人的真实账号跟你聊天,让你防不胜防。比如,你的朋友的社交媒体账号被盗了,骗子用朋友的账号来向你借钱。

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不是转账,而是核实!无论对方说得多紧急,多可怜,你都必须通过另一个独立的渠道去确认。比如,给你的朋友或家人打个电话(打他们常用的那个电话号码,而不是信息里给你的新号码),或者通过视频通话确认对方身份。如果电话不通,那就联系他们身边你认识的其他人,帮忙确认。如果对方一直在催促你,并且拒绝其他方式的验证,那百分之百就是骗子。据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官网提醒,大家应警惕各类冒充亲友的诈骗,特别是要求转账汇款的。

技术支持诈骗:你的电脑被“入侵”了?

我们留学生嘛,电脑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写论文、查资料、上网课都离不开它。骗子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技术支持诈骗”也成了他们常用的手段之一。

这种骗局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弹窗警告”。你正在上网时,电脑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个非常逼真的弹窗,上面写着“你的电脑被病毒入侵!”、“系统已崩溃,请立即联系技术支持!”之类的话,还可能伴随着警报声。这个弹窗会给出一个所谓的“技术支持电话”,诱导你拨打过去。

另一种是“冒充技术公司”。骗子会冒充微软、苹果或者你学校IT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声称你的电脑或账户存在安全问题,需要他们远程协助解决。他们会诱导你下载一个远程控制软件,然后通过这个软件窃取你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甚至直接转走你账户里的钱。他们还可能会向你收取高额的“服务费”,而实际上你的电脑可能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去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位国际学生电脑上突然弹出一个警告框,说她的电脑中了严重的病毒,需要立即联系“微软客服”解决。她慌乱之下拨打了弹窗上的电话,对方让她下载了一个远程控制软件。在远程控制的过程中,对方不仅偷走了她电脑里的重要文件,还要求她支付500美元才能“彻底清除病毒”。直到她把电脑拿到学校IT中心检查,才发现根本没有病毒,自己被骗了。微软公司在其官网上就明确指出,他们不会主动通过电话联系用户,声索电脑出现问题并要求远程访问。

应对这种骗局,首先要记住:电脑上的任何异常弹窗,都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拨打上面提供的电话。如果真的觉得电脑有问题,应该寻求正规渠道的帮助,比如你购买电脑的品牌官方客服,或者你学校的IT服务中心。其次,任何自称是技术公司或学校IT部门的人,要求你远程控制电脑、下载不明软件,或者索要银行卡信息时,都要提高警惕。正规的技术支持通常不会在电话中索要你的银行密码。如果你不确定,可以自己找到学校IT部门的官方电话,或者你电脑品牌的官方客服电话,自行核实。据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FC)数据显示,技术支持诈骗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增长,受害者往往是那些对电脑安全不太熟悉的人群。

小结与行动建议

亲爱的“准留子”们,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世界简直是危机四伏?别紧张,小编跟你说这么多,不是想让你对留学生活感到恐惧,而是想让你有备无患。因为当你了解了这些常见的骗局和套路,你就已经拥有了第一道防线。骗子的伎俩,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利用你的信息不对称、你的恐惧、你的贪念,以及你对家人朋友的关心。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给骗子可乘之机,他们就拿你没办法。

所以,在你即将开启的留学新篇章里,除了学习、交友、体验文化,请把“防诈骗”这门课也当作你的必修课。无论遇到什么听起来很急、很吓人、或者太诱人的事情,都请你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向身边信任的人求证。记住,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更是保护好自己安心学习、闯荡世界的底气。如果真的不幸遭遇了诈骗,或者觉得可能被骗了,不要慌张,赶紧向当地警方报案,并且通知你所在国家的中国使领馆寻求帮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后,小编想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出门在外,一切都得自己扛。但遇到事儿别瞎扛,也别觉得丢人。骗子是专业的,他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咱们留学生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练得火眼金睛,一眼识破他们的把戏。万一真不小心掉坑里了,别怕,第一时间求助,越快越好。就当是花钱买教训了,下次咱就更聪明了。记住,留学的路很长,安全才是你最坚实的后盾!祝你一切顺利,平平安安地在海外闯出一片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