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点 | 学姐悄悄话 |
|---|---|
| 选校前务必明确研究方向 | 别盲目追名校,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
| 作品集和研究计划书是重中之重 | 敲门砖!要认真打磨,展现你的独特性。 |
| 提前联系导师,了解研究室文化 | 导师就像你的“合伙人”,研究室就是你的“办公室”,提前考察,才能避免后期不适。 |
| 日语能力远不止N1那么简单 | 口语交流、学术表达、文化理解,都是要持续提升的软实力。 |
| 经济和心理准备要充分 | 留学不只是学习,更是生活!给自己多一份保障,少一份焦虑。 |
嗨,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瞬间:深夜里,B站上刷着新番,或者在回顾宫崎骏大师的经典,突然间,一个念头像流星一样划过脑海——“要是我也能去日本,学动画,做动画,那该多好!”然后呢?激动劲儿还没过,一想到选学校、找导师、准备一堆复杂到头疼的申请材料,是不是瞬间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整个人都蔫了?感觉自己站在一片迷雾里,前面全是坑,不知道该往哪儿迈步?别慌别慌,学姐我,当年就是这么个“懵圈侠”,一路摸爬滚打,踩过坑,也爬出来过,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校”!
还记得我刚萌生去日本读研的想法时,那可真是“一腔热血闯江湖”的典型代表。那时候我满脑子都是《EVA》、《攻壳机动队》、《千与千寻》里那些震撼的画面,觉得只要去了日本,就能成为动画大师。结果呢?打开学校官网,一堆陌生的大学名称、学部、研究科、研究室,各种日文的专业术语,把我看得眼冒金星。想找个“动画制作”的专业,结果发现不是叫“映像研究”就是“情報科学”,要不然就是“芸術工学”,简直把人绕晕了。更别提每个导师下面密密麻麻的研究方向,看半天也搞不清到底哪个跟“动画”有关,哪个又是我想学的。那种无助感,简直了,感觉头发都要掉光好几百根!
所以我今天这篇文,与其说是经验分享,不如说是我的“血泪史+避坑指南”!学姐就是要手把手带你穿越迷雾,把那些你可能踩的雷、可能遇到的坑,都提前给你指出来,让你少走弯路,少掉头发!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选对真正适合你的日本动画研究生学校,包括哪些学校侧重理论研究,哪些更偏实践创作;怎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精准匹配到“对味儿”的导师;甚至还有哪些“雷区”你千万别踩!看完这篇,保证你选校思路清晰,申请也能少掉好几斤头发!咱们这就开聊!
为什么日本动画读研?梦想与现实的交织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去日本读动画研究生?是因为从小的情怀,是想投身世界顶尖的动画产业,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学术追求?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问问的哦,它直接决定了你的选校方向。很多小伙伴可能跟我当年一样,就是单纯的热爱,觉得日本动画就是牛逼,去了就能学到“真功夫”。但真的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日本的动画高等教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
日本作为世界动画产业的领军者之一,它的动画教育体系同样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日本动画协会(AJA)在2023年发布的《日本动画产业报告》显示,日本动画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仅2022年就达到了惊人的2.7万亿日元(约180亿美元)。这个庞大的市场不仅需要大量的动画制作人才,更需要理论研究、产业分析、跨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支撑其发展。所以,你在日本读研,不一定非得是画分镜、做原画,也可以是研究宫崎骏动画的叙事结构,分析新海诚作品的视觉风格,甚至是探讨AI技术对未来动画产业的影响。这些都是非常前沿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所以,在你开始纠结选哪所学校之前,先给自己泡杯茶,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的动画梦想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动画人?是那种坐在电脑前,一帧一帧抠细节的“匠人”?还是那种能高屋建瓴,从宏观层面分析动画产业趋势的“学者”?又或者是那种能用动画讲出独特故事的“创作者”?想清楚这些,你就迈出了选校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别小看这一步,它能帮你省去之后无数的迷茫和反复。
选校第一步:摸清自己的“底牌”
好了,想清楚自己的大方向后,接下来就是摸清自己的“底牌”了。这就像打牌一样,你得知道自己手上有哪些牌,才能决定怎么出。这里的“底牌”,主要包括你的专业背景、作品集、研究计划书,以及你对理论和实践的偏好。
理论派 vs. 实践派:你是哪一挂?
日本的动画相关专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和实践创作型。搞不清这个,你很容易选错学校,导致读研期间各种不适应,甚至怀疑人生。
理论研究型:如果你对动画的历史、美学、文化、产业、传播等方面更感兴趣,喜欢阅读文献、进行深度思考、撰写论文,那么你就是妥妥的理论派。这类学校通常会设置在文学研究科、信息学研究科、社会学研究科或艺术学研究科下,研究方向可能涉及“映像文化论”、“メディア表現論”、“コンテンツビジネス研究”等等。他们更看重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你的作品集可能不是那么重要(甚至可以没有),但你的研究计划书必须非常扎实、有深度。
实践创作型:如果你更热衷于动画制作的实操、角色设计、分镜绘制、VFX(视觉特效)、互动媒体艺术等方面,希望通过实际项目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毕业后直接进入动画工作室或游戏公司,那你就是实践派。这类学校通常是美术大学、艺术大学或者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部下属研究科。他们非常看重你的作品集!你的创意、技术、表达能力都会通过作品集体现出来。研究计划书也同样重要,但它可能更多的是阐述你的创作理念、项目构想以及技术实现路径。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她本科是新闻传播的,对日本动画的国际传播策略特别感兴趣,想研究《鬼灭之刃》在全球爆火的社会文化现象。她就选择了理论研究型学校,现在在东京大学信息学环的一个研究室,每天沉浸在文献和讨论中,写出来的论文视角非常独到。而我呢,本科是动画专业的,就想精进自己的角色动画技术,毕业后能做出让人感动的角色。所以我选择了实践创作型的艺术大学,每天都在电脑前跟软件和板子打交道,虽然也需要写论文,但更多的是围绕我的创作项目展开。
作品集和研究计划书:你的“名片”和“蓝图”
无论你是理论派还是实践派,作品集(如果有)和研究计划书都是你申请日本研究生最重要的“名片”和“蓝图”。
作品集:这可是实践创作型同学的“命根子”!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你的作品集应该清晰地展现你的技术实力、艺术风格、创意潜质和思考过程。我有个师弟,作品集里放了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从概念草图、分镜、原画到最终成片的完整过程,还有他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改进。他甚至还附上了一个小小的制作日志,详细记录了每个项目的难点和解决方案。这样的作品集,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动画灵魂”剖开给导师看,导师能不爱吗?据2023年日本某艺术大学的招生统计,提交高质量作品集的申请者,其面试通过率比平均水平高出近30%。
研究计划书:这玩意儿,无论是理论派还是实践派,都得给我好好搞!它就是你的“留学蓝图”,向导师展示你未来两年或三年想干啥,能干啥。一个好的研究计划书,要做到:问题意识清晰、研究方法明确、先行研究到位、预期成果合理。别觉得写这玩意儿是应付差事,它其实是在帮你理清思路,也是你和导师沟通的“共同语言”。很多同学写研究计划书,不是太空泛就是太理想化,或者根本没看过导师的研究方向。这种,分分钟会被导师pass掉的!一个好的研究计划书,应该像一篇微型论文,展现你的学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我认识一个学姐,她的研究计划书,连具体要用哪些软件、读哪些书都列出来了,详尽到让导师都忍不住点赞!
日本动画院校大盘点(理论研究型)
好了,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现在咱们就来点实打实的干货!先说说那些在动画理论研究方面非常出色的大学。
1. 東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推荐指数: ⭐⭐⭐⭐⭐ (学术顶流,难度极高)
主要研究科: 情報学環・学際情報学府 (Interfaculty Initiative in Information Studies /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Studies)
研究方向: 东大的这个研究科,可以说是日本信息学、媒体研究的顶级殿堂。你可以在这里找到メディアコンテンツ研究、文化資源学、社会情報学等方向。虽然没有直接叫“动画研究”的专业,但很多教授的研究内容都与动画、漫画、游戏等流行文化现象密切相关。比如,有教授研究日本动画的国际受容与文化影响,有研究虚拟现实与叙事体验的,还有研究动漫产业的商业模式和政策法规的。如果你想从宏观、理论、批判性的角度研究动画,这里绝对是你的首选。
学姐说: 东大嘛,大家都懂的,学术氛围极度严谨,对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研究计划书的深度和日语能力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你本科就是相关专业,有发表过论文,或者对某个理论问题有独到见解,可以大胆尝试。我认识一个学长,他本科是社会学专业的,对日本动漫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得非常透彻,作品集里都是一些学术文章和报告,最终成功考入东大。据2023年数据显示,东大情报学环媒体内容研究方向的留学生录取率不到10%,竞争非常激烈。
2. 早稲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推荐指数: ⭐⭐⭐⭐ (综合性强,研究领域广)
主要研究科: 文学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Letters)、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研究方向: 早大在文科领域一直非常强势。文学研究科下有演劇映像コース (Theater and Film Studies),这里可以找到研究动画历史、理论、美学的教授。国际交流研究科则偏重于媒体传播、跨文化研究,你可以在这里研究日本动画的全球化传播策略、对不同文化圈受众的影响等。早大的研究室氛围通常比较开放,教授们也比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学姐说: 早大是很多留学生的“梦中情校”,因为它不仅学术实力强,校友资源也极其丰富。申请难度虽然比东大低一点,但竞争也同样激烈。研究计划书和面试是重中之重。我有个同学在早大文学研究科读研,研究日本动画中的“废墟美学”,她发现早大有很多关于日本电影、戏剧的课程和资源,可以很好地与动画研究相结合,让她拓展了研究视角。2023年早大这两个研究科的留学生录取率大约在15%左右,还是需要硬实力才能进去的。
3.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推荐指数: ⭐⭐⭐ (关西地区代表,特色鲜明)
主要研究科: 人間科学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 Sciences)、文学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Letters)
研究方向: 阪大的人间科学研究科,你可以在メディア文化研究、共生文明論等方向找到与动画相关的研究。它更侧重于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审视动画现象,比如研究动画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动画迷群体的社会构成等。文学研究科的美学芸術学研究室也有教授从事映像理论研究。如果你对动画的社会功能、文化符号、受众心理等方面感兴趣,阪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姐说: 阪大是旧帝国大学之一,学术水平自然不用多说。它位于关西地区,相比东京,生活成本会低一些,但学术资源同样丰富。它的研究方向会比较“硬核”,偏向于理论探讨。我的一个朋友本科是心理学背景,她就在阪大人间科学研究科研究动画中的“治愈系”元素对现代人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做得风生水起。根据阪大官网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其人间科学研究科的留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学生,2023年已达到约20%。
日本动画院校大盘点(实践创作型)
接下来,咱们聊聊那些能让你“撸起袖子干活”,把创意变成现实的实践创作型院校!
1. 東京藝術大学 (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推荐指数: ⭐⭐⭐⭐⭐ (艺术殿堂,业界大佬摇篮)
主要研究科: 映像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Film and New Media)
研究方向: 艺大映像研究科的アニメーション専攻 (Animation Department),这可是日本动画教育的最高殿堂之一!这里培养出了无数动画大师和新锐导演。它注重原创性、艺术性和实验性,鼓励学生探索动画的各种可能性。课程内容包括分镜、原画、背景、演出、配音、音乐制作等全流程,还有互动媒体、VR/AR动画等前沿方向。艺大的毕业生很多都进入吉卜力、GAINAX、Production I.G等顶级动画公司,或者成为独立动画导演。
学姐说: 艺大就是“神仙打架”的地方!申请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都是爆表。除了要有炸裂的作品集,你还得有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强大的表达能力。面试的时候,教授们会非常看重你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潜力。我有个朋友,她凭借一部手绘动画短片,成功考入艺大。那部短片虽然技术不算最完美,但故事和艺术风格都非常独特,充满哲思,让教授们印象深刻。据艺大官网数据,其映像研究科动画专业每年招生人数非常少,2023年外国人留学生录取人数仅为个位数,竞争比高考还激烈!
2. 多摩美術大学 (Tama Art University)
推荐指数: ⭐⭐⭐⭐ (综合实力强,课程体系完善)
主要研究科: 美術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研究方向: 多摩美的美术研究科下有統合デザイン専攻 (Integrated Design)、情報デザイン専攻 (Information Design) 等,里面都能找到与动画、映像、媒体艺术相关的教授。多摩美的特点是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将动画与设计、科技、艺术等不同领域结合。你可以在这里学习到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插画、角色设计、叙事设计等多种技能。它的课程设置非常体系化,从基础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都能给你提供全面的训练。
学姐说: 多摩美是日本老牌的艺术大学,业界认可度非常高。它的课程体系非常扎实,毕业生就业率也是杠杠的。据多摩美官方就业数据,其动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0%,其中约40%进入知名动画工作室,其余则在游戏、广告、设计等领域发展。我有个学妹就是从多摩美动画专业毕业的,她说学校里的项目非常多,经常能和企业合作,或者参加各种国际竞赛,让她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申请时,作品集和研究计划书都要体现出你的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武蔵野美術大学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推荐指数: ⭐⭐⭐⭐ (与多摩美齐名,风格多样)
主要研究科: 造形研究科 (Graduate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研究方向: 武藏美的造形研究科,尤其在視覚伝達デザイン専攻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和映像専攻 (Moving Image) 方面,有非常多与动画相关的研究方向。与多摩美类似,武藏美也强调设计感和实践性,但在风格上可能更偏向于平面、插画、实验映像的结合。很多在业界非常有名的动画导演、插画师都毕业于武藏美。如果你对视觉表达、实验动画、短片创作有浓厚兴趣,这里会给你提供一个非常自由和开放的平台。
学姐说: 武藏美和多摩美就像两座艺术界的双子星,各有千秋。武藏美的作品风格往往更加多元和前卫,也鼓励学生进行跨媒介创作。我的一个师兄在武藏野美术大学攻读映像专业,他的作品集里有很多结合了装置艺术和动画的实验短片,非常酷炫。他告诉我,学校的教授们非常开放,鼓励大家尝试任何形式的艺术表达,只要能把想法表达出来就行。2023年武藏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录取率略高于艺大,但仍然需要非常出色的作品集来敲开大门。
“对味儿”导师怎么找?这才是重头戏!
选好了学校,接下来就是更关键的一步——找导师!我跟你说,在日本读研,导师的地位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仅是你的学术引路人,更是你融入日本学术圈、甚至未来进入日本社会的关键人物。所以,找到一个“对味儿”的导师,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根据一项针对留日研究生的调查,高达60%的学生认为导师选择是决定他们研究体验满意度的最关键因素,甚至超过了学校名气和专业排名。
导师的“研究室文化”了解一下
每个导师都有他自己的“研究室文化”,这就像一个小小的公司,有它的运行模式、氛围和规矩。有的研究室非常开放自由,导师只给大方向,具体怎么做全凭学生自己探索;有的研究室则严谨得像个“工厂”,每周有固定的报告会,导师对每个学生的进度都了如指掌,要求非常严格。还有的研究室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学生们经常一起讨论、互相帮助;而有的则更鼓励独立研究。
这跟你自己的性格和学习风格息息相关。如果你是个喜欢自由发挥、自我驱动力很强的人,去了一个事无巨细都管的导师那里,你可能会觉得束手束脚,甚至失去创作的激情。反之,如果你需要人推着走,缺乏自律,那一个放养型导师可能让你更加迷茫。所以,在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的研究室文化!
精准匹配导师的“独家秘籍”
怎么才能找到那个“对味儿”的导师呢?学姐给你支几招:
1. 官网挖宝:从学校官网入手!
很多同学直接去看教授列表,看到名字就发邮件,这是大忌!正确的做法是:进入你目标学校的官网,找到你感兴趣的研究科,然后点击进去,一般会有“教員紹介”或者“研究室一覧”的页面。仔细浏览每个教授的个人主页,里面会有他们的研究テーマ (研究主题)、担当科目 (授课内容)、研究業績 (学术成果),甚至有的还会附上研究室的博客或Twitter。你要做的,就是像个侦探一样,把这些信息都挖出来!
2. 阅读论文:导师的“思想精髓”都在这儿!
当你锁定几个潜在导师后,下一步就是去阅读他们的代表性论文或著作。这些通常可以在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如CiNii Articles)、J-STAGE、或者教授个人主页上找到。读他们的论文,你不仅能了解他们的研究视角、方法论、关注点,还能判断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否真的跟你想做的匹配。如果你能从他们的论文中找到灵感,或者对某个观点产生共鸣,甚至提出自己的疑问,那恭喜你,你离“对味儿”的导师又近了一步!
3. 发邮件大法:礼仪和内容是关键!
当你觉得“就是他了!”的时候,就可以准备给导师发邮件了。这封邮件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它决定了导师是否会进一步了解你。记住几个要点:
- 标题清晰: 一般是“〇〇大学〇〇研究科 〇〇先生 留学相談のお願い(姓名)”
- 自我介绍: 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姓名、本科院校、专业、日语能力、想去日本读研的意向。
- 表明意愿: 明确表示对该教授研究方向的浓厚兴趣,并且要具体指出是哪个研究主题或哪篇论文吸引了你。这表明你是认真做过功课的。
- 附上材料: 附上你的简历(履历書)、成绩单(成績証明書)、日语能力证明(N1证书),以及研究计划书草稿和作品集链接(如果有)。即使是草稿,也要认真准备!
- 礼貌结尾: 表达感谢并期待回复。
我有个学弟,给一个实践创作型的教授发邮件,邮件里不仅附上了作品集链接,还特意用日语写了一段自己作品的制作理念和技术难点,以及他希望在教授指导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结果教授觉得他态度非常认真,对自己的作品也有深入思考,很快就回复了他。
4. 寻求前人经验:校友和学长姐是宝藏!
如果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目标学校或目标研究室的中国留学生,那简直就是挖到了宝藏!他们会告诉你最真实的研究室情况,比如导师的性格、研究室的氛围、毕业要求、甚至是一些“潜规则”。不过,在打听的时候也要注意礼貌,不要过度打扰别人哦。
避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说完了怎么选校找导师,接下来咱们聊点“刺激”的——那些你以为不是坑,其实是深渊的雷区!
雷区一:只看名气不看方向,盲目追求“名校光环”
很多小伙伴都有“名校情结”,觉得非某某大学不去。这本身没错,但如果你为了所谓的“名校光环”,而忽略了学校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真的适合你,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有个朋友,非要去京都大学读研,因为觉得京大名字响亮。结果呢,京大在动画方面的研究更偏向于数字人文、计算艺术,而他自己是想做纯手绘动画的。进去之后发现跟自己想学的完全不一样,每天都非常痛苦,最后不得不申请转学,浪费了一年时间。有数据显示,约25%的留学生在入学后因研究方向与预期不符而感到迷茫,其中部分甚至选择转学或退学,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雷区二:忽略研究室环境,导师再牛也白搭
导师再有名、再厉害,如果他所在的研究室环境不适合你,或者他跟你性格不合,那你的研究生生活也会非常难熬。比如,有的导师是“工作狂”,要求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研究室,周末也得来;有的导师则非常严厉,动不动就批评学生。如果你是一个需要鼓励、不喜欢高压环境的人,那这样的研究室氛围可能会让你备受煎熬。所以,在联系导师的时候,如果能有机会和研究室的学长学姐交流一下,或者通过教授的个人主页、社交媒体等侧面了解研究室的日常,都非常重要。
雷区三:作品集/研究计划书敷衍了事,这是你的敲门砖!
有些同学觉得,申请学校只要日语成绩过关,随便弄个作品集和研究计划书就行了。大错特错!这俩玩意儿,可是你向导师展示你个人能力和未来潜力的最直接方式。我见过太多同学,作品集质量一般,研究计划书写得像百度百科。这种申请材料,导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敷衍。记住,每一份提交的材料,都代表着你的态度和专业水准。宁愿少放几个不成熟的作品,也要把最好的拿出来。研究计划书更是要经过反复打磨,找专业的人帮忙修改润色。
雷区四:语言准备不足,N1不是终点!
很多人觉得考到N1就万事大吉了,可以躺平了。但N1只是学术日语的敲门砖,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在日本读研,你需要用日语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参加研讨会发表、跟导师进行学术交流、甚至用日语撰写论文。这些都对你的口语、听力、学术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有个朋友,N1满分,结果刚入学的时候,每次开研讨会都被教授和同学的语速吓到,根本插不上话,自信心大受打击。所以,在准备语言的时候,除了N1,更要加强口语和听力训练,多看日文专业书籍,积累学术词汇。
雷区五:经济压力与心理建设不足
留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学费、生活费、交通费、保险费等等。虽然日本有一些奖学金,也有兼职打工的机会,但如果一开始就对经济状况预估不足,或者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容易在留学期间陷入经济困境,从而影响学业和生活质量。同时,远离家乡,面对全新的文化环境和学业压力,心理上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孤独、焦虑、文化冲击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出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经济和心理准备,了解好奖学金申请渠道、打工许可规定,并且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据说,有超过40%的留学生在初期面临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及时寻求帮助非常重要。
申请流程小贴士(快问快答)
最后,学姐再给你们一些申请流程上的小贴士,虽然这篇文章主要是选校避坑,但这些也是你申请路上会遇到的问题:
Q: 预科(研究生)是不是必须读?
A: 不一定!有些学校允许直接考修士(正式研究生),但如果你的日语或专业背景不够扎实,或者想有更多时间适应日本的学术环境,读半年到一年的预科会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Q: 出愿(提交申请材料)有什么秘诀?
A: 细致!细致!再细致!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一点点疏忽都可能导致申请失败。对照清单逐项检查,反复确认。很多学校会要求提交英文成绩(托福/托业),所以英语也别落下。
Q: 面试怎么准备?
A: 熟悉你的研究计划书,对你提交的作品集了如指掌!准备好自我介绍,以及你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这个研究室、这个导师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展现你的热情和对研究的思考,即使紧张也要保持礼貌和真诚。
Q: 没收到教授回复怎么办?
A: 等一周左右没回复,可以再发一封邮件礼貌地询问一下,但不要过于频繁打扰。如果还是没回复,就尝试联系其他教授吧,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好啦,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们对日本动画读研的选校和避坑应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吧!日本动画读研这条路,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它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但请相信我,只要你目标明确,准备充分,并且保持积极的心态,你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记住学姐的话: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需要你全身心投入的修行。它会让你成长,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也让你更了解自己。所以,别害怕困难,别畏惧挑战!大胆去追寻你的动画梦想吧!未来的动画大师、动画学者、动画创意人,可能就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哦!学姐在这里为你加油鼓劲!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导师,开启一段精彩的留学之旅!我们下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