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I大神榜单出炉,快来围观!

puppy

在美国搞AI的家人们,快来看这个新鲜出炉的“神仙打架”榜单!还在为选校选导师头秃吗?想知道CV、NLP、大模型领域到底应该follow哪些泰山北斗?这份榜单把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大佬们都给你盘点得明明白白。从顶尖高校的传奇教授,到Google、OpenAI的技术掌舵人,看看究竟是谁在引领AI的未来。这简直就是咱们留学生的寻宝图啊,无论是想找个牛导“抱大腿”,还是想锁定未来求职的目标公司,都超有参考价值。快来认领一下你的学术偶像和未来老板吧!

这份AI大神榜单,留学生怎么用?
1. 选校选导师“导航图”:看准心仪领域的大佬在哪所大学“坐镇”,申请时就能精准出击,套磁信都写得更有底气!
2. 科研方向“风向标”:Follow大佬们的最新研究和演讲,能最快get到AI领域的前沿热点,对自己的课题选择和论文写作超有启发。
3. 求职就业“藏宝图”:了解工业界领袖的风格和他们所在公司的技术路线,无论是准备面试还是做职业规划,都能让你比别人快一步。
4. 人脉拓展“敲门砖”:在学术会议或线上活动中,如果你能对大佬的研究聊上一两句,绝对是最高效的social方式,说不定就能链接上未来的老板或同事!

嘿,家人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小L。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深夜:刚肝完一个project,揉着酸涩的眼睛,习惯性地刷开LinkedIn。看着上面一堆Title写着“AI Researcher at X Lab”或者“Senior ML Engineer at Y Corp”的大神,再看看自己还没影儿的毕业论文和前途未卜的H1B,是不是瞬间emo了?

上学期,我有个读CS Master的朋友小A就陷入了这种“大神焦虑症”。他想申博,但面对密密麻麻的教授名单,完全不知道该给谁发邮件,感觉每个教授都好牛,但又不知道牛在哪里。想去工业界,看着Google、Meta、OpenAI这些巨头,又觉得门槛高得像珠穆朗玛峰。他哀嚎着问我:“我感觉自己在AI的汪洋大海里,连个灯塔都找不着,到底该跟谁混啊?”

小A的困惑,我敢说99%的AI留学生都遇到过。咱们身在美国这个AI宇宙的中心,机会多,但“神仙”也多,信息爆炸反而让我们更迷茫。所以,今天小L就熬夜给大家整理了一份新鲜出炉的《美国AI大神榜单》。这不只是一份名单,更是咱们留学生的“寻宝图”和“生存指南”。无论是你想找个牛导“抱大腿”读博深造,还是想锁定未来求职的目标公司,这份榜单都能给你指条明路。快搬好小板凳,我们开聊!

学术圈的“泰山北斗”:跟着他们,发顶会不是梦

先说说学术圈。在美国读AI,你绕不开几所顶尖学府,也绝对绕不开坐镇其中的传奇教授。他们不仅定义了今天我们学习的AI知识,更在引领着未来的研究方向。能进他们的组,或者哪怕只是选上他们的课,都够你在简历上吹好久了。

Geoffrey Hinton, Yann LeCun, Yoshua Bengio - AI“三巨头”

这三位大佬必须放一起说,他们是2018年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共同得主,被尊称为“深度学习三巨头”或“AI教父”。虽然Bengio主要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但Hinton和LeCun跟美国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系密不可分。Hinton曾是Google的副总裁,LeCun现在是Meta的首席AI科学家,同时也是纽约大学(NYU)的教授。想当年,正是Hinton在2012年提出的AlexNet模型,开启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寒武纪大爆发”。而LeCun则是卷积神经网络(CNN)之父,没有他,我们手机里的各种图像识别、美颜滤镜可能都得晚出现好几年。虽然Hinton近两年因为担忧AI的潜在风险而发声,但这更体现了这些顶尖科学家的责任感。想搞清楚深度学习的“来龙去脉”,他们的论文是绕不过的经典。

李飞飞(Fei-Fei Li) -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女神”

提到CV,就不能不提斯坦福大学的李飞飞教授。她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主导创建了ImageNet项目。这个拥有超过1400万张标注图像的数据集,直接催生了前面提到的AlexNet的成功,可以说是引爆深度学习革命的“军火库”。如今,李飞飞是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的联席院长,她的研究重点也从单纯的图像识别,转向了更宏大的AI伦理、AI医疗等领域。就在今年4月,斯坦福HAI发布了长达500多页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全面分析了AI的技术趋势、公众认知和地缘政治影响,这份报告已经成为全球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的必读材料。能成为李飞飞教授的学生,你接触到的将不仅仅是前沿技术,更是关于技术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

Christopher Manning - 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掌门人”

如果你对ChatGPT这类语言模型着迷,那一定要认识一下斯坦福的Christopher Manning教授。他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和斯坦福NLP小组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几乎贯穿了整个现代NLP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统计方法到后来的词向量(Word2Vec)和深度学习模型。很多同学都上过或者听说过斯坦福神课“CS224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with Deep Learning”,这门课的主讲人就是他。他的课题组产出了大量NLP领域的经典论文,比如著名的GloVe词向量模型。跟着Manning做研究,意味着你将站在NLP世界的最前沿,探索语言模型的奥秘。

Michael I. Jordan - 统计机器学习的“定海神针”

在AI圈一片“大力出奇迹”的喧嚣中,UC伯克利的Michael I. Jordan教授就像一位冷静的思考者。他不是纯粹的“深度学习派”,而是强调机器学习与统计学之间的坚实联系。他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学界和业界,很多都已成为一方大牛,比如大家熟知的吴恩达(Andrew Ng)就曾是他的学生。Jordan教授经常提醒大家,不要过度神化AI,而应关注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根据csrankings.org的数据,UC Berkeley在AI、ML、Vision、NLP等多个领域的排名常年位居全球前列,这背后离不开Jordan教授等学者的深厚积淀。如果你对AI的数学基础和理论深度有追求,伯克利绝对是你的理想之地。

Andrew Ng(吴恩达) - AI教育的“布道者”

最后必须提一下吴恩达老师。虽然他现在更多地投身于工业界和在线教育,但他作为斯坦福大学前副教授的学术背景,以及他创办的Coursera和deeplearning.ai,影响了全球数百万AI学习者。他的《Machine Learning》课程是无数人的AI启蒙课,累计学习人数早已突破500万大关。他让顶尖的AI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是真正的AI“布道者”。虽然你现在可能没法直接在斯坦福做他的学生,但他的在线课程和项目绝对是你提升背景、打好基础的最佳资源。

工业界的“掌舵人与破局者”:他们定义了你的下一个饭碗

学术圈指引方向,工业界则负责将梦想照进现实。下面这些大佬,他们不一定天天写代码、发论文,但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在影响着AI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工作机会在哪里。

Sam Altman & Greg Brockman - OpenAI的“梦想家与实干家”

说到当今AI圈最火的公司,非OpenAI莫属。CEO Sam Altman是公司的“门面”和战略家,而总裁Greg Brockman则是将技术愿景落地的核心人物。从GPT系列模型到Sora的惊艳亮相,OpenAI一次次刷新着我们对AI能力的认知。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chat.openai.com的月访问量稳定在15亿以上,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虽然去年经历了CEO被罢免又回归的“宫斗大戏”,但这反而让全世界看到了这支团队的凝聚力和对AGI(通用人工智能)愿景的执着。能进入OpenAI工作,无疑是现在所有AI专业学生的终极梦想之一。想去OpenAI?多关注他们的技术博客,复现他们的模型,是比刷题更有效的“敲门砖”。

Jeff Dean & Demis Hassabis - Google AI的“双子星”

在OpenAI的光芒下,很多人似乎忘了Google才是深度学习革命的“老牌劲旅”。Jeff Dean是Google AI的负责人,是工程师文化中的“神”。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比如“Jeff Dean的编译器从不报警告,而是直接报Bug”、“他手写二进制代码”等等。他主导开发了Google第一代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MapReduce,以及后来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而Demis Hassabis则是Google旗下另一王牌——DeepMind的创始人和CEO。2016年,他带领团队开发的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让全世界看到了AI的潜力。近年,他们的AlphaFold 2模型更是解决了困扰生物学界50年之久的蛋白质折叠问题,预测了超过2亿种蛋白质结构,直接发表在了《Nature》上。Google近期整合资源推出的Gemini系列模型,正在奋力追赶GPT-4。在Google,你不仅能接触到海量数据和超强算力,更能参与到将AI应用于科学发现、医疗健康等改变世界的项目中。

Yann LeCun - Meta的“开源斗士”

前面提到了LeCun教授,他在工业界的身份是Meta的首席AI科学家。与OpenAI的闭源策略不同,LeCun是坚定的“开源派”。他主导下的Meta AI,推出了Llama系列大模型,并向全球研究者和开发者免费开放。Llama 2发布后的第一个月,Hugging Face上的下载量就超过了3000万次。这一举动极大地推动了AI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也为Meta赢得了大量开发者的好感。LeCun经常在社交媒体上与人“激情对线”,科普AI知识,驳斥对AI的误解。他认为,一个开放的AI生态系统才能最终胜出。对于留学生来说,Meta的开源模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你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微调和部署一个强大的语言模型,这在求职时是极具分量的项目经验。

Jensen Huang(黄仁勋) - NVIDIA的“AI军火商”

如果说上面几位大佬是在“淘金”,那么NVIDIA的CEO黄仁勋,就是那个在淘金热中“卖铲子和牛仔裤”的人,而且他卖的还是最关键的“挖掘机”——GPU。没有NVIDIA的高性能计算卡,就没有今天的大模型。NVIDIA的市值在过去一年里飙升,一度突破2万亿美元,这背后就是AI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他每次穿着标志性的黑皮衣召开GTC大会,发布新一代芯片,都会让整个科技圈为之震动。从CUDA计算平台到最新的Blackwell架构GPU,NVIDIA构建了一个极其强大的护城河。对于学CS的同学来说,职业道路不只有算法和模型,底层系统、硬件架构、高性能计算同样是前景广阔的黄金赛道。能进NVIDIA做GPU优化或AI基础架构,绝对是“香饽饽”中的“香饽饽”。

好了,今天的“神仙”就先盘点到这里。当然,AI江湖卧虎藏龙,还有太多大神没能一一列举,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狂人”Andrej Karpathy,苹果主管AI的John Giannandrea等等。

但家人们,列出这份名单,不是为了让大家产生新的“大神焦虑”,天天想着怎么才能成为他们。恰恰相反,是想告诉大家,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应该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而不是压在心头的巨石。

别只是收藏了这篇文章就放在那里吃灰。去读一篇李飞飞教授关于AI伦理的论文,看看她是如何思考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去GitHub上跑一下Meta的Llama模型,亲手感受一下开源的力量。去YouTube上看一段黄仁勋的演讲,体会一下他对技术趋势的洞察力。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不在于他们的Title和光环,而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洞见。我们留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离这些“灯塔”足够近。你选的课,可能就是某位大牛亲自教的;你参加的学术会议,邻座可能就是某篇顶会论文的一作。

这条路确实很难走,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没关系,抬头看看这些灯塔,至少我们知道,方向就在那里。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那束光,然后,全力以赴地奔跑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