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录取有多卷?内地学霸挤爆申请系统!

puppy

嗨,最近在看港大的申请吗?那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今年的竞争简直卷出天际了!据说内地学霸们的申请热情高到直接把港大的网申系统都给挤爆了,简直是“神仙打架”的现场。现在想进港大,究竟得是什么样的水平?高考状元、奥赛金牌都只是标配了吗?这篇文章就深扒了一下港大录取的真实数据和那些拿到offer的大神们的背景,里面全是干货。如果你也想冲刺港大,或者只是单纯好奇现在的申请有多疯狂,都赶紧来看看,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港大申请速览:卷度爆表预警!

本科申请真相:每年内地高考生的申请人数轻松过万,但录取名额只有区区300个左右,录取率低到令人发指的2%。能进去的,基本都是各省市排名前0.1%的学霸。

“状元”只是入场券:别以为高考分高就稳了。港大面试刷人率极高,光有分数,没有独特的个性和思考能力,分分钟被刷下来。

研究生申请更“玄学”:背景相似的两个人,一个被秒录,一个杳无音信,都是常事。除了GPA、雅思这些硬指标,你的实习、科研、文书,甚至申请提交的时间点,都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系统崩溃是常态: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申请,在截止日期前几天,港大申请系统卡顿、崩溃是“保留节目”。这背后,是成千上万份申请在同一时间涌入的疯狂景象。

嘿,老铁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上周五晚上,我正吃着火锅唱着歌,手机突然被我发小“夺命连环call”。电话那头,他声音都带了哭腔:“阿哲,完了完了,港大的申请系统崩了!我刷了一晚上了,就是进不去,明天就deadline了啊!”

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打开留学论坛和社交媒体,好家伙,哀鸿遍野。无数个像我发小一样的同学,都在屏幕前体验着什么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offer在眼前,我却挤不进提交页面”。第二天新闻就出来了,港大官方都不得不出来解释,说是因为内地申请量瞬间暴增,远超服务器负荷,才导致了这次“大塞车”。

那一刻我才真实地感觉到,原来“港大申请卷出天际”这句话,已经不是一句玩笑,而是每年都会上演的、血淋淋的现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申请学校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想拿到一张港大的入场券,到底得是什么样的“神仙”?

一、万人过独木桥:数据告诉你什么叫“地狱难度”

咱们先别谈虚的,直接上数据,让你感受一下这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就拿内地高考生的本科申请来说吧。根据港大官方公布的数据,在2023年的招生季,他们收到了超过15000份来自内地高考生的入学申请。你猜猜最后录取了多少人?

大约300人。

你没看错,就是300。我数学不好,但我也能算出来,这录取率大概是2%。这是什么概念?比很多公司的热门岗位招聘比例都低。一万五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学子,为了300个名额挤破了头,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惨烈。

我有个学弟,去年高考考了685分(理科),这个分数在我们省上清华北大的热门专业都够了。他当时信心满满地报了港大的王牌专业——金融科技。结果呢?面试邀请都没收到,直接“感谢信”一封。后来他才知道,当年光是他们省,就有超过50个分数比他高的同学申请了港大,其中还有省理科前十的大神。

这种“神仙打架”的局面,在每个省份都在上演。我们来看一组更具体的分数线,让你感受下这“入门门槛”有多高:

在北京,2023年港大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基本都在680分以上,远超清北的提档线。

在上海,选科要求匹配的情况下,分数也要在620分以上,这在复旦交大里也是能横着走的分数。

在广东这个高考大省,物理类考生的录取分数线更是卷到了674分,全省排名大概在前800名以内。要知道,广东每年有几十万考生啊!

所以,“高考状元、奥赛金牌是标配”这句话,真不是夸张。每年港大录取的名单里,都能看到好几个省市级的高考状元、榜眼。对他们来说,港大和清北,不是“能不能上”的问题,而是“选择去哪”的问题。而对于我们普通学霸来说,可能拼尽全力,也只是刚刚摸到人家的起跑线而已。

二、分数只是敲门砖:“全能战士”才是港大的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好吧,我认了,我拼命刷分,考个全省前0.1%不就行了?”

天真了,我的朋友。如果港大只看分数,那它和内地高校的招生模式就没区别了。港大最“折磨”人的地方,在于它采用的是“全面评估(Holistic Review)”的模式。你的高考分数,只是让你有资格进入面试环节的“敲门砖”,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接下来的面试表现和你的综合背景。

港大的面试是出了名的“难搞”,通常是全英文的小组讨论。面试官会抛出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比如“你认为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的创造力构成威胁?”或者“如何解决全球性的粮食浪费问题?”。他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他要看的是你在压力下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你的知识储备和视野格局。

我认识一个去年成功拿到港大offer的女孩,我们叫她Cici。她的高考分数其实在所有申请者里不算最顶尖的,但她的履历简直闪闪发光。

Cici在高中的时候,不仅是学生会主席,还自己组织了一个环保社团,带着同学们去社区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项目报告还被当地的环保局采纳了。此外,她还是学校辩论队的王牌四辩,拿过省级中学生辩论赛的冠军。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正好提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Cici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政策、技术、公民教育三个层面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观点独特,当场就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你看,这就是港大想要的“有趣灵魂”。他们不想要一个只会刷题的考试机器,他们想要的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力、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且能给港大这个多元化社区带来价值的人。

我们再来看几个“神仙”案例:

案例一:奥赛金牌+社牛。来自湖南的小L,手握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已经被保送清华。但他不满足于此,利用课余时间去一家科技初创公司实习,还参加了哈佛大学的线上夏校。面试时,他不仅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物理原理,还能和你聊最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趋势。这种跨界能力,让招生官觉得他潜力无限。

案例二:文艺才女+学霸。来自浙江的小M,高考分数超高,同时还是一位出版过诗集的小作家,钢琴过了十级,在全国青年艺术大赛里拿过奖。她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写得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充满了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港大文学院的教授在面试时,几乎是把她当成一个未来的学术伙伴在交流。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现在的申请,早已不是单维度的分数比拼,而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你的特长、你的爱好、你的经历、你的思考,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这才是打动招生官的关键。

三、研究生赛道:没有硝烟,但更“残酷”

如果你觉得本科申请已经是“炼狱”模式,那研究生的申请赛道,只能用“玄学”来形容。这里没有高考分数这个相对统一的标尺,评估维度更加复杂,结果也更加难以预测。

在研究生申请的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条“鄙视链”:海外顶尖名校本科 > C9联盟 > 985高校 > 211高校 > 普通一本。你的“出身”,也就是你的本科院校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申请的起点。

我一个在某头部985大学读金融的朋友,去年申请港大的金融硕士。他的硬件条件堪称完美:GPA 3.9/4.0(专业前三),雅思8.0,GMAT 760,还有两段在中金和高盛的实习经历。他本以为这个背景十拿九稳,结果呢?等了三个月,最后被放进了长长的候补名单(Waitlist),直到开学前才收到拒信。

后来他多方打听才知道,那一年,港大金融硕士录取的内地学生,很多都有海外交换经历,或者本科期间就跟着教授发表过SSCI/SCI论文。相比之下,他的背景虽然优秀,但还不够“突出”。

对于研究生申请,硬性指标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GPA:几年前,85分(或3.5/4.0)的GPA在申请中还算有竞争力。现在,对于商科、计算机这些热门专业,没有88分(或3.7/4.0)以上,你的简历可能第一轮就被筛掉了。90+的大神比比皆是。

语言成绩:官网要求雅思6.5?别信。那只是最低门槛。实际上,热门专业录取的学生,雅思7.5是平均水平,8.0以上也不稀奇。托福100分只是入场券,110+才能让你有点安全感。

软背景:实习经历越来越“卷”。以前有一段大厂实习就很加分了,现在没有三四段,而且最好是核心岗位的深度实习,都不好意思写进简历。科研方面,没发过论文,你都不算搞过科研。商科比拼各种商业案例大赛,理工科比拼国际建模竞赛和顶会论文。

更可怕的是,这种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很多同学从大一就开始规划,找实习、进实验室、刷语言成绩、准备标化考试,整个大学四年,就像一场为了申请的“军备竞赛”。每年申请季,港大热门专业的申请池里,都躺着几千份这样“金光闪闪”的简历。招生官在里面挑人,可不就是“玄学”吗?可能你的简历非常优秀,但另一个申请者的研究方向正好和某位教授完美匹配,你就被比下去了。

四、别被“卷”吓倒,你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有点绝望,觉得港大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别急,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而是想让你看清现实,然后找到自己的路。

别老想着怎么去成为一个“完美”的申请者,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与其削足适履,把自己塞进一个“学霸模板”里,不如花点时间,好好问问自己:你到底是谁?你对什么事情真正充满热情?

你可能没有奥赛金牌,但你可能对某个冷门的历史领域有超乎常人的研究和见解。你可能没有在大厂实习过,但你可能在一家小小的NGO里,为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心血。

这些,才是你身上最宝贵、最无法被复制的东西。港大想找的,不是一堆背景雷同的精英,而是一个个鲜活、独立、有趣的个体。你的个人故事,才是你在成千上万份申请中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只盯着分数和排名了。去读一本真正让你着迷的书,去参与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项目,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去和不同的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你的热爱,并把它做到极致。

申请港大,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智商,更是你的规划能力、你的毅力,以及你对自我的认知。这条路很难,但沿途的风景,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加油吧,未来的港大人!希望有一天,你也能笑着说出那句:“系统挤爆了又怎样,反正offer在我手上。”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