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西兰,我后悔知道得太晚

puppy

刚来新西兰那会儿,我真的踩了不少坑,交了好多“学费”!如果能重来,我真希望有人能提前告诉我,原来租房有这么多门道可以避坑,超市购物藏着省钱秘诀,小组作业里竟然有不成文的规矩,而交到真正的Kiwi朋友也不只是“hello”那么简单。这篇文章里没有官方宣传,全是我用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大白话干货。这些宝贵经验,我后悔知道得太晚,现在全部分享给你,希望能让你的留学路走得更顺畅,少一点遗憾!

避坑主题后悔知道晚了的“潜规则”
租房安家押金(Bond)必须交给官方机构,而不是房东!否则退租时哭都没地方哭。
超市省钱别只逛家门口的超市,Pak'nSave的价格能让你怀疑人生,每周能省下一顿大餐钱。
小组作业Kiwi同学说的“That's interesting”可能不是在夸你,学会听懂“话外音”至关重要。
融入社交真正的友谊不是在教室里等来的,而是在徒步、烤肉和社团活动里“玩”出来的。

哈喽,各位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艾米。还记得我刚降落在奥克兰机场的那天,拖着两个28寸的行李箱,看着手机里租房中介发来的地址,心里充满了对“诗和远方”的向往。结果,迎接我的是一间弥漫着霉味、窗户还漏风的房间,而我已经傻乎乎地把四周的房租加押金一次性转给了“热情”的二房东。

那一刻,我站在那间“照骗”房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留学这门课,学校只教了A、B、C,而生活却要我们从头学起X、Y、Z。后面的日子里,我在超市为一棵西兰花的价格咋舌,在小组作业里因为文化差异差点跟同学闹掰,也曾因为周末没人约而感到孤单。这些经历,都是我用真金白银和宝贵的时间交的“学费”。

今天,我不想跟你讲那些官方宣传里的新西兰有多美,只想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那些我后悔知道得太晚的“生存法则”。这些都是血泪教训,现在我把它们整理出来,希望能让你在南半球的这段旅程,少走一点弯路,多一些从容和快乐。

租房那点事儿:你的Bond,千万别直接给房东!

咱们先从最重要的“头等大事”——租房说起。新西兰的房子,尤其是奥克兰,那真是“看起来很美”。很多老房子(特别是木质的Villa)通风和保暖性都一般,一到冬天,潮湿和发霉是家常便饭。我刚来时租的那个房间,就是典型的受害者,衣柜里的衣服放一周都能长出绿毛来,搞得我后来不得不扔掉好几件心爱的外套。

所以,看房的时候,别光看装修和家具,一定记得做几件事:

第一,用鼻子闻!推开门闻闻有没有霉味。检查浴室、厨房水槽下方和窗框的角落,看看有没有黑色的霉点。新西兰政府对房屋有“健康住房标准”(Healthy Homes Standards),要求出租房必须有合格的通风、供暖和排水系统。如果房子状况很差,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房东整改。

第二,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押金(Bond)的处理。这绝对是坑过最多留学生的环节!按照新西兰法律规定,房东在收到你的押金后,必须在23个工作日内上交到新西兰租赁服务中心(Tenancy Services)的官方账户进行托管。你也会收到一封确认信。这意味着,这笔钱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房东,而是由第三方保管。退租时,双方签字同意,钱才能退还给你。我当时就是不知道这个规定,直接把Bond转给了二房东,结果退租时他找各种理由克扣,最后扯皮了两个月才要回来一小半。

给你一个真实数据参考:根据新西兰政府官网Tenancy Services在2023年末的数据,奥克兰地区三居室的平均周租金已经飙升到了680纽币左右,惠灵顿也要650纽币。这意味着你的押金(通常是4周房租)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达2720纽币!这么大一笔钱,如果处理不当,损失真的会让你心痛好久。所以,记住,任何要求你把押金用现金支付,或者直接转入个人账户的房东,都要高度警惕!正规流程是填写Bond Lodgement Form,然后将款项汇入指定的官方账户。

签合同前,多看几遍租赁协议。新西兰有两种主流合同:固定期限(Fixed-term)和周期性(Periodic)。固定期限合同意味着你在合同期内不能随意搬走,否则可能要承担后续所有房租。我一个朋友就签了一年的死合同,结果半年后找到了更好的房子,最后不得不自己找人来转租,过程非常折腾。所以,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会在这里住多久,尽量和房东商量签一个周期性的合同,这样提前给一个通知期(通常是28天)就可以搬走,灵活度高很多。

超市购物心经:告别“月光”,从认识这三家超市开始

刚来新西兰,我第一次逛超市,看到一盒草莓卖8纽币(约合人民币36元),一个牛油果卖3纽币,差点以为自己走进了什么奢侈品店。新西兰的物价,特别是生鲜果蔬,真的不便宜。根据Stats NZ的最新数据,2023年新西兰的食品价格指数相比前一年上涨了近7%。这意味着,学会怎么在超市省钱,是每个留学生的必修课。

新西兰主流的超市有三家:Pak'nSave, Countdown(现在改名叫Woolworths了), 和New World。他们的关系,你可以简单理解为:

Pak'nSave:省钱王者。它的装修最简单,像个大仓库,很多商品需要你自己装袋。但价格是真的便宜!我做过一个简单的对比,同样一篮子日常用品(牛奶、面包、鸡蛋、意面、鸡胸肉等),在Pak'nSave可能只需要60纽币,而在New World可能就要花上75-80纽币。每周能省下15-20纽币,一个月下来就是小一百刀,够你和朋友出去吃顿好的了。缺点是店铺通常不在市中心,需要开车或者坐公交去。

Woolworths (Countdown):中端选择,店铺最多,分布最广。价格介于两者之间,经常有不错的折扣。他们的会员卡(Everyday Rewards card)一定要办,可以积分,每周还会有会员专属折扣。

New World:高端精品。环境最好,有很多进口商品和有机食品,服务也更周到。但价格也是最贵的。如果你对生活品质要求高,或者想买一些特别的食材,可以来这里。他们的Clubcard也值得拥有,时不时会有惊喜折扣。

我的省钱秘诀就是:每周花点时间,去一次Pak'nSave进行一次“大采购”,把米、面、油、肉类、罐头这些能放的都买好。然后平时缺什么小东西,再去家附近的Woolworths补货。另外,别忘了亚洲超市,比如大华(T-Mart)、太平(Tai Ping)这些。买蔬菜、豆腐、调味品和各种零食,价格比洋人超市便宜一大截,而且能找到家乡的味道。

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留意超市里的“黄标商品”(yellow sticker)。这些是临近保质期的商品,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通常是半价甚至更低。傍晚时分去超市,你经常能淘到宝,比如当天烤的面包、打折的熟食。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买回来当天或第二天就吃掉,既新鲜又划算,简直完美!

小组作业求生指南:听懂Kiwi同学的“弦外之音”

聊完了生活,我们再来谈谈学习。在新西兰的大学里,小组作业(Group Assignment)占了很大比重。这对我这个习惯了单打独斗的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噩梦的开始。我第一次的小组作业,就因为文化差异搞得一团糟。

当时我们组有个Kiwi同学,每次讨论时,我说出一个想法,他总会微笑着说:“Oh, that's an interesting idea.” 我天真地以为他是在夸我,于是就按自己的思路写了一大段。结果提交前一天汇总时,他才委婉地表示,我的那部分可能“a little bit off the topic”(稍微有点偏题)。我当时就懵了!原来,在新西兰的交流文化里,人们为了避免直接冲突,很少会说“No, that's a bad idea.” 他们会用“interesting” “that's one way to look at it” 或者 “have we considered other options?” 这样的话来表达不同意见。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冲击。

从那次惨痛的经历后,我学乖了。在小组合作里,有几个不成文的规矩你一定要懂:

第一次会议定生死:第一次见面,别急着讨论具体内容。先花时间认识彼此,然后把“规矩”定下来。谁是组长(leader)?每个人的具体分工是什么?我们用什么工具协作(Google Docs是必备神器)?每周什么时间开会?最重要的是,设定明确的DDL(截止日期),不光是最终的提交日期,还有每个部分的初稿、修改稿的内部DDL。把这些都白纸黑字写下来,发到群里,所有人都同意。

别当“隐形人”:在小组里,最忌讳的就是不发言、不参与的“free-rider”。哪怕你的英语口语不是那么流利,也要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Kiwi文化非常重视参与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果你一直沉默,大家会认为你没有贡献,或者对项目不上心。就算只是提问,或者对别人的观点表示赞同,也比一言不发要好得多。

学会专业地处理矛盾:如果真的遇到了不靠谱的猪队友,怎么办?我一个学姐教我的方法非常管用:先私下找这位同学沟通,用温和但明确的语气问他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提醒他大家都在等他的部分。沟通时最好有邮件或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如果私下沟通无效,再把情况和证据一起反馈给你的Tutor(导师)。千万不要自己默默扛下所有,或者在小组里公开指责,这两种方式都非常不专业。新西兰的大学都有相关的学术指导政策,Tutor会介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交个Kiwi朋友,远不止“Hello”和“How are you”

留学生活,除了学习,社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人都想交几个本地朋友,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但你会发现,跟Kiwi同学在课堂上聊得挺好,下了课就各走各的,很难有更深的交集。这是因为Kiwi们虽然表面友好,但他们的社交圈子通常比较固定,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需要你主动出击,并且找对方法。

我的第一个真正的Kiwi朋友,不是在课堂上认识的,而是在大学的徒步俱乐部(Tramping Club)里。我记得那是一个周六,我们一起去奥克兰西边的Waitakere山脉徒步。山路泥泞,我好几次差点滑倒,是一个叫Sam的本地男生一路拉着我,还跟我分享他的巧克力棒。我们在大自然里聊着各自的家乡,聊着喜欢的音乐和电影,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后来,他邀请我去他家参加BBQ,认识了他的一群朋友,我的社交圈才慢慢打开。

这个经历让我明白,想和Kiwi交朋友,光靠聊天是不够的,你需要和他们一起“做事”。

加入社团是捷径:新西兰的大学有上百个社团,从体育运动到兴趣爱好,应有尽有。奥克兰大学学生会(AUSA)旗下就有超过200个注册俱乐部。别害羞,在开学第一周的“Clubs Expo”上,大胆地去逛,找到你感兴趣的一两个,交个会费加入。这是认识志同道合朋友最高效的方式。

拥抱户外和体育:新西兰人对户外运动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橄榄球(Rugby)是他们的国球,徒步、冲浪、滑雪、皮划艇都是他们热衷的活动。你可以去学个冲浪,或者约同学周末去附近的步道走走。当你和他们一起在山顶分享三明治,在海边看日落时,那种友谊的建立会非常自然和牢固。

主动发出邀请:不要总等着别人来约你。你可以试着邀请课上的同学:“Hey, would you like to grab a coffee after this lecture?”(嘿,下课后要不要一起去喝杯咖啡?)或者在小组项目结束后说:“We should celebrate a bit! How about a potluck at my place?”(我们应该庆祝一下!来我家搞个百乐餐怎么样?)。被拒绝了也没关系,但只要你主动,总会有人回应。这种主动的态度,在Kiwi文化里是非常被欣赏的。

留学是一场修行,坑踩得多了,路自然就走顺了。今天分享的这些,都是我曾经摔过的跤,希望它们能成为你脚下的垫脚石。

别怕犯错,别怕开口求助,也别因为一时的不顺就否定自己。你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本身就是一件超酷的事情。前方的路还很长,慢慢来,享受这个探索未知、不断成长的过程吧。祝你在新西兰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609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