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请法国高商,这些心态你得有! | 
|---|
| 别当“数据控”:GMAT 750+ 也不等于稳录,680 分也可能逆袭。招生官看的是一个完整的你,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高分是敲门砖,但你的故事才是金钥匙。 | 
| 拒绝“模板化”:网上抄来的文书,招生官一眼就能看穿。你的热情、你的思考、你的独一无二,才是最打动人的。花点时间,好好和自己聊聊,你的故事比任何模板都精彩。 | 
| 信息差是关键:多和学长学姐聊,多参加学校的线上宣讲会 (Webinar)。官网信息是“公版”,而这些内部消息才是帮你脱颖而出的“独家秘笈”。 | 
| 平常心面试:面试更像是一场平等的对话。别把自己当成待审的“犯人”。自信地展示你的想法,真诚地表达你的渴望,你就是在和未来的校友/老师提前认识一下。 | 
凌晨两点,你是不是也曾像学妹小A一样,在电脑前点开了无数个标签页?
屏幕上闪烁着 HEC Paris、ESSEC、ESCP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金字塔的顶端。你一边刷着 LinkedIn 上那些金光闪闪的校友履历,一边对着自己平平无奇的实习经历叹气。各种项目名称,什么 GE、MiM、MSc,看得人眼花缭乱。论坛里的“大神”们动不动就是 GMAT 750+、手握三四个顶级 offer,焦虑感瞬间拉满。
“我的绩点够吗?”“我的实习经历会不会太水了?”“文书到底要怎么写才能不被扔进垃圾桶?”这些问题像连环炮一样在小A的脑子里炸开。她感觉自己就像在迷雾里航行,看不清方向,更找不到灯塔。
嘿,别怕。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当“灯塔”的。我们不灌鸡汤,只捞干货。作为在 www.lxs.net 混迹多年的小编,我们采访了十几位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把他们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都给你扒了出来。从学校定位到文书面试,一步步带你解锁法国顶尖商学院的申请密码。
神仙打架?顶尖高商到底怎么选?
聊到法国高商,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巴黎三大高商”—— HEC, ESSEC, ESCP。它们常年霸占各大排行榜前列,是无数商科学子的梦校。但这三所学校气质各不相同,选择哪一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路径。
HEC Paris:当之无愧的王者,政商巨擘的摇篮
如果说法国高商有鄙视链,那 HEC Paris 绝对站在顶端。你打开《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2023 年的全球管理学硕士(MiM)排名,HEC 稳坐全球第二,常年与瑞士的圣加仑大学争夺第一的宝座。QS 2024 年的排名里,它更是直接登顶全球第一。
HEC 的气质就是“精英”。它的校友网络强大到令人发指,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虽然不是 HEC 毕业,但也曾在 HEC 授课。前总统奥朗德、欧莱雅前 CEO 让-保罗·安巩、开云集团 CEO 弗朗索瓦-亨利·皮诺……这些名字就是 HEC 最好的名片。能进入 HEC,意味着你半只脚已经踏入了欧洲顶级的政商圈层。
这种精英气质也体现在招生上。HEC 的录取标准是出了名的高。根据我们采访的学长反馈,被录取的学生 GMAT 均分普遍在 710 左右,雅思 7.5 只是标配。但分数不是一切,一位 GMAT 700 分但有着非洲 NGO 志愿者经历的学姐,就凭借独特的个人故事成功打动了招生官。HEC 喜欢的是有领导力潜质、有国际化视野、有故事的申请者。它的 Grande École 项目(即管理学硕士 MiM)学费约为 52,900 欧元,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其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高达 73,000 欧元,投资回报率非常可观。
ESSEC Business School:灵活的挑战者,奢侈品与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如果说 HEC 是传统的贵族,那 ESSEC 就是锐意进取的挑战者。在 FT 的 MiM 排名中,ESSEC 位列全球第五,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ESSEC 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学徒制”(Apprenticeship/Alternance)。学生可以选择一年或两年的时间,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在企业带薪工作。这意味着你毕业时不仅有学位,还有长达一到两年的宝贵工作经验,而且企业会支付你的学费和生活费!去年成功申请到 LVMH 集团学徒岗位的 Lily 学姐告诉我们:“这个机会太棒了,我不仅提前锁定了工作,还省下了一大笔学费。毕业时我的简历比同龄人厚实太多。”
这种务实的校风让 ESSEC 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尤其是在奢侈品管理和金融领域,ESSEC 的校友资源非常丰富。它的新加坡校区也为希望在亚洲发展的同学提供了绝佳的跳板。申请 ESSEC,除了亮眼的成绩(GMAT 均分在 690 左右),你更需要展示你对职业规划的清晰思考和实践能力。在文书里,如果你能具体说明想去哪家公司做学徒,为什么,这会非常加分。
ESCP Business School:浪漫的国际家,穿梭欧洲的商业外交官
ESCP 成立于 1819 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商学院,历史底蕴深厚。它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其泛欧校区的设置:巴黎、伦敦、柏林、马德里、都灵、华沙。它的 MiM 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在至少两个不同国家的校区学习。
想象一下,你的第一年在巴黎感受时尚与艺术,第二年去柏林体验严谨与创新,还能选修去伦敦金融城或者马德里阳光下的课程。这种经历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跨文化沟通协作的能力。一位在 ESCP 就读的学长说:“班里同学来自三四十个国家,小组作业就是个小联合国。这种环境逼着你跳出舒适圈,学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高效合作。”
根据学校官方数据,ESCP 的 MiM 项目学生平均会说 3 种语言,99% 的毕业生在毕业后 3 个月内找到工作。ESCP 特别适合那些语言能力强、热爱体验不同文化、未来想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同学。申请时,一定要在文书中强调你的国际化潜力和开放的心态。
除了“巴黎三大”,法国高商的第二梯队,如 emlyon里昂商学院 和 EDHEC北方高等商学院,同样是顶尖的选择。emlyon 以其强大的创业基因闻名,它的孵化器每年能诞生上百家初创公司。EDHEC 则在金融领域享有盛誉,其位于尼斯的校区专注于金融研究,它的金融市场硕士(MSc in Financial Markets)在 FT 排名中高居全球第三。如果你的职业目标非常明确,这两所学校的王牌项目可能比“巴黎三大”的通用项目更适合你。
你的申请材料,凭什么打动招生官?
选好了梦校,接下来就是硬仗了:准备申请材料。记住,招生官每天要看成百上千份材料,你的目标就是在 30 秒内抓住他们的眼球。
简历 (CV):不是任务清单,而是成果展示柜
大多数同学的简历都有一个通病:只写了“我做了什么”,没写“我做得怎么样”。
比如,一段实习经历,很多人会这么写:
- 负责公司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
这很平淡,招生官完全看不出你的能力。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用 STAR 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量化你的成果:
- Action: 独立策划并执行了#XXX#线上营销活动,通过设计互动话题和KOL合作,Result: 在两周内实现微博话题阅读量 500 万+,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 30%(历史最高增幅),成功为新产品引流超过 1 万次点击。
看到区别了吗?第二种写法充满了动词和数字,清晰地展示了你的策划能力、执行力和最终成果。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一个“运营小编”,而是一个有潜力、能创造价值的商业人才。把你的每一段经历都用这种方式“包装”一下,你的简历会立刻变得闪闪发光。
文书 (Essays):讲好你的故事,连接过去与未来
文书是整个申请材料的灵魂。招生官想通过文书了解: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你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最忌讳的就是套模板,写一些空洞的赞美之词,比如“HEC 是世界顶尖的商学院,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我非常向往”。这种话谁都会说,说了等于没说。
真正优秀的文书,是能够将你的个人经历、职业目标和学校项目完美串联起来的。你需要回答三个核心问题:Why Me? Why Now? Why this School?
举个例子,申请 ESSEC 的奢侈品管理项目,你可以这样构建你的故事:
过去 (Why Me): 你可以说你曾在一家小众设计师品牌实习,亲身参与了从设计到销售的全过程。这段经历让你意识到,美学和商业是可以完美结合的,但也让你看到了小品牌在供应链管理和全球化营销上的短板。
未来 (Why Now): 你的短期目标是进入一家国际奢侈品集团的市场部,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品牌总监,帮助更多有才华的设计师走向世界。现在,你需要系统性的商业知识和行业网络来弥补你的短板,实现这个职业飞跃。
连接 (Why ESSEC): 这时候,ESSEC 的优势就来了。你可以具体提到,“ESSEC 与 LVMH 集团合作的教席(Chair)项目,其中的 XXX 教授关于‘数字时代奢侈品叙事’的课程,正是我目前知识体系中最欠缺的。而且,我了解到贵校的学徒制项目有机会让我直接进入 Dior 或 Louis Vuitton 工作,这是我积累实践经验的绝佳途径。”
这样的论述,既展示了你的热情和思考,又表明你对学校做了深入的研究,让招生官觉得“我们学校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面试“送命题”?其实是送分题!
收到面试邀请,恭喜你,你已经一只脚踏进了校门。法国高商的面试通常由校友或招生官进行,时长 30-45 分钟,氛围更像是一场轻松的聊天。
别紧张,面试官不是要拷问你,而是想看看你是不是一个有趣、有想法、适合他们社群的人。一些经典问题,你必须提前准备。
“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
这绝对是开场必考题。千万不要像背书一样复述你的简历。把它变成一个 2 分钟的“电梯演讲”。用一条主线串起你最重要的 2-3 段经历,清晰地告诉面试官:我是谁,我做过什么,我为什么坐在这里申请你们的项目。结尾最好能自然地引向你的申请动机。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What are your career goals?)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你的目标是否清晰、现实。最好准备一个短期目标(毕业后 3-5 年)和一个长期目标(10 年后)。比如:“短期内,我希望加入一家咨询公司的巴黎办公室,专注于消费品行业。长期来看,我希望能够回到中国,利用我在欧洲积累的经验,成为一名消费品行业的投资人或创业者。” 这样的回答具体、有逻辑,也展示了你的雄心。
面试官很可能会追问:“如果这个计划失败了,你的 Plan B 是什么?” 不要慌,这只是压力测试。你可以说:“如果无法进入咨询业,我会考虑进入大型快消公司的管培生项目,从内部了解行业运作。我相信,无论起点在哪里,最终都能通往我的长期目标。” 这体现了你的灵活性和韧性。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而不是其他学校?” (Why us, not our competitors?)
送分题来了!这是你展示诚意的最佳时机。不要只说排名高、名气大。你需要拿出细节。
你可以说:“我对比了 HEC 和 ESSEC。虽然两所学校都很优秀,但我更被 HEC 的学生俱乐部文化所吸引。特别是 HEC 的‘社会商业俱乐部’(HEC Social Business Club),他们去年在非洲做的项目让我印象深刻,这和我的个人价值观非常契合。我希望能加入他们,贡献我的力量。”
提到具体的教授、课程、俱乐部或者你和某位校友的交流,都能让你的回答瞬间变得立体和真诚。
“你有什么问题问我们吗?”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
千万不要说“没有”。这是一个展示你好奇心和思考深度的机会。准备 2-3 个有水平的问题。
糟糕的问题:“你们项目毕业后就业率是多少?”(这种信息官网上就能查到)
好的问题:“作为校友,您认为在 ESCP 的多校区学习经历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这段经历又是如何塑造您的职业生涯的?” 这种问题能引发对方的思考和分享,把面试变成一场真正的对话。
申请顶尖高商,就像一场闯关游戏。它考验的不仅是你的智商和履历,更是你的信息搜集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累,甚至会让你自我怀疑。
但请记住,每一个让你头秃的夜晚,每一次修改文书的纠结,都是在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你到底热爱什么?你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想清楚这些,比任何漂亮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别被那些遥不可及的“神仙案例”吓到,你的独特经历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深呼吸,关掉那些让你焦虑的论坛页面,开始动手,写下你自己的故事吧。
那个 offer,没你想象的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