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留新超全攻略,一篇搞定工签

puppy

眼看就要毕业,想留在新加坡打拼,却对着EP、SP申请一头雾水?是不是有点慌?别担心,这篇超全攻略就是你的“上岸”宝典!我们手把手带你梳理从毕业前到拿到工签的全流程,讲清楚不同工签的区别和申请条件,还有最新的COMPASS计分制到底怎么算。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整理了申请材料清单、时间线规划和各种“避坑”小技巧,满满的干货,让你不再迷茫。告别焦虑,顺利开启职场第一步,看这一篇就够啦!

毕业留新必读 টিপস

工签黄金法则:薪水不是唯一!新加坡工签申请看的是综合实力,最新的COMPASS计分制就是证明。

时间就是生命:学生签(STP)过期前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别慌,符合条件的同学可以申请LTVP“续命”一年,专心找工作。

知己知彼:不光要准备自己的材料,更要“背调”公司。公司的多元化、本地员工比例,都直接影响你的EP分数。

官方工具是神器:动手申请前,一定先去MOM官网用Self-Assessment Tool (SAT) 算算分,心里有底,面试时和HR沟通都更有底气。

毕业留新超全攻略,一篇搞定工签

“叮咚”,手机亮了,是小A发来的消息:“我的final结束了!但学生签8月份到期,工作还没影,感觉要被打包送回家了,怎么办啊啊啊!”

屏幕这头的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刚考完试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就被“身份问题”这份巨大的焦虑感迎头痛击。看着身边有些同学早就手握大厂offer,悠哉悠哉地规划着毕业旅行,再看看自己,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每天刷新邮箱都心惊胆战。留在新加坡,这个曾经无比清晰的目标,突然变得有点遥远和模糊。

相信我,这种“毕业即失业,失业即回国”的恐慌,几乎是每个想留新打拼的留学生的必经之路。但慌张解决不了问题,今天,学长就化身你的贴身军师,把工签这件头等大事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得明明白白。从工签类型到申请流程,从计分新规到避坑技巧,这篇“上岸”宝典,让你告别焦虑,稳稳拿下开启职场人生的入场券。

第一关:我是谁?EP和SP,我该申请哪个?

毕业找工作,我们最常听到的两个词就是EP和SP。它们是新加坡最主要的工作准证类型,但很多人都分不清。简单来说,它们就是针对不同薪资和学历水平的“通关文牒”。

Employment Pass (EP):就业准证

这是为专业人士、经理和高管级别设计的。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可以把它理解成“高配版”工签。它的申请门槛相对更高,但好处是没(显性)有名额(Quota)限制,也不需要雇主为你缴纳人头税(Levy),公司更愿意为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申请。

EP的硬性门槛——薪水:

MOM(新加坡人力部)对EP的薪资要求是动态调整的,会参考新加坡本地同龄、同行业PMETs(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薪资水平。截至2024年,最新的标准是:

  • 金融行业:月薪最低 S$5,500

  • 其他行业:月薪最低 S$5,000

注意!这个数字是给最年轻的毕业生的,薪资要求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比如一个40岁的申请人,可能需要S$10,000以上的月薪才能达标。而且,MOM已经官宣,从2025年1月起,这个门槛还会再次提高,金融行业新申请者涨到S$6,200,其他行业涨到S$5,600。所以说,找工作要趁早啊!

S Pass (SP):S准证

SP则是为中等技术水平的专员准备的。如果你的专业比较小众,或者刚毕业拿到的薪水还没达到EP标准,SP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SP的硬性门槛——薪水、学历、配额:

  • 薪水:截至2024年,最低月薪要求为S$3,150(金融服务业为S$3,650),同样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这个标准也将在2025年9月再次上调。

  • 学历:至少需要大专、本科或同等技术资质认证。

  • 配额(Quota)和人头税(Levy):这是SP和EP最大的区别。政府为了保障本地人就业,对公司可以雇佣的SP员工数量有比例限制。比如在服务业,SP员工不能超过公司总劳动力的10%。公司每雇佣一个SP员工,还需要向政府缴纳一笔人头税。这意味着,公司请你的成本,除了工资,还有这笔额外的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可以申请EP的候选人。

真实案例:我的学妹小B,学的是酒店管理,毕业后在一家中型酒店找到了运营管培生的工作,起薪S$3,300。这个薪水达不到EP标准,但完全符合SP的要求。虽然酒店的SP配额很紧张,但因为小B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部门经理极力为她争取,最终公司还是动用了一个宝贵的SP名额把她留了下来。所以,薪水不是唯一标准,自身能力和公司的需求同样重要。

第二关:玩转新规!COMPASS计分制到底怎么算?

从2023年9月开始,EP申请启用了全新的框架——COMPASS(互补专才评估框架)。别被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吓到,说白了,就是MOM不再只看薪水和学历这两项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更全面的“打分制”系统。你需要拿到至少40分,才算“及格”。

这个系统分为两大块:个人项目和公司项目,各四个标准,其中两个是加分项。

个人项目(你自己能掌控的)

C1: 薪水 (Salary)
你的薪水会和你所在行业的同龄人进行比较。

  • 超过90%的人:20分 (Exceeds Expectations)

  • 在65%到90%之间:10分 (Meets Expectations)

  • 低于65%:0分 (Does Not Meet Expectations)

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拿到20分有点难,但只要公司给的offer在一个合理的市场价范围内,拿到10分是大概率事件。比如一个NTU的计算机系毕业生,市场起薪在S$5,500 - S$6,500左右,这个水平基本就能稳拿10分。

C2: 学历 (Qualifications)
这个对我们留学生来说简直是送分题!

  • 顶级学府 (Top-tier Institution):20分

  • 同等学历资格 (Degree-equivalent Qualification):10分

  • 无大学学位:0分

MOM有一个“顶级学府”名单,包括全球Top 100的大学和亚洲顶尖大学。好消息是,新加坡的国大(NUS)、南大(NTU)等公立大学都在这个名单上!所以,只要你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恭喜你,20分已经到手了!

公司项目(需要你“背调”公司的)

C3: 公司员工多元化程度 (Diversity)
MOM希望公司的PMET员工国籍够“多元”,不希望一家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来自同一个国家。

  • 你的国籍员工占比小于5%:20分

  • 占比在5%到25%之间:10分

  • 占比超过25%:0分

怎么判断?面试的时候可以旁敲侧击地问问团队构成,或者去LinkedIn上看看公司员工的背景。一般来说,大型跨国公司(MNC)的多元化做得比较好,更容易拿高分。

C4: 公司对本地人就业的支持 (Support for Local Employment)
公司雇佣的本地PMET员工数量,要达到或超过同行水平。

  • 超过50%同行:20分

  • 在20%到50%之间:10分

  • 低于20%:0分

这项分数我们很难直接查到,但通常来说,成立时间长、规模大的本地公司或MNC,这项分数不会低。

模拟算分:
我们来给一个典型的留学生算算分。假设小C是NTU的毕业生,拿到了一家大型科技公司S$6,000月薪的offer。

  • C1 薪水:S$6,000对于应届生来说相当不错,轻松拿到10分

  • C2 学历:NTU属于顶级学府,拿下20分

到这里,小C个人就已经有30分了!离40分的及格线只差10分。
  • C3 多元化:这家科技公司是MNC,团队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中国籍员工比例健康,拿到10分问题不大。

  • C4 本地就业:作为一家在新加坡深耕多年的大公司,本地员工比例很高,再拿10分

总分:10 + 20 + 10 + 10 = 50分!远超40分的及格线,EP申请稳了!

还有两个加分项:

  • C5: 技能加分 (Skills Bonus):如果你的职位在“紧缺职业清单”(Shortage Occupation List)上,比如某些AI专家、网络安全分析师等,直接加20分!这个属于“王炸”,有了它,其他项就算分数不高也能过。

  • C6: 经济优先战略加分 (Strategic Economic Priorities Bonus):如果你的雇主参与了政府主导的一些经济优先项目,能为新加坡带来创新或国际化贡献,整个公司就能获得10分加成。这对我们个人来说比较被动,但如果你去的公司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那也相当于拿到了一个隐藏福利。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COMPASS系统下,我们留学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自带天然优势(C2学历分)。只要薪水不是太离谱(C1),基本上个人部分就能拿到30分。剩下的10分,只要你找的公司不是太“偏科”(比如员工全是同一个国籍的,或者一个本地人都不雇),通过EP申请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第三关:步步为营!我的申请时间线该如何规划?

知道了规则,接下来就是行动。时间规划至关重要,千万别等到学生签快到期了才着急。

毕业前6-8个月:热身阶段

  • 更新简历和LinkedIn:把你的实习经历、课程项目、技能都好好梳理一遍,打造一份专业的简历。

  • 参加招聘会:学校每年都会办很多Career Fair,这是直接和HR面对面交流、投简历的好机会,一定要去!

  • 内推,内推,内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找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帮忙内推,成功率比海投高得多。

毕业前3-5个月:冲刺阶段

  • 密集投递和面试:这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集中火力,每天坚持投递,积极准备面试。

  • 了解目标公司:面试前,用我们上面讲的COMPASS标准,大概评估一下这家公司,做到心中有数。

毕业-学生签到期前:决策与申请

  • 拿到Offer,谈妥薪资:收到offer后,如果薪资离EP线差一点点,可以尝试和HR沟通,说明EP对你的重要性,看是否能争取一下。一个真实案例,我朋友小D面试一家初创公司,初始薪资S$4,800,他坦诚地和HR沟通了EP S$5,000的门槛,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最终公司同意将薪资提到S$5,000为他申请EP。

  • 提交申请材料:公司HR会负责在MOM官网上提交申请,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材料准备齐全交给他们。MOM官网显示,80%的线上申请会在10个工作日内出结果,但高峰期或者遇到复杂情况可能会延长到几周。

  • 收到IPA(In-Principle Approval):这是原则性批准信,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拿到它,就意味着你的工签基本就批了!你可以用IPA来新加坡(如果你当时在国内)或者留在新加坡等待办理后续手续。

终极法宝:申请LTVP(长期探访准证)

万一,我说万一,学生签真的要到期了,工作还没着落怎么办?别怕,新加坡政府给指定大学/机构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缓冲神器”——毕业生可以申请为期一年的LTVP,让你有充足的时间留在新加坡找工作。新加坡公立大学、指定私立大学的毕业生都符合资格。你可以在学生签到期前10天到过期后90天内在线申请。这简直是留学生的“续命金牌”,一定要记住!

第四关:材料清单!别在小细节上翻车

申请过程主要是公司操作,但你需要把这些“弹药”准备好,交给HR。

你需要准备的核心材料:

  • 护照个人信息页:清晰的扫描件,确保护照有效期至少6个月以上。

  • 个人证件照:近期的白底证件照,电子版。

  • 学历证明:毕业证、学位证。如果还没拿到正式的,可以先用学校开具的毕业证明信(Letter of Certification)。

  • 成绩单:最终的完整成绩单。

  • 个人简历:虽然公司已经有了,但最好也准备一份最新的。

重要提示:所有非英文的材料,都需要有官方的英文翻译件。我们国内大学开具的材料一般都有中英双语,这个不用太担心。

把这些文件分门别类地存在一个文件夹里,命名清晰,HR管你要的时候,可以秒速发过去,体现你的专业和高效,也能给新雇主留下一个好印象。

找工作和申请工签,就像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它考验你的专业能力,也考验你的心态和信息搜集能力。这条路可能会有点曲折,你可能会因为一次拒信而沮丧,也可能会因为身份问题而焦虑。

但请你一定相信,你已经闯过了留学这条更难的路,眼前这个坎,也一定能跨过去。每一次投递,都是一次尝试;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学习。别把工签申请想得太复杂,把它看作是你求职路上的一个必备环节,认真准备,但别过度忧虑。

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你能掌控的事情上——打磨你的作品集,模拟你的面试,拓展你的人脉。当你足够优秀,那个对的机会和愿意为你扫平签证障碍的公司,就一定会出现。加油,准职场人!新加坡的下一站,等你开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778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