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阅读前必看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咱们不谈虚的,只聊实在的薪资、假期和找工作的具体步骤。无论你是刚来日本的语言学校新生,还是马上要毕业的大学院学长学姐,相信我,花十分钟看完,绝对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缓解不少焦虑。咱们的目标是:不内卷,体面地在日本上岸! |
上周六,我约了刚毕业一年的学长Leo在吉祥寺吃了顿烤串。他现在在一家不大不小的IT公司做程序员,席间我问他:“工作感觉怎么样?累不累?国内我那帮同学天天在朋友圈哀嚎996福报,说感觉自己就是个高速运转的螺丝钉。”
Leo夹起一块鸡肉丸,慢悠悠地说:“累是肯定有的,但真没那么夸张。我们公司每周三是无加班日,五点半准时赶人。上个月我刚请了五天年假,连着黄金周去冲绳躺了十天,回来感觉人都升华了。你看我朋友圈,是不是不是在爬山就是在露营?”
看着他黝黑但精神饱满的脸,再想想我国内朋友们深夜发在群里的“需求又改了,今晚通宵”的绝望表情包,那个瞬间,我突然觉得,毕业后的出路,或许真的不止有“卷”这一条道。对于咱们这些身在海外的留学生来说,隔壁的日本,可能就是那个能让你喘口气的“桃花源”。
别急着反驳说“日本加班文化不是很严重吗?”“日本人际关系不是很复杂吗?”这些老黄历早就该翻篇了。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带你拨开迷雾,看看现在在日本工作,到底有多香!
工资单上的“小心机”,拿到手的比你想象的多
找工作,咱们最关心的必须是钱!谈钱不伤感情,只谈理想那才叫耍流氓。很多同学看日本的招聘信息(募集要項),看到月薪23万日元,心里一换算,觉得“好像也不多嘛”。打住!日本的薪资体系可没这么简单,它就像一个隐藏款盲盒,基础工资只是个开始,各种补贴加起来才是惊喜。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023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初任给(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大约是23.7万日元。看起来平平无奇,对吧?但你别忘了,这只是“基本给”,咱们还没算上各种“手当”(补贴)。
最常见的补贴有这么几种:
1. 交通费全额报销(交通費全額支給):这个基本是所有正规公司的标配。不管你家住得多远,每天上下班的地铁、电车费,公司一分不差地给你报了。想想看,在东京一个月交通费随随便便就超过1万日元,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这可都是实打实省下来的钱。
2. 房租补贴(家賃補助 or 住宅手当):这个简直是“大杀器”!尤其是在东京、大阪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房租是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很多公司为了吸引人才,都会提供房租补贴。金额从每月2万到5万日元不等,有些豪气的公司甚至直接提供公司宿舍(寮),每个月只要交一两万日元的管理费就能入住。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大型制造业公司,公司提供单身公寓,月租只要1.5万日元,比他自己租房一个月省了快7万!这7万日元,拿去吃喝玩乐它不香吗?
3. 加班费(残業代):是的,你没看错。在日本,加班是要给钱的,而且是法律强制规定的。法律规定,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加班费是正常时薪的1.25倍,深夜时段(晚10点到早5点)是1.5倍,节假日加班更是高达1.35倍以上。所以,很多公司为了控制成本,反而会严格限制加班。那种“免费为爱发电”的文化,在这里可不流行。
真实案例:我的学妹小A,去年毕业进入了一家食品公司做企划。她的基本工资是24万日元。但我们来算一笔账:公司每月给她3万日元的住宅补贴,交通费实报实销约1.2万日元,再加上每个月零零散散差不多10小时的加班费(大约2万日元),她每个月实际进账接近30万日元。除此之外,日本公司每年通常会发两次奖金(Bonus),一般是2-4个月的工资。这么一算,她的年收入轻松超过了400万日元。这个收入水平,在东京一个人生活,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了。
所以,下次再看招聘信息,别只盯着那个基本工资,一定要点进去看福利待遇(福利厚生),那里才是宝藏!
Work-Life Balance不是梦,你的假期神圣不可侵犯
聊完了钱,我们再来聊聊“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对日本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劳死”“社畜”的年代。但时代真的变了,尤其是日本政府推行“工作方式改革”(働き方改革)之后,整个社会的工作氛围都在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先看数据。根据最新的调查,日本职员的月平均加班时间已经降到了24小时左右,很多企业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加班也就1小时左右。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和远程办公,给了员工更多自由安排时间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假期文化”的转变。以前日本人确实有“不好意思请带薪年假(有給休暇)”的奇特文化,但现在法律规定,公司每年必须强制员工休掉至少5天年假,否则公司违法。2023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年假取得率已经达到了62.1%,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大家不仅有假,而且真的在休!
除了个人年假,日本还是全世界法定节假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年有16个法定假日。什么黄金周、盂兰盆节、年末年始,动不动就是一周甚至十天的大长假。这些假期是雷打不动的,老板绝对不会在你的假期里发微信给你安排工作,大家默认“假期就是用来失联的”。
真实案例:朋友B君在一家知名游戏公司当设计师。他们公司实行的是弹性工作制,每天的核心工作时间只有4个小时(比如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其他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只要每月工时达标就行。他是个滑雪发烧友,冬天的时候,他经常周四下午就提前下班,坐新干线去长野,滑个“长周末”再回来。他说:“在这里,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反过来。我不用把所有的精力都耗在办公室里,我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去见想见的人。”
这种对个人时间的尊重,是深植于社会文化中的。下班后,同事之间很少聊工作,大家会一起去居酒屋喝一杯,聊聊棒球、聊聊新出的动漫,或者干脆各回各家,互不打扰。你完全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被工作侵占的夜晚和周末。
“就活”有剧本,小白也能照着演
说了这么多好处,可能你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听起来是不错,可是在日本找工作难不难啊?我一个外国人,能行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难,但需要按套路出牌。日本的应届生招聘,我们称之为“就职活动”,简称“就活”。它不像国内那样海投简历,然后等零散的面试通知。日本的“就活”是一套非常系统化、流程化,甚至有点像“通关打游戏”的体系。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反而是个好事,因为只要你了解规则、提前准备,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就活”的剧本通常是这样的:
第一幕:自我分析与行业研究(大三下学期/研一下学期)
这是所有准备工作的起点。你需要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过去做过什么牛逼的事?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分析”。然后,你需要去了解日本有哪些行业、哪些公司,他们的业务是什么,企业文化如何。这个阶段的目标是,锁定你感兴趣的几个方向。
第二幕:实习与说明会(大三寒暑假及之后)
日本公司的说明会(説明会)铺天盖地,是了解公司的绝佳机会。多去参加,听听人事(HR)和前辈们怎么说。更重要的是参加实习(インターンシップ)。日本的实习很多是一天或几天的短期体验,不为干活,就为让你了解公司。一些夏季、冬季的长期实习,更是获得“提前内定”的黄金通道。
第三幕:网申与笔试(大四上学期/研二上学期3月起)
3月1日,日本“就活”信息正式解禁,企业开始接受网申。你需要提交一份叫做“Entry Sheet”(ES)的东西,里面通常包含你的个人信息和几个开放性问题,比如“大学期间最努力的一件事是什么?”(ガクチカ)、“你的自我PR是什么?”等等。ES通过后,就是笔试环节。最常见的是一种叫SPI的综合能力测试,考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和逻辑题,有点像公务员的行测。这个完全可以靠刷题来准备。
第四幕:面试车轮战(6月起,但实际上4、5月已大量开始)
这是最关键的环节。日本的面试通常有好几轮。从轻松的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到一轮、二轮的部门面试,最后是和高管的最终面试。面试官不会问你太刁钻的专业问题,他们更关心你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对公司的热情。他们想知道的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你是一个多厉害的人”。
真实案例:我的同学小C,日语专业出身,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一开始非常自卑。但她非常认真地走了“就活”的每一步。她参加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所有讲座,把自己的ES改了十几遍,把常问的面试问题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准备了详细的回答稿,对着镜子练了无数遍。虽然前期屡战屡败,但她不断复盘总结,最后在6月份拿到了三家公司的内定(offer),其中一家还是她梦寐以求的化妆品公司。
小C说:“就活就像一场有攻略的游戏。虽然过程很磨人,但规则是透明的。只要你肯花时间去研究攻略、去练级,总能通关。”
留学生身份不是劣势,而是你的“王牌”
很多同学会担心:“我的日语不够好怎么办?”“我和日本学生竞争,有优势吗?”
请把这些顾虑都丢掉!在今天的日本,留学生身份恰恰是你的独特优势。
随着日本国内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短缺成了很多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因此,日本政府和企业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地欢迎和招聘外国人才。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超过65%的日本企业表示“有计划积极采用外国留学生”。
企业为什么抢着要我们?
1. 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背景:你的母语(比如中文)和英语能力,在日本企业全球化的今天,是极其宝贵的资产。很多公司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而你就是那个天然的桥梁。你不只懂语言,更懂那个国家的文化和市场。
2. 多元化的视角:一个由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组成团队,往往能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你的思维方式、你看问题的角度,对于一个习惯了单一文化的日本公司来说,是新鲜且极具价值的。
3. 强大的适应能力和行动力:你想想,能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求学生活,本身就证明了你是一个独立、勇敢、适应能力超强的人。这种“抗压性”和“行动力”,正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品质。
真实案例:来自东南亚的D同学,日语只有N2水平,口语也磕磕绊绊。但他对日本的汽车文化极度热爱。在面试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时,他虽然专业术语说得不溜,但他对自己国家汽车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合作可能性的独到见解,深深打动了面试官。最终,公司破格录取了他,并表示愿意提供完善的日语培训,因为他们看中的,正是他身上那种“日本员工所不具备的全球视野”。
所以,不要试图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日本人,你的独特,就是你最强的武器。自信地展示你的背景,讲述你的故事,让企业看到那个独一无二的你。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日本就是完美的工作天堂。它当然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论资排辈的文化在一些老企业里依然存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读懂“空气”的微妙规则等等。
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告别无休止内卷,让生活回归生活本身的可能性。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比谁更能熬”的竞争,如果你想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能有时间看看世界、发展爱好,那么,不妨把目光投向这里。
别再一个人焦虑了。现在就去你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キャリアセンター)逛一逛,那里的老师会给你最专业的指导;去跟已经找到工作的学长学姐聊一聊,他们的经验比任何攻略都宝贵;去注册一个就活网站,看看现在都有哪些公司在招聘。
路是走出来的,机会是闯出来的。在日本的求职之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许,那个能让你发自内心微笑的未来,就在你勇敢迈出的下一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