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蒙特利尔留学前,请务必确认以下几点 |
|---|
| 心理准备:你是否做好了“来了就不想走”的准备?这城市有种魔力,很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 |
| 味蕾准备:你的胃能接受肉汁奶酪薯条(Poutine)、熏肉三明治和百吉饼(Bagel)的轮番轰炸吗?它们可能会成为你的“续命”食粮。 |
| 衣橱准备:你是否备齐了从短袖背心到-30℃羽绒服的全套装备?这里四季分明,温差感人。 |
| 语言准备:“Bonjour, hi!”是你每天都会听到的问候。准备好沉浸在一个英法双语的奇妙世界了吗? |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上周和国内一个准备申请留学的小学妹视频,聊得正嗨,她突然问我:“学长,你说蒙特利尔到底怎么样?中介都快把它夸上天了,我想听听你的真心话。” 我对着屏幕,沉默了大概十秒钟,然后特别严肃地跟她说:“我真心劝你,别来蒙特利尔留学。”
电话那头的小学妹明显愣住了,估计以为我在这边过得水深火热。我赶紧笑着补充:“我不是劝退你,我是怕你来了,就再也不想回国了。”
这不是开玩笑。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比如我的朋友Leo,当年拿了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硕士offer,计划就是镀个金,毕业就回上海。结果呢?毕业两年了,他不仅没走,还把家里的猫都接了过来,天天在朋友圈晒他爬皇家山、在Lachine运河边骑行的照片,配文永远是“活着真好”。我问他啥时候回国,他总说:“再等等,再等等,还没待够呢。”
你看,蒙特利尔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它不会用那种咄咄逼人的繁华来冲击你,而是像一杯温润的红酒,在你不知不觉中就让你沉醉,等你反应过来,已经离不开了。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劝退文”,我就好好给你掰扯掰扯,为啥来蒙特利尔留学这事儿,你真的得想清楚了。
一出门就“假装在欧洲”,钱包却不会说谎
第一次来蒙特利尔的人,十个有九个会产生时空错乱感。尤其当你走在老港(Old Montreal)的石板路上,看着身边经过的观光马车,耳边是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传来的钟声,那一瞬间你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坐错了飞机,一不小心降落在了巴黎的某个街角。
这里的建筑太有欺骗性了。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诺曼底风格石屋,那些精致的铁艺阳台和随处可见的街头艺术家,都在告诉你:“嘿,这里是北美大陆的法式浪漫孤岛。” 我刚来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Plateau Mont-Royal区闲逛,那里有标志性的彩色房子和室外旋转楼梯。每一栋房子都像是用乐高积木搭出来的,色彩斑斓,充满了生活气息。随便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定位写个“欧洲小镇”,绝对没人怀疑。
这种独特的法式风情,不仅仅是建筑上的。它渗透在城市的血液里。面包店里刚出炉的可颂香气,街角咖啡馆里人们用法语轻声交谈,甚至是那句经典的问候语“Bonjour, hi!”,都让你时刻感受到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种体验太奇妙了,你既能享受到北美的自由与效率,又能随时切换到法式的慵懒与精致。
好了,浪漫说完,我们聊点最实际的——钱。这也是蒙特利尔最“要命”的诱惑之一:它让你用远低于北美一线大城市的价格,享受到了媲美欧洲的生活品质。
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加拿大各大租房平台(比如rentals.ca)在2024年中的报告,蒙特利尔市中心一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大约在1700-1900加币之间。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不低,但我们来做个对比。在多伦多,同样条件的公寓,平均租金已经飙到了2500加币以上;在温哥华,更是接近2700加币。这意味着,在蒙特利尔,你每个月光是在房租上就能省下至少700加币,一年下来就是8400加币,差不多够你回国往返好几次头等舱了!
我的朋友Sarah,在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读艺术史,她和另一个同学合租了一个离学校不远的二居室,每个人月租才900加币。公寓宽敞明亮,楼下就是超市和地铁站。她跟我说,在多伦多读书的闺蜜,花1200加币只能租到一个没有窗户的“den”(小书房),对比之下,幸福感简直爆棚。
生活成本也是如此。根据全球生活成本数据库Numbeo 2024年的数据,蒙特利尔的整体消费指数比多伦多低了近15%,比温哥华更是低了20%。这意味着你的每一分钱都更“值钱”。一张地铁月票(OPUS card),学生价只要58加币(2024年数据),就能全城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公交。而在多伦多,类似的月票价格是128.15加币。日常去超市买菜,你会发现魁北克本地产的奶制品、枫糖浆、蔬菜水果价格都非常亲民。这种“花得少,过得好”的感觉,对我们这些没有稳定收入的留学生来说,简直是天堂。
你永远不会无聊,只会恨自己没有分身术
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孤单、喜欢热闹的人,那蒙特利尔绝对能把你“惯坏”。这座城市的外号是“节庆之都”(City of Festivals),这个称号真不是白叫的。
这里的节庆活动多到什么程度?毫不夸张地说,一年365天,几乎周周有主题,月月有高潮。而且很多大型活动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你只需要带上好心情去参与就行。
夏天是蒙特利尔的“封神”季节。市中心的Place des Arts附近会整个封路,变成一个巨大的派对现场。六月底开始的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Jazz de Montréal),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爵士节。你可以在露天舞台下,和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一起,免费欣赏顶级乐队的演出,那种氛围,嗨到不行。紧接着就是七月的Just for Laughs喜剧节,整条街都是奇装异服的街头艺人和欢笑的人群。到了八月,还有Osheaga音乐节,那可是北美版的“草莓音乐节”,每年都会请来超多大牌明星。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晚上去看爵士节的免费演出。演出结束后,我们意犹未尽,就在街边买了一份热气腾腾的Poutine(肉汁奶酪薯条),坐在广场的台阶上边吃边聊。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里飘着音乐和食物的香气,那一刻,我觉得生活美好得不真实。
你以为冬天蒙特利尔就“猫冬”了吗?大错特错!这里的冬天有另一种疯狂。每年一二月份的Igloofest,是在老港的冰天雪地里举办的户外电子音乐节。成千上万的人穿着最厚的羽绒服,在零下二十度的气温里跟着DJ的节奏蹦迪,那场面,又“冻”人又燃!还有Montréal en Lumière(蒙特利尔灯光节),整个城市会被各种奇幻的灯光艺术装置点亮,还有免费的户外灯光秀、摩天轮和冰滑梯,把漫长的冬夜变成了童话世界。
除了这些大型节庆,城市里的小确幸也从不缺席。想吃东西了?街角的La Banquise餐厅24小时营业,提供几十种口味的Poutine,随时治愈你的“深夜破防”。想念碳水的味道?St-Viateur或者Fairmount Bagel店里刚刚从百年木烤炉里拿出来的百吉饼,外脆里韧,秒杀一切连锁店。想找个地方放空?爬上皇家山(Mount Royal),在山顶的观景平台俯瞰整个城市的天际线,或者在La Fontaine公园的湖边看看天鹅,一下午就过去了。
在这里,你的日历永远是满的,你的感官永远是新鲜的。久而久之,你会被这种充满活力的生活节奏同化,会开始期待下一个节日,会习惯于在街头巷尾发现惊喜。这种融入感,会让你慢慢觉得,你不是一个过客,而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
顶级教育资源,让你“卷”得心甘情愿
当然,我们是来留学的,学习才是正经事。而在这一点上,蒙特利尔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这座城市拥有全加拿大密度最高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学术氛围极其浓厚。
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常年被誉为“北方哈佛”。在最新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麦吉尔大学位列全球第29位,加拿大第2。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它的学术声誉和中国的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是在一个梯队的。它的医学院、法学院、工程学院都是世界顶尖水平。能在这里学习,你接触到的教授和同学,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牛人。
我的同学Jason,在麦吉尔读计算机科学。他说他最享受的就是学校的学术氛围。他们的教授很多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比如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Yoshua Bengio就在蒙特利尔大学,并与麦吉尔有紧密的合作。蒙特利尔现在是全球最重要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之一,谷歌、Facebook(Meta)、微软都在这里设立了AI实验室。Jason说,在这里,你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见证和参与未来的科技变革。
除了麦吉尔,还有综合性非常强的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它的John Molson商学院(JMSB)和美术学院在北美享有盛誉。如果你是学艺术、电影或者商科的,康大绝对是性价比超高的选择。法语授课的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和它的附属商学院HEC Montréal,同样是世界级的学府,尤其是在商科、药剂学和计算机领域。
在蒙特利尔,你拥有丰富的选择,可以找到最适合你的学术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学习不只是在象牙塔里。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孵化器。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低廉的运营成本,蒙特利尔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初创公司和游戏巨头,比如育碧(Ubisoft)的北美总部就在这里。这意味着学生有大量的实习和兼职机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
这种学术与产业的紧密结合,让你在读书期间就能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当你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真正创造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时,那种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一切的努力和“内卷”都是值得的。
留下来的机会,比你想象的更“温柔”
聊完了生活和学习,我们来谈谈一个所有留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这也是蒙特利尔最“劝你别来”的一点——因为它提供了一条相对宽松的、让你留下来成为“新本地人”的道路。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省提名移民政策(PNP),而魁北克省的政策对本地毕业生尤其友好。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魁北克经验类移民项目”(Programme de l'expérience québécoise,简称PEQ)。
简单来说,PEQ就是为在魁北克毕业的国际学生和有工作经验的临时工签持有者量身定做的一条快速移民通道。虽然政策时有调整,但其核心要求一直相对稳定。截至2024年,对于毕业生来说,主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获得一个符合条件的魁北克文凭(比如本科、硕士、博士或特定的职业培训文凭)。
在魁北克获得一定时长的全职工作经验(通常是毕业后12-24个月,具体时长根据专业和文凭类型而定)。
证明你的法语水平达到了中高级别(通常要求听力和口语达到B2水平)。
看到第三点,很多人可能会头大:还要学法语?是的,这是在魁北克生活和发展的关键,也是PEQ的核心。但你换个角度想,这恰恰是它的优势所在。相比于加拿大联邦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那种动辄需要几万申请人一起“拼分数”的激烈竞争,PEQ更像是一个“达标制”的考试。只要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找到工作、并且努力把法语学到B2水平,你就有非常大的机会获得魁北克省的甄选证书(CSQ),从而申请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
我的师兄Mark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从康大毕业后,在一家游戏公司做程序员。他利用业余时间上了魁省政府为新移民和留学生提供的免费法语课程,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顺利考过了法语B2。提交PEQ申请后,几个月就拿到了CSQ。他告诉我,虽然学法语的过程很辛苦,但当他能够用法语和同事自如地开玩笑,能看懂本地的新闻和电影时,他才真正感觉自己融入了这个社会。而且,多掌握一门语言,也为他的职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所以你看,蒙特利尔给你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个可预期的未来。它给了你一个通过努力就能留下的机会。当你在一个城市生活了好几年,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如果毕业后不得不因为严苛的移民政策而离开,那种失落感是非常强烈的。而在蒙特利尔,这个选择权,更多地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最后,再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写了这么多,好像句句都在“劝退”,但其实字字都是在“安利”。我只是想告诉你,来蒙特利尔留学,它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所以,在你打包行李之前,真的要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你准备好爱上这种出门就是风景,随时可以切换频道的生活了吗?
你准备好让自己的胃被Poutine和Bagel彻底征服,再也戒不掉了吗?
你准备好一年四季都在各种节日的狂欢中度过,再也无法忍受平淡了吗?
最重要的是,你准备好在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找到一个让你感觉像家一样温暖、让你想要扎根的地方了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欢迎来到蒙特利尔。但别怪我没提醒你,这张来时的机票,很可能就变成了单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