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司机真心话:来奥大前你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
|---|
| 预算要充足:奥克兰生活成本全球有名,尤其是房租和日常开销,做好详细的财务规划是留学第一步。根据新西兰移民局2023年底的最新要求,国际学生现在需要证明每年有20,635纽币的生活费,这还没算学费。 |
| 学习靠自觉:奥大的课程 workload 远超想象,没人会追着你交作业。海量的 reading 和开放式的问题,都在考验你的自学和时间管理能力,别指望“临时抱佛脚”就能轻松过关。 |
| 心态要开放:留学不只是拿一张文凭。主动开口说英语、参加社团、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这些“软实力”的成长,远比成绩单上的A+更重要。别把自己关在小圈子里。 |
还记得我第一天拖着两个23公斤的行李箱,站在奥大钟楼下的时候,心里既兴奋又慌张。手机里弹出的家人微信:“到学校了吗?拍张照看看!” 我赶紧找了个绝佳角度,咔嚓一张,P上滤镜,发了个朋友圈,配文:“UoA, I am here!”
照片里的钟楼雄伟壮丽,阳光正好,一切都显得那么充满希望。但照片没记录下来的,是我下一秒就开始疯狂找路,差点在陌生的校园里迷路;是我对着学生系统(SSO)里一堆看不懂的课程代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是我走进空荡荡的出租屋,第一次闻到属于“一个人生活”的冷清味道。
这篇分享,就是想撕掉那层朋友圈的滤镜,跟你聊聊奥大钟楼背后,那些真实、琐碎,甚至有点狼狈,但最终会让你成长的留学生活。这不仅仅是一份攻略,更像是一场跨越时区的聊天,一个学长想把踩过的坑、看过的风景,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你。
学在奥大:自由与“内卷”并存
奥克兰大学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那种自由的学术氛围。教授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他们更希望听到你的想法,哪怕不成熟,甚至有点“杠精”。课堂上,随时可以举手提问,Tutorial(辅导课)更是激烈的小组讨论。我记得有一次商科的课,我们小组为了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案例,和另一组同学辩论了整整一节课,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地在走廊继续“吵”。这种思维碰撞,比死记硬背知识点有趣多了。
但自由的另一面,是巨大的学习压力。奥大的“宽进严出”可不是开玩笑的。这里的“严”,体现在惊人的阅读量和接连不断的 due。比如,商学院的一门基础课,每周的 reading list 可能就包括一整章教科书,外加两三篇十几页的学术期刊文章。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教授默认你已经读完,并会在课堂上基于这些内容进行延伸讨论。如果你没看,那整节课基本就是“神游”状态。
小组作业更是家常便饭。这绝对是留学生社交圈的“试金石”。你可能会遇到超级给力的大神队友,也能碰到永远“隐身”的 free-rider。我曾经在一个四人小组里,硬生生干了三个人的活。那个项目最终拿了A-,但过程中的心累和崩溃,只有自己知道。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你学会了如何跨文化沟通、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这些技能,是书本里学不到的。
给新同学一个实用小贴士:一定要玩转 Canvas 和 Student Services Online (SSO)。Canvas 是你的线上学习平台,所有的课程资料、作业提交、成绩发布都在上面。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 Canvas,看看有没有新的 announcement。SSO 则是你的“行政中心”,选课、缴费、查看个人信息,全靠它。开学前花点时间把这两个网站摸透,你的留学生活能少走很多弯路。
奥大的学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奥克兰大学位列第68位,是新西兰当之无愧的NO.1。这意味着你身边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同学,大家都在暗自努力。这种看不见的“内卷”,会推着你不断向前,不敢有丝毫松懈。
选课避坑:你的GPA,自己做主
选课,绝对是决定你未来一个学期是“轻松愉快”还是“人间地狱”的关键一步。选得好,GPA高高,生活美滋滋;选不好,天天泡图书馆,发际线都可能不保。
奥大的选课系统很灵活,但也有很多“规则”。首先要搞懂 Prerequisite(先修课程)和 Co-requisite(需同时修读的课程)的区别。别傻乎乎地选了一门高级课,结果发现自己连入门课都没上过,那可就尴尬了。每个专业都有详细的课程路径图(Programme pathway),开学前一定要仔细研究。
怎么选到好课?大家口中的“水课”或“神仙老师”真的存在吗?我的经验是,“纯水”的课基本没有,但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考核方式确实差异巨大。一个好的 lecturer 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而一个糟糕的 lecturer 能让你上课如坐针毡。
我的建议是,选课前做足功课。可以去学生论坛或者微信群里问问学长学姐的建议。更直接的方法是,去大学官网的课程目录(Course Catalogue)里,找到这门课的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看看他的履历和研究方向。如果他的研究领域你很感兴趣,那这门课大概率不会让你失望。
另外,要学会平衡你的课表。千万不要一个学期全选那种计算量大、理论性强的“硬核”课程。我有个朋友,读工程专业,头铁地在一个学期选了三门数学相关的 paper,外加一门编程。结果期中考试周,他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整个人都快“升仙”了。明智的做法是,搭配一两门你真正感兴趣的 General Education (Gen-Ed) 课程。比如,我当时选了一门叫《ANTHRO 103G: Ape, Human, Robot》的通识课,探讨人类、猿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非常有意思,作业形式也相对灵活,极大地缓解了我主修课程的压力。
最后记住,没有什么比你自己的兴趣更重要。一门课就算别人说得再好,给分再高,如果你对它一点兴趣都没有,那学起来也味同嚼蜡。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吃在奥克兰:从食堂到“深夜食堂”
聊完了学习,我们来聊点轻松的:吃!对于留学生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
先说校内。奥大City Campus的餐饮选择还算丰富。Kate Edger Information Commons (IC)楼下的food court是学生们的主要据点,有寿司、汉堡、沙拉,还有中式的盒饭,价格在12-18纽币一份,味道中规中矩。General Library旁边的咖啡馆是赶due人的“充电站”,一杯Flat White能续命一下午。但老实说,天天吃学校食堂,钱包和味蕾都会抗议。
真正的美食天堂,在校门之外。从学校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是奥克兰最繁华的Queen Street。这里简直是亚洲胃的福音。从中式的川菜、粤菜,到日韩料理,再到马来西亚的Laksa和越南的Pho,应有尽有。我最爱拐进Lorne Street旁边的小巷子,那里的“面馆”和“西安饭庄”是我乡愁发作时的解药。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下肚,感觉整个世界都温柔了。
如果你想念国内的“烟火气”,那一定要去Dominion Road(华人戏称“倒霉路”)。这条路是奥克兰的“中餐一条街”。从北到南,几百家餐厅,囊括了中国各大菜系。无论是北方的饺子、羊肉泡馍,还是南方的早茶、烧腊,你都能找到。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倒霉路吃一顿火锅或者烧烤,绝对是留学生活里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当然,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不得不提到留学生的“厨艺进化史”。一开始,可能只会煮泡面加个蛋。慢慢地,为了省钱和满足中国胃,开始对着下厨房APP学做西红柿炒蛋、可乐鸡翅。这个过程充满了“黑暗料理”和厨房灾难,但也充满了乐趣。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成功做出红烧肉时的成就感,那味道,比任何一家餐厅都香。
说到买菜,新西兰三大超市Pak'nSave、Countdown、New World各有特点。Pak'nSave最便宜,但通常位置较偏,适合周末开车大采购。Countdown和New World则更像社区超市,便利但价格稍高。对于华人来说,亚洲超市是必不可少的。像太平、大华这样的超市,你能买到老干妈、火锅底料、各种酱料和新鲜的亚洲蔬菜,简直是留学生的“生命线”。
住在奥克兰:租房血泪史
解决了吃,下一个大问题就是住。在奥克兰,租房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坑多水深,一不小心就可能交上一大笔“学费”。
大一新生,学校的宿舍(Halls of Residence)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Waiparuru Hall或者Carlaw Park Student Village,设施新,离学校近,还包餐(Catered)。最大的好处是能快速认识新朋友,融入集体生活。缺点也很明显:贵!一个单间的周租金可能高达450-550纽币(根据2024年的价格),而且规矩多,不太自由。
大部分学生在第二年都会选择搬出来自己租房(Flatting)。这能省下不少钱,也能拥有更多私人空间。奥克兰市中心附近的Grafton、Newmarket、Eden Terrace是学生租房的热门区域,因为交通便利,离学校近。如果你不介意坐公交车,可以考虑更远一点的Mt Eden或者Mt Albert,房租会便宜一些。
找房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Trade Me Property网站和Facebook上的各种租房群组。看到心仪的房子,一定要联系中介或房东预约看房(viewing),千万不要只看照片就交钱!
现在,重点来了——避坑指南!
第一,警惕潮湿和发霉(Mould)。奥克兰气候潮湿,很多老房子的通风和保暖做得不好。看房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墙角、窗框和衣柜内部有没有黑色的霉点。住在发霉的房子里,不仅影响心情,更对健康有害。
第二,合同和押金(Bond)要正规。在新西兰,所有正规的出租房都需要签一份租约(Tenancy Agreement),你的押金也必须交到政府的第三方机构Tenancy Services保管,而不是直接给房东。这样在退租时,你的权益才有保障。
第三,室友是“玄学”。和不认识的人合租,就像开盲盒。你可能会遇到志同道合、能一起做饭看电影的好朋友,也可能遇到生活习惯迥异、从不打扫卫生的“奇葩”。所以在决定合租前,最好能和未来的室友聊一聊,了解一下彼此的作息和对公共区域卫生的要求。
我听过太多关于租房的“事故”了。有朋友遇到过二房东卷款跑路的,也有朋友因为退租时清洁问题被扣了全部押金。记住,多留个心眼,把所有重要的沟通都留下文字记录,能帮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根据2024年初的数据,在City附近合租一个房间的平均周租金大概在250-350纽币之间,这是你做预算时一个重要的参考。
玩在奥克兰:“千帆之都”不只有帆
留学生活,当然不只有学习和柴米油盐。奥克兰这座城市,有它悠闲和狂野的一面,等着你去探索。
在市区,你可以不花一分钱就享受到很多乐趣。天气好的下午,可以去Albert Park的草坪上躺着看书晒太阳;周末可以爬上Mt Eden的火山顶,360度俯瞰整个奥克兰的景色;或者去Auckland Domain的温室花园(Wintergardens),假装自己在欧洲的某个植物园里。
如果你想感受“千帆之都”的魅力,那就去Viaduct Harbour或者Wynyard Quarter走走。那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帆船和游艇,海边的餐厅和酒吧氛围超棒,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但奥克兰真正的美,在它的郊外。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租一辆车,才是打开奥克兰的正确方式。往西开,是狂野的黑沙滩。Piha Beach是著名的冲浪胜地,巨大的狮子岩(Lion Rock)是它的标志。Muriwai Beach则有壮观的塘鹅栖息地(Gannet Colony),每年8月到次年3月,成千上万只塘鹅在这里筑巢繁衍,非常震撼。
往北,可以坐轮渡去Waiheke Island(激流岛)。这座小岛以葡萄酒庄和美丽的海滩闻名。租一辆自行车,在岛上骑行,逛逛画廊,品尝美食美酒,是完美的“一日逃离”。
当然,社交也是“玩”的一部分。开学第一周的O-Week(迎新周)千万不要错过,那是加入各种学生社团(Clubs and Societies)的最好时机。奥大有超过200个社团,从学术类、运动类到文化类,总有一个适合你。无论是加入登山社一起去远足,还是加入中华学生会一起包饺子过中秋,都能让你快速找到归属感。
留学奥克兰,就像开一个巨大的盲盒。有惊喜,有挑战,偶尔也会有在深夜里因为一道难题、一次争吵、或是一碗泡面而突然想家的念头。但回过头看,那些赶 due 的通宵,和朋友在西区海滩看的日落,自己摸索着做出的第一顿能吃的饭……所有这些瞬间,好的坏的,都构成了你独一无二的留学记忆。
别怕,大胆去体验,去犯错,去成长。奥克兰的风,会记得你来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