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留学天花板,谢尔丹到底神在哪?

puppy

想学动画的你,肯定绕不开谢尔丹这个“神仙学校”吧?它被叫做“动画界的哈佛”,听着特厉害,但到底牛在哪儿呢?难道只是因为皮克斯、迪士尼每年都上门抢人?还是因为它魔鬼般的课程,真能把小白硬核训练成行业大佬?这篇文章就带你彻底扒一扒,从它“变态”的作品集要求,到超实用的课程设置,再到毕业生几乎毕业即就业的逆天前景,让你看明白这张通往顶尖动画工作室的“入场券”究竟含金量多高,以及怎么才能拿到手!

阅读前的小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全是干货。建议先马后看,特别是准备作品集的同学,可以反复琢磨。
文内提到的所有信息,包括作品集要求,都建议去谢尔丹官网二次确认,因为每年都可能有微调哦!
别被“变态”的要求吓到,把它拆解开,你会发现每一步都是通往大神之路的基石。加油!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完《寻梦环游记》(Coco)走出电影院的感觉吗?我记得特清楚。那天晚上,我和朋友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激动地讨论着米格是怎样穿过万寿菊桥,看到那个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的。朋友突然问我:“你说,做出这种动画的人,得是什么样的神仙啊?”

就是这个问题,让我第一次听说了“谢尔丹”(Sheridan College)这个名字。当时,一个学动画的学长云淡风轻地说:“哦,那帮人啊,估计一半都是谢尔丹毕业的吧。”

“谢尔丹?在哪儿?很厉害吗?”

学长笑了:“在加拿大。这么说吧,动画界的哈佛,懂了吗?每年皮克斯、迪士尼的人都直接堵在他们学校门口‘抢人’。”

“抢人”这个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对于我们这些抱着动画梦,却还在为未来出路迷茫的留学生来说,这不就是终极梦想吗?从那天起,谢尔丹这个名字就像一个灯塔,立在了我心里。但它到底神在哪儿?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几家大厂的青睐?还是背后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独门秘籍”?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福尔摩斯”,把这个动画留学圈的天花板,里里外外扒个底朝天。

“动画界的哈佛”?这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咱们先别急着聊课程和作品集,先看看“战绩”。一个学校牛不牛,最直接的就是看它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

提到谢尔丹的校友,那名单简直闪瞎眼。比如,执导了皮克斯动画《包宝宝》(Bao)并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后来又执导了《青春变形记》(Turning Red)的石之予(Domee Shi),就是谢尔丹的毕业生。她在学校时的毕设作品就已经展露出惊人的才华,被皮克斯一眼相中,毕业就直接进了这家顶级工作室。

还有《驯龙高手》系列的导演迪恩·德布洛斯(Dean DeBlois),《超能陆战队》的联合导演克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以及凭借动画短片《盛宴》(Feast)拿到奥斯卡奖的帕特里克·奥斯本(Patrick Osborne)……这些在动画电影片尾字幕里如雷贯耳的名字,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Sheridan Alumni。

根据不完全统计,谢尔丹的毕业生已经拿了超过5座奥斯卡小金人,还有数不清的艾美奖和安妮奖(动画界的“奥斯卡”)。就拿2022年的数据来说,在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有超过250名谢尔丹校友参与了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作品的制作。这意味着,你看的每一部好莱坞顶级动画,背后都站着一大群“谢尔丹帮”。

这种统治力是怎么来的?答案很简单:工作室直接上门。每年,谢尔丹都会举办一个叫做“Industry Day”(行业日)的活动。这可不是普通大学那种冷冷清清的招聘会。谢尔丹的行业日,堪称是北美动画行业的“选秀大会”。

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索尼动画、照明娱乐、莱卡……你能想到的所有顶级动画工作室,都会派出他们的招聘总监和核心创作人员,浩浩荡荡地来到谢尔丹的校园。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在毕业展上,找到下一个天才,然后当场签下。很多学生甚至在毕业前就已经手握好几个顶级公司的offer,烦恼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该去哪家。

所以,“动画界的哈佛”这个称号,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整个行业用真金白银和一个个令人羡慕的职位“投票”选出来的。它代表着一种行业标准:从这里毕业,你基本上就被盖上了“专业、可靠、活儿好”的官方认证戳。

想进谢尔丹?先过了作品集这道“变态”关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热血沸腾,想立刻申请了?别急,通往罗马的路上,总有几只拦路虎。而谢尔丹的这只“老虎”,就是它那以“变态”和“劝退”闻名的作品集(Portfolio)要求。

每年都有无数怀揣梦想的申请者,在看到作品集要求的那一刻,默默地关掉了网页。它的要求极其细致、极其严格,而且每年都会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想考察的,绝对不只是“画得像”这么简单。咱们来把它拆开看看,它到底想从你的画里看到什么。

一般来说,谢尔丹动画本科(Bachelor of Animation)的作品集会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第一部分:人体与动物写生 (Observational Drawing)

这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它通常会要求你画不同姿态的人体速写,特别是动态中的人体。还会让你画非常具体的东西,比如你自己的手和脚。为什么是手和脚?因为这是人体结构里最复杂、最能体现造型功底的部位。画不好手,你就画不出角色丰富的肢体语言。

更“魔鬼”的是,它还会让你画动物。比如去动物园或者看纪录片,画下动物的运动姿态。这考察的是你捕捉动态和理解不同生物结构的能力。动画师的日常,就是和各种奇形怪状的角色打交道,没有扎实的写生功底,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真实案例:我认识一个学长,为了准备这部分,他连续三个月每周去三次画室画模特,坐公交车的时候都在速写本上画乘客。他当时说:“谢尔丹不是要看你画得有多精致,而是看你有没有那股‘死磕’精神,能不能在几分钟内抓住一个人的动态和情绪。”

第二部分:角色设计与转面图 (Character Design & Rotation)

这部分开始进入“动画师思维”了。学校会给你一个简短的文字描述,比如“一个害羞的图书管理员,但他偷偷梦想成为一名摇滚明星”,然后让你根据这个描述设计一个原创角色。你不光要画出这个角色的正面,还要画出侧面、背面、四分之三侧面,也就是“角色转面图”(Character Rotation)。

这玩意儿的难度在哪?它要求你的角色在任何角度下,结构、比例、体积感都必须保持一致。这极其考验你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形体的理解。很多同学画的正面像个“纸片人”,一转到侧面就完全“塌”了,这就是谢尔dan要筛掉的人。他们要找的,是能创造出可信、立体的“活物”的人。

第三部分:故事板创作 (Storyboard)

这是作品集的重头戏,也是最能体现你动画天赋的部分。学校会给你一个场景或一个简单的故事开头,比如“一个人在等公交车,突然发现自己忘带了很重要的东西”。你需要用一系列连续的画面,像漫画一样,把这个故事讲清楚。

故事板考察的不是你的单张绘画能力,而是你的“导演思维”。你的镜头感如何?(远景、近景、特写用得对不对?)你的节奏感怎么样?(是紧张还是舒缓?)你懂不懂得用画面来讲故事,而不是用文字?一个好的故事板,哪怕画得只是火柴人,也能让人看懂、看进去,甚至能感受到角色的情绪波动。

数据支持:根据谢尔丹官方的评审反馈,故事板是刷人最多的环节之一。很多画功很好的申请者,因为故事讲得平淡如水、缺乏创意,或者镜头语言混乱,最终被拒之门外。

第四部分:个人作品 (Personal Work)

这是你自由发挥的舞台。你可以放上你最好的作品,比如插画、漫画、速写,甚至是自己做的一个几秒钟的动画短片。这部分的关键是“展示你的热情和独特性”。评审们想看到,在完成那些命题作文之后,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创作者?你对什么题材感兴趣?你的风格是什么?

一个充满激情和个性的个人作品部分,能让你在众多技术完美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它告诉招生官:“我不是一个只会画画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有想法、对动画爱得深沉的未来艺术家。”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谢尔丹的作品集,根本不是美术艺考,它是一整套模拟的动画前期生产流程。从基础造型,到角色设定,再到分镜导演,它在全面考察你是否具备成为一名专业动画师的潜力。它“变态”,是因为动画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要求极高的行业。它在入学前就帮你完成了第一轮残酷的行业筛选。

魔鬼训练营:四年课程到底学什么?

如果你侥幸(或者说凭实力)通过了作品集这关,恭喜你,欢迎来到真正的“地狱”。谢尔丹的四年动画本科课程,被学生们戏称为“魔鬼训练营”,强度之大,足以让你忘记时差和周末。

这里的课程设置极其务实,几乎没有一天是“水”课。它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把你从一个有点绘画基础的学生,锻造成一个能无缝对接到顶级工作室流水线上的职业动画师。我们来看看这四年,你都会经历什么。

第一年:基础轰炸,推倒重来

别以为你作品集分数高,进来就能当大神。第一年的主题就是“打碎你,再重塑你”。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核心就是三大基础:绘画(Drawing)、设计(Design)和动画原理(Animation)。

你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画室里进行人体写生,每周的作业量可能比你过去一年画的都多。老师会用最严格的标准来纠正你的每一个结构错误。同时,动画原理课会带你从最基础的“弹跳的小球”开始,一遍遍地练习挤压与拉伸、跟随与重叠、预备与缓冲……这些看似简单的“动画十二法则”,你将被要求用最“笨”的方法,画成千上万张,直到它们成为你的肌肉记忆。

真实案例:一位毕业生回忆说,第一年他每天只睡4-5个小时,宿舍里堆满了画纸,手上因为画画磨出了厚厚的茧。期末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画的第一个能流畅动起来的小人,感觉像是“创造了生命”,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第二年:从2D到3D,技能拓展

在打下坚实的传统手绘动画基础后,第二年你会开始接触更复杂的领域。叙事与故事板课程会教你如何系统地构建一个故事;构图与色彩理论会提升你的画面审美。更重要的是,你会开始系统学习3D动画软件,比如Maya。

谢尔丹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会让你成为一个只会点鼠标的“软件操作员”。它的3D课程依然是建立在传统动画原理之上的。老师会告诉你,无论工具怎么变,让角色“活起来”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所以你会发现,那些2D基础好的同学,在学习3D时往往上手更快,做出的动画也更有生命力。

第三年:团队作战,决战“奥斯卡”

第三年是整个大学生涯的转折点和高光时刻。这一年,你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和同学们组成团队,共同创作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这就是著名的“谢尔丹三年级小组作品”(Third Year Group Film)。

这个过程完全模拟了真实动画工作室的生产流程。从剧本创意、美术设定、故事板、动态分镜,到3D建模、绑定、动画、灯光、渲染、后期合成,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协作。你会经历无数次的争吵、妥协、崩溃和通宵。但最终,当你们的作品在大银幕上放映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这些学生作品的质量高到什么程度?很多短片都被送去参加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和专业动画师的作品同台竞技,并且屡屡获奖。在YouTube或Vimeo上搜索“Sheridan third year film”,你会看到一大堆制作精良、创意十足的短片,比如《The Fox and the Whale》、《In a Heartbeat》等,都在网络上引起过巨大反响。

第四年:冲刺行业,无缝衔接

到了第四年,课程的重心已经完全转向了职业发展。你会花一整年的时间来打磨你的个人作品集(Demo Reel),也就是你找工作的“敲门砖”。学校会请来行业里的大佬给你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告诉你什么样的作品集才能吸引到皮克斯的招聘官。

同时,还会有各种职业发展课程,教你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如何进行薪资谈判。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那场“大戏”——前面提到的Industry Day。

整个四年的课程,就像一个精心设计好的爬塔游戏。每一层都在为你叠加新的技能和Buff,目标明确,环环相扣。等你通关时,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手持利器、随时可以上战场的准专业人士。

毕业即就业?逆天前景是怎么来的

聊到这儿,谢尔丹毕业生近乎100%的就业率(尤其是在行业内的就业率)也就不难理解了。这背后没有什么魔法,就是最朴素的逻辑:它培养出的人,正是行业最需要的人。

首先,它的课程内容是和行业发展紧密挂钩的。谢尔丹的很多教授本身就是从迪士尼、梦工厂等大厂出来的资深动画师,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带来了行业最新鲜的动态和技术要求。今天皮克斯在用什么新技术,明天可能就会出现在谢尔丹的课堂上。

其次,强大的校友网络是无价的财富。动画行业其实是个圈子,很多时候机会来自于人脉推荐。当皮克斯的一个动画总监是你的学长,索尼的一个艺术总监是教过你的老师的同事时,你的简历就更容易被看到。这种“谢尔丹帮”的凝聚力,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隐形优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谢尔丹四年高强度训练培养出的职业素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不仅仅是技术好,他们懂得如何团队协作,如何在高压下管理时间,如何接受批评并快速修改。这些“软实力”,在分秒必争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中,和技术本身一样重要。工作室招一个谢尔丹的毕业生,他们知道自己招来的是一个能立刻上手、不用过多培训就能干活的“精兵”。

数据佐证: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学院的官方就业报告(KPI Survey),谢尔丹学院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常年高达94%以上。虽然这没有单独列出动画专业,但足以反映出其毕业生在职场上的优异表现。

所以,这张“入场券”我该怎么拿?

好了,把谢尔丹夸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得回到最现实的问题:到底怎么才能进去?

别指望有什么捷径。那份“变态”的作品集就是唯一的路。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要冲刺这所梦校,忘掉那些速成的技巧,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画画吧。

去报个人体素描班,画几百张、几千张速写,直到你闭着眼睛都能想出人体的动态和结构。买一本关于故事板的书,拉着你最喜欢的电影,一帧一帧地分析它的镜头是怎么用的,然后自己试着去画。

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迎合而画。在你的作品里,注入你自己的想法、你的幽默感、你的情感。技术可以练,但你独特的闪光点是别人模仿不来的。招生官们阅人无数,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你是真的热爱,还是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准备的过程会很苦,甚至会让你无数次怀疑自己。但就像每一个从谢尔丹毕业的学长学姐说的那样,当你最终拿到offer,走进那间画室,和你身边一群同样才华横溢、同样对动画痴迷的伙伴一起奋斗时,你会发现,之前的一切煎熬,都是为了抵达这个梦想的起点。

这张通往顶尖动画工作室的入场券,含金量确实高得吓人。但它从来不发给天才,只发给那些愿意为梦想拼尽全力的“疯子”。你,准备好成为下一个“疯子”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