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干货满满。它不是冰冷的排名分析,更像一个学长/学姐坐在你对面,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加拿大选校的另一条路。请耐心看完,希望它能帮你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
留学加拿大,错过这所宝藏大学我替你可惜
去年这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叫 Kevin 的学弟。他顶着国内一所顶尖高中的光环,手握好几个 offer,最终信心满满地选择了加拿大一所传统名校,就是那种你爸妈听了会点头,七大姑八大姨听了会夸你有出息的学校。他觉得,大学嘛,名气就是一切。
四年一晃而过,上个月我们又联系上了。电话那头的他,声音里满是疲惫。他说,毕业季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面试机会寥寥无几。他引以为傲的学校名字,在招聘官眼里似乎并没有那么闪亮。HR 更关心的是:“你有什么相关的项目经验吗?”“你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你用过我们的技术栈吗?”这些问题,让空有理论知识的 Kevin 哑口无言。
挂了电话,我想起了另一个朋友,Sarah。她当年去了一所名字听起来没那么“如雷贯耳”的大学。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她选了个“村里”的学校。可她毕业前半年,手里就已经攥着三个大厂的 full-time offer,其中一个还是硅谷的。她的简历金光闪闪,上面不是课程列表,而是五段实习经历,从加拿大本土的明星企业到美国的科技巨头,应有尽有。
Kevin 和 Sarah 的故事,是无数留学生的缩影。它让我越来越坚信一个道理:对于想在北美就业的留学生来说,选择一所能让你“学以致用”,甚至逼着你“边学边用”的大学,可能比单纯追求一个响亮的校名重要得多。
所以今天,我必须把我私藏的这所“宝藏大学”安利给你。它就是 Sarah 的母校,一所真正为学生就业操碎了心,能让你在毕业时就领先同龄人几个身位的实力派——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
别急着说“哦,听过”,你可能只是听过它的名字,但它真正的厉害之处,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北美求职天花板:Co-op 项目到底有多神?
聊滑铁卢,就不能不聊它的王牌——Co-op,全称是 Cooperative Education,带薪实习项目。你可能会说,实习嘛,哪个学校没有?不不不,滑铁卢的 Co-op,跟你在暑假找个公司盖章的“实习”完全是两个概念。
它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简单来说,你的大学生活会被切分成“学习学期(Study Term)”和“工作学期(Work Term)”。通常是四个月在学校上课,然后四个月去公司全职工作,如此交替进行。整个大学读下来,你最多可以完成六个工作学期,积累长达两年的全职工作经验。
这意味着什么?当你的同龄人还在象牙塔里赶 due、泡图书馆的时候,你已经像个真正的职场人一样,在不同的公司里摸爬滚打了。你的简历不再是苍白的 GPA 和课程列表,而是实打实的项目经验和技能认证。
这听起来很酷,但它到底有多强大?我们来看点实在的。
滑铁卢大学拥有全球最大的带薪实习项目。根据学校官方最新的数据,他们和全球超过 7,500 家雇主有合作关系。这是什么概念?从你身边的银行、保险公司,到多伦多的科技新贵 Shopify,再到硅谷的 Google, Meta, Apple, Microsoft, Amazon……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行业领头羊,都是滑铁卢 Co-op 项目的常客。他们每年都会专门来学校“抢人”。
学校有一个内部的招聘系统叫做 WaterlooWorks,简直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求职神器。每个学期,系统里都会放出上千个专门为滑铁卢学生准备的 Co-op 岗位。你不用去 LinkedIn、Indeed 上跟全世界的人海投简历,你只需要在这个系统里,和你的同学们“内部竞争”。命中率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我认识一个学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的学长,他的 Co-op 经历简直是一部完美的职场升级打怪史:
- 第一份 Co-op:大一结束,经验尚浅。他在 WaterlooWorks 上找到了一家本地的小型软件公司,做软件测试。薪水不高,但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真实的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
- 第二份 Co-op:有了第一份经验打底,他成功申请到了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科技部门,参与了一个内部数据分析工具的开发。他学会了如何在大型企业复杂的架构下工作。
- 第三份 Co-op:简历逐渐丰富,他把目标投向了美国。经过几十轮面试,他拿到了加州一家中型独角兽公司的 offer,真正接触到了前沿的技术和硅谷的快节奏。
- 第四和第五份 Co-op:有了前三次的积累,他的简历已经非常亮眼。他顺利拿到了 Meta 和 Google 的实习 offer,参与了核心产品的开发。
毕业时,他还没参加校园招聘,Google 的 HR 就直接给他发了全职 return offer。他不仅通过 Co-op 赚的钱覆盖了大部分学费和生活费(根据滑铁卢 2023 年的数据,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平均时薪能达到 30-40 加币,一个学期赚两万多加币很正常),更重要的是,他无缝衔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多年的终点。
这就是 Co-op 的魔力。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融入滑铁卢基因的一种培养模式。它强迫你提前进入社会,提前思考职业规划,提前碰壁,也提前成长。你会在一次次面试中变得对答如流,在一次次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这种宝贵的试错机会,是任何课堂都无法给予的。
不只是会找工作,更是真能学到东西的地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个疑问:天天忙着实习,学习会不会被耽误?滑铁卢会不会只是个“职业培训所”?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小看它了。滑铁卢的学术实力,尤其是它引以为傲的计算机科学、工程和数学领域,绝对是加拿大乃至世界顶尖的。
在加拿大最权威的《麦克林》杂志(Maclean's)2024 年的大学排名中,滑铁卢大学再次霸榜:
- 计算机科学专业:连续多年位列加拿大第 1 名。
- 工程专业:连续多年位列加拿大第 1 名。
- 数学专业:连续多年位列加拿大第 1 名。
它的计算机学院,全称是“大卫·R·切里顿计算机科学学院”(David R. Cherito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是以一位捐赠巨款的 Google 元老级工程师命名的。这里的 CS 课程以难度大、理论深、作业量恐怖而闻名。你不仅要学习编程语言,还要深入研究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些硬核的底层知识。这里的教授很多都是行业大牛,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理论,还有最前沿的业界视角。
滑铁卢的工程学院更是传奇。它的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专业是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开设的,录取分数线高得惊人,常年被认为是加拿大最难进的本科专业之一。这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以“cohort”(班级)为单位一起上课、一起做项目,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和合作氛围。还有像机电一体化工程(Mechatronics Engineering)这样的王牌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超强,是各大机器人公司、自动化公司的最爱。
这里的学习氛围,怎么形容呢?就是“务实”和“创造”。你很少看到学生们在讨论虚无缥缈的哲学,更多的是在咖啡馆里、宿舍里,三五成群地讨论一个算法、写一个 App、或者组装一个机器人。这里诞生了加拿大最著名的学生黑客马拉松之一——Hack the North,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顶尖大学的学生前来参赛,通宵达旦地把创意变成现实。
这种氛围也孕育了浓厚的创业文化。学校拥有北美顶尖的大学创业孵化器——Velocity。从一个想法,到一间办公室,再到第一笔融资,Velocity 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你一定用过或听说过黑莓手机(BlackBerry),它的创始人就来自滑铁卢。风靡一时的智能手表鼻祖 Pebble,它的创始团队也是在滑铁卢宿舍里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全球电商巨头 Wish 的联合创始人 Danny Zhang 也是滑铁卢的校友。
在这里,学习和实践从来不是对立的。课堂上学到的硬核知识,让你在 Co-op 工作中能够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而 Co-op 中遇到的挑战,又会促使你回到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学习,形成一个完美的正向循环。你不是在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能力版图。
滑铁卢不只有“码农”,它的另一面也很精彩
当然,一所大学不能只有理工科。虽然计算机和工程的光芒太过耀眼,但滑铁卢在其他领域同样藏着惊喜。
它的数学学院(Faculty of Mathematics)是北美唯一的数学学院,规模极大,实力极强。旗下除了顶尖的计算机科学,还有北美最大的精算(Actuarial Science)专业。这里的精算学生,在 Co-op 期间就能把北美精算师资格考试考得七七八八,毕业时基本都是被各大保险、金融公司抢着要。
还有它的会计与金融学院(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其 AFM 专业同样以强制性的 Co-op 和超高的四大(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入职率而闻名。学生毕业时不仅有学位,还能直接拿到 CPA(注册会计师)认证的大部分学分,赢在起跑线上。
除此之外,它的环境学院(Faculty of Environment)、健康学院(Faculty of Health)也都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 Co-op 项目,比如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人体动力学等,就业前景都相当不错。
所以,滑铁卢不是一个只适合“技术宅”的学校。它的核心优势在于那种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了学校的绝大多数专业。无论你学什么,学校都在想方设法地帮你找到一条通往职业的道路。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这些“劝退点”你得知道
说了这么多优点,我得负责任地告诉你,滑铁卢不是天堂,它绝对不适合每一个人。为了避免你被“忽悠”过去,这些“劝退点”你一定要想清楚。
第一,压力山大。这里的学习强度非常大,课程难,作业多,考试淘汰率不低。Co-op 找工作的压力更是贯穿始终。当别的学校学生在享受悠闲的大学生活时,你可能每隔四个月就要经历一次“春招”或“秋招”,写简历、刷题、面试,循环往复。如果你抗压能力不强,或者只是想“躺平”度过大学四年,那滑铁卢可能会让你非常痛苦。
第二,位置有点“村”。滑铁卢是一个安静的小城市,不像多伦多、温哥华那样繁华。这里的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生活节奏也比较慢。对于喜欢大都市热闹氛围的同学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不过换个角度想,这里的学习氛围更纯粹,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你可以更专注于学业和自我提升。
第三,社交生活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滑铁卢不是那种以“派对文化”著称的学校。学生们的社交更多是围绕着学习小组、项目团队、学生俱乐部和兴趣社团展开的。如果你期待的是美剧里那种夜夜笙歌的大学生活,那这里可能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想找一群志同道合、一起学习、一起创造的伙伴,那这里绝对是你的天堂。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选校这件事,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不要被排名和名气束缚住你的眼睛。
在你做决定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来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什么?是想体验一种文化,还是想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路?
你是一个更偏向理论研究,还是一个喜欢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人?
你是否愿意为了一个高起点的未来,付出现在加倍的努力和汗水?
加拿大有很多非常棒的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全面,UBC 的美丽,麦吉尔的古典,都各有魅力。但如果你是一个目标明确,渴望在毕业时就手握职场硬通货,希望在科技、工程、金融等领域大展拳脚的人,那么滑铁卢大学这个“闷声发大财”的实力派,绝对值得你认真考虑。
别等到像 Kevin 那样,在毕业求职时才发现,原来大学四年的经历,比大学的名字本身,要重要得多。有时候,选择一条不那么拥挤的赛道,反而能让你更快地冲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