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存图鉴,没这几款App寸步难行

puppy

刚到美国,是不是感觉像个无头苍蝇,国内熟悉的App全线失灵?别慌!从点外卖、找餐厅,到打车出行、和朋友分账,这片土地可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想知道不用现金、一句“Venmo you”就能搞定饭钱的快乐吗?想知道哪个App找折扣最给力,哪个App订车最方便吗?这份超全的App清单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手把手教你搞定衣食住行,让你从留学小白秒变local老司机。赶紧收藏起来,让你的留学生活少走好多弯路!

留美新生App避坑指南
账号安全:刚落地别乱用公共Wi-Fi注册账号,特别是银行和支付类App,优先使用手机流量或安全的家庭网络。
订阅陷阱:很多App提供免费试用(Free Trial),比如Amazon Prime, Uber One等。记得在试用期结束前在手机日历设个提醒,想清楚要不要续费,不然会自动扣款!
隐私设置:Venmo的交易默认是公开的,记得去设置(Settings > Privacy)里把默认分享选项改成“Private”,不然你给室友转个房租钱,全世界都知道了。
小费文化:外卖和打车App基本都需要给小费(Tip)。外卖一般给15%-20%,打车10%-15%。这笔钱会自动算进总额里,别忘了这个预算。

刚从飞机上下来,拖着两个28寸的行李箱,站在JFK机场到达大厅,我朋友小A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无助”。她掏出手机,想打个滴滴回学校,划了半天屏才想起来,这里没有滴滴。肚子饿得咕咕叫,想点个外卖,美团和饿了么的图标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点开就是一片空白。想给接机的学长转点油费,发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这里根本行不通。

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像个被扔到陌生星球的原始人,国内熟悉的一切数字化生活方式瞬间清零。这种感觉,相信每一个初到美国的留学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别慌!这片土地只是有另一套“游戏规则”。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送上这份《留美生存图鉴》,带你认识几款能让你从留学小白秒变local老司机的App。它们覆盖了你的衣食住行,绝对是你在美国“寸步难行”时的救命稻草。

吃:从深夜食堂到米其林,喂饱你的中国胃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刚来美国,你可能会觉得除了汉堡、薯条、披萨就没别的了。其实,只要你用对App,从地道的中餐到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能轻松找到。

Yelp & Google Maps:你的美食探测器

Yelp,你可以直接把它理解为美国的“大众点评”。想找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打开Yelp,它会根据你的定位推荐餐厅,评分、人均消费、用户评论和实拍图一目了然。对我们中国留学生来说,Yelp最大的价值在于“看图识菜”和“甄别真伪”。比如,你想吃口正宗的麻婆豆腐,上去一看,评论区里的配图是那种改良过的、一点都不辣的“肉酱豆腐”,那基本就可以避雷了。反之,如果你看到评论里有华人用中文在推荐某道菜,那这家店大概率靠谱。

Google Maps也不仅仅是个导航工具,它的餐厅信息和评论系统现在做得越来越好,和Yelp可以互为补充。有时候Yelp上找不到的小店,Google Maps上反而有。我的习惯是,决定去一家餐厅前,两个App都打开看看,综合比较一下评分和评论,基本不会出错。

DoorDash, Uber Eats, Grubhub:外卖三巨头

赶due到深夜,或者懒得出门的下雨天,外卖就是你的续命神器。美国的外卖市场基本被这三家瓜分了。根据2024年最新的市场数据,DoorDash以高达67%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是绝对的王者,其次是Uber Eats(23%)和Grubhub(8%)。

这意味着什么?DoorDash上的餐厅选择通常是最多的,尤其是中餐厅。我刚来的时候,就是靠着DoorDash才在村里找到了能送到宿舍的麻辣香锅和奶茶。不过,美国的外卖费和服务费可不便宜,一单下来多花个七八刀是常事。如果你点外卖的频率比较高(比如一周超过两次),强烈建议你办个会员。DoorDash有DashPass,Uber Eats有Uber One,每个月交十刀左右的会员费,大部分订单就能免配送费,点个两三单就回本了。

真实案例就是我的室友,上学期期末周,他几乎天天靠外卖活着。后来一算账,一个月的配送费加起来快一百刀了。我让他办了个DashPass,第二个月瞬间省下了一大笔钱,他直呼“感觉像白捡了一个亿”。

行:从穿梭校园到跨州旅行,自由的脚步不停歇

美国的公共交通系统不像国内那么发达,很多地方没车等于没腿。但作为学生,买车养车成本高,下面这几款App能帮你解决大部分出行问题。

Uber & Lyft:你的专属司机

这两个App就是美国的“滴滴”和“曹操出行”,一对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用法和国内打车软件几乎一样,输入目的地,选择车型,等待司机接驾。它们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尤其是在深夜参加完party或者需要赶早班飞机去机场的时候,Uber和Lyft绝对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一个小技巧是,打车前最好两个App都打开比比价。因为它们的定价是动态的,根据当时的需求和司机数量会有浮动。有时候同一段路程,Lyft可能比Uber便宜好几刀。我曾经有一次从朋友家回宿舍,Uber显示要$25,我顺手打开Lyft一看,只要$18,果断选择了后者。日积月累,也能省下不少钱。

Google Maps & Transit:公交地铁好帮手

如果你在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这样公共交通发达的大城市,那Google Maps和Transit这两款App就是你的救星。它们能提供非常精准的公交和地铁线路规划,包括实时到站时间。你再也不用在寒风中苦等一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的公交车了。尤其是在纽约,地铁系统像蜘蛛网一样复杂,Google Maps能清晰地告诉你该坐哪条线,在哪个站台的哪个方向等车,简直是路痴的福音。

Turo:年轻人的租车新方式

想在周末和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公路旅行,但又没有车?传统的租车公司比如Hertz、Avis对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太友好,不仅费用高,还有额外的“年轻驾驶员费”。这时候,Turo就派上用场了。Turo是一个P2P(个人对个人)的租车平台,你可以租到附近车主分享出来的私家车,价格比传统租车公司便宜不少,车型选择也更多,从普通的丰田到酷炫的特斯拉都能租到。去年春假,我和几个朋友就通过Turo租了一辆七座的SUV,五天下来人均花费还不到一百刀,轻松搞定了一趟国家公园之旅。

钱:从朋友分账到薅羊毛,做个省钱小能手

在美国生活,和钱打交道的方式也和国内大不相同。学会用对的App,不仅能让社交更顺畅,还能帮你省下一大笔开销。

Venmo & Zelle:告别现金的社交支付

“I'll Venmo you.” 这句话在美国年轻人中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我们说“我微信转你”。和朋友出去吃饭,买电影票,或者合买东西,最后结账时几乎没人会掏出现金来算。通常是一个人先刷卡付全款,然后其他人通过Venmo把自己的那份钱转给他。Venmo的操作极其简单,关联你的银行卡或信用卡,输入对方的用户名和金额,附上一句转账说明(通常是几个好玩的emoji),钱就过去了。根据统计,Venmo在2022年的总支付额就超过了2440亿美元,拥有超过9000万活跃用户,可见其普及程度。

Venmo还有一个有趣的社交属性,你的转账记录(金额会隐藏)会出现在朋友的动态流里,有点像个支付版的朋友圈。当然,如果你比较注重隐私,记得一定要在设置里把默认分享改成“私密”。

Zelle则是另一个转账神器,它通常内嵌在各大银行的App里,优点是即时到账,而且没有手续费,特别适合大额转账,比如和室友分摊房租。

Rakuten & Honey:网购省钱双雄

如果你喜欢网购,那Rakuten绝对是你的装机必备App。它是一个返利网站,和数千家品牌官网(比如丝芙兰, Nike, Macy's等)都有合作。你只需要在购物前,通过Rakuten的App或浏览器插件进入商家网站,然后正常下单,交易成功后,Rakuten就会按照一定比例(通常在1%-10%之间)给你返现。这笔钱会累积在你的账户里,每三个月可以通过支票或者PayPal提现。

这听起来像是“白给的钱”,但它确实是真的!我用Rakuten两年多,已经累积返现了差不多$500,够买一张淡季回国机票了。Honey则是一个浏览器插件,在你网购结账的时候,它会自动帮你搜寻全网可用的折扣码,并尝试应用在你的订单上,帮你找到最优折扣。把这两个结合起来用,能让你在每次剁手时都感觉自己赚到了。

住:从租房到购物,打造你的温馨小窝

搞定了吃穿住行,生活品质的提升就靠这些App了。

Amazon:留学生的万能杂货铺

Amazon在美国的地位,就如同淘宝+京东在国内的结合体。对于留学生来说,最最推荐的就是办理一个Amazon Prime Student会员。它不仅有长达6个月的免费试用期,之后的年费也只有普通会员的一半。拥有了Prime会员,你就可以享受无数商品的免费两日达服务。从课本、文具,到零食、饮料,再到锅碗瓢盆、卫生纸,几乎所有生活所需都能在上面买到,并且快速送到你的宿舍或公寓楼下,彻底把你从“去超市当搬运工”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

Facebook Marketplace & OfferUp:二手淘宝天堂

刚到美国,要置办家具但预算有限怎么办?去Facebook Marketplace看看!每年毕业季,上面都会涌现出大量学长学姐“含泪甩卖”的二手家具家电,小到台灯、书架,大到床垫、沙发,价格都非常便宜,甚至还有免费送的(Free Stuff)。在这里,你完全可以用不到$200的预算,淘齐一整个公寓的基本家具。这不仅省钱,还非常环保。等你毕业要离开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你带不走的东西卖掉,回一波血。

好了,这份超长清单就先到这里。其实,好用的App还有很多,比如找deal的Slickdeals,管理课表的Class Schedule,点咖啡的Starbucks等等。

但记住,App终究只是工具,它们存在的意义,是帮你更快地跨越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障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学习、社交、体验和探索。别只把它们当成手机里的一个个图标,试着用Yelp去发现一家你从未尝试过的越南河粉店,约上新认识的同学一起去;试着用Turo租辆车,开到隔壁州的国家公园看一次日落。当你说出那句流利的“Just Venmo me”,你会发现,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留学之路,就是一场不断打怪升级的冒险。而这些App,就是你新手村里最强大的装备。带上它们,勇敢地出发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61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