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温馨提示 |
|---|
| 为啥那么多学长学姐毕业后,竟然有七成都选择留下来了?韩国的魔力,难道真的只是追星、喝咖啡、吃炸鸡那么简单?当然不是啦!这背后,有让人心动的工签政策和就业机会,有那种可以自由“发疯”的轻松生活氛围,更有在这里奋斗好几年建立起来的归属感。不过,留下来的路也并非全是坦途,职场的“内卷”和独自打拼的辛酸也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留下还是回国,这道选择题到底该怎么做?这篇文章会带你深入聊聊,看看真实的故事和选择背后的利弊,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哦! |
毕业季的散伙饭,总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烤肉在铁板上滋滋作响,烧酒杯一次次碰撞,但谁都掩饰不住眼神里的迷茫和期待。那天晚上,我们专业十几个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那个终极问题:“毕业后,你打算怎么办?”
“回国呗,我妈都给我安排好相亲了。”
“我准备考公,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嘛。”
“我想去上海闯闯,进互联网大厂卷一下。”
大家七嘴八舌,答案似乎都指向那张回国的机票。可酒过三巡,话题的走向却突然变了。已经拿到一家游戏公司offer的班长挠挠头说:“我……我准备留下来。” 话音刚落,好几个人立刻附和:“我也是!” “我也换了求职签证,想再试试。”
我当时真的惊了。粗略一算,我们这个小团体里,竟然有超过一半的人,都默默地在为留在韩国做准备。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根本不是个例。根据韩国法务部出入境外国人政策本部的数据,近几年,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韩国就业、创业或以其他方式留下来的比例,竟然高达近70%!
七成!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每十个留学生里,就有七个选择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奋斗。韩国到底有什么魔力?难道真的只是因为K-POP、韩剧和永远喝不完的冰美式吗?不,事情远比你想的要复杂,也比你想的更现实。
第一道门槛:让你“喘口气”的签证和实实在在的饭碗
想留下,光有情怀可不行,首先得解决身份问题,也就是签证。这可能是很多学弟学妹最关心的一点。坦白说,相比于欧美国家,韩国给留学生提供的“缓冲带”真的算是非常友好了。
这个缓冲带,就是大名鼎鼎的D-10求职签证。只要你的学分和韩语成绩达标,毕业后基本都能顺利换到。它就像一张“体验卡”,给你至少半年的时间,让你不慌不忙地去找工作。如果这期间你积极参加求职活动,最多可以续签到两年。两年啊!足够你把韩国大大小小的公司面试个遍了。
我的学姐小雅,就是D-10签证的受益者。她SKY大学传媒硕士毕业,一心想进美妆行业。毕业后,她换了D-10,一边在一家小公司实习积累经验,一边海投简历。半年里,她面试了不下二十家公司,从爱茉莉、LG这种大集团,到各种小众新锐品牌。过程当然很煎熬,拒信收到手软,有好几次她都想放弃了。但最终,在签证快到期前,她成功上岸了一家知名的美妆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营销。她说:“如果没有D-10给的这两年时间,我可能早就打包回国了。它真的给了我一个试错和坚持的机会。”
找到了工作,下一步就是换成E-7工作签证。这个签证相对严格,需要公司给你担保,而且对公司的规模和你的薪资都有要求。比如,法律规定,公司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韩国本地员工,付给你的年薪也不能低于韩国国民总收入(GNI)的80%。根据2024年的标准,这个门槛大约在3300万韩元(约17.5万人民币)左右。这个薪资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努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的。
那么,留学生在韩国到底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薪资水平又如何呢?
咱们中国留学生的优势非常明显:中韩双语能力。所以,很多岗位都和“中国”这两个字挂钩。比如,游戏公司的中国市场运营、美妆护肤品牌的海外市场营销、贸易公司的采购专员、免税店的管理岗位等等。这几年,随着中国品牌出海,很多在韩的中国企业,比如华为、TCL、字节跳动,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薪资方面,根据韩国求职网站Saramin和JobKorea的数据,2024年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大约在3500万韩元(约18.5万人民币)左右。如果你能进三星、现代、SK这样的大企业,起薪甚至能达到5000万韩元(约26.5万人民币)以上。这个收入水平,虽然比不上国内互联网大厂给出的天价offer,但在首尔生活,刨去房租和生活费,还是能攒下一些钱的。
你看,友好的签证政策加上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为“留下”这件事,铺平了最重要的一条路。它告诉你:只要你愿意努力,留下来,不是梦。
精神自由:那个可以随心所欲“发疯”的自己
搞定了面包,我们再来聊聊诗和远方。很多人选择留下,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更是为了一种“喘口气”的生活状态。
在国内,我们似乎总被一种无形的框架束缚着。几岁该毕业,几岁该结婚,几岁该买房生娃……每个人都像在一条预设好的轨道上加速狂奔,稍微偏离一点,就会被贴上“不务正业”“不稳定”的标签。但在韩国,这种来自社会的集体压力感,会小很多。
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地“发疯”。
你想把头发染成彩虹色去上班?没问题,你的韩国同事可能比你的发色还夸张。你三十岁了还不想结婚,只想养只猫,周末去爬山、看展、学陶艺?太正常了,周围到处都是这样的“独居青年”。你可以在弘大的街头跟着即兴表演的乐队一起摇摆,也可以在汉江公园的草坪上躺一下午什么都不干,没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看你。
这种“我可以不正常”的社会氛围,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解放。它意味着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从“满足别人的期待”转移到“探索自己的内心”。
我的朋友阿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国内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按部就班读完本科。来了韩国读研后,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迷上了独立乐队,周末就背着吉他去Livehouse演出;他爱上了冲浪,一有假期就往釜山和济州岛跑。毕业后,他进了一家IT公司,工作虽然忙,但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他告诉我:“在韩国,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为自己而活。我可以不那么成功,不那么合群,但我很快乐。这种感觉,我暂时还不想放弃。”
除了精神上的自由,韩国便利的生活也让人欲罢不能。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和咖啡馆,覆盖到每个角落的外卖系统,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懒人”来说,半夜想吃炸鸡啤酒,手指点点半小时就到;周末想出门逛街,坐上地铁就能轻松到达任何一个商圈。这种“想做什么就能立刻做到”的便利,一旦习惯了,真的很难离开。
情感羁绊: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朋友
在一个地方待上四五年,甚至更久,你和这座城市的联结,远比你想象的要深。
你可能已经能操着一口流利的韩语和菜市场的阿姨讨价还价;你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地铁2号线每一站的名字;你有了自己私藏的宝藏餐厅和咖啡馆;你的手机里存着比家人还多的朋友的联系方式。
这里,有你用无数个夜晚的赶due(赶作业)和考试堆砌起来的青春。图书馆通明的灯火,小组讨论时的争执与欢笑,拿到奖学金时的喜悦,都刻在了这座城市的记忆里。毕业就走,意味着要和这一切做个了断,就像亲手抹去自己奋斗过的痕迹。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你的社交圈。一起熬夜的同学,一起吐槽老板的同事,带你吃遍首尔的韩国朋友,甚至可能还有一个正在交往的恋人。这些人和事,构成了一张温暖而坚实的情感网络。回国,意味着要和这张网割裂,去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建立一切。
我认识一位在游戏公司工作的学长,国内的游戏行业明明发展得更好,机会也更多,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去。他给我发来一张他家猫的照片,说:“我女朋友是韩国人,我最好的哥们儿也在这儿,我的猫都在这养了三年了,它只会听韩语的‘过来’。对我来说,这里早就不只是留学的地方了,这里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家。”
是啊,当一个地方承载了你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它就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叫做“家”的地方。离开的成本,变得异常高昂。
硬币的另一面:职场内卷和无尽的孤独
聊了这么多留下来的好处,是不是觉得韩国简直是留学生的天堂?别急,我们得看看硬币的另一面。留下来的路,从来都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更多的是布满玻璃渣的泥泞小路。
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那令人闻风丧胆的职场文化。
你以为韩剧里那种主角准点下班,和上司斗智斗勇,动不动就潇洒辞职的场景是真的吗?醒醒吧!现实是,韩国的“内卷”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韩国是发达国家中平均工作时长最长的国家之一。
“加班”是家常便饭,而且很多时候是“无薪”的无效加班。办公室里那种等级森严的“前后辈”文化,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前辈不走,你就不敢走”是不成文的规定。还有那著名的“会食”(회식),也就是公司聚餐,基本等于“加班的延伸”。聚餐上,你要不停地给领导和前辈倒酒,听他们讲那些重复了一万遍的陈年旧事,还得赔着笑脸,比上班还累。
我的朋友小K,在一家韩国中型企业做海外贸易。她经常跟我吐槽,说感觉自己不是在上班,而是在“修行”。每天早上要比自己的直属上司早到办公室,下班要等上司走了才敢收拾东西。每周至少两次的“会食”,喝到半夜是常事,第二天还得顶着宿醉的头去上班。她说:“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割裂,生活里那个自由的我,和工作里这个卑微的我,完全是两个人。”
除了职场的压力,独自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孤独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学生时代,你身边总有一群可以抱团取暖的同学。但工作之后,大家各奔东西,能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当你生病了,只能一个人去医院挂号、输液;当你在工作上受了委屈,想找人倾诉,却发现国内的朋友有时差,身边的同事又不能说;逢年过节,看着朋友圈里大家晒着全家福和年夜饭,你只能默默点一份炸鸡外卖,配着综艺节目下咽。
那种感觉,就像漂浮在一片巨大的海洋里,四周都是热闹的人群,但没有一艘船是为你而停靠的。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是每个选择留下来的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所以,这道选择题到底该怎么做?
聊到这里,你可能更纠结了。留下,有留下的好;回国,有回国的妙。这道选择题,好像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其实,我想告诉你,别把这件事想得那么沉重。人生不是一场非黑即白的考试,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与其问“我应该留下还是回国”,不如问问自己:“现阶段,我最想要的是什么?”
你是不是更看重趁年轻,多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积累一些海外工作经验?如果是,那别犹豫,利用好政策给你的机会,勇敢地在韩国闯一闯。这里给你提供的平台和视野,可能会成为你未来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或者,你是不是更渴望家人的陪伴,更看重国内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人脉资源?如果是这样,那回国也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带着留学的履历和开阔的眼界,你在国内的职场上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建议是:别只停留在“想”的阶段。如果你不确定,那就给自己一个“试用期”。大胆地去换D-10签证,给自己一年,最多两年的时间,去真正地体验一下韩国的职场,去感受一下作为一个“社会人”在这里的生活。如果觉得很开心,很适合自己,那就继续走下去。如果觉得太累了,太孤独了,那也没关系,收拾行囊回国,你的人生也不会因此而失败,反而多了一段独一无二的经历。
记住,无论留下还是回国,都只是你人生某个阶段的一个选择,它决定不了你的一生。今天你选择留下,不代表你永远不能回去。未来,你随时可以带着在这里积累的经验、资本和故事,开启人生的下一篇章。
所以,别怕,别慌。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