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新同学的悄悄话 |
|---|
| 选语校真的像“开盲盒”,开好了,留学之路顺风顺水;开不好,每天都想打包回家。这篇文章不含广告,纯粹是我自己掏心窝子的分享。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找到那个让你安心、暖心的“日本第一个家”。 |
哈喽,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东京留学三年的Sonia。
还记得我刚落地成田机场的那天吗?东京的七月,空气闷热得像个蒸笼。我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站在人来人往的京成电铁站台,看着头顶上蜘蛛网一样复杂的线路图,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手机导航不给力,日语说得磕磕巴巴,想问个路,嘴巴张了半天却挤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一刻,孤独和无助感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一个人跑来日本的决定到底对不对。
这个场景,可能每个独自踏上留学路的你都经历过,或者正在为此而焦虑。选择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只是留学的第一步。真正决定你初期体验的,是你选择的第一所语言学校。它不仅仅是你学日语的地方,更是你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依靠、第一个“家”。
所以今天,我必须把我压箱底的宝藏安利给你们——共立日语学院(Kyoritsu Japanese Academy)。它就是那个在我最迷茫时,给了我一盏灯的地方。这篇文章会有点长,但我保证,全是干货和暖心故事,希望能给正在择校的你,提供一点实实在在的参考。
这里的老师,不只是“先生”,更是朋友
来日本前,我幻想的日语老师是那种严肃、一丝不苟,在讲台上用红笔敲着黑板的形象。但来到共立,我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这里的老师,真的超有耐心,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我刚入学时在初级班,班里大概有15个同学,不多不少,刚刚好。我的语法特别烂,授受关系“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搞得我头都大了。有一次小测验,我错得一塌糊涂。下课后,教我们的小林老师没有直接走,而是把我叫到旁边,拿出纸和笔,画着小人儿,一点一点地给我重新讲。她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笑着说:“这个语法点啊,刚开始是很难,我当年学中文的‘把’字句时,也想了好几天呢!”
那一瞬间,我感觉我们之间不是老师和学生,更像是两个在交流学习经验的朋友。她不会因为你问了“笨”问题而看轻你,反而会鼓励你多问、多说。
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关心不止停留在课堂上。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一个人躺在宿舍里难受得不行。班主任中村老师知道后,竟然在下班后给我发消息,问我需不需要帮忙买药,还仔仔细细地告诉我日本的感冒药该怎么吃,要去什么样的诊所(クリニック),怎么用国民健康保险。这种温暖,真的不是一句“谢谢老师”就能表达的。
共立的教学也不是死板的“照本宣科”。老师们会用很多有趣的方式让我们理解和运用日语。比如,学到购物相关的词汇,老师就真的带我们去附近的超市,来一场“现场教学”,指着货架上的商品,让我们用刚学的句型去提问。学到请求许可的句型“~てもいいですか”,老师就会设置一个场景,让我们去办公室找其他老师,真实地演练如何借东西、如何请求帮助。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比在教室里死记硬背有效一百倍。
根据学校官网的数据,共立的专任教师比例非常高,很多老师都有超过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他们不仅懂日语,更懂外国学生学习日语的痛点在哪里。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push你一下,什么时候该给你一点鼓励。
“一条龙”服务,把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让人头疼的是那些琐碎但又必须自己面对的生活事务和升学压力。这也是我想重点夸共立的地方,它的支持体系真的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你觉得“我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事学校都帮我搞定”。
生活上的“保姆级”教程
从你拿到在留资格(COE)的那一刻起,共立的“服务”就已经开始了。学校的事务老师会发来详细的入境指南,告诉你需要准备什么文件,怎么填写入境卡。我当时就是拿着学校发来的中英文对照模板,在飞机上顺利填完了所有表格。
落地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办理在留卡、国民健康保险、开银行账户、办手机卡……这些对一个新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共立把这一切都变成了“流程化作业”。开学第一周,学校会专门安排时间,由事务老师带着我们,一批一批地去区役所(类似国内的区政府)办手续。老师们会提前帮我们把申请表上能填的都填好,我们只需要核对信息、签名就行。去银行开户也是一样,学校和附近的三井住友银行有合作,集体办理,省去了自己沟通不畅的麻烦。
我有个朋友在另一所语校,这些全靠自己摸索,光是开个银行账户就跑了三趟,因为材料没带对、地址写得不规范。而我,在学校的帮助下,一周之内就把所有事都搞定了,那种安心感,真的无可替代。
升学指导的“私人订制”
对于我们大多数留学生来说,语言学校只是一个跳板,最终的目标是升入大学、大学院或者专门学校。共立的升学指导,是我认为它最核心的优势之一。
这里的升学指导不是临近毕业才开始的“临时抱佛脚”,而是贯穿你整个学习过程。从中级课程开始,学校就会定期举办升学说明会,邀请各个大学的招生老师来校宣讲,让我们对日本的大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厉害的是他们的“一对一”升学面谈。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一个升学指导老师,从你开始考虑升学方向起,这位老师就会全程跟进。他会根据你的日语水平、EJU(日本留学生考试)成绩、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帮你分析适合你的学校和专业。这个过程非常细致,甚至会帮你去查阅各个大学过去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录比。
我当时的指导老师是佐藤老师。我的目标是学习传媒,但日本的传媒专业分布在社会学部、新闻学部、情报学等各个领域,我自己看得眼花缭乱。佐藤老师花了整整两个下午的时间,帮我把所有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都列了出来,分析每个学校的教授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最后,我们一起圈定了三所重点目标院校和两所保底院校。
确定目标后,就是最关键的“出愿”(申请)环节。写研究计划书、志望理由书,是每个考大学院的人最头疼的事。佐藤老师帮我逐字逐句地修改,从逻辑结构到用词,改了不下五遍。模拟面试更是“魔鬼训练”,他会邀请好几位老师扮演面试官,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从专业知识到你对日本社会的看法,帮你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都预演一遍。我记得有一次模拟面试,我被问得哑口无言,紧张到手心冒汗。结束后,佐藤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拍拍我的肩膀说:“现在把问题都暴露出来是好事,我们还有时间准备。”
根据共立去年的升学实绩,超过95%的毕业生都顺利升入了理想的学校,其中不乏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以及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等艺术类殿堂。这些闪亮的数字背后,是老师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
在这里,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出国留学,最怕的就是孤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有家人,没有老友,那种感觉真的很难熬。共立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就是它努力营造出的那种“大家庭”的氛围。
这里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我的同班同学里,有来自越南的程序员小哥,有来自意大利的艺术系小姐姐,有来自美国的大学交换生,还有来自韩国的追星女孩。根据学校的统计,共立的学生国籍构成非常多元化,来自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学校会有意地将不同国籍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班级,鼓励大家用日语交流。在这样一个“小型联合国”里,你不仅能学到日语,还能接触到各种各样有趣的文化。
我们经常在课后约着一起去食堂吃饭,或者去学校附近的东京巨蛋城逛街。大家用着还不太流利的日语,夹杂着英语和各种手势,聊着各自国家的趣事、吐槽学习的辛苦,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你会发现,原来大家的烦恼都是相通的,你也就不再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了。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和课外旅行。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书法课,笨手笨脚地写下了我人生中第一个毛笔字“夢”;也参加过茶道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打抹茶;最难忘的是去镰仓的一日游,我们一起在海边拍照,在江之电的铁道口打卡《灌篮高手》的经典场景。这些活动都是免费或者只收取很少的材料费,它让我们的留学生活不只有课本和考试,还有了更多彩的回忆。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共立的宿舍。学校和日本最大的学生公寓运营商Kyoritsu Maintenance是关联公司。他们提供的学生宿舍(学生会馆)条件非常好,而且都有寮长、寮母さん(宿管夫妇)在。他们就像我们的日本“爸爸妈妈”,会为我们准备早晚餐,接收快递,生病了还会带我们去医院。对于第一次独立生活的我来说,住在这样的宿舍里,安全感爆棚。
我住的宿舍里,大家就像一家人。有人过生日,我们就会在食堂里一起为他唱生日歌、切蛋糕;到了年末,寮母さん还会组织我们一起包饺子、看红白歌会。这种温暖的集体生活,极大地缓解了我的思乡之情。
共立日语学院,对我来说,它真的不只是一所学校。它是我初到日本时的引路人,是我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也是我结识挚友、收获成长的平台。它用专业和真心,为我们这些异乡的学子,撑起了一片天。
我知道,选择语言学校是一件需要反复斟酌的大事。你可能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好的坏的,让你更加迷茫。
别怕,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能让你快速融入、少走弯路的环境;如果你希望老师不仅教你知识,更能关心你的生活;如果你渴望在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一起成长……那么,去共立的官网看看吧,或者找机会参加一次他们的线上说明会,亲身感受一下我所说的这一切。
记住,留学这条路,起点选对了,后面的风景才会更精彩。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祝愿每一个你,都能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宝藏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