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佛士设计留学,学姐有话对你说

puppy

嘿,准备来莱佛士的学弟学妹们!是不是正对着offer又激动又有点小忐忑?我懂我懂,当初我也一样。想告诉你,这里的学习节奏真的很快,做好为项目“爆肝”的准备哦!但最棒的是,教你的老师很多都是行业大咖,能学到超多干货,做的每个作品都能直接放进未来作品集。你还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头脑风暴的感觉超酷。在这篇文章里,我把我踩过的坑、作品集准备的小技巧,还有怎么跟导师有效沟通的真心话都写下来了,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快来看看我的真实体验吧!

学姐的真心话速览
学习节奏:做好为项目“爆肝”的心理准备,时间管理是生存第一法则。
导师资源:你的老师很可能就是行业大咖,别害羞,多提问,多约谈。
作品集: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把每个作业都当成作品集的一部分来打磨。
国际视野:你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多交流,你会发现新世界的大门。
心态调整:拥抱批评,快速迭代。在这里,脸皮厚是褒义词。

莱佛士设计留学,学姐有话对你说

嘿,未来的莱佛士人!

我猜你现在的心情,大概和我三年前的那个下午一模一样。我清晰地记得,自己正窝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邮箱。当那封标题带着“Congratulations”的邮件跳出来时,我的心脏“咯噔”一下,差点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点开,看到莱佛士设计学院的logo,那一刻,激动、狂喜,还有一种不真实的眩晕感,感觉未来像一幅画卷,“唰”地一下在我面前展开了。

但说实话,狂喜过后,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悄悄爬了上来——焦虑。我能行吗?传说中莱佛士的课业压力山大,我能跟上吗?我的英语够用吗?我做的设计会不会被批得一文不值?这些问题像小虫子一样在我脑子里爬来爬去。这种感觉,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

所以,我决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坐下来敲下这篇文章。我想把这几年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收获的宝藏,原原本本地分享给你。这不 是一篇官方的招生宣传,而是一份来自学姐的、带着咖啡渍和画笔痕迹的“生存指南”。希望能帮你拨开眼前的一些迷雾,让你在踏上这段旅程时,脚步能更坚定一些。

“爆肝”是常态,但每一分钟都值得

我们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学习强度。一个字,快。两个字,很快。三个字,非常快!

莱佛士的课程是高度密集和模块化的。通常一个学期(Term)大概是3个月,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你可能要同时推进3-4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调研、概念发展、执行和最终呈现(Presentation)阶段。这意味着,你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前一个项目的Final Presentation刚结束,下一个项目的Brief(任务简报)就已经发到你邮箱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大二那年的一个时装设计项目。我们的主题是“解构主义”,要求在6周内,从概念研究、面料改造实验,到设计图、立裁、样衣制作,最终完成一套完整的服装。听起来是不是还好?但别忘了,这只是你三门课中的一门!

那段时间,我和我的组员们几乎是以工作室为家。白天上完课,晚上就泡在缝纫室。凌晨两三点的工作室灯火通明,你能看到有人在打版,有人在电脑前渲染效果图,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布料的味道。大家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互相打气。有一次,为了一个特殊的面料褶皱效果,我们用熨斗和定型液试验了整整一个通宵,手指被蒸汽烫了好几个泡。等到第二天清晨,看着那块独一无二的面料,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这种“爆肝”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竟然觉得有点热血。

为什么节奏这么快?因为莱佛士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模拟真实的设计行业。在现实的设计公司里,客户可不会给你半年时间去慢慢构思。根据行业数据,一个中等规模的品牌重塑项目,从接到brief到首次提案,平均周期也就4-6周。莱佛士的这种高压训练,其实是在帮你提前适应未来职场的节奏。毕业后,你会发现自己比别人更能抗压,更能高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和多任务处理。

所以,给你的第一个忠告是:从开学第一天起,就买一个好用的日程本或下载一个时间管理APP。把所有项目的截止日期(Deadline)都标红加粗,然后倒推出每周、甚至每天的任务。千万不要拖延,因为在这里,拖延症是“致命”的。

你的老师,可能是你未来想成为的人

如果说高强度的学习是莱佛士的“硬币A面”,那超豪华的导师阵容就是它的“硬币B面”,闪闪发光的那一面。

这里的老师,很少是纯粹的“学院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活跃在行业一线的“现在进行时”。你的平面设计老师,可能就是某个4A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你的室内设计老师,可能正主持着新加坡某个新地标的室内项目;你的时尚营销老师,可能刚从米兰时装周回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我们品牌战略的老师,Mr. David。他曾在宝洁(P&G)和联合利华(Unilever)担任过多年的品牌经理。他上课从不照本宣科,他会直接把一个他亲手操作过的、失败的案例扔给我们分析。他会问:“如果你是当年的我,你会怎么做?”我们分组讨论,争得面红耳赤,提出的方案稚嫩又大胆。而他会笑着听完,然后告诉我们当时市场真实的数据、消费者的反馈,以及他们团队是如何复盘并推出下一个成功产品的。

这种体验是看多少本教科书都换不来的。我们学到的不只是理论,而是活生生的、充满了细节和教训的商业实战。根据新加坡设计行业理事会(DesignSingapore Council)的报告,设计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莱佛士的师资构成,就是这种理念的最佳实践。我们的 lecturer-student ratio(师生比)大约在1:15,这意味着你能获得足够多的个人关注。

所以,给你的第二个忠告是:把你的老师当成宝藏来挖!不要害怕提问,更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主动在课后预约他们的“Consultation time”(咨询时间),带着你的作品和具体问题去找他们。比如,不要只问“老师,你看我这个设计怎么样?”,而是问“老师,我这个设计在色彩搭配上,为了突出年轻感用了高饱和度的对比色,但又担心会显得不够高级,您有什么建议来平衡这两者吗?”。问题越具体,你得到的反馈就越有价值。这些来自行业前沿的建议,可能会帮你捅破那层困扰你很久的窗户纸。

从“学生作业”到“准职业作品集”

在莱佛士,有一个词你从入学第一天就会被反复灌输,那就是“Portfolio”(作品集)。

这里的教学理念非常明确:你做的每一个项目,都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放进你未来的作品集,成为你找工作的敲门砖。老师在评分时,除了看你的创意和执行,更会从一个行业面试官的角度来审视你的作品是否专业、是否完整、是否有潜力。

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那个“解构主义”时装项目吗?最终的成品不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整套“package”。它包括:一本厚厚的Process Journal(过程日志),里面贴满了我的灵感来源、草图、面料小样、立裁过程的照片;一份专业的Lookbook(造型册),我们自己找模特、化妆师和摄影师朋友,在校外租了一个小影棚拍摄的;甚至还有一个30秒的创意短片。

这套东西完成后,可以直接上传到Behance(设计师社区),或者在面试时展示给面试官看。它完整地呈现了你从一个抽象概念到最终成品的全部思考路径和执行能力。这才是公司想看到的。根据全球知名求职平台LinkedIn的数据分析,对于创意岗位,超过80%的招聘经理认为,一个能展示思考过程的在线作品集远比一份漂亮的简历重要。

所以,莱佛士的课程设置本身就是在帮你构建一个强大的作品集。每学期末,学院都会举办作品展,优秀的作品会被选中参加更大规模的年度毕业展。这不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和行业人士、潜在雇主建立联系的绝佳平台。

给你的第三个忠告是:养成记录和整理的习惯。从项目开始的第一天,就有意识地保存你的所有资料。无论是潦草的草图,还是失败的模型,它们都是你思考过程的一部分,都是故事的一部分。学会使用相机或手机高质量地拍摄你的作品,学习一些基础的排版知识,让你的作品集看起来更专业。这门“自我营销”的功课,和设计本身同样重要。

欢迎来到“小联合国”,拥抱文化冲击

走在莱佛士的校园里,你会听到各种语言。你的前后左右,坐着的可能是来自印尼、韩国、俄罗斯、法国、印度的同学。官方数据显示,莱佛士的学生群体来自超过40个国家,这里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这对我来说,是留学经历中最酷的部分之一。

我参与过一个室内设计的小组项目,任务是为一个跨国家庭设计住宅。我的组员里,一个来自日本,一个来自意大利。项目一开始,我们就因为“厨房”的设计吵翻了。我认为厨房应该用推拉门隔开,避免油烟,这是典型的中式思维。而意大利小哥坚持要做开放式厨房,因为那是家庭社交的中心。日本女生则更关注收纳的极致和空间的流动性。

那次争论让我们不得不坐下来,深入分享各自国家的家庭文化、生活习惯和审美偏好。我们最后的设计方案,是一个融合了三者智慧的“半开放式”厨房,既有强大的油烟处理系统,又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岛台,还隐藏了大量的嵌入式收纳。这个方案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因为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文化包容”的设计精神。

这种跨文化协作的经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让你明白,你习以为常的“标准”,在别人看来可能并非如此。它教会你如何沟通、如何倾听、如何求同存异。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能力比任何单一的设计技能都更加宝贵。很多国际设计公司在招聘时,都非常看重候选人是否具备跨文化团队的协作经验。

所以,给你的第四个忠告是:别害羞,走出去,主动和你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朋友。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多参与小组讨论。不要总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文化,也热情地分享你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的不仅是朋友,更是一种未来设计师必备的全球化视野。

最后,想对你说的一些真心话

说了这么多,我不想给你画一个“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大饼。在莱佛士的这几年,我也曾因为作品被老师批得体无完肤而偷偷哭过,也曾因为赶项目连续几天没好好睡觉而怀疑人生。这里不是一个轻松的避风港,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竞技场。

但正是这些挑战,才逼着你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你会学会如何接受批评,并迅速从反馈中找到改进的方向;你会学会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和专注;你还会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高效协作。

如果你已经拿到了offer,正在犹豫和忐忑,我想说,别怕。你当初为了申请它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已经证明了你的热情和潜力。这里有足够好的老师和资源,能把你这块璞玉打磨得更亮。

准备好你的MacBook,装满各种设计软件;准备好你的肝,迎接无数个不眠之夜;但最重要的是,准备好一颗开放、勇敢、好奇的心。准备好被颠覆,被挑战,然后,被重塑。

这趟旅程会很辛苦,但终点处的风景,绝对值得你现在的一切付出。

我们在莱佛士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41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