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佛士设计生存指南 (速览版) |
|---|
| 心态准备:这里不是让你安逸度日的象牙塔,而是高强度的“设计新兵训练营”。做好为热爱而爆肝的准备,但相信我,每一次熬夜换来的成长都绝对超值。 |
| 核心技能:沟通,沟通,还是沟通!无论是跟你的导师、来自世界各地的队友,还是跟真实的企业客户(对,你没看错,会有真刀真枪的商业项目)。 |
| 必备装备:除了Adobe全家桶和各种专业软件,你最需要的是一个抗压的强大心脏,和一台能扛住24小时渲染不罢工的高性能电脑。 |
| 最终收获:一张文凭?那只是附属品。你真正带走的是一份能让你在面试中闪闪发光、直接“秒杀”别人的作品集,以及一个遍布全球的创意人脉网络。 |
嘿,你好呀!
我猜,你现在可能正对着电脑屏幕,在Google里翻来覆去地搜索“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怎么样”、“Raffles读设计值得吗”这类问题,心里一半是憧憬,一半是忐忑。
让我想想你脑海中的画面:是不是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画室,一群文艺青年优雅地拿着画笔,讨论着康定斯基的色彩理论?如果真是这样想的,那我得先给你打个预防针——醒醒,这可不是莱佛士的日常。
还记得我第一个学期的期末周。凌晨三点,工作室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马克笔和MDF板混合的奇特味道。我的日本队友正在用镊子小心翼翼地粘着建筑模型的最后一个窗框,旁边的印度哥们儿戴着耳机,代码敲得飞起,在为我们的APP做最后的UI调试。而我,正对着一堆布料小样和设计草图欲哭无泪,明天就要给客户做Presentation了,我的最终版设计还没定下来。
那一刻,我累得想把所有东西都推到地上,直接躺平。但当我看到身边每一个人都在咬牙坚持,眼里闪着同样的光,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在一场艰苦的战役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种疲惫又热血的感觉,就是我在莱佛士最真实的写照。
所以,这篇文章不想跟你扯那些官话套话。我就想作为一个“过来人”,跟你掏心窝子地聊聊,在新加坡莱佛士(Raffles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Singapore)读设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不是学校,是模拟职场的“压力测试”
在国内读设计,我们习惯了先上大半年的理论课,什么设计史、美学原理,听得人昏昏欲睡。但在莱佛士,对不起,没有这个缓冲期。这里信奉的是“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
课程排得非常紧凑,基本上每三个月就是一个小学期(term)。这意味着你几乎每隔10-12周就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从构思、调研、设计到最终成品展示,节奏快到飞起。没有期中、期末考试,你的成绩就是你的项目本身。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你永远处于“战斗状态”,脑子里的弦一直绷着,逼着你快速思考,快速执行。
最刺激的是,这里的项目很多都不是纸上谈兵。学校会拉来真实的企业合作,把我们这些学生直接推到“甲方”面前。听起来很酷对吧?但做起来简直是“炼狱模式”。
举个例子,我读时尚营销的学姐们,前段时间就接了一个和新加坡本地知名时尚品牌CHARLES & KEITH(我们俗称的“小CK”)合作的项目。她们的任务不是画几个包包那么简单,而是要为品牌策划一个完整的、针对Z世代的线上营销活动。从市场调研、消费者画像分析,到社交媒体内容创意、KOL投放策略,再到最终的预算规划和预期ROI(投资回报率)计算,每一个环节都得像真正的广告公司提案一样,有理有据。
当时品牌方的市场总监会亲自来听她们的提案,提出的问题尖锐又实际:“你们这个创意如何保证在TikTok上的传播性?”“这个预算,我们凭什么相信能达到你们承诺的曝光量?”那种被行业大佬当场“拷问”的压力,比任何考试都来得真实。但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被虐”中,你才能真正理解商业设计和自娱自乐的区别,你的思维方式会从一个“学生”迅速转变为一个“准专业人士”。根据学校近两年的数据,超过60%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包含这类与行业伙伴(Industry Partner)的直接合作项目,这强度,你品品。
你的导师,很可能就是行业里的大神
莱佛士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这里的导师阵容。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只在象牙塔里做研究的纯学者,而是依然活跃在设计行业一线的“双面人”——白天在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里指点江山,晚上就来学校给我们上课。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带给你的,永远是行业里最新鲜、最实用的知识和标准。他们不会跟你长篇大论某个设计流派的历史,但会告诉你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设计趋势是什么,哪种软件的哪个插件能让你的渲染效果提升三倍,以及如何跟一个挑剔的客户有效沟通。
我们的产品设计系有一位叫Giuseppe Spinelli的意大利导师,他自己就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工业设计师,合作过的客户名单里不乏像Fendi Casa、Chicco这样的大牌。他评判我们作业的标准就一句话:“这个设计,放到米兰的家具展上,你觉得会有人买单吗?”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设计在生产成本、材料工艺、用户体验上的各种硬伤。一开始你会觉得很受打击,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他是在用一个真实的市场总监的眼光来帮你打磨作品。这种训练,比你看十本设计理论书都有用。
还有教平面设计的导师,可能自己就运营着一家成功的品牌设计公司。他会直接把公司里遇到的真实案例(当然是脱敏后的)拿来当课堂作业,让我们分组去“竞标”。他评判的标准,也不仅仅是看你的海报好不好看,而是看你的设计解决了什么商业问题,你的提案逻辑是不是清晰。这种教育方式,让你在毕业前就提前预演了职场生存法则。
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也更像是设计工作室里的总监和设计师。你可以随时在邮件里跟他battle你的设计理念,也可以在课后向他请教创业的经验。他们是你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宝贵人脉。
爆肝是常态,但你有一群“神仙队友”
如果有人告诉你来莱佛士读设计很轻松,那他一定是在骗你。熬夜,在这里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期末周,工作室24小时不关灯,地板上随处可见“躺尸”的同学,外卖盒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说不辛苦是假的,但奇妙的是,你并不会觉得孤单。
因为你的身边,围绕着一群跟你一样为热爱而疯狂的“神经病”。莱佛士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环境,官方数据显示,这里的学生来自全球超过20个国家。我们一个十几人的小班,可能就有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俄罗斯、法国……的同学,简直就是个小型“联合国”。
这种多元化的环境带来的文化碰撞,是任何书本都给不了你的财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小组作业,我们要为一个虚拟的环保美妆品牌做全套的视觉识别系统(VIS)。我的组员里有一个严谨到变态的德国小哥,一个色彩感极度敏锐的泰国女生,还有一个想法天马行空的越南同学。
一开始我们简直要逼疯了。德国小哥坚持logo的网格系统必须精确到0.01毫米;泰国女生觉得我们的配色方案“没有灵魂”,不够“Sawasdee”(泰语里美好的意思);而越南同学则想在包装上融入法式殖民时期的复古花纹。我们吵了无数次,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文化审美。
但最后,在我们把所有想法打碎了再重组后,竟然创造出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方案:它有德式的精准和秩序感,有泰式的温暖和自然气息,又带着一丝法属越南的神秘和优雅。那个方案最后拿了全班最高分。那一刻我们才明白,设计的魅力恰恰在于不同视角的融合。跟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队友”一起奋斗,你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拓宽无数倍。
大家一起在deadline前通宵赶图,分享彼此国家带来的零食,在崩溃的时候互相打气,在项目成功后一起去东海岸吃烧烤庆祝。这种革命友谊,真的特别燃,也特别珍贵。
毕业时,作品集才是你的王牌
ry在设计这个行业,HR看你简历的时间可能只有30秒,但他们会花5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仔细看你的作品集(Portfolio)。一份牛逼的作品集,远比你毕业院校的排名和GPA重要得多。
莱佛士的整个课程体系,可以说就是围绕着“打造一份能打的作品集”来设计的。从你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在为你的作品集添砖加瓦。导师们也会从一开始就教你如何整理、包装你的项目,如何清晰地讲述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设计思路。
到了毕业季,学校会举办盛大的毕业设计展(Graduate Showcase)。这可不是简单地在学校礼堂里摆几块展板。莱佛士通常会租下新加坡市中心的大型展厅,邀请上百家公司的设计总监、HR和行业媒体来参加。这 фактически就是一场大型的、为你量身定做的招聘会。
你需要像一个真正的设计师一样,布置你的展位,向来来往往的专业人士自信地介绍你的毕业设计。我见过很多学长学姐,就是在毕业展上被心仪的公司相中,直接就拿到了offer。比如马来西亚现在非常知名的时装设计师Joe Chia,就是从莱佛士走出去的。还有很多毕业生,如今在全球知名的公司里工作,比如在育碧(Ubisoft)新加坡工作室参与《刺客信条》系列的游戏美术设计,或是在Grab、Dyson这样的公司里担任用户体验设计师。
当你拿着一本厚厚的、塞满了真实商业项目、经过行业大咖指导、凝聚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心血的作品集去面试时,你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你的设计技能,更是你的项目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这份底气,是莱佛士能给你的、最硬核的毕业礼物。
所以,在莱佛士读设计是种什么体验?
它很苦,会榨干你的体力和脑力,让你无数次怀疑人生。
但它也很酷,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从一个对设计充满幻想的小白,蜕变成一个懂得如何用设计解决商业问题的准设计师。
它会打破你对“大学生活”的所有浪漫想象,但会回馈给你一个更强大的心脏,一个更开阔的眼界,和一份足以让你骄傲的专业能力。
最后给你个建议吧。在决定来之前,别光看官网和宣传册。去Behance、Instagram上搜一搜“Raffles Singapore”的标签,看看在读学生和毕业生的作品,那才是这里最真实的水平体现。问问自己,你渴望做出那样的作品吗?你准备好迎接那样的挑战了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欢迎来到这个疯狂又迷人的设计“战场”。相信我,在这里流过的汗和泪,最终都会变成你未来职业道路上最闪亮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