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工作没头绪?保姆级攻略快收藏!

puppy

眼看就要毕业,是不是一想到在英国找工作就头大?简历怎么改,签证怎么办,海投了半天也没个回音?别慌!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来救你的!我们帮你把从搞懂最新的毕业生签证,到手把手教你写出让HR眼前一亮的英式CV和求职信,再到扒出那些高效的求职网站和内推渠道,最后奉上面试通关秘籍,把整个求职时间线都给你捋得明明白白。与其自己焦虑迷茫,不如点开看看,让每一步都走得心里有底!

保姆级攻略核心要点速览
签证先行: 毕业前务必搞懂毕业生签证(Graduate Visa),这是你合法留英找工作的“入场券”,千万别错过申请窗口。
简历是门面: 你的英式CV必须简洁、有力、突出成果。一页纸是黄金法则,用STAR原则量化你的经历。
渠道要精准: 告别海投,锁定LinkedIn、Gradcracker等高效平台。最强的武器是“内推”,勇敢地去链接校友吧!
面试是闯关: 准备好用STAR方法讲故事,回答行为面试问题。面试不只是被动回答,更是双向沟通,记得准备好你的提问。
时间规划: 求职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秋招是“黄金期”,春招是“补给站”,毕业季是“冲刺期”,每一步都要踩准节奏。

嘿,朋友!

还记得去年九月刚到英国的样子吗?拖着两个大箱子,对伦敦地铁的好奇大过对未来的迷茫。一转眼,毕业论文的deadline就在眼前,图书馆成了第二个家,咖啡因是你最好的朋友。那天凌晨三点,你和一起赶due的朋友趴在桌上,他突然问了句:“论文写完就毕业了,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空气瞬间安静了。

你笑着说“还没开始呢,急啥”,心里却咯噔一下。是啊,工作怎么办?看着身边已经拿到PwC、德勤offer的学霸,再看看自己空空如也的邮箱,焦虑感就像伦敦的雨,说来就来,躲也躲不掉。投出去的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连个拒绝信都没有。你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是不是读这个专业就是个错误?留在英国工作,对你来说,好像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几乎每个留学生都经历过这段自我怀疑的“至暗时刻”。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陪你走过这段路的。我们不灌鸡汤,只上干货。从签证到面试,把所有关卡都给你捋顺了,让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

搞懂签证,这是你留在英国的“入场券”

聊找工作,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身份问题。没有合法的签证,再牛的背景、再亮的简历都是白搭。对我们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现在的“版本答案”就是毕业生签证(Graduate Visa)。

这个签证简直是为留学生量身定做的“神器”。它允许你在英国顺利完成学业后,无条件地留在英国2年(博士毕业生是3年)。“无条件”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你不需要找到工作、不需要雇主担保,只要你顺利毕业,学校给你开出证明,你就可以申请。在这两年里,你可以合法地从事绝大部分工作,也可以自由换工作,甚至可以去创业。

这给了我们一个极其宝贵的缓冲期,让你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英国的职场,找到心仪的公司,而不用在毕业后马上打包回国。

听起来很美好,但有几个关键点你必须拿小本本记下来:

1. 只能在英国境内申请。 这条是红线,千万别碰!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朋友小A,去年硕士毕业,想着先回国过个暑假再回来办签证找工作。结果等他回国后才发现,毕业生签证的申请材料必须在英国境内提交。他的学生签证已经过期,无法再入境英国,就这么硬生生地错过了留在英国的机会,那种懊悔,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

2. 申请时学生签证必须有效。 你必须在当前学生签证过期前,并且学校已经正式通知内政部(Home Office)你已成功毕业后,才能提交申请。所以,掐准时间点特别重要。别等到签证最后一天才手忙脚乱。

3. 费用不菲,提前准备。 咱们得算笔经济账。根据2024年最新的政策,申请费是822英镑。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支付移民健康附加费(IHS),每年1035英镑。对于硕士毕业生来说,2年的签证总费用就是 822 + (1035 × 2) = 2892英镑。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定要提前规划进你的预算里。

拿到了毕业生签证,你就有了两年的“自由探索期”。但我们的最终目标,大多是换成更稳定的技术工签(Skilled Worker Visa)。这个签证就需要雇主担保了。2024年4月起,技术工签的政策收紧了,普通申请者的最低年薪门槛提高到了38,700英镑。不过,别被这个数字吓到,对于我们这些“新人”(New Entrant),也就是刚毕业的学生,薪资门槛会低一些,通常是行业标准薪资的70%,但最低不能低于30,960英镑。所以,在你用毕业生签证工作时,就要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争取在签证到期前,让你的雇主愿意为你提供担保。

CV 和 Cover Letter,你的“敲门砖”怎么写?

搞定了身份,接下来就是打造你的“敲门砖”——简历(CV)和求职信(Cover Letter)。很多同学觉得,我把所有经历都堆上去不就行了?大错特错!一份优秀的英式CV,讲究的是“精准打击”,而不是“火力覆盖”。

你知道吗?有数据显示,一个HR平均只会花7秒钟看一份简历。7秒钟,你喝口水的时间,HR已经决定了你的简历是进入“下一步”文件夹,还是“回收站”。

所以,你的CV必须做到:

清爽,一页纸就够了。 除非你有超过10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否则一页A4纸是黄金标准。千万别放照片、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这些个人信息,这在英国职场是禁忌,会被认为有歧视风险。

用动词开头,量化你的成就。 别写“I was responsible for...”(我负责...),直接用强有力的动词,比如“Managed”(管理了)、“Analyzed”(分析了)、“Developed”(开发了)、“Increased”(提升了)。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字说话。

举个例子,你在学校社团负责过社交媒体运营。普通写法是:“负责社团的Instagram账号运营”。

让HR眼前一亮的写法是:“独立运营社团Instagram账号,通过策划3场线上活动和优化内容发布频率,在6个月内将粉丝数从500提升至1500,增长率达200%。”

看到了吗?后者具体、量化,一下子就让HR知道你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

万能的STAR原则。 这是你描述任何一段经历的“杀手锏”。无论是工作、实习还是项目经历,都用这个结构来组织语言:

  • S (Situation): 当时是什么情况?(例如:在一个四人小组项目中,我们需要为一家本地咖啡店设计营销方案。)
  • T (Task): 你的任务是什么?(例如:我的任务是负责社交媒体营销部分的策略制定。)
  • A (Action): 你具体做了什么?(例如:我调研了竞品账号,确定了以“留学生活”为主题的内容方向,并设计了#MyCoffeeStory#互动话题。)
  • R (Result): 结果怎么样?(例如:该话题在Instagram上获得了超过500次互动,为咖啡店带来了20%的新客流,我们的方案最终被评为课程最佳。)

把这个原则用起来,你的简历会立刻变得逻辑清晰、有血有肉。

再来说说Cover Letter。它不是简历的复述,而是你和公司的一次“隔空对话”。你要在信里回答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你为什么适合这个职位?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我的朋友Sarah,申请一家美妆公司的市场助理岗位。她的Cover Letter就没有干巴巴地罗列自己会用PS、会写文案。她写了一个小故事:她是如何在小红书上关注这家公司的新品,如何被它们的环保理念所打动,并且,她自己还运营着一个美妆测评账号,用数据证明了自己对内容创作和用户增长的理解。这封信让她在一堆模板化的申请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记住,每一份投出去的CV和Cover Letter都必须针对性修改。花15分钟,仔细阅读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把里面的关键词(Keywords)圈出来,然后对应地修改你的简历,让系统和HR都能一眼看到:你,就是他们在找的人。

别再“大海捞针”了,这些求职渠道才高效!

简历准备好了,往哪儿投呢?如果你还在Indeed、Totaljobs这些网站上漫无目的地海投,那就好比想在大海里捞到特定的那条鱼,效率太低了。

我们需要更聪明的策略。

第一梯队:专业和毕业生平台。

  • LinkedIn: 这绝对是你的主战场。它不只是一个投简历的网站,更是一个职业社交平台。把你的LinkedIn档案当作一份动态的、可以展示个性的简历来维护。用一张专业的头像,写一段吸引人的简介,详细列出你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主动出击!关注你心仪的公司,看看它们在招什么人。去“校友”功能里,看看你的学长学姐都在哪里工作,他们就是你最宝贵的人脉资源。
  • Gradcracker: 如果你是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这个网站就是你的宝藏。上面全是顶尖工程和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非常对口。
  • Targetjobs / Prospects.ac.uk: 这两个网站是英国毕业生求职的百科全书,不仅有职位列表,还有大量的行业分析、求职建议,非常适合用来做行业研究。

第二梯队:你身边的隐藏资源。

学校的Careers Service(就业指导中心)! 我要说三遍,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最实用的资源!他们不仅能帮你免费改简历、进行模拟面试,手上还握有大量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发布的独家招聘信息。这些岗位竞争压力相对小很多,成功率更高。

第三梯队:求职的“终极武器”——内推(Internal Referral)。

有研究表明,通过内推的求职者,获得面试乃至offer的概率比网申高出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因为对于公司来说,员工推荐的人经过了一层筛选,更加可靠。

怎么获得内推?答案就是Networking(人际交往)。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功利,但其实过程可以很真诚。还是用LinkedIn,找到在你目标公司工作的校友,发一封简短、礼貌的私信。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说:“你好,可以帮我内推吗?” 这样99%会石沉大海。

你可以这样写:

“Hi [对方名字], 您好!我叫[你的名字],是您在[你的大学]的校友,目前在读[你的专业]。我看到您目前在[对方公司]担任[对方职位],我对贵公司的[某个方面,例如某个项目或企业文化]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在关注相关的机会。不知道您是否方便,能占用您15分钟的时间,简单分享一下您在该岗位的工作体验呢?非常感谢!”

这样的信息请求的是“建议”,而不是“帮助”,对方会更愿意回复。在短暂的交流中,你不仅能获得宝贵的一手信息,如果聊得好,对方也很可能会主动提出帮你看看内部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这就为你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面试来了别发怵,这样准备稳稳过!

恭喜你,通过了简历筛选,拿到了面试!别激动,这只是闯关游戏的开始。英国公司的面试流程通常比较长,可能包括电话/视频初筛、几轮和不同级别经理的面试,甚至还有Assessment Centre(评估中心)。

最常见的一种面试形式是Competency-based Interview(能力面试),也叫行为面试。面试官不会问你“你的优点是什么”,而是会问“请讲一个你如何展现领导力的例子”或者“请描述一次你和团队成员发生冲突并解决的经历”。

看到没?他们想听的是故事,是具体的例子。这时候,我们前面提到的STAR原则又该登场了。面试前,把职位描述里的每一项要求都拿出来,为每一项要求准备1-2个你的STAR故事。比如,要求里写了“Teamwork”(团队合作),你就准备一个团队合作的故事;写了“Problem-solving”(解决问题),你就准备一个解决问题的例子。

我的同学Michael在面试一家银行的分析师岗位时,被问到一个他完全没准备过的问题:“讲一个你用数据说服别人的经历”。他当时有点懵,但他没有慌。他跟面试官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请让我思考一下。”然后,他迅速在大脑里搜索,想到了一个课程项目。他用STAR的结构,清晰地讲述了他们小组当时对一个商业案例有不同看法(Situation),他的任务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最佳方案(Task),他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用图表向组员展示了他的发现(Action),最终他的方案被采纳,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Result)。

这种临场反应能力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比一个完美的、背诵出来的答案更让面试官欣赏。

面试的最后,面试官一定会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

记住,千万不要说“没有”。这是一个你展示自己思考深度和对公司热情的好机会。准备2-3个有水平的问题,比如:

  • “您认为在这个岗位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 “团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入职后可以如何帮助应对?”
  • “您个人在公司的发展经历是怎样的?公司是如何支持员工成长的?”

这些问题表明,你不仅关心这份工作本身,更关心你的长远发展和对团队的贡献。

求职时间线,别等到毕业才着急

找工作是一场持久战,节奏很重要。别把所有希望都压在毕业前一个月。

秋招(9月-12月):黄金期。 这是大型跨国公司(投行、四大、咨询、快消等)开放研究生项目(Graduate Scheme)申请的主要时期。这些项目招聘流程长,通常提前一年就开始了。如果你想进大厂,这是你必须抓住的窗口期。这段时间,请把主要精力放在刷公司的官网、参加线上的招聘宣讲会和学校的招聘会上。

春招(1月-4月):补给站。 错过了秋招别灰心。很多公司会在春季进行补招,而且大量的中小型企业(SMEs)会在这个时候开始活跃起来。中小型企业虽然名气没那么大,但可能意味着更快的成长速度和更扁平的管理,同样是很好的选择。

毕业季(5月-8月):冲刺期。 这个阶段,市场上会出现很多需要立即入职(Immediate Start)的岗位。这时候,你的毕业生签证应该已经申请下来了,可以随时开始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投递,同时也要开始享受在英国的最后时光,别让求职的焦虑毁了你的毕业季。


写到这里,我知道信息量有点大。你可能觉得,天啊,要做的功课也太多了。是的,在英国找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像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你会遇到无数次的“您已被拒绝”,会自我怀疑到深夜痛哭,甚至会想,要不还是算了吧,回国也挺好。

但请你相信,每一次被拒,都是一次学习。你投出去的每一份简历,参加的每一次面试,都是在为你最终拿到那个心动的offer积攒经验值。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优势的过程。

别自己一个人扛着。多和正在找工作的朋友聊聊,交流信息,互相打气。也别忘了,论文和考试才是你当前的主业,平衡好学习和求职的精力。累了就出去走走,去海德公园喂喂鸽子,去泰晤士河边吹吹风。

你那么努力才来到这里,读了那么难的课程,写了那么长的论文,你已经非常非常棒了。找工作这件事,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该做的都做到位,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一点点运气。说不定,那个最适合你的机会,就在下一个转角等着你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24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