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工作越来越难?硕士毕业出路在哪

puppy

毕业季的焦虑是不是又找上你了?看着身边同学陆续拿到offer,自己投的简历却石沉大海,感觉留英工作这条路越来越“卷”。先别急着emo!PSW签证时间紧,但路真的不止一条。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求职急救包”,我们不光帮你扒了最新的工签政策,还盘点了那些对硕士超友好的宝藏行业和公司,更有学长学姐亲测有效的“上岸”秘籍,告诉你从简历到面试如何避坑。就算plan A走不通,plan B回国发展的新思路也给你准备好了。别自己瞎琢磨了,快点开看看,给自己的未来多一个选择!

求职黄金法则自检清单
心态调整:别拿别人的进度条跟自己比,焦虑是常态,行动是解药。
签证认知:明确PSW签证时长(硕士2年),倒推求职时间线,别等到最后三个月才着急。
简历定制:“一份简历投所有”是大忌!根据每个岗位的Job Description,提炼关键词,定制你的CV和Cover Letter。
信息渠道:官网、LinkedIn、校友网络、招聘会一个都不能少。信息差就是机会差。
Plan B思维:留英不是唯一出路,提前了解国内行情和政策,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心态更从容。

留英工作越来越难?硕士毕业出路在哪

凌晨一点,你合上写了半天还没憋出三百字的dissertation,习惯性地划开手机。朋友圈里,本科同学晒出了国内大厂的offer letter;群聊里,隔壁专业的Mary说她拿到了PwC的面试。你点开自己的邮箱,收件箱里只有几封冷冰冰的自动拒信,和一堆订阅的折扣邮件。

窗外是伦敦不眠的夜色,屋里却是让人窒息的安静。毕业论文的deadline像座大山,PSW签证的倒计时滴答作响,而你的职业规划,还是一片迷雾。是不是感觉“留英工作”这条路,已经卷成了麻花,自己怎么拧都找不到出口?

别急,先深呼吸。你不是一个人。每年这个时候,焦虑都会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在留学生圈子里蔓延。这篇文章不想给你灌鸡汤,只想递给你一个实实在在的“求职急救包”,聊聊在2024年这个“地狱模式”下,我们硕士毕业生到底该怎么走。

现实有点“扎心”,但我们得先看清

咱们得承认,今年的情况确实不一般。最大的变化来自政策。从2024年4月起,英国工签(Skilled Worker Visa)的最低年薪门槛,从原来的£26,200暴涨到了£38,700。这是个什么概念?对于很多文商科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我们来看个真实案例。我的学妹Fiona,去年从LSE管理学硕士毕业,进了一家伦敦的咨询公司,起薪是£32,000。按照旧政策,她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工签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新政策一出,她和公司HR都傻眼了,公司明确表示无法为她提供达到新门槛的薪水。她现在只能在两年PSW签证到期前,拼命寻找薪资更高、且愿意sponsor的下家,压力巨大。

数据也说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2021/22学年,在英的非欧盟国际学生已经超过5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是绝对主力。这意味着,跟你一起竞争的,是几十万背景相似、同样优秀的同龄人。企业在招聘时,自然会优中选优。面对一个需要Sponsor的你,和一个本地学生,如果能力相差无几,公司出于成本和确定性的考虑,会怎么选?答案不言而喻。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政策收紧,竞争者众。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得躺平认输。看清现实,是为了让我们更精准地出击。

路不止一条,这些“宝藏”行业和公司对硕士超友好

既然大环境如此,那我们就要转变思路,从“广撒网”变成“精准捕捞”。有些行业和岗位,不仅对硕士学历有偏爱,而且因为人才稀缺,更愿意为国际人才买单。

第一个要关注的,就是最新的“移民薪资清单”(Immigration Salary List, ISL)。这可以看作是英国政府官方盖章的“紧缺人才名单”。清单上的职业,在申请工签时可以享受更低的薪资门槛。比如,土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网页设计师、各类科学家(化学、生物等)、兽医等,都在名单上。如果你是这些专业的,恭喜你,你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就算你的专业不在清单上,也别灰心。以下几个领域,是公认的“高薪潜力股”和“Sponsor大户”:

1. 科技(Tech)行业:这绝对是留学生求职的应许之地。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到网络安全、软件开发,英国对科技人才的渴求是肉眼可见的。很多科技公司的毕业生起薪就能轻松超过£40,000。比如Google, Amazon, Meta这些大厂,每年都会开放大量的graduate scheme,并且有非常成熟的Sponsor流程。我认识一个帝国理工计算机硕士毕业的学长,去年秋招就拿到了Amazon的SDE(软件开发工程师)offer,起薪加签字费接近£60,000。

除了大厂,也别忘了那些垂直领域的科技新贵,比如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如Revolut, Monzo)和健康科技(HealthTech)公司。这些公司发展快,敢于给新人机会,而且往往对有专业背景的硕士生(比如金融硕士做FinTech,生物硕士做HealthTech)青睐有加。

2. 金融(Finance)领域:虽然投行前台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但金融行业的中后台,以及一些细分领域,依然机会多多。比如量化分析师(Qua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合规(Compliance)等岗位,专业性极强,非常欢迎有数理、统计或法律背景的硕士毕业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wC, Deloitte, EY, KPMG)更是“Sponsor大户”,每年招收大量毕业生,虽然起薪可能刚够到新门槛,但胜在稳定和完善的培养体系。

3. 工程与能源(Engineering & Energy)行业: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领域,比如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是英国政府重点扶持的方向,资金和岗位都在涌入。对于有相关工程背景的同学来说,这里是一片蓝海。像Balfour Beatty, Arup这些老牌工程公司,以及Ørsted, Siemens Energy等能源巨头,都值得重点关注。

记住,找工作时眼光要放宽。除了伦敦,曼彻斯特、爱丁堡、布里斯托等城市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生活成本更低,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亲测有效,“上岸”秘籍三步走

知道了方向,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学长学姐们踩过的坑,你就不必再踩一遍了。

第一步:简历和求职信,请为每个岗位“量身定制”

还在用一份CV海投所有公司?快停下!这是求职第一大忌。HR看一份简历的时间平均只有7秒,你的简历必须像钩子一样,瞬间抓住他的眼球。怎么做?

很简单,打开你想申请的职位的JD(Job Description),把里面的关键词(Keywords)和要求(Requirements)一个个圈出来。然后,打开你的CV,把你过往的经历,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重新描述一遍,确保你的描述能跟JD里的关键词对应上。比如,JD要求“strong analytical skills”,你就在简历里写“Analyzed customer data using Python, leading to a 15% improvement in marketing campaign targeting”。用数字说话,比任何华丽的形容词都有力。

你的硕士论文或毕业项目,是你区别于本科生的最大优势,一定要重点突出。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写,强调你使用的研究方法、技术工具,以及得出的有价值的结论。

第二步:内推和社交,是你的“超级加速器”

英国是一个非常讲究“networking”的社会。有时候,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能让你展示能力的机会。而内推(Referral),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LinkedIn是你最好的朋友。把你目标公司里,和你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校友找出来,礼貌地发一封私信,介绍一下自己,表达对他们公司和职位的兴趣,问问是否可以占用他们15分钟,做个coffee chat。大多数校友都愿意帮助后辈。我一个华威商学院的朋友,就是通过LinkedIn联系上了一位在联合利华工作的学姐。聊得很好后,学姐帮她内推了市场部的岗位,直接跳过了简历筛选环节,最终成功上岸。

别小看学校的Career Fair(招聘会)。去之前做好功课,想清楚要和哪些公司的代表聊,准备好你的“电梯演讲”(Elevator Pitch),即在30秒内介绍清楚你是谁、你的优势是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这比你盲目地递上一份简历有效得多。

第三步:面试,展现你的价值和热情

走到面试这一步,说明你的硬件条件已经过关了。面试官更想看到的是,你这个人是否适合他们的团队,你是否真的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

除了准备常规的行为面试题(Competency Questions, 比如“讲一个你团队合作的例子”),一定要深入研究这家公司。他们的产品是什么?最近有什么大新闻?他们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在面试最后,当面试官问你“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us?”的时候,千万不要说“No”。这是一个你展示你思考深度和热情的大好机会。你可以问关于团队具体工作、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甚至是面试官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

关于Sponsor的问题,别怕。当被问到时,坦诚自信地回答:“Yes, I will require sponsorship after my Graduate visa expires. I'm very excit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growing with your company long-term, and I am confident that my skills in [你最强的技能] will bring significant value to the team.” 把重点从“我需要你帮我”转移到“我能为你创造价值”。

Plan B不是退路,而是另一条花路

我们拼尽全力,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我是说万一,在PSW签证到期前,真的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不是就意味着失败?

当然不是!回国发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的“Plan B”,甚至“Plan A”。

首先,你的英国硕士学位在国内的含金量依然很高。QS排名靠前的学校背景,能让你在简历筛选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一年的留学经历,带给你的独立思考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国内企业非常看重的软实力。

朋友圈里一个真实的故事:Leo,布里斯托大学金融科技硕士,去年毕业后在伦敦投了一圈,没拿到理想的offer。年底回国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春招,结果被一家头部企业的国际业务部捞了起来。面试官直言,就是看中了他有海外背景,对欧洲市场有一定了解。现在他在深圳,拿着不错的薪水,他说:“感觉回国,舞台反而更大了。”

而且,国内各大城市为了吸引留学生,也推出了非常优厚的“抢人”政策。以上海为例,如果你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的院校,回国后在上海全职工作,可以直接申办落户;排名前51-100的,交6个月社保也能落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也都有类似的福利。这些政策红利,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所以,把回国当作一个备选项,提前了解国内的招聘季时间线(金九银十、春招),关注一些国内的招聘平台。这样一来,无论最终留在英国还是回国,你都不是被动接受结果,而是主动做出选择。心态上,也会从容很多。

写在最后,我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充满了不确定性。你可能会在无数个深夜里怀疑自己,会因为一封拒信而沮丧一整天。但请你相信,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

别再盯着别人的进度条了,你的花期还没到。现在要做的,就是关掉朋友圈,打开招聘网站,把这份攻略里的建议一条条去实践。去修改你的简历,去领英上勾搭一个校友,去准备下一个面试。你的未来,不在别人的朋友圈里,而在你现在敲下的每一个键盘,和你为下一次尝试做的每一次准备里。

加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24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