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大学读CS,到底有多香?

puppy

还在纠结要不要来西北大学读CS?别犹豫啦,学长学姐告诉你,这里真的超乎想象!首先地理位置就赢了,紧挨着芝加哥,无论找实习还是工作都方便到飞起。课程方面,AI和HCI都是王牌专业,带你的教授可能就是教科书作者本人!虽然Quarter制节奏快,但能让你一个学年体验到更多有意思的课,绝对血赚。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超级棒,同学之间是真正的teamwork,拒绝无意义内卷,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想知道具体的课程体验、找工秘籍,还有在密歇根湖畔学习有多惬意吗?快到文章里找答案吧!

来西北大学读CS,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地理位置绝佳: 校园在宁静美丽的埃文斯顿(Evanston),出门就是繁华的芝加哥,实习、工作、生活三不误。
王牌专业够硬: AI 和 HCI (人机交互) 都是全美顶尖水平,带你的教授可能就是行业大牛或者教科书作者。
Quarter制快准狠: 一年三个学期,课程节奏超快,但能让你体验更多课程,技能树点满,绝对物超所值。
合作氛围超棒: 同学之间是“战友”不是“对手”,拒绝无意义内卷,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兄弟们,收到西北CS的AD了,但还在纠结...感觉综合排名很顶,但CS专业排名好像不是最Top的那一档。有没有学长学姐出来说一下,NU CS到底香不香啊?”

凌晨一点,当这个消息在2X届申请群里弹出来时,我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自己。同样的患得患失,同样的在各个学校的offer之间反复横跳。那个时候,我也以为选校就是一场比拼排名的数字游戏,直到我真正踏上了埃文斯顿的土地,在密歇根湖畔敲下第一行代码,我才明白,当初的选择有多么正确。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纠结,那么请允许我,一个正在NU CS项目里“痛并快乐着”的学长,用这篇文章给你聊聊,在西北大学读CS,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赢在起跑线:芝加哥,你的后花园

选校看什么?地理位置绝对是绕不开的坎。尤其对于我们CS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个好的地理位置,意味着更多的实习机会、更广的人脉网络和更丰富的业余生活。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我们的主校区在埃文斯顿(Evanston),一个紧挨着芝加哥北边的卫星城。这里是什么感觉呢?安静、安全、风景如画。你可以想象一下,校园的一侧就是一望无际的密歇根湖,天气好的时候,湖水是那种清澈的蓝色。你随时可以去湖边的Lakefill散步、跑步,或者干脆带上电脑坐在草坪上写代码,远处就是芝加哥壮观的天际线。这种环境,能让你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找到一丝喘息的空间。

但你千万别以为这里是“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村里。从学校坐地铁Purple Line,半个多小时就能直达芝加哥市中心Loop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全美第三大都市的全部资源,都是你的“后花园”。

想找实习?太方便了。芝加哥的科技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这里不仅有Google、Meta、Salesforce等大厂的办公室,还有像Citadel、Jump Trading、DRW这样世界顶级的量化交易公司,它们对CS人才的需求简直是海量的。我身边有个同学,上学期拿到了Citadel的面试,每周要去downtown两次。他就是上午上完课,坐上地铁晃悠过去,面试完还能顺便去中国城吃个火锅,晚上再回来图书馆继续肝项目,无缝衔接,效率高到飞起。

除了大公司,芝加哥的创业氛围也很好,比如独角兽公司Cameo和Tempus的总部都在这里。学校的Career Fair上,来的公司一大半都是芝加哥本地的,你甚至可以和招聘官聊:“我住的离公司很近,随时可以来onsite面试!” 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你懂的。

根据我们McCormick工程学院发布的2022年职业报告,CS硕士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达到了12.5万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同学都留在了芝加哥。这不仅仅是因为机会多,更是因为这种“进可都市繁华,退可校园宁静”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太舒服了。

硬核实力派:AI和HCI,王牌中的王牌

聊完地理位置,我们再来谈谈学术这个硬实力。很多人对NU CS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综排高,专排一般”的阶段。如果你现在还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西北大学的CS,走的是“小而精”的精英路线,在某些特定领域,它的实力绝对是全美乃至世界顶尖的。

最值得吹爆的,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AI)和人机交互(HCI)两大方向。

我们先说AI。在公认最权威的CS Rankings上,西北大学的AI方向常年稳居全美Top 15,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这个细分领域,更是能排到前12。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这里,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和最顶尖的学者。

你可能没听过Kristian Hammond这个名字,但你很可能用过他参与开发的技术。他是我们学校的教授,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之一,他创办的Narrative Science公司,就是用AI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的,后来被Salesforce收购了。上他的课是什么体验?就是那种你以为在听天书,结果发现教授本人就是创造“天书”的人。他会用最生动的例子,把复杂的算法讲得明明白白。我记得在他的课上,期末项目是做一个智能问答系统,从数据处理到模型部署,每一步都要求得非常严格。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当你最后看到自己的系统能准确回答各种刁钻问题时,那种成就感真的无与伦-比。

除了AI,西北的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更是王牌中的王牌,常年排在全美前8。如果你对设计、用户体验、人与技术如何更好地互动感兴趣,那这里绝对是你的天堂。我们有专门的Delta Lab(Design, Technology, and Research),把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师、社会学家聚在一起,做各种酷炫的跨学科项目。

HCI的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比如在`COMP_SCI 330: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这门课上,你不会整天对着PPT和公式。教授会让你组队,去真实地发现一个问题,然后通过用户访谈、原型设计、可用性测试等一整套流程,设计出一个产品来解决它。我上学期的小组项目是为校园里的残障学生设计一款导航App。我们真的去采访了他们,了解他们在校园里遇到的困难,然后用Figma画原型,找同学来测试,反复迭代。最后展示的时候,我们拿出的不是一堆代码,而是一个真正有温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产品。这个项目后来也成了我简历上最亮眼的一部分。

在西北,你不会觉得CS只是枯燥的写代码,你会看到技术如何与商业、设计、社会学相结合,去创造真正的价值。

是挑战也是机遇:学三学期的快乐你懂吗?

一说到西北大学,就不得不提它“臭名昭著”的Quarter制。简单来说,就是一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只有短短10周。这意味着什么?节奏快,非常快!

刚来的时候,我确实被这个节奏吓到了。感觉开学典礼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要Midterm(期中考试)了。Week 3学新知识,Week 4复习,Week 5考试,然后马上又要准备Week 8的下一个项目due。毫不夸张地说,在Quarter制下,你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每周都在deadline的催促下前进。

听起来很劝退?但等你适应了之后,就会发现Quarter制的好了,简直是“血赚”。

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一年内体验到更多的课程。在传统的Semester制下,一年只能上8门左右的课。但在NU,你一年可以上9到12门课。这多出来的几门课,给了你巨大的探索空间。

你可以用一个Quarter的时间去上一门硬核的《操作系统》,感受一下被项目支配的恐惧;下一个Quarter,你可以去选一门有趣的《数据可视化》,学学怎么用D3.js做出酷炫的图表;再下一个Quarter,如果你对商业感兴趣,甚至可以去隔壁全美顶尖的Kellogg商学院,选修一门《科技创新与管理》。

我认识一个已经毕业的学姐,她就在NU的一年半时间里,不仅学完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这些AI核心课,还选修了博弈论、交互设计,甚至还跟朋友一起做了个VR游戏项目。毕业的时候,她的知识储备和项目经历,比很多两年制项目的学生还要丰富。在找工作的时候,这种多元化的背景让她极具竞争力,最后轻松拿下了好几个大厂的offer。

Quarter制就像一个加速器,它逼着你快速学习、快速吸收、快速产出。这个过程确实很累,但当你回头看时,你会惊讶于自己在短短一年里的成长。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也让你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适应快节奏的互联网行业。

最重要的:这里没有“卷王”,只有队友

在国内,“内卷”这个词可能已经让大家感到疲惫了。来到海外,很多人也担心会陷入一个新的竞争怪圈。但在西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里的氛围真的很好,合作远大于竞争。

这可能和西北大学一直倡导的“Whole-Brain Engineering”(全脑工程)理念有关。学校鼓励跨学科合作,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理念渗透到了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

我们绝大部分的CS课程,都会有大量的团队项目(Team Project)。从写第一行代码开始,教授就在培养你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和国内很多“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上《计算机系统》这门课时。我们的期末项目是写一个多线程的Web Proxy。这个项目非常复杂,我们小组三个人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一次,一个关于内存管理的bug卡了我们整整两天,眼看就要到deadline了,大家都有点绝望。凌晨三点,组里一个平时不太说话的印度小哥突然在Slack群里发了条消息:“Guys, I think I found the problem!” 然后他立刻拉了一个Zoom会议,共享屏幕,带着我们一行一行地过代码,清晰地指出了逻辑上的漏洞。问题解决的那一刻,我们三个人在各自的公寓里欢呼起来,那种感觉,真的不是你一个人拿到100分能比的。

在这里,你的同学是你的战友。当你遇到难题去请教别人时,大家都会非常乐意地分享自己的想法。Office Hour的时候,教授和TA会不厌其烦地给你画图讲解,直到你弄懂为止。大家的目标是一起把问题解决,把项目做好,而不是为了一个A+的分数去互相提防。

这种合作的氛围,让你能够安心地专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竞争上。你会发现,和一群聪明、友善、乐于分享的人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湖畔的Coding时光与求职大作战

最后,想聊聊学习之外的生活和大家最关心的找工问题。

在西北的学习生活,有一种独特的惬意。我们学校的Mudd图书馆,就建在湖边,有着巨大的落地窗。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坐在图书馆里,窗外就是波光粼粼的密歇根湖和绿色的草坪,偶尔有帆船驶过。在这样的环境里,无论是赶due还是刷题,心情都会变得格外好。

除了学术支持,学校的就业服务也做得非常到位。McCormick工程学院有自己的职业发展中心(ECD),他们会提供从修改简历、模拟面试到职业规划的全套服务。每学期都有大型的招聘会,前面提到的芝加哥各大公司都会来。更重要的是,西北大学拥有一个非常强大且团结的校友网络,我们称之为“Wildcat Network”。

这个校友网络有多给力呢?这么说吧,你在LinkedIn上找到一个西北的校友,给他发私信请教问题或者请求内推,回复率非常高。大家都有着一种“紫色骄傲”(Purple Pride,西北的代表色是紫色),非常愿意帮助自己的学弟学妹。我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就是通过校友网络联系上了一位在亚马逊工作的学长。他不仅帮我内推,还在面试前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做了电话模拟面试,指出了我回答中的很多问题。这种无私的帮助,是在其他地方很难得到的。

所以,不要再只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排名数字了。

选校,是选择一种你未来一两年,甚至会影响你一生的生活方式。它关乎你每天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跟你打交道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你能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里成长。

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既能给你提供硬核的学术训练,让你在AI、HCI等前沿领域深耕;又能让你背靠大都市,拥有无限的实习和工作机会;还能让你在一群优秀的同伴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温暖,而不是内卷的焦虑……

那么,别再犹豫了,快来申请西北大学吧。

我们,在密歇根湖畔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52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