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加拿大,这些红海专业劝你别碰

puppy

准备来加拿大留学的你,是不是也正对着一堆专业选择犯愁?商科、CS、传媒……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热门专业,背后可能藏着“卷疯了”的申请和毕业就失业的风险。我们帮你深扒了几个公认的“红海专业”,不光是讲申请有多难,更重要的是从本地就业市场和移民政策的现实角度,告诉你为什么它们可能不是最优选。想让自己的几十万学费花得值,未来能顺利在加拿大扎根?那这篇文章你可得仔细看看,帮你提前避坑,找到那条真正适合你的黄金赛道!

小编掏心窝子的话
选专业这事儿,真不只是看排名和兴趣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你毕业后是无缝衔接工作、顺利拿枫叶卡,还是拿着一张漂亮的毕业证,在“毕业就失业”的边缘疯狂挣扎。咱们花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费,可不是为了来加拿大体验一把“高配版”的迷茫。这篇文章有点扎心,但绝对真心,希望能帮你把钱花在刀刃上。

我认识一个学弟,叫 Leo。三年前,他意气风发地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入读了多伦多大学某个人人羡慕的商科专业。他和我们所有刚来的人一样,眼里有光,觉得毕业了就能进 Bay Street 的金融公司,穿上西装,成为人生赢家。

然而,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毕业季,他投了上百份简历,收到的面试邀请屈指可-数。身边的本地同学,靠着父母的人脉和流利的英语,早早拿到了实习和 return offer。而他,一个没有本地背景、没有强大社交圈的留学生,在成千上万的商科毕业生中,显得那么普通。他开玩笑说:“我现在最大的技能,就是在 LinkedIn 上给各种不认识的 Manager 点赞,希望他们能眼熟我。”

Leo 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每年都在上演的剧本。很多我们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在加拿大本地的语境下,其实是一片深不见底的“红海”。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到底哪些专业是留学生应该谨慎选择的“坑”,以及为什么。

计算机科学(CS):内卷之王,不是人人都能当码农

先说CS,这绝对是近十年来的“版本答案”。仿佛只要学了CS,毕业就能进大厂,年薪百万,轻松移民。这个神话在前几年或许还成立,但现在,情况早就变了。

申请难度:地狱模式

你以为的CS申请:成绩不错,有点编程基础就行。
实际上的CS申请:现在想进加拿大顶尖大学的CS专业,难度堪比登天。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录取率常年维持在5%左右,比藤校还低。2023年的数据显示,其录取学生的平均分高达95%以上,还得手握各种编程竞赛大奖、亮眼的个人项目。UBC、多大的CS同样是神仙打架,没有一身“盔甲”根本挤不进去。

就业市场:供远大于求

几年前,科技行业蓬勃发展,确实需要大量程序员。但从2022年底开始,全球科技大厂裁员潮也蔓延到了加拿大。Shopify,这个加拿大的电商巨头,两年内裁员超过30%。Google、Amazon 在加拿大的分部也未能幸免。这意味着市场上突然多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前大厂”员工,他们会和应届毕业生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岗位。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虽然科技行业的职位总数仍在增长,但入门级(entry-level)的软件开发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一个普通的初级开发岗位,发布在 LinkedIn 上不到一天就能收到超过200份简历,其中不乏有硕士学位和多个实习经历的求职者。对于很多只有课程项目、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来说,想找到第一份工作,真的需要运气加持。

移民现实:看似美好,门槛不低

没错,软件工程师(NOC 21231)确实是联邦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里的“香饽饽”。但前提是,你要先有一份工作 Offer!没有工作,一切都是空谈。在EE打分系统里,一份有效的工作Offer能给你加上宝贵的50分或200分。而现在的邀请分数线动辄就超过530分,对于一个刚毕业、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来说,想裸分达到这个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CS的困境在于:入学门槛极高,毕业后要和被裁员的资深工程师以及海量的同届毕业生抢饭碗,抢到饭碗才能谈移民。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要拥挤和艰难。

商科(Business):毕业生太多,岗位太少

商科,尤其是市场营销(Marketing)、人力资源(HR)、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Business)这些方向,是另一个巨大的红海。它的问题不在于绝对的“难”,而在于“虚”和“泛”。

申请门槛:丰俭由人,上限极高

加拿大的大学和学院几乎都有商科。门槛低的,可能80分就能进;但顶尖的商学院,比如西安大略大学的Ivey商学院、女王大学的Smith商学院,申请难度和筛选过程不亚于CS。它们不仅看成绩,更看重你的领导力、社会活动和面试表现——这些恰恰是很多埋头苦读的留学生的短板。

就业困境:技能模糊,人脉至上

商科最大的问题是,它教的很多知识,比如市场理论、管理学模型,听起来高大上,但在找第一份工作时,并不能转化成让雇主眼前一亮的硬技能。一个公司招聘市场助理,他更关心的是你会不会用 Google Analytics、能不能策划一场社交媒体活动,而不是你是否能背诵“4P营销理论”。

更致命的是,商科领域的就业极其看重“Networking”(人脉)。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朋友在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读MBA,他说班上超过一半的实习机会都来自于校友推荐和教授介绍。本地学生从小在这里长大,家庭、朋友、校友网络盘根错节。而留学生,要从零开始建立人脉,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加拿大咨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的一份报告,商科是加拿大毕业生数量最多的学科之一,但许多毕业生发现他们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学非所用”的比例很高。很多商科毕业生最后从事的是销售、客服、银行柜员等入门级工作,薪资和发展前景都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

移民之路:看似宽广,实则拥挤

市场营销专员(NOC 11202)、人力资源专员(NOC 13110)这类职位虽然符合移民要求,但因为从业者基数太大,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这类职位对语言和文化理解的要求非常高。一个市场文案,需要你懂本地人的梗;一个人力资源,需要你熟悉本地的劳动法。这些对于语言和文化背景处于劣势的留学生来说,都是无形的壁垒。

传媒(Communications/Media):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学传媒,当记者、做编导、搞公关,听起来非常有意思。但对于想在加拿大留下来的留学生,这可能是最不划算的一笔投资。

就业市场:小而精,且极度排外

加拿大的传媒产业规模相较于美国要小得多。几家大的媒体集团,如CBC、Bell Media、Rogers,垄断了大部分市场。这些公司的工作岗位稳定,萝卜坑常年被占满,很少有新的入门级岗位放出。

而且,这个行业极度依赖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你写的文案,策划的活动,拍摄的视频,最终都要给本地人看。如果你的英语或法语不够地道,对本地文化没有深入的理解,很难胜任。我认识一个学新闻的学姐,英语已经非常流利了,但去面试一家本地报社时,面试官跟她聊冰球,她瞬间哑火。这个机会也就这么错过了。

根据加拿大政府的 Job Bank 数据,记者和公关专员这类职业在未来几年的就业前景仅为“一般”或“有限”。2022年的一项行业调查显示,加拿大新闻从业者的平均年薪约为55,000加元,在多伦多、温哥华这样高消费的城市,这个收入水平生活会非常拮据。

移民难度:难上加难

传媒相关的职位,很多都是合同工(Contract)或者自由职业(Freelance),这给申请移民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移民局需要的是一份全职、长期的工作Offer,而这在传媒行业里是稀缺资源。很多毕业生不得不从无薪实习开始,一步步熬,但对于有毕业工签时间限制的留学生来说,这条路风险太高了。

那么,路在何方?

说了这么多“不要碰”,不是为了贩卖焦虑,而是希望大家能更清醒、更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留学路。那到底该怎么选?

别再只盯着那些被炒上天的“热门专业”了。加拿大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理论家,而是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你的思路要从“我喜欢什么”转变为“加拿大缺什么,而我又相对擅长什么”。

去看看那些不那么“高大上”,但极其务实的专业。比如,加拿大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医疗护理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你不见得要去当医生、护士,但可以考虑健康信息管理(Health Informatics)、医疗器械技术员(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ist)这类专业,毕业后工作稳定,移民通道顺畅。

再比如,加拿大作为资源大国,环境科学、水处理技术、可持续能源等领域,未来前景广阔。这些专业不像CS那样人满为患,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性很强。

还有就是技术工人(Skilled Trades)。电工、管道工、焊工、汽修技师,这些在国内听起来像“蓝领”的职业,在加拿大却是收入高、受人尊敬、极度短缺的“金领”。很多学院(College)提供两年制的文凭课程,学费比大学便宜,课程实践性强,毕业后几乎100%就业,移民分数还特别高。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一些熟练技工的年收入甚至超过了办公室白领。

记住,留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那张毕业证的价值,最终要靠一份能养活自己、能实现价值的工作来体现。别让信息差和盲目跟风,成为你加拿大之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擦亮眼睛,多做研究,找到那条虽然不那么耀眼,但足够宽阔、足够稳当的赛道。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通往未来的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885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