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王大学读书,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对女王大学超好奇?总听人说这里是“藤校氛围”拉满的学霸聚集地,但又有着全加拿大最嗨的校园生活。在金斯顿这个“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小城里读书,到底是种什么感觉?这篇分享会带你钻进女王著名的“石灰岩泡泡”,聊聊这里的真实学习压力、让人上头的Tricolour精神、怎么在小城里找到归属感,还有那些只有自己人才懂的快乐和槽点。准备好了解一个课本之外,最真实的女王大学了吗?

女王大学速览 | 读前必看
学术压力锅:商学院和工程院是王牌,录取率低得吓人,学习强度堪比“高三plus”。做好在图书馆扎根的准备。
校园嗨翻天:全加拿大数一数二的校园体验不是吹的。Homecoming(返校节)的“蓝色人海”场面,一辈子难忘。
石灰岩泡泡:学校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社区感极强,但也可能感觉与世隔绝。适合喜欢紧密社群的小伙伴。
小城生活录:金斯顿(Kingston)风景如画,安全便利。但别指望有多伦多那样的繁华。好山好水,有时也真有点“好无聊”。
住房老大难:校外租房(人称“学生贫民窟”)又贵又难找,是每个女王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战斗”。

还记得我刚收到女王大学offer时的心情吗?一半是飘在云端的兴奋,一半是脚踩棉花的忐忑。我妈在一个劲地跟亲戚炫耀:“我女儿要去‘加拿大常春藤’啦!”而我呢,正偷偷在网上搜“Kingston到底有多村?”、“女王大学是不是都是白人富二代?”

落地金斯顿的那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九月。古老的石灰岩建筑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校园里到处是穿着三色(Tricolour)校服、热情得像小太阳一样的学长学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部青春电影。但电影总有散场的时候,当新鲜感褪去,真正的留学生活才刚刚开始。在图书馆刷夜的崩溃、在返校节派对上跟着人群尖叫的疯狂、在安大略湖边看着日落的孤独……这些片段拼接起来,才是一个真实的女王大学。

所以,在女王大学读书,到底是种什么体验?今天,学姐就带你钻进这个著名的“石灰岩泡泡”(Limestone Bubble),聊聊那些官网不会告诉你的事儿。

“藤校氛围”拉满?这里的学术压力不是开玩笑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习。女王大学的学术声誉是真的硬。特别是它的史密斯商学院(Smith School of Business)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绝对是加拿大顶尖水平。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拿史密斯商学院的本科Commerce项目来说,每年申请季都挤破了头,录取率常年低于10%,有些年份甚至低至5%左右,申请难度直逼美国藤校。能进来的,基本都是一手拿着近乎满分的成绩单,一手攥着厚厚的活动履历的“卷王”们。

我有个读商科的朋友,大一开学第一个月,基本就没在凌晨2点前睡过。不是在赶case study,就是在准备presentation。他说:“在这里,你会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这话一点不夸张。走在校园里,你会看到Stauffer Library(学生们爱称Stauff)几乎24小时灯火通明,尤其在期中、期末季,想在里面找个空位子,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这种压力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女王大学很强调协作,而不是恶性竞争。小组作业非常非常多,你会被迫学会如何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合作。教授们也大多平易近人。女王的师生比大约是19:1,在加拿大医博类大学里算相当不错的。这意味着很多课都是小班教学,你完全有机会在课后抓住教授,问一些“傻问题”,他们也乐意为你解答。这种紧密的师生关系,在大U里其实挺奢侈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一位社会学教授,他会在学期末邀请全班同学去他家开派对,一边吃着BBQ一边聊论文选题。那种感觉,让你觉得学习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温暖的智慧传承。

让人上头的Tricolour精神:我们不止会学习

如果说学术是女王大学的A面,那它疯狂的校园生活就是B面。每年《麦克林》杂志的大学排名,女王的学生满意度总是稳居前三,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说到校园生活,就不能不提Homecoming(返校节),简称HoCo。这绝对是女王大学最“出圈”的传统。每年秋天,成千上万的校友会从世界各地涌回金斯顿,整个城市都会被蓝、金、红三色淹没。在HoCo的那个周六,你会看到Aberdeen Street这条街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校友,大家穿着校服,脸上画着油彩,一起唱歌、跳舞、庆祝。那场面,说“万人空巷”都显得保守了,简直是青春荷尔蒙的集体爆炸。

当然,这种大型街头派对也带来过一些争议,但你无法否认它所代表的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当你置身于那片三色的海洋中,你会真切地感觉到,你属于这里,你是Queen's的一份子。这种感觉,非常上头。

除了HoCo,女王的社团文化也极其发达。学校官网说有超过450个学生俱乐部,从学术辩论到魁地奇(没错,就是哈利波特那个),总有一款适合你。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女王乐队(Queen's Bands)和工程社团(EngSoc)了。

女王乐队的成员们戴着苏格兰风情的格子呢帽(tam o'shanters),是所有橄榄球比赛和大型活动中最亮丽的风景线。而工程系的学生们,则穿着标志性的紫色皮夹克(Golden Party Jackets),上面缀满了各种徽章,代表着他们的经历和荣耀。新生周(Frosh Week)期间,工程新生还有一个传统项目——爬杆(Grease Pole Climb),一群人想方设法爬上一根涂满羊脂的杆子,场面既滑稽又热血。

正是这些看似“奇奇怪怪”的传统和社团,构成了女王大学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它让你觉得,大学四年,你不仅仅是在拿一个文凭,更是在体验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有故事、有传承的“女王人”。

在“好山好水好无聊”的金斯顿,如何找到归属感?

聊完了学校,我们再来聊聊金斯顿(Kingston)这座城。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加拿大第一个首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以及,小。

这个“小”字,有利有弊。好处是,生活真的太方便了!女王大学的校园和市中心无缝衔接,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图书馆、超市、餐厅,基本上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你完全可以四年都不开车,一辆自行车就能带你走遍全城。这里犯罪率极低,非常安全,凌晨从图书馆走回家的路上,你心里会很踏实。

金斯顿的风景也确实没得说。学校就在安大略湖边,天气好的时候,去湖边散散步、看看帆船,所有的学习压力都能烟消云散。市中心保留了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随便一个街角都像是明信片。周末可以去逛逛古老的农夫市场,或者坐轮渡去对面的Wolfe Island骑行,生活节奏可以非常惬意。

但弊端也同样明显。如果你习惯了国内一线城市的繁华,或者向往多伦多、温哥华那样的都市生活,金斯顿可能会让你觉得“好无聊”。这里的“夜生活”基本就是围绕着学生聚集区的几家Bar,购物选择也有限,想吃一顿特别地道的中餐,可能需要费点功夫。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金斯顿的有色人种比例约为15%,远低于多伦多的50%以上。作为国际学生,尤其是在刚来的时候,可能会感到一些文化上的孤独。

那么,怎么在小城里找到归属感呢?我的建议是:主动出击!

学校的国际学生中心(QUIC - Queen's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entre)是你的第一个家。他们会组织各种活动,帮助你适应新环境,从办理银行卡、手机号,到组织文化交流派对,非常贴心。此外,一定要加入学生社团,比如中国学生会(QCSSA)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文化、兴趣小组。在这里,你会找到和你背景相似、有共同话题的朋友,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

慢慢地,你会发现金斯顿的可爱之处。它不像大城市那样浮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你会在常去的咖啡店和老板成为朋友,会在街上偶遇好几个同班同学。这种小镇独有的人情味,会让你逐渐爱上这里。

只有自己人才懂的快乐和槽点

最后,我们来聊点“内部消息”,那些只有女王学生才能会心一笑的快乐和槽点。

先说快乐的:

强大的校友网络:女王的校友出了名的团结和“护犊子”。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在加拿大金融界和工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业后,无论你走到哪里,说一句“Cha Gheill!”(女王的校训,意为“永不投降”),很可能就会有学长学姐向你伸出援手。这份人脉资源,是比文凭更宝贵的财富。

无与伦比的社区感:前面提到的“石灰岩泡泡”,虽然有时候让人觉得封闭,但也带来了极强的社区感。在女王,你不是一个匿名的学号,你身边的每个人似乎都以“女王学生”这个身份为荣。这种集体荣誉感,会让你在面对困难时,感觉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支持你。

再说说槽点:

“学生贫民窟”的住房噩梦:这绝对是每个女王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学校周边的学生租房区,被戏称为“Student Ghetto”。这里的房子大多老旧,设施一般,但租金却高得离谱。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一个房间的月租金轻松超过800甚至1000加元。每年一到租房季,大家就跟打仗一样,通宵刷挂牌信息,几个人挤在一起看房,为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房子争得头破血流。这绝对是留学生活中最现实、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多样性的挑战:虽然学校一直在努力提升校园的多样性,但不可否认,女王大学的学生群体同质化程度仍然相对较高。根据学校2022-2023年的数据,国际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2.5%,这个比例相比多伦多大学(约27%)等学校要低一些。作为国际学生,你可能需要更主动地去寻找和融入不同的圈子,也可能会在某些时刻感受到文化冲击或被边缘化的感觉。

冬天,漫长而寒冷的冬天:金斯顿的冬天会告诉你什么叫“湖风效应”。来自安大略湖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体感温度动辄零下二三十度。从宿舍走到教学楼那短短的十分钟,简直是一场生存挑战。

看到这里,你可能对女王大学的印象更复杂了。它既有精英教育的光环,又有接地气的疯狂;它坐落于宁静的湖畔小城,却又藏着一颗躁动的心。

所以,到底要不要来这里?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个能让你静下心来做学问,又能让你彻底释放青春的地方,女王大学很可能会让你惊喜。这里的学习氛围会推着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紧密的社区和独特的传统会给你一个充满故事的大学回忆。

但如果你离不开大都市的便利和多元,无法忍受小城的宁静(或者说单调),那你可能需要三思。在女王,你需要学会自得其乐,学会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无限的精彩。

选择一所大学,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女王大学的生活,就像一杯浓烈的鸡尾酒,学术的苦、友谊的甜、派对的辣、冬日的冰,全都混合在一起。一口下去,可能呛得你流眼泪,但回味起来,却又格外带劲。而这,或许就是留学最迷人的地方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59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