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建筑师?加拿大这几所神校闭眼入!

puppy

是不是从小就梦想着亲手设计出惊艳的建筑,但一想到选校、作品集就头大?别担心,加拿大可是建筑学深造的宝藏地!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选校指南,我们帮你扒了扒加拿大最顶尖的几所建筑学院。从以硬核技术和Co-op闻名的滑铁卢大学,到艺术氛围浓厚的麦吉尔,再到UBC、多大这些老牌名校,到底各家有什么独门秘籍?申请门槛和作品集有啥不一样?未来的职业路径又该怎么规划?别再自己瞎摸索啦,快来看看哪所神校才是你的菜,让你的建筑师之梦从这里起航!

小编悄悄话:申请前必读
嘿,未来的建筑大师!在你一头扎进作品集的世界前,先记住这几点:
1. 别只秀技,要讲故事。 你的作品集不是美术展,是你的个人传记。招生官想看的是你的思考过程,你的好奇心,而不是你画得有多像照片。
2. 学校气质和你的DNA匹配吗? 滑铁卢爱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控,麦吉尔偏爱有艺术哲思的文艺青年。别硬挤不适合你的圈子,找到气场相合的,你会学得更开心。
3. 截止日期是生命线! 加拿大各校的建筑学院申请截止日期通常都比其他专业早,千万别拖延!建议提前半年以上开始准备,尤其是作品集,那是大工程。
4. Co-op不只是赚钱。 滑铁卢的带薪实习(Co-op)是金字招牌,但这不仅仅是为了履历好看。这是你提前进入职场,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欢设计摩天大楼还是温馨小屋的绝佳机会。

还记得高三那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吗?你偷偷在数学草稿本的背面,画下了一座奇形怪状的房子,有悬空的泳池和玻璃做的屋顶。那一刻,你可能还不知道扎哈·哈迪德是谁,但“建筑师”这个词,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悄悄地在你心里发了芽。

一晃几年过去,你已经踏上了留学的征途,当年的那颗种子也渴望破土而出。可现实的骨感瞬间让你头大:建筑学,听起来就高大上,申请难度更是地狱级别。滑铁盧、麦吉尔、多大、UBC……这些名字如雷贯耳,但到底哪个才是你的“梦中情校”?作品集要放什么才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未来的职业道路真的像想象中那么光鲜吗?

别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你急需的那份“建筑学院内部情报”。咱们不搞虚的,直接带你潜入加拿大最顶尖的几所建筑学院,看看它们的“独门秘籍”,聊聊它们的“奇葩”要求,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片土壤,让你那颗建筑师的种子,茁壮成长。

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未来技术宅的建筑师摇篮

一提到滑铁卢,你可能会立刻想到“程序员的黄埔军校”。没错,它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强到没朋友,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建筑学院,同样是加拿大神级的存在,而且气质和主校区一脉相承——硬核、务实、技术至上。

滑铁卢的建筑学院其实不在主校区,而是“藏”在风景如画的剑桥小镇(Cambridge)。整个学院就是一座由旧丝绸厂改造的建筑,工业风十足,本身就是一件超酷的艺术品。在这里读书,你每天都被设计的灵感包围着。

它最最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个传说中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这不是普通的暑期实习,而是强制性的、贯穿整个学业的核心部分。你的大学生活会被切割成学习学期(Study Term)和工作学期(Work Term)交替进行。整个本科项目(BAS - 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Studies)下来,你有长达两年的全职工作经验。这意味着什么?当你毕业时,你的简历上已经有了在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工作的经历,比如丹麦的BIG、荷兰的OMA,或者日本的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我的一个学长Leo,就是个典型的“滑铁卢人”。他动手能力超强,高中时就自己用木头做了个复杂的鲁班锁。申请时,他的画画功底其实一般,但作品集里放了一个他自己设计并3D打印的联动装置模型,还附上了详细的设计草图和逻辑说明。面试时,他跟教授聊的不是什么建筑哲学,而是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建筑的通风效率。结果,他顺利拿到了Offer。在滑铁卢的第一个Co-op学期,他就去了多伦多一家中型事务所,每天跟着项目经理跑工地、画施工图。他说:“那种感觉太棒了,课本上的理论瞬间变成了眼前的钢筋水泥,你知道自己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用武之地。” 等到毕业时,Leo已经手握三个国家的实习经历和一份来自纽约事务所的全职Offer,薪水相当可观。根据滑铁卢大学2022年的数据,建筑系学生在Co-op期间的平均时薪可以达到23加元以上,五年下来,光实习就能赚回大部分学费。

那么,想进这个“建筑师预科班”有多难?

首先,学术成绩要过硬。高中平均分没个90%以上,基本第一轮就被筛掉了。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是它的补充申请材料(AIF)和面试。你需要提交一个在线作品集,内容不局限于绘画,摄影、雕塑、木工、编程作品,甚至你写的一首诗,只要能展现你的创造力和思考深度,都可以放进去。他们想找的不是艺术家,而是“Problem Solver”(解决问题的人)。

最特别的是面试环节,通常会有一个现场的动手测试,比如给你一堆材料让你在规定时间内搭建一个结构。还有一个叫“Precise Précis”的英语能力展示环节,要求你用自己的话精准地复述一段英文短文。这不仅考验你的英语,更考验你的逻辑概括能力。所以,如果你是那种喜欢钻研技术、热爱动手、逻辑清晰的理科脑,滑铁卢绝对是你的天堂。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蒙特利尔的艺术诗人

如果说滑铁卢是严谨的工程师,那麦吉尔就是浪漫的艺术家。坐落在充满法式风情的蒙特利尔,麦吉尔的Peter Guo-hua Fu School of Architecture(傅国华建筑学院)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文艺和思辨的气息。

在这里学建筑,你不仅仅是在学如何画图和建模。教授会带着你们探讨建筑与社会、历史、哲学的关系。你会花大量时间在图书馆里研究柯布西耶的建筑宣言,或者在蒙特利尔的老城里漫步,用速写本记录下那些百年石墙的光影变化。这里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更强调设计的概念性和批判性思维。

麦吉尔的建筑学本科项目是B.Sc. (Arch),为期四年。它更像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教给你必要的技能和开阔的视野。真正的重头戏是之后的M.Arch(建筑学硕士)项目,这才是通往注册建筑师的必经之路。所以,选择麦吉尔,意味着你已经做好了至少学习六年的准备。

一个在麦吉尔读研的朋友Serena曾跟我分享,她的一个设计课作业,题目是“为一位盲人音乐家设计一个工作室”。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不是在画图,而是在研究声学、触感材质和空间记忆。她的最终成果不是一张漂亮的渲染图,而是一系列充满巧思的模型和概念图,展现了声音如何在空间中“流动”,光线如何通过不同材质的折射为“看”不见的人导航。她的教授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你没有给我一个房子,但你让我‘听’到了建筑。”

这就是麦吉尔的气质。它不追求让你成为一个画图飞快的技术员,而是希望培养你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建筑“思想家”。这里的学生作品常常出现在各种国际竞赛和展览上,比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学生展。根据学院官网的数据,超过85%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了专业相关工作或进入顶尖研究生院深造。

申请麦吉尔,你的作品集就是你与招生官进行灵魂对话的唯一方式。他们想看到的,是你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感受力。一张普通的静物素描可能不如一张记录了光线一天变化的系列摄影作品来得动人。一个制作精良的建筑模型可能不如一个表达了你对“家”的理解的抽象装置更有说服力。你的作品集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或线索,串联起你所有的作品,讲述一个关于“你”的故事。

学术成绩同样重要,麦吉尔是加拿大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之一,平均分达到95%左右也不足为奇。如果你内心住着一个艺术家,对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充满好奇,并且享受在蒙特利尔这座艺术之都的生活,那么,麦吉尔会给你一片最广阔的天空。

UBC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温哥华的绿色梦想家

每次提到UBC,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樱花、海滩和绿树成荫的校园。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也深深地烙印在了UBC建筑与景观建筑学院(SALA)的基因里——那就是对可持续性和生态设计的极致追求。

UBC的建筑相关本科项目叫做Bachelor of Design i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BDes)。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它不像传统建筑学那样一开始就把你框死在“建筑”这个单项里,而是让你在前两年广泛接触建筑、景观、城市规划这三个领域,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之后再选择专业方向。这种跨学科的设置,让你从一开始就拥有了更宏大的视角,懂得如何从城市和自然的尺度去思考一个建筑的存在。

坐落在加拿大木材资源最丰富的BC省,UBC在木结构建筑研究方面是全球的领军者。校园里那座高达18层的全木结构学生公寓Brock Commons Tallwood House,就是SALA师生研究成果的最好证明。在这里,你会有大量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木材技术、数字建造(Digital Fabrication)和可持续设计理念。学院的Workshop(工坊)是学生们最爱去的地方,里面配备了顶级的激光切割机、CNC机床和3D打印机,鼓励你把最大胆的设计想法付诸实践。

我认识的一个UBC毕业生Emily,她的毕业设计是为温哥华的一个社区设计一个“城市农场综合体”。她不仅设计了建筑本身,还整合了雨水收集系统、屋顶绿化、社区堆肥站,并用参数化工具计算出最优的日照方案,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她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建筑,而是一个能自我循环、促进社区交流的生态系统。她说,在UBC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设计是一种责任”,建筑师不仅要为客户负责,更要为环境和未来负责。

申请UBC的BDes项目,竞争非常激烈。除了优秀的学术成绩(平均分通常在92%以上),你还需要提交一份包含书面问答和作品集的补充申请。书面问答会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描述一个你熟悉的公共空间,并谈谈你的看法”,以此来考察你的观察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作品集方面,UBC SALA同样看重你的创意和过程。他们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大量写实的素描或者CAD制图。相反,他们对你的草图本、实验性的小制作、拼贴画等更能反映你思考轨迹的东西更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你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想法,一步步发展成一个具体的设计的。如果你热爱自然,关心环境问题,对用设计改变社会充满热情,UBC会是你实现绿色梦想的最佳平台。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都市心脏的造梦工厂

作为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大学,多伦多大学的John H. Daniels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nd Design(丹尼尔斯建筑、景观与设计学院)无疑是殿堂级的存在。它的校址本身就是一张王牌——坐落在多伦多市中心,由历史建筑改建和扩建而成的One Spadina Crescent,这座建筑本身就获得了总督建筑奖,是学生们每天学习和生活的灵感源泉。

在多大学建筑,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你身处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周围环绕着顶级的建筑事务所、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种文化活动。学院会频繁邀请世界级的建筑大师来做讲座,比如藤本壮介、雷姆·库哈斯等。你的设计课题可能直接就是多伦多市的一个真实改造项目。你能接触到的信息、机会和人脉,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丹尼尔斯学院的本科项目是Honours Bachelor of Arts, Architectural Studies,下设三个方向:设计(Design of Architecture)、历史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 of Architecture)以及技术(Technology of Architecture)。这种设置给了学生极大的灵活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成为一个专注设计的“艺术家”,一个深研理论的“学者”,或是一个精通结构与材料的“技术专家”。

这里的学习强度非常大,熬夜画图是家常便饭,学生之间“卷”得厉害。但这种高压环境也催生了极高的创造力。每年年底的毕业展,都是多伦多设计界的一大盛事,很多学生的作品直接被当地的设计公司相中。根据多大的就业报告,丹尼尔斯学院的毕业生在北美乃至全球的就业市场上都极具竞争力,很多人都进入了像SOM、Gensler这样的国际大厂。

申请多大,你需要准备一份独特的作品集。除了常规的作品展示,他们还要求提交一本“One Idea” Sketchbook(一个想法的速写本)。这本速写本需要围绕一个你自己选定的主题展开,用各种视觉方式(手绘、拼贴、摄影、文字等)来探索和发展这个想法。这考察的不是你的最终成果,而是你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发散思维和视觉叙事的能力。比如,你可以用一本速写本探讨“窗”的N种可能性,从不同文化中窗的形态,到光影通过窗的变化,再到窗作为内外空间的连接……

想被多大看中,你的高中成绩必须是顶尖水平(平均分90%是门槛,95%才算有竞争力)。同时,你的作品集和文书需要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度和思辨能力。如果你渴望在最顶尖的学术环境中挑战自我,享受大都市的无限机遇,并且有信心在“卷王”的包围中脱颖而出,那么多大丹尼尔斯学院,就是你通往建筑界金字塔尖的最佳跳板。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一点方向?

其实,选择哪所学校,就像选择一个未来的伙伴。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别光看排名,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是享受亲手搭建模型的快感,还是沉迷于建筑背后的哲学思辨?你是想在宁静的小镇里潜心创作,还是渴望在繁华的都市中汲取灵感?

别怕你的作品集还不够完美,别担心你的想法还很稚嫩。招生官们见的牛人多了,他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你那颗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用双手去创造和改变的心。这,比任何一张完美的渲染图都更珍贵。

现在,关掉这篇文章,拿出你的速写本,去画下街角那栋让你驻足的老房子,去记录下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你的建筑师之路,不是从收到Offer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你拿起画笔,开始观察和思考的这一秒,就已经起航了。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571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