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悄悄话 |
---|
嘿,亲爱的准留学生!在你看这篇文章之前,先深呼吸。记住,均分只是你申请材料里的一部分,不是你的全部。这篇文章会给你很多数据和案例,但别让它们变成你的焦虑源头。把它当成一份地图,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而不是唯一的那条路。加油! |
加拿大高中留学,均分到底要多高?
“学姐,我高二,现在均分88,申多大的商科有戏吗?我有个同学说他表哥去年92分都被拒了,我现在慌得一批……”
上周,我在我们留学生新生群里看到一个叫Leo的学弟发出的“灵魂拷问”,瞬间炸出了无数个潜水的同学。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88分够了,有人说没95别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关键得看你有没有“惊天动地”的课外活动。
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消息,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那时候的我,也是每天泡在各种论坛和中介网站上,像个侦探一样,试图从海量的信息碎片里,拼凑出一个确切的、能让我心安的“录取分数线”。每次看到“95+大神”的帖子,就觉得自己凉了一半;看到“85分逆袭”的案例,又重新燃起希望。那种心情,就像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焦虑又迷茫。
这感觉,你是不是也特熟悉?“均分”这两个字,就像悬在每个申请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沉甸甸的。但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好好聊聊,把这把剑拿下来,拆开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构造。加拿大大学的录取,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咱们不玩虚的,直接上干货、扒数据、讲案例,一次性把这事儿给你说明白!
第一梯队:神仙打架区(UofT, UBC, McGill, Waterloo)—— 均分90+是“入场券”
咱们先来说说最让大家“闻风丧胆”的这几所顶尖名校。如果你瞄准的是这些学校里最热门的专业,比如商科、计算机科学(CS)、工程,那得做好“卷上天”的准备。这里的均分,说实话,确实有点“夸张”。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提到UofT,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可能就是Rotman商学院和CS专业。这两个地方,简直就是学霸收割机。
就拿Rotman商学院来说,官网给出的建议分数是“mid-to-high 80s”,但你信你就输了!根据近两年的录取数据和学生反馈,实际被录取的学生均分普遍在92%以上。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安省读高中,Top 6课程的均分是93.5,加上不错的文书和视频面试表现,才拿到了offer。他告诉我,他身边被录取的同学,分数基本都在91到96这个区间里。低于90分被录取的,简直是凤毛麟角,除非你在其他方面有超乎常人的亮点,比如拿了国际级的商业竞赛大奖。
再说说UofT的CS专业。主校区St. George的CS项目,近年的录取分数线更是水涨船高,很多被录取的学生均分都在95%以上,甚至更高。去年有个学生案例,一个IB体系的学生,预估分42/45,其中HL数理化都是7分,文书也写得非常出彩,展现了自己对编程的极大热情和项目经验,最后成功上岸。可以说,申请UofT的王牌专业,90分只是一个让你有资格被审阅的门槛,93分以上才能算比较有竞争力。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西海岸的明珠UBC,它的Sauder商学院和CS专业同样是挤破头的存在。UBC的录取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它极其看重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Profil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书。它不像多大那样只看分数,而是采用“分数+文书”双轨制评估。
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数不重要。根据UBC官方公布的2022-2023年度报告,Sauder商学院录取的加拿大本地高中生平均分在94%左右。国际生的分数要求通常会更高一些。你想想,当招生官面对成千上万份90+的申请时,文书就成了决定你“与众不同”的关键。一个叫Sarah的学妹,均分91,不算特别顶尖,但她在文书里详细描述了自己创办一个校园环保回收项目的经历,从遇到困难、如何组织团队、到最后取得的成果,整个故事非常有逻辑和感染力,展现了她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她成功拿到了Sauder的offer。她的案例告诉我们,在UBC,一个好故事有时真的比2分均分更管用。
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铁卢,北美“码农”的摇篮,它的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在业界的地位无需多言。想进滑铁卢的这些王牌专业,光有高分是远远不够的。
滑铁卢的录取过程非常独特,它有一个叫AIF(Admission Information Form)的东西,重要性堪比你的高考作文。你需要在这里详细介绍你的课外活动、竞赛奖项、工作经验等等。对于CS和工程专业,滑铁卢非常看重你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竞赛成绩,比如加拿大本土的欧几里得数学竞赛(Euclid Mathematics Contest)。根据学校官方数据,去年软件工程专业的录取均分中位数达到了惊人的97%!是的,你没看错,是中位数!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录取者分数高于97%。我认识一个被滑铁卢计算机工程录取的学霸,均分96,欧几里得数学竞赛全球前5%,还参加过好几个编程马拉松(Hackathon),AIF写得满满当当。他说,他们年级另一个同学均分98,但因为没参加过任何有含金量的竞赛,AIF比较空洞,最后就被拒了。所以,申请滑铁卢,就是“分数+竞赛+文书”的三重考验。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被誉为“北方哈佛”的麦吉尔,录取标准一直以严苛著称。和UofT有点像,它非常看重学术成绩。虽然官网给出的最低分数线看起来不算高,比如文学院可能写着85%,但实际录取分数要高得多。
根据往年经验,想进麦吉尔的热门专业,比如管理学、工程、理学等,建议均分至少在92%以上。麦吉尔的申请系统相对“纯粹”,不像UBC和滑铁卢那样有复杂的文书系统,所以你的高中成绩单几乎就是最重要的敲门砖。一个在上海读A-Level课程的学生,最终成绩是4个A*,成功被麦吉尔的生命科学专业录取。她的案例说明,对于麦吉尔这种学术导向的学校,扎扎实实的学术表现才是硬道理。
第二梯队:实力悍将区(McMaster, Queen's, Western, Alberta)—— 均分85-90是中坚力量
如果说第一梯队的学校是“遥不可及的梦”,那么这一梯队的大学就是“努努力可以够得着的理想”。这些学校同样是世界一流的,只是在某些专业的录取门槛上,会比前面那几所稍微“友好”一点。
麦克马斯特大学 (McMaster University)
麦马最出名的莫过于它的健康科学(Health Sciences)专业,录取难度堪比藤校,每年录取均分都在96%以上,还需要写极其复杂的补充文书,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太“玄学”了。但它的其他王牌专业,比如工程和商科,就相对接地气一些。
麦马的工程专业,录取均分范围通常在88%-92%之间。商科(DeGroote School of Business)的录取分数也差不多在这个区间。一个学长告诉我,他当年均分89,申请了麦马的综合工程,并且在补充申请里表达了自己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热情,最后顺利被录取。这个分数,如果去申请多大或滑铁卢的同类专业,可能在第一轮就被筛掉了。
女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女王大学的史密斯商学院(Smith School of Business)是加拿大的顶级商学院之一,录取难度不亚于UofT和UBC,要求申请者的均分普遍在90%以上,并且需要完成个人陈述和线上面试。但是,女王大学的文理学院(Arts and Science)就亲民很多了。如果你的均分在85%-88%这个范围,申请女王大学的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等专业,是很有希望的。女王大学的校园文化非常独特,社区感很强,对于喜欢紧密校园生活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西安大略大学 (Western University)
提到Western,就不能不提它的王牌——毅伟商学院(Ivey Business School)。想进Ivey,你需要先申请AEO(Advanced Entry Opportunity)。获得AEO资格的学生,需要在Western的其他学院读完大一大二,并且保持一定的分数和参与活动,才能在大家升大三时正式进入Ivey。申请AEO的竞争非常激烈,高中均分普遍要求在90%以上,同时极其看重你的领导力潜质,需要在文书中用具体事例来证明。一个拿到AEO的同学分享说,他的均分是92,但他花了一个多月打磨自己的两篇文书,详细写了自己担任学生会主席和组织慈善音乐会的经历,他觉得这才是他被录取的关键。
除了Ivey,Western的其他专业,比如工程、社会科学、健康科学等,录取分数线通常在86%-90%之间,对于大部分成绩优良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冲刺的目标。
第三梯队:宝藏潜力区(York, SFU, Guelph等)—— 均分80-85也能找到好归宿
是不是觉得前面的分数看得有点窒息?别怕,加拿大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大学虽然不在“神坛”上,但它们的某些专业在加拿大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而且录取门槛更加灵活。
约克大学 (York University)
约克大学的舒立克商学院(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是加拿大的另一所顶级商学院,录取分数同样在90%以上。但是,约克大学的其他学院,比如文科、环境研究、健康学院等,录取要求就友好很多。如果你的均分在80%-85%之间,申请这些专业成功率非常高。而且约克大学的带薪实习(Co-op)项目也做得非常不错,对于注重实践经验的同学来说,性价比超高。
西蒙菲莎大学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坐落在温哥华,是一所以创新和跨学科研究著称的综合性大学。它的比迪商学院(Beedie School of Business)和计算机科学专业都很强,录取分数通常在85%-90%左右。一个均分87的学生,因为在补充文书里展现了自己对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独到见解,成功拿到了Beedie的offer。对于分数没到90,但又有亮点的同学,SFU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宝藏学校”。
均分之外,招生官到底在看什么?
聊了这么多分数,我希望你明白一件事:分数是基础,但绝不是全部。当成千上万的申请者都有着相似的高分时,什么能让你脱颖而出?
1. 你的课程选择和难度
招生官不只看你的总均分,他们会仔细看你的成绩单。你选了哪些课?尤其是和你申请专业相关的预备课程(Prerequisite Courses),比如申请工程,你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怎么样?一个总均分88,但数学物理都是95+的学生,会比一个总均分90,但数学物理只有80出头的学生更有优势。此外,如果你挑战了更高难度的课程,比如AP、IB HL课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本身就是你学术能力的一个强有力证明。
2. 你的文书和补充申请
这部分越来越重要了。UBC的Personal Profile,滑铁卢的AIF,多大工程的视频面试……这些都是学校给你一个展示“你是谁”的机会。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简单的“活动列表”。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学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你组织了一次活动,是展现你的领导力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你参加了一次义工,是体现你的同理心还是社会责任感?用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去构建你的故事,让你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真实。
3. 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记住,“有意义”比“数量多”重要一百倍。招生官已经看腻了“钢琴十级”“学生会干事”这种千篇一律的简历。如果你申请CS专业,你有没有自己写过一个小程序?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编程社团?有没有在线上课程平台学习过新的编程语言?这些都比你去敬老院弹了两个小时钢琴,更能证明你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和潜力。活动的“含金量”在于它和你申请方向的关联度,以及你从中展现出的热情和深度。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更复杂了。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别再盯着一个冷冰冰的“录取线”焦虑了。申请大学,更像是一场“匹配游戏”,而不是一场“分数竞赛”。
你的任务,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考试机器,去冲击那个虚无缥缈的95分。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去了解自己: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把一个最真实、最闪光的你,通过成绩单、文书、活动这些载体,呈现给大学。
如果你的分数暂时没那么顶尖,那就把你的文书打磨得再亮一点,把你的活动做得再深一点。如果你的文笔不那么出彩,那就努力把专业课的分数提得再高一点。找到你的优势,然后把它放大。
记住,那封你日思夜想的offer,最终录取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干巴巴的数字。祝你,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