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D速览:入坑前必看 |
---|
优点 / Who is it for? - 目标明确,自驱力超强,知道自己想从行业里学到什么的“卷王”。 - 硬件控,想用业界最顶级的设备和软件武装自己。 - 社交牛人,想提前积攒行业人脉,和未来的大佬做同学。 - 实用主义者,比起学术理论,更看重项目实战和就业前景。 |
缺点 / Who should think twice? - 还在探索兴趣,想体验“慢节奏”大学生活,希望有时间慢慢思考。 - 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高压和快节奏会让你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 - 经济压力较大,SCAD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笔不小的开销,爆肝的同时很难兼职。 - 偏好理论研究,对商业项目和市场导向的创作方式不太感冒。 |
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SCAD的招聘会,那场面,现在想起来手心还会冒汗。地点就在学校那个挑高巨夸张的体育馆里,乌压压全是人。我攥着自己熬了好几个通宵才赶出来的作品集,紧张得像要去面试FBI。空气里混着咖啡、打印纸和梦想的味道,我眼睁睁看着迪士尼、皮克斯、暴雪、谷歌的展台前排起了长得望不到头的队。
我前面一个学姐,她要去面试ILM(工业光魔),就是做《星球大战》特效那家。她小声跟我说,她为了这次面试,把自己的作品集翻来覆去改了不下20遍,每一帧都抠到像素级别。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来这里读书,不只是为了拿一个文凭,而是为了拿到一张能挤进这个名利场的“入场券”。这张票有多贵?它又到底值不值?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我在SCAD这几年,那些压箱底的心里话。
硬件天花板?这里的设备比你想象的还夸张
聊SCAD,绕不开它的硬件设施。说实话,来之前我看官网介绍,觉得可能有点吹牛。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官网还是太谦虚了。这里的设备,不是“教学用”,而是“工业级”。学校的逻辑很简单粗暴:直接给你用行业里最顶尖的东西,等你毕业了,就能无缝对接到任何一家大公司。
拿我们影视和动画专业的学生最常去的几个地方来说吧。在亚特兰大校区,有一个叫Digital Media Center的地方,里面藏着一个好莱坞级别的XR Stage。这是一块由2000多块LED面板组成的巨大虚拟摄影棚,面积超过3000平方英尺(约278平方米)。你可以在这里实时渲染用Unreal Engine(虚幻引擎)创建的场景,演员在绿幕前表演,导演能直接在监视器里看到合成后的最终效果。这技术,就是拍《曼达洛人》用的那种。我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感觉自己不是在学校,是在迪士尼的片场。
还有一个地方是Savannah Film Studios,这是一个占地22000平方英尺(约2044平方米)的专业电影制片厂。里面有三个摄影棚、后期制作套件、绿幕空间,甚至还有一条可以模拟不同城市街景的超长外景地。很多好莱坞电影都会来萨凡纳取景,剧组有时甚至会直接租用学校的场地和设备。这意味着,你可能在去教室的路上,就撞见了某个大明星。我有个朋友,就在这里做志愿者的时候,拿到了A24一个剧组的实习机会。
不只是影视,其他专业的设备也同样硬核。学交互设计和游戏开发的,人手一台顶配的外星人电脑是标配,动捕实验室里的Vicon系统和OptiTrack系统,能精准捕捉到你最细微的动作。学服装设计的,除了常规的缝纫设备,还有用于数字打版和3D试衣的Gerber Technology套件,以及一整排用于制作配饰的3D打印机。工业设计的同学就更幸福了,他们的工坊里有五轴CNC机床、激光切割机、真空成型机,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材料加工方式,这里都能实现。
这种“武装到牙齿”的硬件投入,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你的作品起点会非常高。你不用担心因为设备限制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创意。相反,这些顶尖的工具会反过来激发你的想象力。但它也有个“副作用”,就是会把你的眼光养得特别刁。等你毕业出去工作,发现很多公司的设备还不如学校的,那种失落感,你懂的。
你的教授,可能是你偶像的同事
如果说顶级的硬件是SCAD的“骨架”,那这里的教授就是它的“灵魂”。SCAD的教授招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必须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纯学术派的博士在这里是很难找到教职的,学校要的是那些真正下场打过硬仗的“老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给你上VFX(视觉特效)课的教授,可能就是《阿凡达》特效团队的核心成员;教你角色设计的老师,可能刚从梦工厂退休,手里画过《功夫熊猫》的原稿;指导你游戏关卡设计的导师,可能参与过《最后生还者》的开发。这不是吹牛,你去翻翻SCAD官网的教职员工列表,每个人的履历都金光闪闪,足以闪瞎你的眼。
比如视觉特效系的Chris Gallagher教授,他的IMDb页面上密密麻麻列着他在工业光魔、索尼影像等公司参与过的项目,从《星战前传》到《加勒比海盗》。动画系的Su-Anne Yeo,曾在尼克儿童频道和卡通频道工作,参与过《海绵宝宝》这样家喻户晓的项目。听他们讲课,完全不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会跟你长篇大论艺术史,而是会告诉你:“这个镜头,在皮克斯的制作流程里,应该先找谁沟通,用什么软件做,会遇到什么坑,客户(导演)会提什么奇葩要求,以及你怎么怼回去。”
这种实战经验的传授是无价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做一个动画短片,卡在一个角色的动作设计上,怎么调都觉得僵硬。我的教授把我叫到一边,直接在Cintiq(新帝)上演示,边画边说:“你看,这个地方,重量感不对。当年我们在做某个项目时,为了一个角色跳起来的动作,专门去观察了半个月的袋鼠。”他三下五除二,就点出了我所有的问题,并且给了我一套行业里解决这类问题的标准方法。
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你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批人脉。他们会把自己的行业资源带到课堂上,经常会请他们的前同事——那些还在业界一线的大佬——来开讲座,或者直接做课堂评审。你的期末作业,可能就是由迪士尼的艺术总监来打分。只要你表现得足够优秀,教授们非常乐意把你推荐给他们的朋友。这种“内部推荐”的含金量,比你海投一万份简历都管用。
把迪士尼、暴雪请到你面前,SCAD是认真的
聊到就业,这绝对是SCAD最“王炸”的部分。学校有一个核心理念,叫做“We prepare students for creative professions”,我们为学生的创意职业生涯做准备。注意,是“professions”,职业,不是“jobs”,工作。一词之差,格局就打开了。
SCAD的就业服务(Career and Alumni Success)强到什么地步?根据学校官方2023年的数据,99%的毕业生在毕业后10个月内找到了工作或继续深造。这个数字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你了解了学校的运作方式后,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首先是SCADpro,这是一个神仙级别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学校充当“外包公司”,把学生组成项目组,去接真实世界里大公司的真实项目。这些合作公司名单拉出来能吓死人:谷歌、NASA、微软、可口可乐、达美航空、孩之宝……你没看错,你在校期间,就有机会为这些巨头解决实际问题,你的名字甚至可能会出现在最终的产品专利上。
参与SCADpro的经历,写在简历上是什么分量?它告诉你未来的雇主:我不仅有专业技能,我还懂得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如何与客户沟通,我做的不是学生作业,而是商业项目。我有个朋友,通过一个和福特汽车合作的SCADpro项目,毕业后直接被福特的设计部门录用,无缝衔接。
除了SCADpro,学校每年还会举办无数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就像我开头提到的,学校会把全美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创意公司请到校园里来,专门为SCAD的学生开“小灶”。这些公司来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抢人”。因为他们知道,从SCAD出去的学生,好用,能直接上手干活。
这些招聘会的形式也远不止是收简历。很多公司会举办Portfolio Review(作品集评估),由他们的一线招聘官或艺术总监,一对一地看你的作品,给你提修改意见。这种机会有多宝贵?它相当于你免费获得了一次来自梦中公司的“模拟面试”。就算这次没被录用,他们给你的建议也足以让你在下一次求职中脱颖而出。毫不夸张地说,SCAD是把饭做好了,端到你面前,甚至还想帮你嚼碎了喂到你嘴里。能不能吃下去,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传说中的Quarter制:不是爆肝,就是在去爆肝的路上
好了,说了这么多SCAD的好话,也该泼泼冷水了。SCAD有一个让所有在读学生又爱又恨的东西,就是它的校历——Quarter制(学季制)。
美国大部分大学实行的是Semester制(学期制),一年两个大学期,每学期大约15周。而SCAD实行的是Quarter制,一年四个学季(秋、冬、春、夏),每个学季只有短短10周上课时间,然后就是期末周。这意味着,你的学习节奏要被压缩到极致。
在Semester制的学校,你可能有三四周的时间慢慢进入状态。但在SCAD,对不起,没有这个东西。第一周,教授介绍完课程大纲,第二周,第一个项目的中期检查(mid-crit)就来了。第五周,当别人学校的学生还在悠闲地过着期中时,你的期中项目已经要交了。然后你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期末项目的大山就压了过来。整个10周,就像一辆失控的过山车,全程高能,毫无尿点。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你一年可以修更多的课程,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甚至可以提前毕业。它强迫你学会了闪电般的学习能力和“极限操作”般的时间管理能力。这对于节奏飞快的创意产业来说,确实是一种提前的“抗压训练”。
但它的坏处,同样致命。首先就是“爆肝”。在SCAD,熬夜是家常便饭,通宵才是工作常态。尤其到了期末,教学楼里灯火通明,每个工作室都像是“人间炼狱”,咖啡因和能量饮料是硬通货。我见过有同学为了赶due,连续48小时没合眼,交完作业直接在图书馆睡倒。这种强度对身心的摧残是巨大的,Burnout(职业倦怠)这个词,我们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体验了。
其次,Quarter制让你几乎没有犯错和懈怠的空间。你一旦生病或者有急事耽误了一周的课,想追上进度会非常非常困难。因为课程内容塞得太满了,你错过一节课,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关键的知识点,下一个项目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种持续的紧迫感,会让很多心理承受能力没那么强的同学感到崩溃。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需要慢慢思考、深入钻研、享受学习过程的人,SCAD的Quarter制可能会让你水土不服。它更像一个职业训练营,目标明确,效率至上,一切为最终的作品和就业服务。
那么,SCAD到底是不是艺术生的“天花板”?
它确实有天花板级别的资源、人脉和就业机会。它像一个巨大的加速器,能把你推向一个你以前可能想都不敢想的高度。它为你铺好了通往行业顶端的红毯,甚至还给你发了双限量版的跑鞋。
但它不是所有人的“梦校”。
在你决定把SCAD作为目标之前,先别急着看那些光鲜的排名和就业率,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真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吗?SCAD的资源太多了,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迷失在各种课程和可能性里,最后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
你是一个能主动索取资源的人吗?这里的机会不会主动掉到你头上,你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和教授搞好关系,去积极参加每一个活动,去厚着脸皮推销自己的作品。
你的身体和心脏,能承受得住这种强度的“内卷”吗?你能不能在凌晨三点的绝望中,还能爬起来修改自己的模型,只为了让光影效果再好那么一点点?
SCAD不会把你变成一个天才,它只会给那些有准备、有野心、又能吃苦的人一个成为天才的最好平台。它给你提供了行业顶配的“武器库”,但怎么用这些武器去打赢战争,终究还是靠你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这些,心脏还在砰砰跳,眼睛里闪着光,觉得“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那么,欢迎来到这个疯狂、迷人又充满挑战的世界。别犹豫,递上你的申请吧。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在迪士尼的走廊里,笑着打个招呼。